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切题意识,明晰论证思路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近日某中学开展的亲子沟通调查活动中,有学生这样呼吁。在关于孩子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孩子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向父母抗争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但索要试错权的喊话让家长多少有些发蒙。对此,有家长反省,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有家长痛心,试错怎能随便,孩子索权本身就是任性;也有家长感到焦虑,代沟扩大的根源在于教育方式的落后……
  作为高中生,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你写一篇评论,投稿到当地报纸“凉州话桑麻”栏目。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情境作文题。该题以时事作为材料,内容源于生活,熟悉而不陈旧,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写作動机和思维。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与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全国卷Ⅲ类似。材料内容聚焦亲子关系问题,考查个人思考能力,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和思考:
  1.针对学生呼吁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联系身边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苦闷,探讨应对之策;可以结合所见所闻,阐述如何学会理解,尊重成长之道;可以展开联想,针对家庭教育的弊端,畅谈尊重对于教育的价值等。
  2.分析孩子对家长喊话的原委,选择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可以记叙自我的成长经历,阐述平等沟通可以改善亲子关系的道理;可以结合反面事例,阐述爱心、善意需要正确、科学地表达的道理;可以针对家长焦虑扩大的现状,分析尝试沟通、消弭争议的方法等。
  3.剖析学生此举背后的深刻内涵,立足试错与成长的关系展开论证。可以正面肯定,赞美克服惧怕错误的心理障碍和勇敢面对失败的积极心态;可以理性思考,传达耐心鼓励、主动引导孩子试错是一种教育智慧;也可以辩证分析,阐述犯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纠错是成熟的过程的客观认识等。
  4.全面审视材料,思考家长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可以呼吁,家长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强权家教的思想;可以倡议,家长应当学会引导,让孩子敢于理性试错;也可以讨论,或表达理性以待、审慎赋权的思考,或指出尽量减少试错的成本……
  另外,作为时事评论,要体现文体特征,符合情境要求,做到有理、有序、有情,努力求新、求真、求深。

原文呈现


  孩子索要试错权是对家长教育能力的挑战
  (标题泛泛而谈“是什么”,缺乏力度,不能有效统领全篇。)
  甘肃省一考生
  ①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成长过程中的诉求,怀疑和挑战家长的教育能力。面对孩子的觉醒,父母亟待警醒,允许孩子试错当成为家长的一项必备技能。(论点突兀,前后缺乏照应。)
  ②向家长索要权利,是孩子长大的觉醒使然,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的短板表征。孩子的喊话透露出诸多家长热衷于“为你好”而采取的诸般不当的教育方式,也令父母反省:所谓理所当然的“爱”到底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对孩子的强迫控制?(事例分析“反省”止于皮毛,仅对“不当”进行肤浅的解释且有重复感,缺乏与中心论点相切题的表现。)
  ③“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在孩子的喊话之下,家长不敢放手的短视和不愿放手的控制行为暴露无遗。北大学霸与父母断交12年,令人寒心;江苏高三学子将刀挥向陪读的母亲,让人震惊……父母倾尽所有,孩子却以仇人相待。一场场的悲剧向家长敲响警钟:不给孩子留空间就是不给自己留出路。(名言引述不当,“理性智慧”“尊严”的词义与上下文毫无关联;结尾论断有失公允,认识片面、表述绝对。)
  ④试错只是一种要求,而非权利。高中生逐步走向成熟,试错权呼声的背后可能是他们冷静理性的选择,也可能是头脑发热的冲动。面对孩子的喊话,家长需保持冷静、理性以待,读懂孩子呼声背后的真意,把握满足孩子需求背后的度。
  ⑤“处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这是爱的基础工程。”了解是理解的前提,盲目放手是一种纵容和无能,与溺爱并无二致。李双江包庇儿子恶行,是不知其所需的无能,终落人笑柄;方仲永之父榨取儿子的未来,是不晓其所能的无知,竟贻笑大方……真正的“爱”,需要家长在放手与约束之间让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赋予权”变得适度合理。(引用名言指向不明,内容重在阐述“爱”的“度”,而非“尊重和理解”;对事例论据的分析和结论立足于“赋予权”,语意上统领④段之“度”,二者可以互换,进而提出措施、深化论点。)
  ⑥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是“成功之母”,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魄力允许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试错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勇敢去做、不怕犯错,实质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犯错的契机,摒弃成见,适时与孩子沟通交流。(缺乏过渡,上下衔接不紧;第二句分析试错,角度混乱,与段意无关;第三句虽切题,但表意孤立。)
  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面对鲜活的生命,高明的教育往往以科学和艺术的形式呈现。通过不断尝试、探究,孩子可以发现错误、积累经验,从中寻找避免犯错误的方法。在挫折中成长,勇敢面对,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和成熟的表现。当然,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家长都要辩证地看待结果、客观地分析原因,反思得失、吸取教训,做好适宜的保护措施。(引用缺乏针对性;三、四句游离段意之外,说理不能紧扣统一的陈述对象“家长”,纯属废话。)
  ⑧对孩子试错权的回应,是对家庭教育的考验和拷问。我们期待,每位家长都能答好这份试卷,绘制出亲子教育的明媚画卷!(总结全文虽有照应之意识,但说理停滞于事件表层,缺乏对中心论点的重申和深化,思维简单。)   失误分析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习作紧扣材料,立足家长角度,阐述了“允许孩子试错当成为家长的必备技能”的獨特认识。审题不落俗套,立意匠心独具,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责任,整体构思可取。但切题失误较明显,主要有三大弊端:
  1.中心论点与材料关联不强,开篇无术。第①段遵循“叙—议—评”的模式,立足孩子角度提出认识,与材料有一定的关联,但未能点透言明;亮出论点,既无叙述材料做铺垫,又乏呼应题目之绾合意识。
  2.选用的论据缺少论证服务意识,针对性不强。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和事例论据,但是第③⑤⑦段的名句语意与段落主旨缺乏明显的一致性,游离于段意之外,不能有效发挥论据功效。个别事例论据表述角度不明,事理松散。
  3.提炼分论点欠照应深化之能,说理不透。整体观照,正文依“总—分”之模式安排,然而论述缺乏纲要性的分论点,多以罗列事例、名言等印证,分析肤浅无力、认识浅显,不能有力回扣中心论点。
  升格建议
  1.遵循行文章法,调整开篇思路。行文除了要表达独特的思想之外,还要体现强烈的扣题意识,尤其是开篇清晰的思路、有序的层次和有力的中心表述,不但能凸显切题的姿态,强化中心论点的统摄力,还能为全篇论述架构典型范式。
  2.强化事理结合,论断切中肯綮。针对正文堆砌事例、名言之弊,厘清论据与分论点之间关系,有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表里结合、因果互济,发掘论据的论证价值,从不同角度体现引用之效,增强文章的灵性和文采。
  3.紧扣中心论点,演绎分论层次。论述文的写作本质是思维的外化,中心论点的印证和阐述离不开分论点的支撑。提炼分论点需要理解中心论点的深层内涵,可从阐释概念、求因溯果等角度入手,演绎出具体的分论层次。

升格佳作


  允许孩子试错当成为家长的必备技能
  (标题思考了“怎么样”,言简意赅,铿锵有力,提出对策更富有论证力。)
  甘肃省一考生
  ①“请给我们试错权!”当孩子突然向父母要权利时,大多数父母肯定一头雾水。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诉求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需求,也是对家长教育能力的挑战。面对孩子的觉醒,父母亟待警醒:允许孩子试错当成为家长的必备技能!(紧扣材料,提炼核心要义,适当评析、亮出观点。立足上下句间的关系,层层推进。)
  ②向家长索要权利,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诉求,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的短板表征。孩子的喊话透露出以“为你好”的名义而采取的诸般不当的教育方式,也令父母反省:做一位称职的家长,尊重和理解是第一要务!(分析总论点,围绕“尊重”提出分论点,此“必备技能”之一。由事到理、由叙到议、由面到点,语句间关系明了。)
  ③“处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这是爱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喊话之下,家长不敢放手的短视、不愿放手的控制行为暴露无遗。北大学霸与父母断交12年,令人寒心;江苏高三学子将刀挥向陪读的母亲,让人震惊……父母倾尽所有,孩子却以仇人相待,一场场悲剧向家长敲响警钟:有效的教育须建立在尊重之上。(承上论述,先剖析事件,再言明利害。长句表述,富有逻辑;事理结合,突出针对性。)
  ④试错本质不是权利,而是要求。高中生正在走向成熟,呼吁试错权的背后可能是他们冷静的选择,也可能是他们冲动的表现。面对孩子的喊话,家长需保持冷静和理性,在放手与约束之间让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赋予权”变得适度合理。(立足“赋予权”提出分论点二,此“必备技能”之二。由学生到家长,角度切换灵活,扣题意识较强。)
  ⑤“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尊重孩子,当读懂孩子呼声背后的真意,把握满足孩子需求背后的度。盲目放手是一种纵容,与溺爱并无二致。李双江包庇儿子恶行,是不知其所需的无能,终落人笑柄;方仲永之父榨取儿子的未来,是不晓其所能的无知,竟贻笑大方……了解孩子,力所能及地为其搭建合理的成长空间,是合格家长当有的作为。(承上论述,仿照上一层论证模式,结构整齐,整体观照意识突出。)
  ⑥试错注定要付出代价,并非所有父母都有魄力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成长。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犯错的成本,让“错”有所值。试错之前,做好预设、适度引导;试错之后,及时反馈、适当保护。(结合“犯错成本”立论,提出“必备技能”之三。以退为进,辩证分析面对试错的应有姿态。)
  ⑦“教育首先是一种人学。”面对鲜活的生命,高明的教育往往以科学和艺术的姿态呈现。孩子试错是双方交流的契机,家长要摒弃成见、适时共情:对于成功,辩证地看待结果,客观地分析原因,不能一味吹捧、盲目自豪;遇到挫折,需积极疏导心理,反思得失、吸取教训,做好适宜保护,避免挫败感发酵。也许,此时家长的理智是对孩子最佳的教育。(承上论述,先以名言列出论证前提,进而从孩子试错后的成败两个角度提出命题建议,思辨色彩较浓。)
  ⑧父母爱子是一种天性,但正确的爱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对孩子试错权的回应,是对家庭教育方式的考验和拷问。期待每位家长都能答好这份试卷,绘制出亲子教育的明媚画卷!(总结全篇,呼吁式结尾富于感染力。内容上总结、深化,结构上绾合、重申,结合现实提出建议,意味深长又语重心长,显得情理兼具。)
  升格启示
  本次升格基于论证是否切题,在语言的建构与表达、材料的选取与分析,以及分论点的提炼与阐述等几方面进行了调整,提升了论证效果。
  首先,开篇明晰说理思路,凸显切题意识。第①段严格按照“叙—析—评—点”的行文章法,引述材料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点评,进而亮明观点。层次清楚,扣题严谨。
  其次,加强中心论点统摄,体现前后照应。修改标题,以“当”字引领陈述句阐述论点,紧扣论述文解决问题的终极目的,认识深刻,表意鲜明,且与篇首照应;正文在剖析总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个分论点,以层进之势架构全篇;结尾不但收束全文,而且突出强调、深化之意,以“正确的爱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与篇首相呼应。
  最后,揭示事例论据实质性,明示事理关联点。对于③⑤⑦段中引用的名言论据,进行了调整或替换,有的放矢,以突出针对性;以简要的语言剖析、阐述事例,渗透思辨思维,强化事理结合,强化辐射力。同时,根据论证需要,对片面化、绝对化的部分论断进行增删,以增强说服力。
  论述文的写作突出了对逻辑思维的考查,切题不当而影响论证效力是学生日常作文常见的问题,实质是逻辑问题。强化切题意识、明晰论证思路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良药。
其他文献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
穹顶渐渐不再澄明,从天空中落下一片片雾絮,缓缓地堆积,之后忽地朝四方沿着穹盖滑落,将城市包裹在阴沉沉的暮色里。  我从窗口转身,想要打开屋里的灯。按下开关,屋里却还是暗的。我急忙去看电闸,没问题,又奔到窗前:远方的街灯还亮着,但小区已整个浸泡在沉寂的昏暗中了。  我从抽屉里取出一根蜡烛,划亮一根火柴点上,从那一点焦黑的烛芯中忽地迸发出无限的光明。我想到了那个用蜡烛来填满房间的故事,不禁笑了。  正
一场白雪,一杆花枪,告诉了我们他的名字;  一场恩怨,一封休书,讲述了他的传奇;  他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耀,只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题记  秋风瑟瑟,婉转的箫声划破夜空,如泣如诉。当年的八百里水泊早已干涸,只留下震撼天地的豪气。  他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很难相信,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竟会被逼上梁山。  刚开始,1998年央视版的《水浒传》着重表现了他光鲜的职业、幸福和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
孔子认为,“固穷”是君子,而小人“穷斯滥矣”,这其实就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否坚持自我、坚持节操的一种选择。  何为困境?困境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处于受现实制约的境地。对此,我们不妨参考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孔子提出的穷,更多地指的是精神上的困境,正如题目所给出的事例,表面上看这个困境是说没有食物,实则是孔子的思想、理念不被认同的困境。  再看所谓的“固穷”,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伯夷、叔齐因
“勇”在中華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如“夫战,勇气也”“勇者不惧”,它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精神。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环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到处有勇者的存在,特别是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位总兵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壮烈殉国;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四位管带誓死不降,与舰同沉;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人前
戴自真,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二学生,爱好看书、写作、听歌、看电影、画画、发呆……她认为,看书和写作是极其幸福的事,尤其是看合胃口的书,写忠于内心的句子。写作是为了记录那些曾经闪现或涌动的细小而饱满的心情,给自己留下最真实的痕迹。她渴望远离喧嚣,寻一个自由的角落,听歌、读书、养植物、浇灌自己,自娱自乐到终老。
如果世代都是江南人,不免會有一些恋乡情怀。  从未见过北方人写下“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这类诗句。他们也写不出来,他们击打腰鼓的有力的大手,可以瞬间将江南击个粉碎。  江南是易碎的瓷,带有灵气,像个孩子,没有铁的笨拙、铜的迂腐、塑料的平庸、玻璃的无味。江南,是一个充满传承的地方,是被长江水浇灌着的所在。  江南柳,婀娜多姿;江南雨,朦胧悠悠;江南人,多愁善感。  活在江南,或有一种烟雨醉卧
最近,过去的一些情景总是时不时冒出来,让我陷入回忆。  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我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像长大是一夜之间的事。  一  我开始练钢琴是因为一个很幼稚的理由。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那时,有位同学的家长很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向家长们普及学乐器的好处,搬出了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等一众理由。那时,家长们显然对中高考认识不够清楚,受到怂恿,又觉得学乐器似乎可以
尊敬的评委和主持人,亲爱的对方辩友和同学们:  大家好!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因此,我方认为:博览群书,涉猎广博,能丰富自我,铸就辉煌。  第一,博览群书能使人笃定志向。一本好书犹如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一本好书犹如寒夜中的火炬,温暖奋进者的心。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