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教学即将师生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推动教学进程,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三个注意点”为题阐述我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关注细节,在细微处让活动更加流畅
有效的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在教学中,如果不试图建立起与学生本身的意义,或不能与学生的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就不能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兴趣。而要建立这种联系,我们必须要关注活动设计中的一些细节,在细微处带给学生惊喜。例如,在教学4A Unit2《In a toy shop》中的动物单词时,教师可先上网找出关于动物的声音。8个动物中,可以找到6种动物的声音:狗、猫、老虎、狮子、猴子和熊,熊猫和兔子的声音找不到。那这两个单词怎么处理呢?熊猫和兔子的声音虽然不好找,但是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很明显。教师可以给它们出两个谜语,如“panda”: It’s black and white. It likes bamboo(竹子),It’s lovely(可爱的).这个谜语中的“lovely”也是本课的新授单词,正好可以做个铺垫。
这样,就用6种声音和两个谜语把8个单词串联起来了,并且在其中四个真实的动物旁边,放上相应的玩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记住“toy”这个单词。
新授问题解决了,那么怎么练习这些单词呢?虽然其中五个单词已经学过,但已经过了很久,一些学习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肯定有些忘记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这八张图片和单词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地读一读,再合起来拼读一遍,比比谁会的多。给新学的三个单词“lion、 bear、 rabbit”重新做三张PPT,用一个图形盖住动物的大部分身体,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动物,并用上本课的新句型“This is a... I think...”。
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把这个句型记牢,又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单词及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的同时,对单词和句型也进行了充分的操练,并对英语课充满了期待。小细节有小惊喜,小惊喜让学生更喜欢英语课。
二、关注简约,在平实中赢得课堂高效
有效的活动应该是简约的,呈层次推进状,能使间断的、琐碎的活动经验成为一个个具有逻辑的有机整体。例如,牛津4A Unit3《A purse》B部分中有8个单词。这课单词所属的范围比较零散,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是生活用品。怎么让这些单词在合理的情境下引出来呢?
曾经有老师设计了这样3个问题:
1.When the girl wants to draw a picture,what does she need?
(当这个女孩想要画画时,她需要什么?)
2.She likes reading stories, what can she buy?
(她喜欢读故事,可以买什么?)
3.When she writes something wrong,what does she need?
(当她写错时,她需要什么?)
通过这3个问题,教了三个单词:蜡笔“crayon”、故事书“storybook”、修正带“tape”。
然后又换了一个情境,小女孩在地上发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古老的箱子(教了单词:钥匙“key”),拿到了一张旅游券,可以到海滩去玩。
那去海滩需要什么呢?太阳太大,需要雨伞“umbrella”;天气太热,需要扇子“fan”;渴了,需要水壶“water bottle”。
通过这一串情节,就把8个单词在连在了一起。
刚开始,学生很兴奋,随着课堂的推进,渐渐地失去了跃跃欲试的兴趣和迫不及待的感觉。
那么,这节课到底失败在哪里?1.教学环节过于繁琐,场景太多,8个单词总共换了四个场景。2.故事情节也不够有趣,旅游券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个生活情景离大部分农村孩子很遥远。3.在创设情境时,语言不够生动,有些生硬。如果教学环节能再简约一些,那么这节课会更有效率。
三、关注体验,在挑战中让学生获得进步
活动教学突出学生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主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感悟,在有意识反思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经验,促进活动成果的内化。例如,4A Unit6《Whose gloves?》EFG板块有三篇课文,两个音标的新授内容。如何安排这节大容量的课,课堂中的活动怎样设计呢?我在活动教学设计时作如下思考。
1. 关于“whose… is it/ are they?”句型的操练,可以放在G部分第一篇课文后进行练习。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解读这一篇课文,把这个部分练习得更扎实。
2.当课堂的容量较大时,可以适当删除部分内容。我们的课堂不能只上完就好了,要让每个孩子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如果太急了,会让本来英语就不好的学生更加听不懂。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完成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表演,在课堂上大胆开口进行交流,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责编 张亚莎)
一、关注细节,在细微处让活动更加流畅
有效的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在教学中,如果不试图建立起与学生本身的意义,或不能与学生的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就不能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兴趣。而要建立这种联系,我们必须要关注活动设计中的一些细节,在细微处带给学生惊喜。例如,在教学4A Unit2《In a toy shop》中的动物单词时,教师可先上网找出关于动物的声音。8个动物中,可以找到6种动物的声音:狗、猫、老虎、狮子、猴子和熊,熊猫和兔子的声音找不到。那这两个单词怎么处理呢?熊猫和兔子的声音虽然不好找,但是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很明显。教师可以给它们出两个谜语,如“panda”: It’s black and white. It likes bamboo(竹子),It’s lovely(可爱的).这个谜语中的“lovely”也是本课的新授单词,正好可以做个铺垫。
这样,就用6种声音和两个谜语把8个单词串联起来了,并且在其中四个真实的动物旁边,放上相应的玩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记住“toy”这个单词。
新授问题解决了,那么怎么练习这些单词呢?虽然其中五个单词已经学过,但已经过了很久,一些学习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肯定有些忘记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这八张图片和单词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地读一读,再合起来拼读一遍,比比谁会的多。给新学的三个单词“lion、 bear、 rabbit”重新做三张PPT,用一个图形盖住动物的大部分身体,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动物,并用上本课的新句型“This is a... I think...”。
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把这个句型记牢,又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单词及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的同时,对单词和句型也进行了充分的操练,并对英语课充满了期待。小细节有小惊喜,小惊喜让学生更喜欢英语课。
二、关注简约,在平实中赢得课堂高效
有效的活动应该是简约的,呈层次推进状,能使间断的、琐碎的活动经验成为一个个具有逻辑的有机整体。例如,牛津4A Unit3《A purse》B部分中有8个单词。这课单词所属的范围比较零散,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是生活用品。怎么让这些单词在合理的情境下引出来呢?
曾经有老师设计了这样3个问题:
1.When the girl wants to draw a picture,what does she need?
(当这个女孩想要画画时,她需要什么?)
2.She likes reading stories, what can she buy?
(她喜欢读故事,可以买什么?)
3.When she writes something wrong,what does she need?
(当她写错时,她需要什么?)
通过这3个问题,教了三个单词:蜡笔“crayon”、故事书“storybook”、修正带“tape”。
然后又换了一个情境,小女孩在地上发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古老的箱子(教了单词:钥匙“key”),拿到了一张旅游券,可以到海滩去玩。
那去海滩需要什么呢?太阳太大,需要雨伞“umbrella”;天气太热,需要扇子“fan”;渴了,需要水壶“water bottle”。
通过这一串情节,就把8个单词在连在了一起。
刚开始,学生很兴奋,随着课堂的推进,渐渐地失去了跃跃欲试的兴趣和迫不及待的感觉。
那么,这节课到底失败在哪里?1.教学环节过于繁琐,场景太多,8个单词总共换了四个场景。2.故事情节也不够有趣,旅游券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个生活情景离大部分农村孩子很遥远。3.在创设情境时,语言不够生动,有些生硬。如果教学环节能再简约一些,那么这节课会更有效率。
三、关注体验,在挑战中让学生获得进步
活动教学突出学生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主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感悟,在有意识反思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经验,促进活动成果的内化。例如,4A Unit6《Whose gloves?》EFG板块有三篇课文,两个音标的新授内容。如何安排这节大容量的课,课堂中的活动怎样设计呢?我在活动教学设计时作如下思考。
1. 关于“whose… is it/ are they?”句型的操练,可以放在G部分第一篇课文后进行练习。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解读这一篇课文,把这个部分练习得更扎实。
2.当课堂的容量较大时,可以适当删除部分内容。我们的课堂不能只上完就好了,要让每个孩子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如果太急了,会让本来英语就不好的学生更加听不懂。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完成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表演,在课堂上大胆开口进行交流,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