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介入,不但大大改变了语文教学靠口头描述的乏味局面,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中。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语文教学靠口头描述的乏味局面,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了學生的求知欲。下面笔者结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设施创新语文教学谈谈收获。
1 创新性地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曾经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的罗布泊图片,同时搜索今日罗布泊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并引导学生寻找《汉书·西域传》中有关罗布泊的热闹繁华的有关记载,思考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的直接关系。如学习《奇妙的克隆》时,用制作好的Flash课件播放了动物精子与卵子融合,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的画面,这时学生初步了解了克隆技术的基本常识,深奥的理论经过演示成了形象直观的画面。随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克隆国宝大熊猫”的图片、“克隆绵羊”的图片及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有关事例,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从而探究相关问题。
2 创新性地引领学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使学生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用Flash在大屏幕上展示陕北腰鼓宏大的表演,同时演示陕北腰鼓的翻打动作,让学生边观看边体验,真正体验“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热烈场面,感悟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课前,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周总理生前的事迹、电影片断、图片等,课堂上学生通过图片、事迹、影片体验到周总理的辛劳,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奉献毕生心血,伴随对总理的敬仰,高声诵读,那一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堂插上了鹏飞的“翅膀”,带着体验,带着感悟,带着学生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3 创新性地调动学生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感情变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学习《黄河颂》时,在大屏幕上投影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再配以音乐,让学生高声诵读,这一刻学生的心灵随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内心不由激荡。如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从“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角度搜集资料,在班上交流。课上学生主持人首先讲述了母亲的生活经历,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然后,播放课件中插入电影片断《世上只有妈妈好》、《苦菜花》让学生观看,看完后,主持人让学生以“道不尽的母爱”为话题写作文。这时,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流泪不止……经过评选有三位学生的作文被选中,然后在屏幕上展出,全班同学都动情地诵读着这些作品,最后由一名女生在《母亲》这一歌曲的伴奏下深情地朗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母亲为了生活的艰辛形成的“情感动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非常感动,此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
4 创新性地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自学精神。如在进行校本课程学习“走近定西马铃薯文化”的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定西马铃薯的资料,登录中国定西马铃薯信息网,采取现场观察、采访种植者等方式,探究定西马铃薯种植规模,马铃薯在全国市场的销量,马铃薯在定西的种植历史,有哪些加工食品,有哪些品种,等等。围绕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上,笔者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先在大屏幕上投影了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定西视察时,在农家屋里吃马铃薯时的图片,地里挖马铃薯的图片,定西人喜欢吃马铃薯,以马铃薯待客的习俗图文。这时,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把课前布置好的资料拿出来分享,经过小组评选后,把具有代表性的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此刻学生们感叹不已,特别是对家乡的特产能在全国各大市场火热地销售感到无比自豪,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随后,笔者展示部分学生在定西马铃薯交易市场采访后的画面,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起了定西的“三宝”,有的说起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土豆节目,有的说起了土豆人大代表……学生的话题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充分拓展了思维。笔者得到了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信息平台与空间,学生就一定会加快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中。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语文教学靠口头描述的乏味局面,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了學生的求知欲。下面笔者结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设施创新语文教学谈谈收获。
1 创新性地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曾经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的罗布泊图片,同时搜索今日罗布泊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并引导学生寻找《汉书·西域传》中有关罗布泊的热闹繁华的有关记载,思考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的直接关系。如学习《奇妙的克隆》时,用制作好的Flash课件播放了动物精子与卵子融合,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的画面,这时学生初步了解了克隆技术的基本常识,深奥的理论经过演示成了形象直观的画面。随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克隆国宝大熊猫”的图片、“克隆绵羊”的图片及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有关事例,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从而探究相关问题。
2 创新性地引领学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使学生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用Flash在大屏幕上展示陕北腰鼓宏大的表演,同时演示陕北腰鼓的翻打动作,让学生边观看边体验,真正体验“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热烈场面,感悟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课前,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周总理生前的事迹、电影片断、图片等,课堂上学生通过图片、事迹、影片体验到周总理的辛劳,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奉献毕生心血,伴随对总理的敬仰,高声诵读,那一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堂插上了鹏飞的“翅膀”,带着体验,带着感悟,带着学生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3 创新性地调动学生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感情变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学习《黄河颂》时,在大屏幕上投影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再配以音乐,让学生高声诵读,这一刻学生的心灵随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内心不由激荡。如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从“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角度搜集资料,在班上交流。课上学生主持人首先讲述了母亲的生活经历,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然后,播放课件中插入电影片断《世上只有妈妈好》、《苦菜花》让学生观看,看完后,主持人让学生以“道不尽的母爱”为话题写作文。这时,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流泪不止……经过评选有三位学生的作文被选中,然后在屏幕上展出,全班同学都动情地诵读着这些作品,最后由一名女生在《母亲》这一歌曲的伴奏下深情地朗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母亲为了生活的艰辛形成的“情感动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非常感动,此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
4 创新性地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自学精神。如在进行校本课程学习“走近定西马铃薯文化”的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定西马铃薯的资料,登录中国定西马铃薯信息网,采取现场观察、采访种植者等方式,探究定西马铃薯种植规模,马铃薯在全国市场的销量,马铃薯在定西的种植历史,有哪些加工食品,有哪些品种,等等。围绕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上,笔者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先在大屏幕上投影了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定西视察时,在农家屋里吃马铃薯时的图片,地里挖马铃薯的图片,定西人喜欢吃马铃薯,以马铃薯待客的习俗图文。这时,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把课前布置好的资料拿出来分享,经过小组评选后,把具有代表性的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此刻学生们感叹不已,特别是对家乡的特产能在全国各大市场火热地销售感到无比自豪,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随后,笔者展示部分学生在定西马铃薯交易市场采访后的画面,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起了定西的“三宝”,有的说起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土豆节目,有的说起了土豆人大代表……学生的话题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充分拓展了思维。笔者得到了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信息平台与空间,学生就一定会加快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