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成教育自进入我国以来,在三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以绝对优势取代了中国的图案造型课程,奠定了其在设计教育框架中以培养现代设计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基础学科地位。越是基础的学科越应该严肃对待,但当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许多院校已经对构成教育失去了足够的关注,构成教育的基础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造型技能,使构成艺术教育在学生设计人格的塑造上扮演起启蒙角色谈一些简要的看法。
关键词: 构成艺术 基础教学 创造思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技术与艺术相统一”为口号,强调设计功能为主导的全新的包豪斯设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入中国高校课堂,由于其系统完整,涉及领域广,研究方法灵活、科学,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以绝对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以图案设计为主的造型教育。构成教育已成为当今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重视设计基础教学并使学生明确其在专业系统学科中的重要性
构成艺术作为设计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是构建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判断标准的先决性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构成教育的训练目的不是单纯地解决设计技术和手段的问题,也不是像绘画般的模仿式的学习,而是在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方法和灵活多变的创意技巧及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引导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拓展现代艺术与设计的表现语言。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的课程越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从事构成教学的老师,都理当对该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课程设置要做到精心布置,如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每周授课课时间隔和总课时长短,做到合理规划精心布置,前提是以人为本,重点参照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和所处专业方向。作为教师,对于构成训练的工作量如何、难度如何设置、教学大纲与本专业结合是否紧密,都应该做认真细致的研究。不但自身要重视构成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弄清该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构成的作用和对今后专业学习的影响,最可取的是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总体课程框架,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和所起的作用进行简要讲解和梳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学生由“顺从”地学习变成主动地把握。
二、过程重于结果
在构成艺术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衡量学生对构成知识掌握的程度,几乎全是以最后做出来的作品为评价标准。这使得学生,甚至老师自己都不知不觉地把做出好的设计作品做为教学的目的。但包豪斯教学理念的核心并非是告诉人们怎样创作出经典佳作,而是以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在实践中探寻材料与设计形式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掘出创造潜能,最终形成一套理性科学严谨的设计思维模式为核心思想。
换句话说,构成实践中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实践的过程,以及在实践之后得出的思考。当我们给出一个课题的时候,不应该误导学生把精力全部投放在寻找一件有形的作品,并将作品当成课题的最终答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去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绝妙的作品,也可能产生糟糕的作品,这些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做了多少尝试,学生在尝试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启发越多,收获则越大。不是单纯求取作业效果,而是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从个人艺术表现转到理性的新媒介的表现上,这是包豪斯
基础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在构成艺术教学中灌输必要的民族意识
这是近几年设计界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构成教育进入我国之前,我国的设计基础教育一直是通过图案设计课程来实现的,在此之后,图案造型课程在院校教学中的地位被快速冲淡,随之被冲淡的还有我们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从设计界到各大院校,言现代设计必是新材料、抽象幾何图形和英文字母,我们的传统材料和蕴涵了历代文化精髓的优秀传统图案被弃之一边,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极端的现象。说到底包豪斯设计理念能广泛传播,是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模式,从大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方法论的研究,在文化心理层面,我们应该坚守本民族的文化内核,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丢弃自身的文化精髓。教育者和设计师们要做的,是致力于寻求外来先进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推动“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在国际上方有可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但在西方强势文化渗透的今天,我们无一例外地从思想上遭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已经到了退化的边缘,一种文化的“厌食症”迷漫,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它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可以说,中国设计之“现代”与“传统”、“民族”的严重断裂,学校作为设计教育的启蒙者应该反思,而要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则应该在构成教育阶段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
构成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实践过程,这既反映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也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我们发现,构成教学的课程设置,至少要安排一半的课时用于学生创作实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配角,主要起适时的引导和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求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老师则鼓励并协助他们将各种新思维变成可视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必要的自信心和对构成艺术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实现这一局面的前提正是在老师这一角色不缺失的情况下,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构成教育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作为传播者,需要不断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以上是本人对构成艺术教育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培育更多的具有时代感的中国现代设计师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构成艺术 基础教学 创造思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技术与艺术相统一”为口号,强调设计功能为主导的全新的包豪斯设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入中国高校课堂,由于其系统完整,涉及领域广,研究方法灵活、科学,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以绝对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以图案设计为主的造型教育。构成教育已成为当今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重视设计基础教学并使学生明确其在专业系统学科中的重要性
构成艺术作为设计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是构建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判断标准的先决性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构成教育的训练目的不是单纯地解决设计技术和手段的问题,也不是像绘画般的模仿式的学习,而是在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方法和灵活多变的创意技巧及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引导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拓展现代艺术与设计的表现语言。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的课程越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从事构成教学的老师,都理当对该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课程设置要做到精心布置,如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每周授课课时间隔和总课时长短,做到合理规划精心布置,前提是以人为本,重点参照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和所处专业方向。作为教师,对于构成训练的工作量如何、难度如何设置、教学大纲与本专业结合是否紧密,都应该做认真细致的研究。不但自身要重视构成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弄清该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构成的作用和对今后专业学习的影响,最可取的是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总体课程框架,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和所起的作用进行简要讲解和梳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学生由“顺从”地学习变成主动地把握。
二、过程重于结果
在构成艺术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衡量学生对构成知识掌握的程度,几乎全是以最后做出来的作品为评价标准。这使得学生,甚至老师自己都不知不觉地把做出好的设计作品做为教学的目的。但包豪斯教学理念的核心并非是告诉人们怎样创作出经典佳作,而是以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在实践中探寻材料与设计形式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掘出创造潜能,最终形成一套理性科学严谨的设计思维模式为核心思想。
换句话说,构成实践中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实践的过程,以及在实践之后得出的思考。当我们给出一个课题的时候,不应该误导学生把精力全部投放在寻找一件有形的作品,并将作品当成课题的最终答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去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绝妙的作品,也可能产生糟糕的作品,这些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做了多少尝试,学生在尝试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启发越多,收获则越大。不是单纯求取作业效果,而是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从个人艺术表现转到理性的新媒介的表现上,这是包豪斯
基础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在构成艺术教学中灌输必要的民族意识
这是近几年设计界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构成教育进入我国之前,我国的设计基础教育一直是通过图案设计课程来实现的,在此之后,图案造型课程在院校教学中的地位被快速冲淡,随之被冲淡的还有我们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从设计界到各大院校,言现代设计必是新材料、抽象幾何图形和英文字母,我们的传统材料和蕴涵了历代文化精髓的优秀传统图案被弃之一边,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极端的现象。说到底包豪斯设计理念能广泛传播,是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模式,从大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方法论的研究,在文化心理层面,我们应该坚守本民族的文化内核,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丢弃自身的文化精髓。教育者和设计师们要做的,是致力于寻求外来先进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推动“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在国际上方有可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但在西方强势文化渗透的今天,我们无一例外地从思想上遭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已经到了退化的边缘,一种文化的“厌食症”迷漫,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它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可以说,中国设计之“现代”与“传统”、“民族”的严重断裂,学校作为设计教育的启蒙者应该反思,而要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则应该在构成教育阶段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
构成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实践过程,这既反映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也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我们发现,构成教学的课程设置,至少要安排一半的课时用于学生创作实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配角,主要起适时的引导和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求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老师则鼓励并协助他们将各种新思维变成可视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必要的自信心和对构成艺术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实现这一局面的前提正是在老师这一角色不缺失的情况下,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构成教育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作为传播者,需要不断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以上是本人对构成艺术教育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培育更多的具有时代感的中国现代设计师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