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38-01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健聋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因此,从小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语言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
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可从不同领域入手,本文重点从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探讨如何促进健聋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具体做法如下,仅供参考:
一、合作榜样示范,教健聋儿合作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更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且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尤其是聋孩子,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最擅长利用视觉的代偿作用,观察别人的操作,就能自己动手尝试。榜样示范具体有:1.教师的榜样示范。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在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我们两位老师注意语言暗示,引导孩子观察老师是怎样合作的。2.师幼的榜样示范。因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能与老师一起合作的孩子,是大家都会用很羡慕眼光看着他。
二、创造合作机会,促进健聋儿探索与交流。
在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为健聋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有些小制作可以单独完成的,我们都安排孩子找好朋友合作制作。如跷跷板、陀螺、飞碟、沙漏、降落伞、音乐瓶等。就拿跷跷板来说吧,两个孩子分别在跷跷板的两边加橡皮泥,比较谁的重,并商量怎样才能使到跷跷板平衡,两人一边玩一边讨论,一边记录轻重情况,玩得很高兴。最后,还请孩子把自己记录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就连聋儿郁XX也能用语言表达他的记录结果:“大的重,小的轻。”,“长方形积木重,三角形积木轻。”这连老师也感到惊讶,真的不能低估聋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进步,这也是聋儿经过观察与倾听同伴———学习记录——尝试表达的合作学习所到来的进步。合作,不仅增进了健聋儿的之间的友谊,还促进了双方的言语交流。
三、注意优化组合,体验合作的愉快。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但在活动中发现,并不是任意几个孩子一起合作就能愉快,有些平时是好朋友,如采琪和绮滢,思琪和靖琳,一起合作制作时也会出现互相争着做同样事情,互不谦让,不接受他人的分工意见,或者不愿意与对方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可见,孩子间的游戏合作与成人间的工作合作一样,需要优化组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所以在分组操作时,老师可根据孩子自由组合为原则,适当调配一下,比如粗心的与细心的一组,动手能力强的与能力一般的一组,脾气暴躁的与温和的一组等等,相互之间可以互补,互相促进,帮助孩子提高操作能力。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健聋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孩子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孩子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聋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聋儿能与健听儿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他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健聋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健聋儿体会到又合作又分享的快乐与必要。
四、积极评价,促进健聋儿合作习惯的养成。
表扬激励是孩子良好合作的强化剂。在每次科学小制作中,我们都注意观察孩子的合作情况,用照相机拍下一个个合作的镜头,活动后播放给孩子看,表扬这些善于合作的孩子。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的肯定、鼓励,如,“陈钰雯和谭善政一人负责固定,一人负责粘贴,合作的非常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还有活动后的积极评价,都能使健聋儿受到极大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健聋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健聋儿(如岑宇欣、王小欢、郁润博),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进行个别地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一下,谁负责用剪刀剪,谁负责贴。”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这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有效地得到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1978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实践使能力转化为良好的合作习惯。为此,由于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合作习惯的培养,并根据孩子的心理,通过学习、游戏中的操作,反复引导、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正面示范,还要让合作习惯较好的孩子进行“传、帮、带”,以便以身立教、以行导行,强化习惯的培养。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会合作,健聋儿今后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这不仅适用于个人,甚至也适用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月亮船教育资源网,http://www.moonedu.com/Article/HTML/116027.shtml
[2]《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中国教育文摘,2007.4.
[3]《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手拉手,http://www.jysls.com/thread-346913-1-1.html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健聋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因此,从小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语言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
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可从不同领域入手,本文重点从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探讨如何促进健聋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具体做法如下,仅供参考:
一、合作榜样示范,教健聋儿合作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更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且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尤其是聋孩子,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最擅长利用视觉的代偿作用,观察别人的操作,就能自己动手尝试。榜样示范具体有:1.教师的榜样示范。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在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我们两位老师注意语言暗示,引导孩子观察老师是怎样合作的。2.师幼的榜样示范。因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能与老师一起合作的孩子,是大家都会用很羡慕眼光看着他。
二、创造合作机会,促进健聋儿探索与交流。
在科学小制作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为健聋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有些小制作可以单独完成的,我们都安排孩子找好朋友合作制作。如跷跷板、陀螺、飞碟、沙漏、降落伞、音乐瓶等。就拿跷跷板来说吧,两个孩子分别在跷跷板的两边加橡皮泥,比较谁的重,并商量怎样才能使到跷跷板平衡,两人一边玩一边讨论,一边记录轻重情况,玩得很高兴。最后,还请孩子把自己记录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就连聋儿郁XX也能用语言表达他的记录结果:“大的重,小的轻。”,“长方形积木重,三角形积木轻。”这连老师也感到惊讶,真的不能低估聋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进步,这也是聋儿经过观察与倾听同伴———学习记录——尝试表达的合作学习所到来的进步。合作,不仅增进了健聋儿的之间的友谊,还促进了双方的言语交流。
三、注意优化组合,体验合作的愉快。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但在活动中发现,并不是任意几个孩子一起合作就能愉快,有些平时是好朋友,如采琪和绮滢,思琪和靖琳,一起合作制作时也会出现互相争着做同样事情,互不谦让,不接受他人的分工意见,或者不愿意与对方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可见,孩子间的游戏合作与成人间的工作合作一样,需要优化组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所以在分组操作时,老师可根据孩子自由组合为原则,适当调配一下,比如粗心的与细心的一组,动手能力强的与能力一般的一组,脾气暴躁的与温和的一组等等,相互之间可以互补,互相促进,帮助孩子提高操作能力。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健聋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孩子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孩子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聋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聋儿能与健听儿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他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健聋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健聋儿体会到又合作又分享的快乐与必要。
四、积极评价,促进健聋儿合作习惯的养成。
表扬激励是孩子良好合作的强化剂。在每次科学小制作中,我们都注意观察孩子的合作情况,用照相机拍下一个个合作的镜头,活动后播放给孩子看,表扬这些善于合作的孩子。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的肯定、鼓励,如,“陈钰雯和谭善政一人负责固定,一人负责粘贴,合作的非常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还有活动后的积极评价,都能使健聋儿受到极大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健聋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健聋儿(如岑宇欣、王小欢、郁润博),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进行个别地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一下,谁负责用剪刀剪,谁负责贴。”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这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有效地得到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1978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健聋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实践使能力转化为良好的合作习惯。为此,由于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合作习惯的培养,并根据孩子的心理,通过学习、游戏中的操作,反复引导、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正面示范,还要让合作习惯较好的孩子进行“传、帮、带”,以便以身立教、以行导行,强化习惯的培养。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会合作,健聋儿今后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这不仅适用于个人,甚至也适用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月亮船教育资源网,http://www.moonedu.com/Article/HTML/116027.shtml
[2]《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中国教育文摘,2007.4.
[3]《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手拉手,http://www.jysls.com/thread-3469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