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观察视角,敞亮习作之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文,离不开观察。对于观察,并非仅限于看,还要把握观察的方法,从观察中获得独特的体验。观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有了观察,将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事物,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文章读起来有滋有味。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习得观察之法,让观察的视角更独到、更深刻,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85-02
  写作是学生的一项语文综合能力,更是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能力。从三年级起始,以习作指导为主线的习作单元,着重就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培养。习作单元,往往强调明确的习作主题或关键能力,与单元内容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从精读教学中,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再看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第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出来。本单元习作任务旨在让学生认识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留心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生活,体验愉悦的情感。
  一、精读文本,学习言语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对于观察,要教会学生融入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两篇精读课文学习,一篇为《搭船的鸟》,另一篇为《金色的草地》,这两篇课文虽然对文本理解、言语积累未作过多要求,但在言语表达上,更加强调表达方法的运用。《搭船的鸟》一文,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要求:“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该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神态,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从中找出哪些句子是描写翠鸟的,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如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羽毛颜色的句子等。在课后,根据练习要求“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再回到文本阅读中,对翠鸟捕鱼情景进行阅读,让学生梳理翠鸟捕鱼的过程,并注意作者是抓住哪些精准的动词,来描写捕鱼的情景的。由此可见,作者对翠鸟的描写,除了外形,还有捕鱼动作。在言语表达手法上,除了用眼睛看,还写到其他感官的体验。如第一段中,对雨声的描写:“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沙啦沙啦”,对声音的刻画,很生动,便于读者从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临场感。也正是作者的仔细观察,才让描写更深刻、更准确。
  阅读《金色的草地》一文,对照课后习题,都是关于“言语表达”的。如“仔细读读第3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我们从文本阅读中,明白了早上、傍晚,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在早上、傍晚会合拢,而在中午会张开。如果没有细致观察蒲公英花朵的变化,是很难发现草地色彩的变化的。由此,在进行作文之前,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要仔细观察,去发现事物的不同变化,从观察中获得乐趣。在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课后练习也是集中于“细致观察”。如《我家的小狗》,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小狗在学习“狗”字时,叫得最欢;小狗喜欢跟着火车赛跑。这些都让整篇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同样,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运用仔细地观察,描写了杨梅的颜色、外形、味道,特别是对杨梅颜色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而对杨梅吃多了,连豆腐都咬不动的体验,让整个故事读起来更具趣味性。可见,观察时除了用眼睛以外,还要融入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将趣事表达得更吸引人。
  二、学以致用,突出文字运用能力
  对精读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言语表达手法的学习,要将之与习作训练相结合,让学生从习作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在《搭船的鸟》学习后,我指导学生去观察熟悉的动物、植物,或者某一场景,并将观察的内容写出来。于是,回家之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去观察小动物,观察家里的植物花卉,还有一些学生以场景为题展开观察。另外,有一个学生将家里的水葫芦搬到了教室,让同学们观察水葫芦的生长状态。在学习《金色的草地》后,有学生认真地观察水葫芦的生长过程,并用文字记录下水葫芦长出花苞、绽放、凋零的不同状态。学生在文中写道:“水葫芦的花朵,寿命很短,从开花到凋谢,不足一天。紫色的花朵,在傍晚时娇艳欲滴,但到第二天早上,就凋谢了。”由此可见该学生对水葫芦的观察很认真,特别是对花期的变化,写得也很准确。
  习作指导,重在实践。对观察方法的学习,我鼓励学生运用观察,去展开写作实践。有学生描写了买菜路上看到的蜗牛:“小蜗牛背着重壳,慢慢地爬着,爬过的地方,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这是学生留心观察所发现的趣味景致。有学生观察了家里买来的芒果,对芒果的外形、颜色进行描写,还从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方面,介绍了芒果的色香味。同样,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雕塑、操场等景观,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构思,一边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有学生这样写道:“在操场的南边草地上,我发现了很多西瓜虫。一碰它们,它们的身体就会蜷缩起来,好像一团黑泥巴。等一会儿,它们又快速地爬了起来。它们在干什么?是不是在找食物?这些西瓜虫,黑不溜秋的,还挺好玩。”可见,对于观察方法的运用,学生除了学会用眼睛,还会用手等其他感官来“观察”,将事物的变化写出来,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把控视角,习作表达更显逻辑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在观察指导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方法,把握好先后、主次,让习作表达更显逻辑性。首先,观察要细致。在习作中,对于一件事物的描写,怎样通过观察来丰富事物的呈现方式呢?如“走进动物园,我看到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这种表达,只写出了动物主题,却未能细致观察具体的动物。再如,观察一块草地,可以看到什么?有学生写道:“远处有一块草地,走进一看,小草有高有矮,花朵有红有白,这些鲜艳的花丛中,不时惊起一只蚂蚱。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在花丛中玩得不亦乐乎。”这就细致地写出了观察对象的特点。再如,写一片树叶,就要指导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一片树叶,接着去观察树叶的特点。如树叶的形状像什么?树叶的叶脉是否清晰?树叶的颜色有何特点?摸一摸树叶的表面有何感觉?闻一闻树叶有何味道?由此来描写树叶,从细致的观察中,才能将树叶的特点写得更具体。其次,观察要讲究主次。相传大画家顾恺之为好友裴楷画像,将其脸上的三根毫毛进行了专门刻画。人们之所以称赞顾恺之的画,原因就是他的画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在观察事物时,并非面面俱到就是好,而是要善于抓住重点,写出此物与众不同的特色。写一个人,记一件事,要抓住主要特征,抓住难忘之处,才能让人物更鲜明,事件更独特。最后,观察要有情趣。观察时,要仔细、认真,将人、物、景写具体、写生动。对于观察对象,要融入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加入自己的感官体验,从写作中升华情感。由此,通过细致的观察,为作文注入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让作文有声有色。
  四、突出分享,从习作中收获快乐
  课标强调,对于小学生,要增强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信心,鼓励学生从习作分享中收获快乐。在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教学时,要着力搭建习作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从习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三年级上册,各习作单元都有“分享”的要求。如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将自己的文章读给同学听,让他们猜猜写的是谁?第四单元,“续写故事”,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交流,看谁写的故事更好。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将文章的精彩片段读给同学听,分享观察方法。在第六单元,“这儿真美”,将文章读给同学听,分享美景的写作方法。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与同学交流,分享快乐时光。可见,通过习作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也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写作特色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拓展习作的思维,提升作文观察力。
  作文指导,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内容,通过分组方式,在组内进行评选,推举好的作品,讀给全班学生听。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评选,让每个学生从佳作中学习和借鉴,分享写作经验。作文分享,教师要重视,要为学生营造习作分享的氛围。如在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时,有学生写了蚂蚁建造房子的故事,有学生写了农民种植水稻的过程,有学生写了池塘里喂养小鱼的情景等等。学生从观察入手,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触摸到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了出来。此时如果能进行作文分享,在相互分享交流中,学生们就会加深对观察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总之,在作文中,观察是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无法抓住人事物的特点。对于观察,教师要通过精读文本,提炼言语表达的方法;强调写作训练,促进学以致用;把握好不同的观察视角,丰盈习作构思;突出分享交流,促进相学相长。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通过习作教材整合“五种样态”形式“景物变化的样态、行为变化的样态、事物变化的样态、事情变化的样态、心情变化的样态”,创设steam活动体验“创设观察类steam活动体验、能动类steam活动体验、突发类steam心理体验”,以丰富习作内容,提升学生动态描写水平,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
[摘 要]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表征以明运算之理、多类型练习以熟运算之术、融入问题解决以善运算之用、多内容关联以通运算之道”四个策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能力;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传统的内容之一,运算能力自然也备受重视,成为大家关注的基础学习能力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运算能力确定为十大数学核心概念
随文微格式习作在形式上具有“随文”与“小微”的特点.通过教材中鲜活的实例来感知写法,能实现有章可循.随文微格式习作在教学策略上用“小微”的训练目标,“精微”的题材落点,“显微”化的思路引领,“入微”化的习作讲评实现“微言大义”的美好境界,诠释了“如何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绿色话题.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平时教学中,习作教学花的时间和下的功夫都不少,但是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及写作能力却不尽如人意。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非一日之功。作文评语,作为学生和教师指导的连接点,其作用举足轻重。结合实践,探讨运用评语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评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章以何捷老师的《扁鹊治病》一课为例,从“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关注个体,整体提升”“准确解读,巧妙设计”等方面探索了高效课堂的实施路径.学情、学生、教材,精准把脉,教在当教之处,能使语文课堂活色生香,充满乐趣与生机.
[摘 要]统编教材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学前基础,对汉語拼音的学习做出了调整。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克服一些幼小结合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准确定位,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发音;对策;高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语文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而农村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一直是个常谈常新,没有定论的话题。许多教师,特别是刚接触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面对过渡阶段的起步习作教学,真可谓是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在分析农村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摘 要]汉字背后有文化的深层“语码”,它既是文化的反映,也是思维方式的呈现。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举象、造境等手段凝聚文化;通过渗透生活元素、文化元素、想象元素等策略,传递汉字中蕴藏的文化。由此,在培养孩子对文化的亲近感的同时,对文化意义下的识字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汉字文化;全语境;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小学阶段整数除法中的铺垫性内容,文章通过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得出相同点: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融合计算,强调口算算理,理解口算算法的多样性,强调笔算程序中的商的位置;不同点:口算的算理表征形式不同,口算和笔算除法的编排顺序不同,笔算除法的引导程度不同,部分练习题的设计不同。最后针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整数除法;教材比较;教学建议 
在合理运用策略解题之前,习得解题的技能、理顺解题的思路是基础.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能将“转化”思想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说明了解题技能的习得对开拓解题思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