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用户浏览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PC浏览器市场已是硝烟弥漫。而目前网民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将毫无疑问成为PC浏览器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原本一直在使用遨游浏览器的小张突然发现,最近PC浏览器市场比以前热闹了不少,或者说,混乱了不少。
小张一直使用遨游浏览器的最大原因,是平时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而他使用的网上银行目前还只能支持IE标准,小张又不愿意频繁地在几个浏览器之间切换。不过,最近半年来小张发现,原来他还有别的选择。
遨游、世界之窗、糖果等等浏览器都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流行的是企业品牌浏览器。2008年9月,奇虎与世界之窗合作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加入“网页恶意代码智能拦截”、“恶意网址自动屏蔽”、“沙箱”等安全防护功能;2008年12月,搜狐推出搜狗浏览器,提出了“多任务异步浏览(multi-task asynchronous browsing)”的概念,并实现自动代理加速功能;2009年3月,微软推出了业界瞩目的IE8,而新浪在率先宣布与微软最新推出的IE8开展合作订制之后,又宣布推出IE内核的新浪浏览器。
如此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扎堆公认已经基本失去直接商业价值的PC浏览器市场,不仅让像小张这样对IE浏览器有所依赖的用户眼花缭乱,也一度让业界哗然。PC浏览器市场很有可能继10年前的IE对抗Netscape之后掀起又一次世界大战。
IE垄断击倒Netscape
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互联网用户恐怕很少有人知道,10年前,现今占据市场份额最大、随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进入电脑的IE曾经一度在技术和市场上都是Netscape的手下败将。
而在Netscape之前,PC浏览器还有一个更加鲜为人知的名字—Mosaic。1993年由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的NCSA组织发表的NCSA Mosaic浏览器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同年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成立,1994年11月改名为 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其最重要的产品就是Netscape浏览器。
Netscape在发布之后仅仅一年就占据了当时PC浏览器的绝对领导地位,与此同时,微软也开始出手PC浏览器市场,从Mosaic的另一个分支版本Spyglass Mosaic手中买下授权并以此作为基础和核心开发了名为 Internet Explorer的浏览器产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微软IE浏览器的雏形。
1996年,IE浏览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版本—IE 3.0发布并被集成进Windows95第二版,在后期的版本中,微软还把IE和Windows的文件管理器Explorer紧密结合起来。事实上,第一次通过文件管理器的地址栏和收藏夹直接访问互联网站的体验让当时很多用户都感到无比顺畅和兴奋。虽然IE相比Netscape缺点很多,但因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工作的同时随时都可以使用IE,IE的市场占有量因此迅速上升,到了1998年,IE的市场份额终于全面超越Netscape。5年之后的2003年,Netscape几乎完全从市场上消失了。
PC浏览器战国风云再起
与微软的浏览器大战失败后,1998年Netscape将其浏览器的大部分代码开源,并成立了一个名为Mozilla.org的组织,管理机构是Mozilla基金会。Mozilla基金会的核心工作是开发新一代浏览器,新的浏览器套装被命名为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简称Mozilla。2004年11月9日,Mozilla发布了Firefox第一个正式版本Mozilla Firefox 1.0。4年之后的2008年,开源的Firefox在全球志愿开发者的帮助下夺回了21.34%的市场份额。
2008年的PC浏览器市场已经不再是1998年的那个市场。而在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已有超过30种浏览器,其中80%以上都是IE内核的“山寨浏览器”—在IE内核上加个外壳,再增加一些插件,就成了一款新的浏览器产品。
当然,独立核心的浏览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扮演了IE主要对手的角色,而大家目前都已经把中国市场当成了PC浏览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Netscape被IE垄断大棒击倒之后,Firofox浴火重生并于2007年7月正式入局中国市场;在此之前的2007年6月11日,苹果的Safari浏览器推出,Windows版直接支持中文;2008年9月1日,Google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发布了一款PC浏览器产品Chrome的测试版,12月11日推出了正式版Chrome 1.0,目前已经升级到Chrome2.0,测试版和正式版都直接支持中文;2008年12月16日,Opera浏览器也正式推出了中国版并命名为“朱雀”,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
作为用户浏览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PC浏览器市场已是硝烟弥漫。而目前网民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将毫无疑问成为PC浏览器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更好用户体验决定战局
在和几大独立浏览器企业进行沟通中本刊记者发现,对于当前国内IE核心浏览器泛滥的现象,其他独立浏览器企业纷纷表示了忧虑。的确,从鼓励市场竞争、给用户提供更好浏览体验上说,IE及IE内核浏览器一家独大并不是个好现象。
Opera中国区公关总监高伟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Opera是全球范围内仅有的只研发浏览器及其周边技术的公司,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很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Opera因为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因此可以给用户在PC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上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比如Opera首创的多窗口浏览、页面缩放、内置搜索等功能都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浏览器的标配;其开发的鼠标手势、快速拨号等实用功能也被许多浏览器所借鉴和模仿。
而谋智网络CEO宫力则向记者表示,使用IE内核做基础开发的浏览器核心功能完全受制于IE内核,如果要扩展功能的话也只能扩展一些表面上的功能,因为这些浏览器产品在核心部分并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另外,因为IE内核的浏览器为数众多,甚至已经将国际通用标准W3C边缘化了。
与此同时,香港自由软件协会的报告也指出:“由于开源码软件的兴起和大国的反垄断法等因素,未来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将被其他浏览器所取代。新兴的Mozilla Firefox、以速度闻名的Opera、苹果的Safari、Google的Chrome以及于中国迅速发展的Maxthon和其他由小型软件公司或组织所开发的浏览器如Crazy Browser、Avant Browser、KKman、GreenBrowse等最终将取代Internet Explorer。除非微软能以最快速度迎战或像从前一般采用不公平的手段,例如锁定Windows令其不能再支持别的浏览器。”
原本一直在使用遨游浏览器的小张突然发现,最近PC浏览器市场比以前热闹了不少,或者说,混乱了不少。
小张一直使用遨游浏览器的最大原因,是平时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而他使用的网上银行目前还只能支持IE标准,小张又不愿意频繁地在几个浏览器之间切换。不过,最近半年来小张发现,原来他还有别的选择。
遨游、世界之窗、糖果等等浏览器都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流行的是企业品牌浏览器。2008年9月,奇虎与世界之窗合作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加入“网页恶意代码智能拦截”、“恶意网址自动屏蔽”、“沙箱”等安全防护功能;2008年12月,搜狐推出搜狗浏览器,提出了“多任务异步浏览(multi-task asynchronous browsing)”的概念,并实现自动代理加速功能;2009年3月,微软推出了业界瞩目的IE8,而新浪在率先宣布与微软最新推出的IE8开展合作订制之后,又宣布推出IE内核的新浪浏览器。
如此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扎堆公认已经基本失去直接商业价值的PC浏览器市场,不仅让像小张这样对IE浏览器有所依赖的用户眼花缭乱,也一度让业界哗然。PC浏览器市场很有可能继10年前的IE对抗Netscape之后掀起又一次世界大战。
IE垄断击倒Netscape
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互联网用户恐怕很少有人知道,10年前,现今占据市场份额最大、随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进入电脑的IE曾经一度在技术和市场上都是Netscape的手下败将。
而在Netscape之前,PC浏览器还有一个更加鲜为人知的名字—Mosaic。1993年由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的NCSA组织发表的NCSA Mosaic浏览器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同年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成立,1994年11月改名为 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其最重要的产品就是Netscape浏览器。
Netscape在发布之后仅仅一年就占据了当时PC浏览器的绝对领导地位,与此同时,微软也开始出手PC浏览器市场,从Mosaic的另一个分支版本Spyglass Mosaic手中买下授权并以此作为基础和核心开发了名为 Internet Explorer的浏览器产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微软IE浏览器的雏形。
1996年,IE浏览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版本—IE 3.0发布并被集成进Windows95第二版,在后期的版本中,微软还把IE和Windows的文件管理器Explorer紧密结合起来。事实上,第一次通过文件管理器的地址栏和收藏夹直接访问互联网站的体验让当时很多用户都感到无比顺畅和兴奋。虽然IE相比Netscape缺点很多,但因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工作的同时随时都可以使用IE,IE的市场占有量因此迅速上升,到了1998年,IE的市场份额终于全面超越Netscape。5年之后的2003年,Netscape几乎完全从市场上消失了。
PC浏览器战国风云再起
与微软的浏览器大战失败后,1998年Netscape将其浏览器的大部分代码开源,并成立了一个名为Mozilla.org的组织,管理机构是Mozilla基金会。Mozilla基金会的核心工作是开发新一代浏览器,新的浏览器套装被命名为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简称Mozilla。2004年11月9日,Mozilla发布了Firefox第一个正式版本Mozilla Firefox 1.0。4年之后的2008年,开源的Firefox在全球志愿开发者的帮助下夺回了21.34%的市场份额。
2008年的PC浏览器市场已经不再是1998年的那个市场。而在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已有超过30种浏览器,其中80%以上都是IE内核的“山寨浏览器”—在IE内核上加个外壳,再增加一些插件,就成了一款新的浏览器产品。
当然,独立核心的浏览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扮演了IE主要对手的角色,而大家目前都已经把中国市场当成了PC浏览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Netscape被IE垄断大棒击倒之后,Firofox浴火重生并于2007年7月正式入局中国市场;在此之前的2007年6月11日,苹果的Safari浏览器推出,Windows版直接支持中文;2008年9月1日,Google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发布了一款PC浏览器产品Chrome的测试版,12月11日推出了正式版Chrome 1.0,目前已经升级到Chrome2.0,测试版和正式版都直接支持中文;2008年12月16日,Opera浏览器也正式推出了中国版并命名为“朱雀”,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
作为用户浏览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PC浏览器市场已是硝烟弥漫。而目前网民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将毫无疑问成为PC浏览器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更好用户体验决定战局
在和几大独立浏览器企业进行沟通中本刊记者发现,对于当前国内IE核心浏览器泛滥的现象,其他独立浏览器企业纷纷表示了忧虑。的确,从鼓励市场竞争、给用户提供更好浏览体验上说,IE及IE内核浏览器一家独大并不是个好现象。
Opera中国区公关总监高伟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Opera是全球范围内仅有的只研发浏览器及其周边技术的公司,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很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Opera因为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因此可以给用户在PC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上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比如Opera首创的多窗口浏览、页面缩放、内置搜索等功能都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浏览器的标配;其开发的鼠标手势、快速拨号等实用功能也被许多浏览器所借鉴和模仿。
而谋智网络CEO宫力则向记者表示,使用IE内核做基础开发的浏览器核心功能完全受制于IE内核,如果要扩展功能的话也只能扩展一些表面上的功能,因为这些浏览器产品在核心部分并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另外,因为IE内核的浏览器为数众多,甚至已经将国际通用标准W3C边缘化了。
与此同时,香港自由软件协会的报告也指出:“由于开源码软件的兴起和大国的反垄断法等因素,未来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将被其他浏览器所取代。新兴的Mozilla Firefox、以速度闻名的Opera、苹果的Safari、Google的Chrome以及于中国迅速发展的Maxthon和其他由小型软件公司或组织所开发的浏览器如Crazy Browser、Avant Browser、KKman、GreenBrowse等最终将取代Internet Explorer。除非微软能以最快速度迎战或像从前一般采用不公平的手段,例如锁定Windows令其不能再支持别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