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德育模式优化的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当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软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加大学生社团管理力度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德育;优化
当前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高职学生接触的信息面日益复杂,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主体意识也产生变化,原有的德育模式已无法顺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在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当促使学生理解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形成道德信念,以自觉地道德情感认同道德行为,才能以良好的道德品质符合社会需求。因此,优化高职院校德育路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更新德育理念,提升学校德育的水平,促进学生德智协调发展,进而影响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德育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高职教育存在注重专业提升,强化技能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不自觉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养成,片面的理解了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凝练专业思政核心,一味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却不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缺乏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对德育的引导作用。高职的思政课程很多时候仍采用课堂教授、讲座等理论传递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和通畅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无法融入教学,更遑论对德育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带来快速、便利等优点的同时,但一些腐朽的论调和错误的思想随着网络的信息交流很容易被学生所接触,生活在网络时代的“00后”高职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如不加以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必然使院校的德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虽然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上用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应用的途径还是以日常教学为主,德育范畴的教育与管理相关资源开发还比较欠缺,造成信息德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稍显薄弱。
二、高职德育优化途径探索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德育应该顺应这种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唯物辩证法证明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内因,也就是内在需求,外因对内因有着触发的影响作用,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准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高等教育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德育创新的实践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创建教育载体实施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的两课在深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当多从新闻时事出发,引申出理论在当下时代发展的落脚点,讲述正确的思想观念。专业课的教学同样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阵地,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教育融入德育的观点与理念,利用探究、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互动,通过课程来进行思政。如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等,通过思政来为专业教学增加新的吸引力。
2.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软环境,体现高职特色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德育教育,是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一、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地行业企业,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尤其在实训场所的改造上,除了体现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便于传授之外,更应该在环境布局上凸显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其二、要充分发挥广播、校刊、公众号、宣传栏等舆论平台,用正能量传递社会的进步,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导向作用,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推动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其三,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本校特色,展现校风、学风的精神力量,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凸显个性的平台。
3.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构建德育协同
高职学生的求学时期正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阶段,在学校诚然承担起了学生在校时期德育教育的主体,但也不可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心智的影响。家长以其言行举止能够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树立样板,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因此,家校联动机制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补充。学校与家庭应有长期通畅的交流渠道用以宣传学校教育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尤其是在学生产生学习或情感困惑的时候,通过家校的及时沟通,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达到教育引導的目的。家校整合的模式,构建了德育的协同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加大学生社团管理力度,实现自我育德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管理与引导学生的群众性团体,对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团文化可实现学生的自我育德,对其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高校社团管理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并体现社团差异的管理机制,在规范的社团活动的同时,解决活动中遇到实际问题。在社团管理工作中,要多关注社团的价值属性,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兴趣育人、传统育人、文化育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要发挥社团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以榜样的示范提升整个社团团队的素质。在指导教师的监管下,适当放宽社团活动的自主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德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随着德育教育优化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等能力的同时,将德育融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注重精神和道德的引导与培养,真正落实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盛芳,张 婷.新媒体时代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平台探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杨睿,余裕如.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职业教育,2017.
基金项目: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项目“课程思政的‘四维一体’模式研究”(课题编号:A-0152-19-310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德育;优化
当前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高职学生接触的信息面日益复杂,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主体意识也产生变化,原有的德育模式已无法顺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在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当促使学生理解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形成道德信念,以自觉地道德情感认同道德行为,才能以良好的道德品质符合社会需求。因此,优化高职院校德育路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更新德育理念,提升学校德育的水平,促进学生德智协调发展,进而影响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德育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高职教育存在注重专业提升,强化技能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不自觉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养成,片面的理解了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凝练专业思政核心,一味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却不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缺乏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对德育的引导作用。高职的思政课程很多时候仍采用课堂教授、讲座等理论传递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和通畅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无法融入教学,更遑论对德育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带来快速、便利等优点的同时,但一些腐朽的论调和错误的思想随着网络的信息交流很容易被学生所接触,生活在网络时代的“00后”高职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如不加以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必然使院校的德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虽然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上用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应用的途径还是以日常教学为主,德育范畴的教育与管理相关资源开发还比较欠缺,造成信息德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稍显薄弱。
二、高职德育优化途径探索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德育应该顺应这种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唯物辩证法证明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内因,也就是内在需求,外因对内因有着触发的影响作用,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准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高等教育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德育创新的实践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创建教育载体实施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的两课在深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当多从新闻时事出发,引申出理论在当下时代发展的落脚点,讲述正确的思想观念。专业课的教学同样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阵地,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教育融入德育的观点与理念,利用探究、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互动,通过课程来进行思政。如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等,通过思政来为专业教学增加新的吸引力。
2.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软环境,体现高职特色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德育教育,是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一、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地行业企业,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尤其在实训场所的改造上,除了体现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便于传授之外,更应该在环境布局上凸显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其二、要充分发挥广播、校刊、公众号、宣传栏等舆论平台,用正能量传递社会的进步,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导向作用,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推动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其三,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本校特色,展现校风、学风的精神力量,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凸显个性的平台。
3.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构建德育协同
高职学生的求学时期正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阶段,在学校诚然承担起了学生在校时期德育教育的主体,但也不可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心智的影响。家长以其言行举止能够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树立样板,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因此,家校联动机制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补充。学校与家庭应有长期通畅的交流渠道用以宣传学校教育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尤其是在学生产生学习或情感困惑的时候,通过家校的及时沟通,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达到教育引導的目的。家校整合的模式,构建了德育的协同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加大学生社团管理力度,实现自我育德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管理与引导学生的群众性团体,对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团文化可实现学生的自我育德,对其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高校社团管理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并体现社团差异的管理机制,在规范的社团活动的同时,解决活动中遇到实际问题。在社团管理工作中,要多关注社团的价值属性,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兴趣育人、传统育人、文化育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要发挥社团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以榜样的示范提升整个社团团队的素质。在指导教师的监管下,适当放宽社团活动的自主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德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随着德育教育优化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等能力的同时,将德育融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注重精神和道德的引导与培养,真正落实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盛芳,张 婷.新媒体时代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平台探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杨睿,余裕如.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职业教育,2017.
基金项目: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项目“课程思政的‘四维一体’模式研究”(课题编号:A-0152-19-310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