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总结2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常规治疗后,医护工作者应对患儿进行隔离消毒并保护患儿皮肤和创面,及时沐浴,减少黏膜刺激并适时消毒,加强补充患儿营养,帮助家长树立康复信息并传授护理知识。结果:患儿得到全面护理,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全面仔细的护理过程可促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痊愈。
【关键词】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属于遗传性疾病,患者临床普遍特征为皮肤黏膜起疱。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死亡率较高[1]。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导致患者皮肤变薄,摩擦后易起大疱,大疱溃烂后创面变大,使新生儿疼痛加剧。短期内,剧烈疼痛使新生儿代谢增快、血流量不稳定和耗氧量增加。长期看,使新生儿发育缓慢甚至患有慢性疼痛综合症[2]。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2例,期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足月新生儿,1例患儿为女性,15天,正常分娩产出,皮肤受损面积:>50%。1例患者为男性,9天,正常分娩产出,皮肤受损面积:>35%。经治疗后全部好转出院。
1.2治疗方法
2例患儿入院后均被放置于暖箱,清理创面,此过程应减少摩擦,在易感染部位涂抹百多邦软膏。口服大量维生素E,依据不同起大疱程度口服泼尼松0.5~1.0mg/kg。并持续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创面感染。
2护理
2.1隔离消毒
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由于先天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并且皮肤保护层受损,抗病菌能力较差易感染,因此需要进行隔离治疗。总体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将躶体新生儿置入30℃~35℃的暖箱,采用合适的躺卧方式使新生儿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摩擦和受压。暖箱内应每日采用“84”消毒液进行擦洗,每隔三日进行彻底消毒并更换水箱中的蒸馏水。第二,保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室内每日用杀菌机消毒至少3次,定时换气4次,每次不应少于10min。地面每周擦拭消毒不应少于2次,室内物品均应一起消毒。第三,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无菌手套和脚套,所有穿戴物品应进行基础消毒。第四,患儿所用物品,如毛毯和奶瓶需灭菌处理后再使用,毛毯应及时更换。治疗仪器应固定专用,每日使用后均应消毒。
2.2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是患儿能否痊愈的重要过程,其共分为五条护理要点。第一,时刻监护患儿翻身,抓挠等动作,及时更换患儿纸尿裤和污损床单。将患儿指甲剪短,防止皮肤抓伤。第二,时刻观察患儿体温,根据患儿体温设置温箱内温度。每隔5小时需为患儿测一次体温,通过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一但发现高低烧现象及时治疗。第三,保护创面,减少摩擦。患儿头部下方应垫棉垫,使头部抬高10°~25°,更换体位时应注意腋下、手指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暴露,手指和脚趾应用无菌纱布缠绕防止创口液体渗出导致皮肤之间粘连。第四,不同情况的大疱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在创面消毒后,应使用注射器抽取直径>1cm的大疱内的液体,抽取结束后为患儿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聚维酮碘。直径<1cm的水疱可令自行痊愈。已经发生破溃的创面应先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擦涂,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聚维酮碘消毒。第五,皮肤清理。每日至少为患儿浸浴身体两次,采用0.25%聚维酮碘液体浸浴,水温保持在37℃~40℃,每次浸浴30min,用纱布擦拭患儿身体各部位。结束后将患儿用消毒浴巾进行包裹,使用棉巾擦干皮肤,受损部位应注意是否有结痂,及时清理结痂防止皮肤二次伤害。患儿常因疼痛而烦躁不安,翻滚扭动,导致皮肤摩擦,因此可遵从医嘱使用口服镇静剂减少患儿运动量。
2.3营养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导致患儿皮肤变薄、起大疱并出现渗出液,导致患儿体液和营养物质流失。应加强对患儿的营养护理,在口服方面,每3小时给予一次配方奶,喂养量根据患儿天数、感染程度和创口面积有所调整。在静脉注射方面,应遵从医嘱为患儿注射血浆、丙种球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制剂。根据患儿食量、排泄量和电解质情况,按时间节点进行补液。
2.4心理护理
护士应与家长耐心沟通,详细向家长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使家长树立患儿尽早康复的信心。医护人员也应指导患儿家长如何为患儿进行后续的家庭护理,如以母乳喂养,则患儿母亲应远离化学制剂及易过敏药物,母亲应食用高蛋白,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食品[3]。应为患儿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洗浴用品,轻柔擦洗皮肤,减少对患儿皮肤的触摸,并大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患儿出院后复发小疱可采用聚维酮液进行外用擦拭,情形严重则应及时就诊。
3讨论
目前,新生儿患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病例病因均为用药不当或家族遗传因素,男女均可发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患儿皮肤摩擦或挤压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根据表皮松解的部位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交界型、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交界型临床症状比较严重,患儿呼吸道粘膜易脱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消化道粘膜也伴随脱落,导致患儿拒食或腹泻等。单纯型较为常见,一般在出生一天后即发病,发病率五万分之一。患儿多起较大水疱,溃烂迅速,无疤痕。营养不良型病因多为显性遗传,在患儿出生后1天~30天内发病,患儿多起较大水疱,溃烂迅速,易留疤痕[4]。
在本案例中,2例患儿均为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因此全部治愈出院。但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治愈率较低,费用昂贵,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加强钻研以提高治愈率。如果孕妇在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已患此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家族病史的未育夫妇应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减少患儿数量。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认为应针对隔离消毒、皮肤、黏膜、营养和家长心理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护理,以促成患儿康复。全面仔细的护理过程是促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痊愈最为重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丁春云,龚立军,刘小杨.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01(33):88-89.
[2]许爱萍,陈荣华.2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11(25):721-722.
[3]金利萍.3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疼痛护理[J].临床医学杂志,2012,06(69):452-453
[4]胡丹丹.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09(09):521-522
【摘要】目的:总结2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常规治疗后,医护工作者应对患儿进行隔离消毒并保护患儿皮肤和创面,及时沐浴,减少黏膜刺激并适时消毒,加强补充患儿营养,帮助家长树立康复信息并传授护理知识。结果:患儿得到全面护理,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全面仔细的护理过程可促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痊愈。
【关键词】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属于遗传性疾病,患者临床普遍特征为皮肤黏膜起疱。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死亡率较高[1]。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导致患者皮肤变薄,摩擦后易起大疱,大疱溃烂后创面变大,使新生儿疼痛加剧。短期内,剧烈疼痛使新生儿代谢增快、血流量不稳定和耗氧量增加。长期看,使新生儿发育缓慢甚至患有慢性疼痛综合症[2]。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2例,期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足月新生儿,1例患儿为女性,15天,正常分娩产出,皮肤受损面积:>50%。1例患者为男性,9天,正常分娩产出,皮肤受损面积:>35%。经治疗后全部好转出院。
1.2治疗方法
2例患儿入院后均被放置于暖箱,清理创面,此过程应减少摩擦,在易感染部位涂抹百多邦软膏。口服大量维生素E,依据不同起大疱程度口服泼尼松0.5~1.0mg/kg。并持续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创面感染。
2护理
2.1隔离消毒
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由于先天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并且皮肤保护层受损,抗病菌能力较差易感染,因此需要进行隔离治疗。总体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将躶体新生儿置入30℃~35℃的暖箱,采用合适的躺卧方式使新生儿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摩擦和受压。暖箱内应每日采用“84”消毒液进行擦洗,每隔三日进行彻底消毒并更换水箱中的蒸馏水。第二,保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室内每日用杀菌机消毒至少3次,定时换气4次,每次不应少于10min。地面每周擦拭消毒不应少于2次,室内物品均应一起消毒。第三,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无菌手套和脚套,所有穿戴物品应进行基础消毒。第四,患儿所用物品,如毛毯和奶瓶需灭菌处理后再使用,毛毯应及时更换。治疗仪器应固定专用,每日使用后均应消毒。
2.2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是患儿能否痊愈的重要过程,其共分为五条护理要点。第一,时刻监护患儿翻身,抓挠等动作,及时更换患儿纸尿裤和污损床单。将患儿指甲剪短,防止皮肤抓伤。第二,时刻观察患儿体温,根据患儿体温设置温箱内温度。每隔5小时需为患儿测一次体温,通过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一但发现高低烧现象及时治疗。第三,保护创面,减少摩擦。患儿头部下方应垫棉垫,使头部抬高10°~25°,更换体位时应注意腋下、手指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暴露,手指和脚趾应用无菌纱布缠绕防止创口液体渗出导致皮肤之间粘连。第四,不同情况的大疱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在创面消毒后,应使用注射器抽取直径>1cm的大疱内的液体,抽取结束后为患儿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聚维酮碘。直径<1cm的水疱可令自行痊愈。已经发生破溃的创面应先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擦涂,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聚维酮碘消毒。第五,皮肤清理。每日至少为患儿浸浴身体两次,采用0.25%聚维酮碘液体浸浴,水温保持在37℃~40℃,每次浸浴30min,用纱布擦拭患儿身体各部位。结束后将患儿用消毒浴巾进行包裹,使用棉巾擦干皮肤,受损部位应注意是否有结痂,及时清理结痂防止皮肤二次伤害。患儿常因疼痛而烦躁不安,翻滚扭动,导致皮肤摩擦,因此可遵从医嘱使用口服镇静剂减少患儿运动量。
2.3营养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导致患儿皮肤变薄、起大疱并出现渗出液,导致患儿体液和营养物质流失。应加强对患儿的营养护理,在口服方面,每3小时给予一次配方奶,喂养量根据患儿天数、感染程度和创口面积有所调整。在静脉注射方面,应遵从医嘱为患儿注射血浆、丙种球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制剂。根据患儿食量、排泄量和电解质情况,按时间节点进行补液。
2.4心理护理
护士应与家长耐心沟通,详细向家长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使家长树立患儿尽早康复的信心。医护人员也应指导患儿家长如何为患儿进行后续的家庭护理,如以母乳喂养,则患儿母亲应远离化学制剂及易过敏药物,母亲应食用高蛋白,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食品[3]。应为患儿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洗浴用品,轻柔擦洗皮肤,减少对患儿皮肤的触摸,并大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患儿出院后复发小疱可采用聚维酮液进行外用擦拭,情形严重则应及时就诊。
3讨论
目前,新生儿患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病例病因均为用药不当或家族遗传因素,男女均可发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患儿皮肤摩擦或挤压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根据表皮松解的部位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交界型、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交界型临床症状比较严重,患儿呼吸道粘膜易脱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消化道粘膜也伴随脱落,导致患儿拒食或腹泻等。单纯型较为常见,一般在出生一天后即发病,发病率五万分之一。患儿多起较大水疱,溃烂迅速,无疤痕。营养不良型病因多为显性遗传,在患儿出生后1天~30天内发病,患儿多起较大水疱,溃烂迅速,易留疤痕[4]。
在本案例中,2例患儿均为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因此全部治愈出院。但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治愈率较低,费用昂贵,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加强钻研以提高治愈率。如果孕妇在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已患此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家族病史的未育夫妇应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减少患儿数量。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认为应针对隔离消毒、皮肤、黏膜、营养和家长心理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护理,以促成患儿康复。全面仔细的护理过程是促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痊愈最为重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丁春云,龚立军,刘小杨.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01(33):88-89.
[2]许爱萍,陈荣华.2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11(25):721-722.
[3]金利萍.3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疼痛护理[J].临床医学杂志,2012,06(69):452-453
[4]胡丹丹.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09(09):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