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渠道。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重组结构、更新内容、滚动发展”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形成了小学数学的新序列;通过“主题介入、数学建构、差异发展”的策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形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式,实现“提高数学素养,降低学习难度”的目标。这项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贡献了数学教育的力量。近五年来,笔者直接参与我校的实验研究,2011年秋接带一年级实验班,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总结出了一年级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的火花;二是组织探索研究,促进思维发展;三是有效巩固练习,提升思维能力;四是归纳提炼总结,发展思维水平;五是动手操作实践,加深思维拓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只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充满生活味,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笔者代表低年级数学组在学校上的一节“互动型思维”课——“智慧乐园(一)水中的学问”,我创设了同学们去老师家做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往纯净水放方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与看提出问题。小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中,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饶有兴致的提出了“哪杯水最甜?”还有的学生补充道:“哪杯水最不甜?”师及时肯定了他们的问题说:“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到底哪杯水最甜呢?为什么?”自然走进了探究探索阶段。
二、组织探索研究,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下册第86~87页“退位减法(一)”时,我说:“数字宝宝2、3、6、7、9要和同学们做游戏,它们说‘请从我们5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你们会吗?’”给枯燥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学生很快每人写出2道。”师组织学生汇报后,紧接着说:“老师也写一道36-5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这5个数中就没有5。” 在这里设疑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的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改成36-2可以吗?”生:“当然可以。”师:“谁能用小棒把36-2的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师请同桌两人一起上台汇报,一生摆,一生讲。这两名同学做得非常完美,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师:“那如果老师改成36-9,你们会展示它的计算过程吗?”学生们又积极举手,我又请两名学生一起操作汇报。这两名同学不甘落后,汇报得更加精彩,同学们送上了掌声。师:“那就怪了,36减2,直接从6根里去掉2根,为什么36-9还要从整捆里借一捆呢?”学生们急着说:“因为6减不过9,所以,必须要借1捆当10来减9,最后就剩27根了。”这一反问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道理,加深学生对退位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这一段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是充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思维的模型,有效突破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那如果没有小棒,你会计算36-9吗?”学生说:“会。”师:“请讲给同桌听。”然后,分别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利用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来计算的;第二种是平十法;第三种是破十法;第四种是把9看做10来减,多减的要加上;第五种是竖式计算共5种计算方法。这样顺利地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的思维能力平稳提升。
三、有效巩固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有效的巩固练习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巩固练习就是按照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在沟通新旧知识中发现联系,在对比中区别概念,在辨析中防止知识混淆,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并能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笔者在引导学生巩固练习时,练习的方式多样,形式丰富,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练习,既有模仿例题的基本训练,又有增加非本质干扰因素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灵活训练。引导学生在新的具体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巩固练习,不仅在新授课以后进行,还应在练习或复习中反复进行。
四、归纳提炼总结,发展思维水平
归纳总结提炼是学生很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从小培养他们拥有这种能力,并随着年级的增高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受用无穷。例如笔者在教学“水中的学问”这节课时,充分运用这一理论,让学生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比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哪杯水最甜?哪杯水最不甜?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一生说:“糖越多水越甜。”师追问:“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杯子,里面装着很多的水,也放入了4块糖,能甜吗?”进一步渗透甜与不甜是比出来的,必须在水相同的情况下,放入不同的糖块,水的甜度不同。或者,是糖相同,水不同的情况下,才能比出哪杯最甜,哪杯不甜。这样让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水相同,糖越多,水越甜。”
五、动手操作实践,加深思维拓展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坚持不给一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让孩子做那些机械重复的习题,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所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了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使学生在动手测量、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笔者让学生在家与家长做换钱游戏,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购物的全过程,给家长辨认商标上的价格,知道是几元几角,学会付钱,会检验找回的钱是否正确。
总之,这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经过实践,学生普遍思维灵活,创新和变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异常浓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像一枝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享受阳光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笔者努力使这枝思维之花绽开绚丽夺目,使新思维数学教学模式更加科学有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小学
编辑 薛小琴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只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充满生活味,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笔者代表低年级数学组在学校上的一节“互动型思维”课——“智慧乐园(一)水中的学问”,我创设了同学们去老师家做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往纯净水放方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与看提出问题。小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中,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饶有兴致的提出了“哪杯水最甜?”还有的学生补充道:“哪杯水最不甜?”师及时肯定了他们的问题说:“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到底哪杯水最甜呢?为什么?”自然走进了探究探索阶段。
二、组织探索研究,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下册第86~87页“退位减法(一)”时,我说:“数字宝宝2、3、6、7、9要和同学们做游戏,它们说‘请从我们5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你们会吗?’”给枯燥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学生很快每人写出2道。”师组织学生汇报后,紧接着说:“老师也写一道36-5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这5个数中就没有5。” 在这里设疑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的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改成36-2可以吗?”生:“当然可以。”师:“谁能用小棒把36-2的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师请同桌两人一起上台汇报,一生摆,一生讲。这两名同学做得非常完美,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师:“那如果老师改成36-9,你们会展示它的计算过程吗?”学生们又积极举手,我又请两名学生一起操作汇报。这两名同学不甘落后,汇报得更加精彩,同学们送上了掌声。师:“那就怪了,36减2,直接从6根里去掉2根,为什么36-9还要从整捆里借一捆呢?”学生们急着说:“因为6减不过9,所以,必须要借1捆当10来减9,最后就剩27根了。”这一反问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道理,加深学生对退位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这一段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是充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思维的模型,有效突破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那如果没有小棒,你会计算36-9吗?”学生说:“会。”师:“请讲给同桌听。”然后,分别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利用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来计算的;第二种是平十法;第三种是破十法;第四种是把9看做10来减,多减的要加上;第五种是竖式计算共5种计算方法。这样顺利地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的思维能力平稳提升。
三、有效巩固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有效的巩固练习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巩固练习就是按照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在沟通新旧知识中发现联系,在对比中区别概念,在辨析中防止知识混淆,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并能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笔者在引导学生巩固练习时,练习的方式多样,形式丰富,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练习,既有模仿例题的基本训练,又有增加非本质干扰因素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灵活训练。引导学生在新的具体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巩固练习,不仅在新授课以后进行,还应在练习或复习中反复进行。
四、归纳提炼总结,发展思维水平
归纳总结提炼是学生很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从小培养他们拥有这种能力,并随着年级的增高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受用无穷。例如笔者在教学“水中的学问”这节课时,充分运用这一理论,让学生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比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哪杯水最甜?哪杯水最不甜?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一生说:“糖越多水越甜。”师追问:“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杯子,里面装着很多的水,也放入了4块糖,能甜吗?”进一步渗透甜与不甜是比出来的,必须在水相同的情况下,放入不同的糖块,水的甜度不同。或者,是糖相同,水不同的情况下,才能比出哪杯最甜,哪杯不甜。这样让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水相同,糖越多,水越甜。”
五、动手操作实践,加深思维拓展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坚持不给一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让孩子做那些机械重复的习题,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所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了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使学生在动手测量、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笔者让学生在家与家长做换钱游戏,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购物的全过程,给家长辨认商标上的价格,知道是几元几角,学会付钱,会检验找回的钱是否正确。
总之,这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经过实践,学生普遍思维灵活,创新和变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异常浓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像一枝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享受阳光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笔者努力使这枝思维之花绽开绚丽夺目,使新思维数学教学模式更加科学有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