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相见唯有礼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但凡正格的东西,总是会有一种相反的力量去破坏它消解它。正,总是要和偏甚至是反的东西对抗拉锯的;而无论什么东西,都有破绽。当正与偏和反相对峙的时候,后者往往获胜几率大得多,因为后者更贴近人性中本能的那些向下的东西。
  听说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多久,记不住了。但一直没看过。没看过的原因是没有遇到过小说本身,就只是听说而已。在听说中,知道这本小说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馨香典雅的阅读记忆。
  萧丽红生于1950年,作品数量不多。除了代表作《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外,另还有《桂花巷》等小说。在和她差不多同时代的台湾女作家里,她不像三毛、琼瑶、席慕容等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和市场占有量,她也不太像朱天文、朱天心那样,以其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实力在读书界中享有盛誉。但就《千江有水千江月》来说,它的独特意义是秀出班行的,它纯正的古典气息和民俗滋味,在当代小说中也几乎是不能复制的。
  我是才看到这本小说。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纪念版。说才,是说明看晚了。但看了后发现,也许,这正是现在的我该看的。如果看早了的话,也许会看偏的,吸取不了其中正格的营养,反倒会把些偏份的东西给放大吧。
  所谓正格,所谓偏份,都是因我而宜的说法,没有公共判断的企图。在这部小说中,我所感受到的正格,是种以礼相待的爱情和一个美好端正的人伦世界和世俗空间。这种东西,以我早年的心境和趣味来说,是很难领会其妙意的,自然也很难为之产生敬意。早年的我,对“暖”没有太多的好感,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极端的倾向里,我的审美爱好—般来说倾向于两极,一则是热,热烈、狂放、艳丽,以及覆盖在这之上的那层绝望的膜,二则是冷,冷色调的素色、清寂、沉默,孤独的美感,包围这些的是一种充满寒意的空气。在当时的我看来暖这种温度,是家常是安妥,舒服是当然的,但不宜于审美。如今我对于价值的判断,已然和年轻时大相径庭,对暖意的好感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大加强了。当然,如果是凉,在我看来,较之于暖可能更为上乘一点吧,清淡。
  《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正格爱情,是它的雅致和本分,有一种对传统的彻底遵循,甚至是膜拜。所谓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一举一动都以老例的好来行事。没有反叛,没有另类,没有纠缠,发乎情止于礼。这很宜于中年读。中年人看到这等好样的青年男女,有长辈似的欣慰。
  女有贞,男有信。两个王人公,贞观和大信,从名字上看就有一种立愿的味道。而两人之间,则是宝黛共读西厢的风景,谦恭有礼,含蓄清淡,诗词唱和,满口噙香,是那种最端正的男女之情。女人贞观,淳朴、贤淑,深明大义。男人大信爽朗、厚实、才华出众。两人不在起的时候,书信交通。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对话:看着中秋时海上的月亮,贞观取一佛经中的偈语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大信回应道“此句既出佛经,偶语,是出家人说的,我却还觉得:它亦是世间至情至痴者的话,你说呢?”——至情至痴者,自然就有一种特别的庄重,人间相见唯有礼。这对男女完全是在实践这个古训。
  礼,礼仪,是敬意的形式感的东西,在一般的看法里,它适用于外界交往,在人际关系中起润滑作用,但在亲密关系中,它似乎是可以放弃的,不需要刻意端正自己的举止,只需要把自己最放松甚至是最放肆的那一面流露出来,所谓“卸下面具”,似乎这样才符合亲密关系的要义。其实,世间哪有什么可以彻底放肆的关系?亲密如夫妻、情侣、手足,甚至父母与子女,其实,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只是,这些人际关系较z于外界来说贴得更近一些罢了。再近的关系里,也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彻底打开的自我,因为这自我中常常裹挟着太多本能上的自私,甚至是恶意。生之为人,克己复礼,让周围跟自己发生联系的人能够轻松一点,少担待一点少受累一点,这是为人的本分,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礼吧。我们的古人早就把这个道理教给我们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在看似规范呆板的形式化的行为里,包涵着浓重的敬意和含蓄的挚情。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爱情中如果缺乏敬意,那是很难持久的,将敬意适度的形式化,则是对敬意的一种维护和充实的方式。“人间相见唯有礼”,应该说不仅是爱情之正格,也是整个为人处事的正格吧。
  在《千江有水千江月》中,这种堪称正格的观事待人的态度弥漫于全书的每一个细部之中。书中的女人们,都是那么美好,这些女人们是事事明了,处处有样,比如贞观眼中在厨房里洗碗的舅母,“水台前,她仍穿着银丝洋服,颈间的红珊瑚串已取掉,腰上新系了一围裙,贞观站在她身后,看着她浓黑的发髻上还有一支金钗,一朵红花,真个又简单又繁华。”……这些女人们,真应了那个词的本意了,女子——好!有一些敏感的读者,在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时,会明显感受到来自《红楼梦》的气息。这种感觉没错。萧丽红自16岁接触《红楼梦》后就一直沉浸其中,并把这种对世俗细节之美的推崇带到了她自己的作品中。在后记里,萧丽红说,“人类原有的许多高贵品质,似乎在一路的追追赶赶里遗失,追赶的什么,却又说不上来,或者只能走得老路再去捡拾回来,人类才能在万千生物中,又恢复为真正的尊者。”
  《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爱情故事是以贞观和大信的分手结束的,应该说是一场爱情悲剧。说来也是很无奈也很饶有兴味——世间但凡正格的东西,总是会有一种相反的力量去破坏它消解它。正,总是要和偏甚至是反的东西对抗拉锯的,而无论什么东西,都有破绽。当正与偏和反相对峙的时候,后者往往获胜几率大得多,因为后者更贴近人性中本能的那些向下的东西。在贞观和大信的爱情中,正面的正确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两人共同把爱情营造得太诗意(中国古典诗词的诗意)太规则(近乎于男女授受不亲)太克制欲望了他们很默契地把一切人之常情的情愛享乐都押至未来的婚姻里,但,因为一点误会,因为对对方习惯性的完美想象,还因为自尊心和那种被不完美伤害了的脆弱心境,两人分手了。一句话,在烟火爱情中完全不致于造成什么大伤害的事由,在贞观和大信的爱情中却是一种致命的摧毁。太正则易断,太完美则易夭折。就是这样。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爱情是极端的,在文学中是要推崇极端。生活中,现实中,我推崇烟火爱情一在我的字典里,这是一种上不封顶下一定要保底的东西,中间夹杂着各种元素各种滋味,调配方式以中庸思想为根本,以个人修为的层次不一的分寸感为原则,花开半妍,酒饮微醺——这种东西,结实,不易断,很有可能长久。这个长久就是指常言说的一辈子吧。
其他文献
我北京的朋友们对于我长期在上海厮混,并乐不思蜀这一点,都常常感到不解,在他们印象里,上海人极难相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在场有外国人的时候,他们会体贴的说英语,但若身旁有外地人,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讲起上海话来,滔滔不绝,洋洋得意,这种人为设置的语言屏障常常让人感觉不爽。  前一段时间还看到报纸上说,有些公司的老板甚至明文规定在公司里不许说上海话,否则罚款。想想也是,如果公司里遍地流通上海话,第一不利
期刊
如今,大英帝国的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元首,是统而不治的象征。但代表着英国精神和权力的王室成员仍在不移余力地恪守职责,维护着日薄西山的君主政权。    伊丽莎白二世——为王室事业鞠躬尽瘁      1926年当伊丽莎白作为约克公爵夫妇的长女出生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伊丽莎白的父亲是英王乔治五世的次子,王储温莎公爵的弟弟,这位小公主并不是王位的直接继承人。在当时,即使有人认为这位小公主有机会将来作王
期刊
今天早上(2月4日)端着锅喝汤的时候听见杨锦麟在电视里说,兰成长的网上点击率超过了当年的孙志刚。我就忍不住地想开了。那锅靓汤不再飘香,这个周日也难再平静。  这两个没“证”的青年先后被人打死,死得都很惨。孙志刚没有暂住证,被收容站里的人打,兰成长没有署里核发的记者证,被黑煤矿里的人打。打兰成长的凶手动手之前还请示过煤老板,那位煤老板显然很熟悉我国的新闻出版法规:记者证上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
期刊
摘要: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种研究类型,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始出现的,50年代它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Corey (1953)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使行动研究法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  关键词:研究类型 行动研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2-1189/G4(2010)09    70年代以来越来
期刊
白酒如剑,一刃封喉  如男女间烈火烹油的情事一场  燃烧过后,灰飞烟灭  啤酒是江湖儿女兄弟情谊,说不尽的豪情万丈  而红酒  红酒如同性之恋  模糊的迷恋你一场  从眉梢中感觉到从眼角看不到  纠缠在味蕾上的幻觉   如果不是因为阿尤,大概我仍然是个坚定的异性恋者。而现在,穿梭在一段又一段感情中,跟个一个又一个男人玩起承转合的游戏时,心底里始终有挥之不去的惶惑。我记得她手心的温度,灼热得让我惊慌
期刊
《云水谣》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年轻俊朗的青年陈秋水因做家庭教师而来到王家,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这是很常见的爱情故事的开端,多少有些落俗。但当时适逢台湾局势动荡,使得相爱的两个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境地中,两个相爱的人究竟将面临怎样的将来?  与台湾失去联络的陈秋水,为思念母亲徐凤娘与恋人王碧云而将名字改为徐秋云。作为军医的他奔赴朝鲜战
期刊
马尔克斯写过一本小说,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有句著名的句子“我对死亡感到惟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为爱而死从来都是在文艺作品里存在,现实里,大概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前段时间,台湾岛以南的南海海域发生的那场地震波及到深圳,彼时我正躺在床上看电影,男友在另一台电脑上打游戏,第一波震过后,我颇惊恐——从来未经历过啊!问他,他说是我又发神经了他就未感觉到,作为一个向来谨慎的人,他在十分一柱香后回过
期刊
一对美国夫妇在摩纳哥的沙漠中旅行,尝试令婚姻死灰复燃。毕竟,摩纳哥是一个带些罗曼蒂克气质的国度。但不幸得很,这对夫妇兴许是流年不利,途经山坡时,恰逢牧羊的兄弟俩试枪,无心间竟击穿了妻子的左肩。  故事这样起了头,如此草率荒唐,如此真实。是,人们遇到的一切当中,只有那些计划之外的,才被叫做人生。影片视野宏大开阔,好似上帝之眼观照这个世界,涉及跟这一声枪响相关的全部人物。日本:  聋哑少女在新宿的街头
期刊
她由一位稚气、纯真的少女,成长为一位成熟、知性的母亲,她由一位高贵、典雅的王妃,转变为一位热情、友好的大使。她在灿烂的季节中绽放,又在成熟的季节里谢幕。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传颂着她的美丽神话、她的不幸婚姻、她的无私爱心和她的全情奉献。爱她的人们坚信,在天堂的一隅,风中的烛光仍在燃烧,英格兰的玫瑰也永远不会凋落。    童话世界里的公主    戴安娜出身的斯宾塞家族在英国是名门望族,与王室有着好几
期刊
最初,是陈晓旭的剃度出家引发了我们编辑部想策划一个有关“中年危机”的话题。那个时候她身患乳腺癌还只是传言。虽然无权评说别人的生活选择的对与错、好与坏,但对她舍弃亿万家财遁人空门还是很好奇,在她人生最华丽的巅峰,她可以扩大公司规模,可以让公司上市,甚至可以环游世界……做什么都好,为什么偏偏是舍弃这一切?  5月13日,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公布,18日在深圳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而在她刚刚剃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