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浪费的现象,能源紧张问题严重的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出发,分析这些现实行为背后的理念缺失,探讨新时期建筑节能的理念要求。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观念;资源节约型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5-02
一、建筑耗能与建筑节能
建筑耗能,简单来说,即住户在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家用电器、给排水、烹饪、热水供应、照明、除湿等方面的耗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统计数据称我国建筑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1.7%,并且这一数据也受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环境及气候的变化等影响还在持续不断攀升。
建筑节能是由于建筑耗能问题提出的对应策略性概念,即采用一定的方法达到降低建筑物耗能率的过程。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发生以来,建筑节能问题开始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建筑节能按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建筑建设阶段的节能和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两种。建筑建设阶段的节能包括合理的建筑设计、采用新型的节能材料、先进的节能施工工艺、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节能,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则主要包括各类新能源的应用、各种节能设备的使用、良好的节能行为等方式达到节能的效果。除此之外社会的法律、经济、技术及人员等因素带来的外部环境支撑都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一)我国建筑耗能现状。
和许多行业一样,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建筑面积在5年内翻了一番。然而大量和快速地发展必然需要巨大的能耗作为支撑,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耗能的27.5%,诚然,由于发展程度的差距,我国的建筑能耗水平目前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40%-60%,但中国人口总量太大,国土面积和资源有限,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如果我国不能够较好缓解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问题15-20年后该数据将提高到35%左右。
(二)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推广现状。
在我国,节能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技术不成熟、技能与高效难以兼顾、节能技术在全国的普及率偏低、缺少节能材料、设备等产品的有效认证体系等问题,然而建筑节能的实施离不开节能技术、产品、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发展,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应该结合中国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及使用习惯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推广与应用。
(三)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历程。
我國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理论探索阶段:1986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借鉴国外兴起的建筑节能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主要在理论方面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进行了初步的本土化的探索,标志性的成果主要是1986年出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中用定量的方法规定了下一阶段我国建筑节能率30%的目标。2.试点规范与推广阶段(1987-2000年):86年的标准的出台为该阶段的试点与推广提供了指导,国家建设部也加强了对全国建筑节能的指导,94年起开始出台一系列如《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等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3.承上启下转型阶段(2001-2005年),这5年的时间国家28个省市制定了“十一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5年修订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也总结以往教训得失提出了建筑节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并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节能意识问题。4.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节能的全面开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成为建筑节能上位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实施,均从法律和条例方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地位的肯定和提出其建设的新要求。
三、新时期建筑节能的新理念
伴随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国外建筑研究学者近几年对“建筑节能”一词的描述逐渐由“Building Energy Saving”转变成“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这一表述的转变间接表明了国外不少学者和有见识之士对于“建筑节能”的观念转变,由原先的单纯“节能”逐渐具体到“高效用能”的层面,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现有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首先需要我们在节能观念上有所突破和改进。
(一)区域性建筑理念,实现“因地制宜”的节能。
据前文现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更多时候采用的是国外普遍通用的一些技术及其技术标准,一方面完善的技术更利于后期的改建与维护,另一方面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使用起来是对我国住户安全的一种基本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照搬国外的好技术而不研发自己的建筑技术,众所周知,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一定的地域性、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样,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不同的气候区域、地区发展,因此建筑节能需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国情、经济条件和地区气候环境和建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节能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同样,我国由于国土广袤、气候多样,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势和气候特性,如一月来看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东北地区气温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低10-14℃,长江南岸要低8-10℃,而东南沿海则只低5℃左右,这组数据充分可以看出由于地域的区别带来的温度区别,这一区别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建筑的建设、开放其最终目的就是处理好人与自认、人与社会外界之间的关系来供人使用。从1999年的《北京宪章》提出的“人-建筑-环境”关系来看,建筑本身的意义还是归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上,体现出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型建筑在日本被称为环境共生建筑,以低环境影响、高自然调和、宜人与健康为三个层次发展目标;欧洲国家强调可持续建筑,注重解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则通过绿色建筑实践,追求能源高效、材料利用、室内环境改善的节能原则。建筑节能设计适合新时期能源发展需要,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样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居住与生活基本需求的同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观念;资源节约型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5-02
一、建筑耗能与建筑节能
建筑耗能,简单来说,即住户在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家用电器、给排水、烹饪、热水供应、照明、除湿等方面的耗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统计数据称我国建筑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1.7%,并且这一数据也受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环境及气候的变化等影响还在持续不断攀升。
建筑节能是由于建筑耗能问题提出的对应策略性概念,即采用一定的方法达到降低建筑物耗能率的过程。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发生以来,建筑节能问题开始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建筑节能按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建筑建设阶段的节能和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两种。建筑建设阶段的节能包括合理的建筑设计、采用新型的节能材料、先进的节能施工工艺、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节能,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则主要包括各类新能源的应用、各种节能设备的使用、良好的节能行为等方式达到节能的效果。除此之外社会的法律、经济、技术及人员等因素带来的外部环境支撑都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一)我国建筑耗能现状。
和许多行业一样,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建筑面积在5年内翻了一番。然而大量和快速地发展必然需要巨大的能耗作为支撑,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耗能的27.5%,诚然,由于发展程度的差距,我国的建筑能耗水平目前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40%-60%,但中国人口总量太大,国土面积和资源有限,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如果我国不能够较好缓解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问题15-20年后该数据将提高到35%左右。
(二)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推广现状。
在我国,节能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技术不成熟、技能与高效难以兼顾、节能技术在全国的普及率偏低、缺少节能材料、设备等产品的有效认证体系等问题,然而建筑节能的实施离不开节能技术、产品、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发展,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应该结合中国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及使用习惯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推广与应用。
(三)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历程。
我國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理论探索阶段:1986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借鉴国外兴起的建筑节能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主要在理论方面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进行了初步的本土化的探索,标志性的成果主要是1986年出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中用定量的方法规定了下一阶段我国建筑节能率30%的目标。2.试点规范与推广阶段(1987-2000年):86年的标准的出台为该阶段的试点与推广提供了指导,国家建设部也加强了对全国建筑节能的指导,94年起开始出台一系列如《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等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3.承上启下转型阶段(2001-2005年),这5年的时间国家28个省市制定了“十一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5年修订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也总结以往教训得失提出了建筑节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并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节能意识问题。4.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节能的全面开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成为建筑节能上位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实施,均从法律和条例方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地位的肯定和提出其建设的新要求。
三、新时期建筑节能的新理念
伴随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国外建筑研究学者近几年对“建筑节能”一词的描述逐渐由“Building Energy Saving”转变成“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这一表述的转变间接表明了国外不少学者和有见识之士对于“建筑节能”的观念转变,由原先的单纯“节能”逐渐具体到“高效用能”的层面,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现有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首先需要我们在节能观念上有所突破和改进。
(一)区域性建筑理念,实现“因地制宜”的节能。
据前文现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更多时候采用的是国外普遍通用的一些技术及其技术标准,一方面完善的技术更利于后期的改建与维护,另一方面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使用起来是对我国住户安全的一种基本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照搬国外的好技术而不研发自己的建筑技术,众所周知,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一定的地域性、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样,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不同的气候区域、地区发展,因此建筑节能需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国情、经济条件和地区气候环境和建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节能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同样,我国由于国土广袤、气候多样,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势和气候特性,如一月来看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东北地区气温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低10-14℃,长江南岸要低8-10℃,而东南沿海则只低5℃左右,这组数据充分可以看出由于地域的区别带来的温度区别,这一区别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建筑的建设、开放其最终目的就是处理好人与自认、人与社会外界之间的关系来供人使用。从1999年的《北京宪章》提出的“人-建筑-环境”关系来看,建筑本身的意义还是归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上,体现出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型建筑在日本被称为环境共生建筑,以低环境影响、高自然调和、宜人与健康为三个层次发展目标;欧洲国家强调可持续建筑,注重解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则通过绿色建筑实践,追求能源高效、材料利用、室内环境改善的节能原则。建筑节能设计适合新时期能源发展需要,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样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居住与生活基本需求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