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心理护理的涵义,应用目的,护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将国内外临床心理护理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发展提出可操作性模式。
【关键词】 心理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対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1(2):30-32.
[2] 唐丽莹,张骞倩,张优琴.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9):781-783.
[3] 郑林科,张天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9(2):90-93.
【关键词】 心理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対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1(2):30-32.
[2] 唐丽莹,张骞倩,张优琴.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9):781-783.
[3] 郑林科,张天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9(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