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的骨密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骨密度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8%。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并且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疗效评价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它是由于骨量减少或骨的微细胞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易造成患者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整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由于骨质疏松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应而临床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有利用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出现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患者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5.3±6.4)岁;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患者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4.1±5.4)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宣传
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宣传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给予针对性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举办骨质疏松症的讲座或由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解说,讲解的内容包括对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疾病变化、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进行全面的讲解,同时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2)行为干预和指导
必要的行为干预和指导对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劝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的坐姿与站姿、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并多摄取含钙量高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肉类、鸡蛋等。尤其对于老年人应加强行为干预和指导,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加强看护,并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安全保护意识,避免跌倒损伤,同时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
(3)疼痛护理
依据患者疼痛的程度、部位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医按摩、理疗等方法。患者的痛感较为明显时使用非甾体类的止痛药,患者痛感非常剧烈时,应用止痛药的并建议患者尽量多卧床休息,减少痛肢的活动,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在疼痛减轻后可鼓励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运动量不宜太大。
(4)心理护理
骨持疏松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地痛苦,尤其对老年患者,由于治疗病程长且痛感明显,患者常出现悲观极失望等心理,疼痛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恐惧及绝望等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护理顺从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心患者,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情绪,卸下患者的心理包袱,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护理时间从患者入院直至患者出院,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每月进行一次,依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骨密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结果见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的变化幅度大于男性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中,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达62例(96.8%)。
3讨论
骨密度是判断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2],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的提高幅度更大,并且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仅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从此可见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具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护理干预对不同性别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有所差异,从结果数据中可知,护理干预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并且相同年龄段的男性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女性患者。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进入绝经期后体内的雌激素的减少,进而导致骨细胞活性的下降,加速了骨质的流失[3]。在护理干预中通过有效地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了患者钙的摄入,通过行为指导有效增强了患者的锻炼,从而使患者骨内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增加了骨内的基质及矿物质,有助于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并且在运动中让患者多晒太阳促进了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有益。因此,在女性患者骨密切較低的前提下,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增幅相对于男性患者会大一些。此外护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加强对患者疼痛及心理的护理等措施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帮助其保持平和的治疗心态,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并且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翠萍,周玉华,肖占森等.对职业性尘肺患者继发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2,12(9):53-55.
[2]贾云,张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6.
[3]周秀,邓红英,彭霞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04,13(6):525-526.
关键词: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疗效评价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它是由于骨量减少或骨的微细胞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易造成患者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整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由于骨质疏松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应而临床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有利用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出现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患者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5.3±6.4)岁;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患者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4.1±5.4)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宣传
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宣传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给予针对性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举办骨质疏松症的讲座或由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解说,讲解的内容包括对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疾病变化、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进行全面的讲解,同时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2)行为干预和指导
必要的行为干预和指导对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劝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的坐姿与站姿、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并多摄取含钙量高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肉类、鸡蛋等。尤其对于老年人应加强行为干预和指导,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加强看护,并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安全保护意识,避免跌倒损伤,同时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
(3)疼痛护理
依据患者疼痛的程度、部位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医按摩、理疗等方法。患者的痛感较为明显时使用非甾体类的止痛药,患者痛感非常剧烈时,应用止痛药的并建议患者尽量多卧床休息,减少痛肢的活动,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在疼痛减轻后可鼓励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运动量不宜太大。
(4)心理护理
骨持疏松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地痛苦,尤其对老年患者,由于治疗病程长且痛感明显,患者常出现悲观极失望等心理,疼痛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恐惧及绝望等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护理顺从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心患者,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情绪,卸下患者的心理包袱,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护理时间从患者入院直至患者出院,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每月进行一次,依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骨密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结果见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的变化幅度大于男性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中,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达62例(96.8%)。
3讨论
骨密度是判断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2],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的提高幅度更大,并且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仅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从此可见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具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护理干预对不同性别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有所差异,从结果数据中可知,护理干预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并且相同年龄段的男性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女性患者。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进入绝经期后体内的雌激素的减少,进而导致骨细胞活性的下降,加速了骨质的流失[3]。在护理干预中通过有效地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了患者钙的摄入,通过行为指导有效增强了患者的锻炼,从而使患者骨内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增加了骨内的基质及矿物质,有助于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并且在运动中让患者多晒太阳促进了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有益。因此,在女性患者骨密切較低的前提下,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增幅相对于男性患者会大一些。此外护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加强对患者疼痛及心理的护理等措施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帮助其保持平和的治疗心态,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并且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翠萍,周玉华,肖占森等.对职业性尘肺患者继发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2,12(9):53-55.
[2]贾云,张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6.
[3]周秀,邓红英,彭霞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04,13(6):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