“声味”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教育贵在求“本真”,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本真”的探求需要教者和受众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科学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发展中的必然性,拟从“声”、“味”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科学教学的优势及可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声味;本真;风格;生态课堂;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00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获得科学方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以积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主体、以科学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生活经验与体验等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资源的提供者等主导角色。在本文中,笔者针对科学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发展中的必然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声”、“味”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科学教学的优势及可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百家争鸣,建构生态科学课堂
  新的课程改革给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为理想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机会。
  1. 依托“难度适中的问题”,激起生生互动之声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疑问的声音,学生也必须要有疑问。新课标标准建议,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是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要有交流的过程。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究,才有利于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相互融入。
  如在教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电生磁》的部分内容时,笔者出示一只正、负极已模糊不清的蓄电池、一段导线、一根铁钉、小磁针,让学生设计一种判断蓄电池正、负极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案。这时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笔者,接着开始相互讨论起来。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声音,因为“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滋长发展起来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疑问、破解疑问、再疑问的过程。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疑问之声贯穿于课堂之中是必要的。
  2. 借助“适度开放的问题”,激起张扬个性之声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它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教师若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就会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时,笔者提问:“水是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的,但是水的特点大家知道多少呢?”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密度计、弹簧秤、压强计、天平、量筒、烧杯、细线、石块、木块、尺子、白纸、蔗糖等。 放手让学生探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学生在课上自主讨论和交流,此时笔者在学生中巡视,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在思维空前活跃的氛围中,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笔者也听到了铿锵有力、层层递进的回答声:
  (1)水的内部有压强,且大小不同。依据是: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不同,随放入深度不同而不同,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且大小不同。
  (2)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依据是: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小石块在空气中和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不一样,说明水对放入其中的物体会产生浮力。
  (3)密度计测出的密度与天平测出的密度不一样。
  在本节课中,笔者结合自己生态科学课堂的教育实践,注重关注学生的声音,因为教学行为的许多成果确实都是在与学生交互作用的进程中产生的。
  3. 基于“错误”,激起层层递进之声
  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所谓的“错误”不要怕,应时刻以学生为本,将计就计,充分利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暴露的错误来深化教学内容,或让学生纠错,再度引发学生探究,发展新思维、激发创新,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推向高潮。同时,有个性的见解也是学生的创新火花,更是学生认知水平达到更高层次的体现。
  在教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汽化与液化》中的蒸发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液体蒸发时,周围环境中温度会降低,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原理,笔者让学生先读出温度计在空气中的读数,然后将温度计浸入酒精,读出其在酒精中的读数,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此刻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实验后,学生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小了。接着,让学生解释温度计读数变小的原因,一位学生说:“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了室内空气的热量,使室温降低了。”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颇为意外。随即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你们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样的解释不合理,因为蒸发酒精量太少,不可能使教室里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笔者进一步激励他们要用事实说话,收集证据来证明以上解释是否正确。经过一番议论和思考,一位学生说:“只要用两支温度计就行了。一支的玻璃泡是干的,另一支从酒精中取出后,放在一起看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是不是都会变小。”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讲“错误解释”作为新的问题,将有助于展开新的教学探究活动,重新点燃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
  二、潜滋暗长“多味”生,有效课堂求佳绩
  对于教学设计,教师要熟谙专业知识,通识心理学要义,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这样的潜滋暗长,润物无声,可以让“趣味”、“醇味”、“回味”等多味生发,从而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
  1. 设“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趣”是构成创新意识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源泉。好奇来自兴趣,兴趣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并内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成为主动创新思维的巨大动力,还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往往不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营造生动有趣、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教材与生活内容的联系,依据问题学习理论,根据学生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眼点,努力创设趣味的课堂情境,如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巧妙地利用悬念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
  例如教学《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时,笔者出示了一幅美丽的玫瑰画和一只用回形针夹住的纸蝴蝶,问:“有哪位同学能让这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表演。笔者请了两位很有自信的学生上来演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时,笔者说:“看我的!”全班同学的目光集中在我身上。当笔者把藏在手指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时,蝴蝶也随着起舞了,学生们更加诧异了。这样,以奇趣入境,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高涨的思维。
  可见,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如此“趣味”的教学,经过长期的训练,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有趣味的课堂定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主动的互动参与也会使科学课堂有声有色,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 设“醇”味,培养学生的科学神韵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要求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不忘渗透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教材中也会通过科学史的内容有所体现。
  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促进和改善学生对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进而了解科学的本质,培育科学的精神,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阿基米德受浴桶中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浮力原理及杠杆原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生动事迹等。
  通过这些丰富的科学史料,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志向,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的创新毅力。
  3. 挖“回”味,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力求给学习活动划上句号。相反,应该让学生带着理论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学习的进一步延伸、知识的再次升华。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值,从中有所启发,能在心中激起共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的“深化”、“活化”上下功夫。特别是书本的理论知识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如教学《神奇的激素》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如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懂得了“农民为什么用其灭草”;学了“蒸腾作用”,明白了“移栽树木要去枝条”;学了“根会吸收水分”,知道了“要带土移栽树木”等,让学生在领会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到科学可以使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感悟到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声味”教学措施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声味”教学,让科学教师和学生都在课堂的自然、自由和相对逼真的情境中游走,让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成长搏击的有力双翼。同时,笔者坚信,与时俱进的“本真”探求是有个性的、有生命力的教学行为,对建构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的生态科学课堂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本质;返璞归真;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门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将体验进行到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摘要: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建设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小组分得是否合理、得当,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分组时既要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要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关键词:农村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  一、充分了解农村中学建设学习小组的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略谈一下:  〖HTH〗一、抓好常规,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HT〗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之一,如何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几种教学实践方法,来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自主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62  一、引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主动学习和被动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势已有明显改变,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科学崭新的观念武装自己。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适当而又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考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切实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作为
杰出的教育家是命运造就的,丰富的人生是教师最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痛感到,年轻教师难以成熟,既没有教育思想,更缺乏人生经验。如果从大学出来五年没有什么长进,十年也混混沌沌地虚度,平庸就似乎成为命运。在缺乏竞争的教育环境中,平庸是教师普遍的命运;在简单的人生里,平庸是教师注定的命运。从大学毕业又走进学校,教师始终生存于远离社会的封闭空间,四壁之间方寸讲台概括全部人生,几本教材概括全部职业生涯。教师经
摘要:初中生好奇心强,不喜欢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有很大帮助。本文从课前怎样组织教学、如何解决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遵循的几个基本语言原则、听说活动的设计、阅读活动设计、从话题或语法角度进行课堂活动设计这六个方面对如何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本文由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受到触发,来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读写关系。其实质就是要指导学生沉入文本细读文本,同时能够走出文本,把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内化成写作的材料。采取多种方法:有感而发式、“留白”点染式、生本对话式、情景再现式、想象新编式、如法炮制式等来指导学生写作,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关键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阅读;写作;以读促写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文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呵护,用心来经营课堂,用爱来营造课堂,用时间来研究课堂,让课堂艺术化。  关键词:课堂组织;课堂情境;课堂情绪;课堂思维;引导艺术  一、课堂组织引导艺术  1.换位操作,自我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