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提问做到以下三点: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效程度;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角度的广阔性;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深度,才能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 高效 提问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开任何一种版本的新课程教材,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那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效程度
  数学课堂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这不容怀疑。然而在教学中不能被创新所迷惑,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提出一些非数学问题,这一点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在听一年级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上课教师打开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只售货员说:“欢迎小朋友来到文具店。”这时一个小朋友来到文具店说:“你好!我要买9支铅笔。”接着售货员拿出1捆(10支)和散的3支铅笔放在柜台上。
  师:看了刚才的动画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朋友为什么要买铅笔?
  生2: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文具店里买,不到别的店里买?
  生3:售货员为什么要开店?
  生4:(大声嚷道)它知道小朋友要来买铅笔。
  (哄堂大笑)
  生5小朋友为什么要买9支,不买10支呢?
  生6:铅笔多少钱一支?
  ……
  (学生久久不能提出与本课学习的相关数学问题。)
  在这个场景中学生提出问题非常多,你能说学生思维不活跃吗?你能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吗?都不能。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有效的数学问题。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本质去思考,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区别,数学课就要提数学问题。
  另外,数学问题的有效程度还反映在提出的问题要与学习内容相吻合。比如面对四年级这样一道题:毛巾:6元 茶杯:4元 水瓶15元 茶盘15元
  题目中先提出了两个三步计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结果这个班的学生提的问题是:“一条毛巾比一个茶杯多多少元?”“水瓶和茶盘的价钱一样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然过于简单,但是结合课本学习的内容而提出的数学问题却没有。本节课应引导学生学习三步应用题才是有效问题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学习内容的要求,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有效程度。
  二、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角度的广阔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切入点引到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教师想要再说说。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抓住有效地学习材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更为广阔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才能敢于思考,大胆提问,只有通过长期的多角度思考,学生自我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三、正确把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深度
  深度从思维的角度讲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从学生自我提问而言就是指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是否高,是否符合学生所处年级和知识水平。如果处在低段的学生,知识储备少,数学能力弱,而提出的数学问题又非常深厚,自己都无法解决,这就有可能是乱提问题;如果学生如果处在高段的学生,知识储备多,数学能力强,而提出的数学问题又非常浅显,这就是不动脑筋提问题,缺少应有的思维深刻性。如低段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同样多?”等中段学生通过一、二步计算就可以解答的问题“谁比谁多(少)几?谁是谁的几倍?几个几是多少?等;高段学生通过两、三计算才能解答的问题。当然,学生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选择不同深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课型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深度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深度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深浅适中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己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又是复杂和长期的任务。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有效的、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将是数学教师长期不懈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限制,因此,小学生教学的方式需要富有趣味性、生活性。本文将生活情境法与教学方式结合,探讨了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教学  引言  小学生尚处于身体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思维不成熟,因此,教育小学生的方式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寓教于乐,能够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展富于生活性、趣味性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
【摘要】本文从注重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搜集大量数学应用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几方面去谈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数学应用数学意识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当今社会未来
【摘要】小学数学既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学科,也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学习不管在日后的科研中还是在曰常的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高的实用价值,它需要学生培养创新思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论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教学情景的创设越来越关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数学主题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根据数学主题,以及学习者的实际条件及要求,设置相应的数学情境(数学内容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在这个范围内展开教学,即一个数学意义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关键词】思维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
期刊
[目的]1、通过复制大鼠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安丸对于血液血栓烷B2(TXB2)、前列环素(PGI2)、钙离子(Ca++)含量高低对痛经的影响,揭示痛经安丸的镇痛、解痉机制。  2、通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