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的大黑山记忆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诡异的佤家寨——远古庄严的木鼓声、一部活的佤族社会发展史、一处人与神灵共居的地方、一座原生态的古茶园;一段属于临沧沧源的记忆、一种封存在时光中的普洱茶味。
  “来吧,试试2D06年开业时订制的这块生饼。”恒昌泰茶庄当家人茂鹏兄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宁静。这茶饼我早有所耳闻,也好奇,七年的时光于这块生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摒心静气。等待约定时刻郑重开汤。
  小心翼翼地打开茶饼的外包装,周正紧实的饼形让人心生欢喜。细看饼面,芽叶条索和少许的梗茎清晰可辨。细细嗅,一种属于生饼转化时的醇和干净的气息,让人愉悦。忍不住,便贪婪地深深嗅了几下。
  水已三沸,开汤冲泡。茶叶依然在沉睡,所以并没有悬壶高冲,而是将沸水沿盖碗壁缓缓地注入,温柔地将它们唤醒。沸水浸润下的茶叶徐徐舒展,第一、二道的茶汤色泽尚浅,呈淡淡的橙黄,滋味尚淡薄,入口尚顺滑,口腔感受温和,回甘生津尚不明显。
  待到第三道时,悬壶高冲,所有的叶片在同一时刻苏醒。在沸水的激荡下,每一张叶片都在用力地舒展筋骨,茶叶的内含物较多的析出。茶的香气和口感开始走向顶峰。
  在前两道几乎察觉不到的香气,从第三道开始一点点明显。这香气并不属于明显的花香,而是那种幽幽的蜜味。茶汤色泽也进一步加深,呈橙黄偏红色;入口,较醇厚,蜜味仍不能清晰地被口腔感知,苦涩感显现,对口腔的刺激性增强。
  四、五、六、七道一气合成,古树茶的气息强烈,无论是入口的醇厚度、水感的细滑度,还是口腔的饱满程度,都让人满足。特别是入口较明显的苦涩迅速化开后,两颊一直不断的丝丝甘甜和整个口腔萦绕花香的饱满感,让人尤为难忘。
  八道后的茶汤,气息变得更柔和一些。茶汤入口以甘甜为主,苦涩感转弱,但口腔和喉咙的饱满感依然清晰。此时的叶底也更加的可爱,柔软的叶片,完全恢复了生机,就像当年它们刚刚聚在一起时那样的精气神十足。择一片放于手掌,叶面蜡质感和韧性都较好。之后的每一道,都延迟出水,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每一道的茶汤依然有着如蜜的清甜。
  为了更好地感受这茶,品茶的期间,我与茂鹏兄并未做过多的交流,听着旷远悠静的古琴曲,安静地喝了十五道。
  “如果能有今年这么好的年景,这茶就完美了。不过,到今天这茶能有这样的表现,我也已经满意。”茂鹏兄回忆当年收茶的场景。2006年的云南,适逢大早。在与缅甸相距仅几十公里的帕拍村,古茶树的抽芽都显得异常艰难。所以。茶农在茶树抽芽的第一时间,就将其采下,所以这茶饼的茶青才会如此的幼嫩,水感才会如此的甘甜。因为少了那些开面的大叶。口感中就少了那一点点霸道和凛冽。
  其实,即便存在着些许的遗憾,能在今天品尝到七年前封存下的味道,已是莫大的幸福。与我,已满足。
其他文献
不到西北访茶,何以完整表达中国茶?不到青海,何以知茶之深度与广度?  在这里,茶叶所缔造的奇迹俯首可拾。茶从茶马古道进入到千家万户,滋润着广大民众日常的饮食、交往、生计以及深藏于内心的信仰,渗透到炕上、集市、茶馆、书房以及佛堂的每个角落。  青海是茶叶消费的重要区域,从李唐政权与吐蕃王朝第一次在日月山下互市开始,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国家层面的茶叶的传统——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通过茶来促进民族融合与疆土开
期刊
对中国人来说,茶是再熟悉不过的饮料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除了借茶满足解渴提神的生理需求外,亦乐衷于在品赏玩味茶之色、香、味、韵。有时还会通过“斗茶”这样充满游戏味道的方式获得乐趣。  每个人固然都会根据自己对茶的不同理解说出个道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味”。《中庸》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这里的“味”不只是酸甜苦辣咸之味,还有“道”。人之目、耳、鼻、口,各司视色、听声、嗅气、尝味之职,唯“味”
期刊
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不乏对武夷岩茶的喜欢之情,我们从史料的记载、诗文的流风遗韵中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武夷岩茶的影响力。  徐寅为武夷岩茶的品质写下了“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评语;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斗荼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他赞美武夷岩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高雅清幽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清朝乾隆
期刊
随着年轻茶人品茶的段位越来越高,对茶的口感要求渐渐从清新淡雅转向浓郁厚重,而介于浓淡之间的烘焙型铁观音则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在安溪铁观音工艺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炭焙浓香铁观音代表着一种传统与复古,制茶师们愿意重拾这份传统,并为这传统注入他们的智慧,让这份传统焕发新的光彩。  时尚的韵香  祥华龙茶业的老板黄新礼有30多年的做茶经历。他是从最传统的铁观音时代走过来的,因而钟情于传统铁观音的烘焙技术。
期刊
英式红茶多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前英属殖民地,比如印度和斯里兰卡,其次是东非肯尼亚、乌干达等国。然而,熟悉英式红茶口味,经常随英俗喝下午茶的人,却很少会在品茗英式红茶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它们与武夷茶的渊源。虽说正山小种是公认的最早输入英国的红茶品种之一,但就今天重获新生的正山小种而言,其品相和口味都与时下流行的英式红茶相去甚远,虽然血统纯正,却不一定能在各式流行的英式红茶中找到自己的嫡传子孙。  今天的武
期刊
柴烧艺术是一种以土为主传达精神理念的艺术,借由与土之间的沟通,表达作者的思维及感受。一般而言,柴烧的路数可概分为火痕与落灰这两大系。其中走火痕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需要有精确的控制,才能烧出创作者想要的火痕与表面的质感,所以烧制的难度与技术较高。而走落灰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的管控较为宽松,只要窑内的温度足、落灰量够、可以烧熟陶土与烧熔作品表面的落灰则可。薪柴的火燃烧成灰烬
期刊
云南古树普洱今年热度更大:一是古树茶因资源稀缺性及相对更天然的品质而倍受推崇;二是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领域。  上期我们介绍了以老班章、倚邦为、王的版纳各茶山茶事及生态等思考,本期将为大家重点介绍普洱市的景迈古茶山及临沧邦东、凤庆等茶山现状——除了茶、茶价,还有更多民生的变迁。  景迈:万亩古树与手工茶  从勐海到景迈,路并不远,只是弯道特别多。景迈茶山属于普洱地区,交通较便利,基本是平坦的塘石路。
期刊
茶者,朝饮晨露,暮披霞光,为人们体味自然精奥的妙品。而以茶道精神为指导的茶艺,将茶事艺术化,是表演与心修的融合,蕴藏着雅致的美感和悠远的意境。以茶艺为媒,让更多人领悟茶道精髓、清修自我。  然而,社会的浮躁也影响了茶艺的清雅。近来一些茶艺表演可谓是别出新招、异彩纷呈,然而这个“新”和“异”实在令茶人愤懑。  6月23日在广州,三名模特穿着三点式进行茶艺表演。有近500名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到场围观,很
期刊
品茗馆卖的“有泡茶师泡茶的茶汤”,这样的茶汤是商品。茶汤商品的产生需经过相当繁复且细腻的过程才能得到:一要很认真地去寻找原料;二要很好地精炼这些原料;三要将这些原料结合不同的时间、人物、环境、器物和茶食;四要在现场真正把它做出来呈献给客人。  寻找原料,是泡茶师对泡茶、对品茗已经建立想法,了解自己想做的品茗类型(如:专做精致乌龙茶和绿茶品赏的稀有精品型;专做有年份的各种存放茶品赏的老茶型;专做各类
期刊
静,听得见雨滴从屋檐滴落到石板上细碎溅开,山泉在红泥炉上的银壶中微微作松涛之响。  古木楼里的一方天光微微泛青色,细雨自天穹密密落下,接近地面时却了无声息。不用抬头,知道对面的三席茶,国栋、汪云、茗仙和我一样在静候;旁的两席,木白、志琼及每个茶席对面的五位嘉宾亦一致默默等候,心意相通。而临院亦有五席茶、一席香。一席流水席,人人都在候着。  茶鼓声渐起,如隐隐滚雷涌入耳中,是为吃茶之令。  提壶注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