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的又一进步。微时代的沟通不在局限于单纯的声音的沟通交流,而是可以转换成声音、绘文字、图像、视频并用的立体交流模式。微时代使人们享受到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生活,同时也出现了人肉搜索、色情传播等道德失范行为。微时代来临之快速,以至于国家法律法规还未做好相应的措施,所以建立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伦理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时代;伦理失范;对策;道德要求
一、微时代概述
(一)微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微博、微信、微会、微店、微云、微医、微看点、微小说、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产品,它们随处可见,并且以形式短小精悍、传播速度极快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使消息推送者及时准确地向受众者传达信息,而受众群体则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它们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可以说微时代是文化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社会现象。
(二)微时代的特征
微时代有其独特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才让“微”产品如此火爆,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内容精炼。既然是微时代,微、小必然是其独特的一面,例如140字的限制的微博,30分钟以内的微电影、一般少于200字的微小说。用简短干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内容的短小精悍是微时代的第一特征。
设备大众化。微时代交流所依靠的设备主要是手机和电脑等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正是因为这种大众化的设备,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产品,因此才会形成微时代。
交流方式的新颖性。以前我们与他人交流要通过声音、文字,而且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模式。而微时代的到来突破了这种模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是变声的声音、绘文字、图片、视频、对讲等。这些不同的交流方式使人们的沟通充满乐趣,而且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沟通。
去中心化。在微时代之前,大多数信心的发布掌握着少数人的手里,而在微时代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可以将及时的消息发布出去。因此会出现不同的消息圈子。
及时性、快速性。以截止至2015年6月19日中午12:00由王俊凯于2014年9月21日创建的一条博文共产生42,776,438条转发,并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事件为例,通过这个数字我们看出了微博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微时代之前一些及时性的消息往往受播出时间、版次等的限制不能及时的传播出来,我们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消息。但是现在个人、媒体、政府都加入微时代,每每有什么及时的消息都会通过微博、微信等“微”产品发布出来。
二、微时代的伦理道德失范
微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混淆视听、造谣、攻击、恶意炒作、传播色情等伦理失范现象,这些事件的出现使微时代的伦理秩序遭到了极大地挑战,引发了一场微时代的伦理危机。
(一)失范表现
1、垃圾信息
所谓垃圾信息就是指那些没有用的,不需要的消息。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不便。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是朋友就要转发”、“不爱父母的就不用转了”以及一些诅咒性的垃圾信息。这些具有煽动性和道德绑架性质的垃圾信息传递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对个人和社会有很大危害,必须加以清除和制止。
2、谣言四起
刘强东诉微博主"造谣"索赔800万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微博博主王伟对刘强东和奶茶妹妹章泽天的恋情进行“内幕曝光”。他写到两人的恋情实为为了京东上市而炒作,事后二人分手,章泽天向刘强东索要3000万分手费,并写道奶茶妹妹章泽天的父亲章丽厚与因贪腐落马的南京市前官员相关联。因此刘强东及京东以侵犯了其名誉权,论诋毁公司声誉并造成经济损失两点起诉了王伟,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共索赔800万元。类似于这样的事件在微时代层出不穷,各种名人的“被死亡”、“被分手”“被怀孕”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混淆了大众的视听。
3、网络暴力
古力娜扎剧照被P成遗像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古力娜扎的姐姐发文称:一些不喜欢古力娜扎的黑粉将娜扎的剧照P成遗像,并发私信诅咒她们全家死绝;何炅被举报在北外“吃空饷”,而举报人乔木的各种联系方式被网友公开,甚至还有孩子的照片,乔木遭到了各种辱骂以及威胁;一波三折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当事人的私人资料被人全部挖出来,不仅两辆车的车牌号被曝光,大量未经证实的违规行车记录、酒店开房记录、家庭住址甚等个人隐私信息也都被“晒”在网上。“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是指将当事人的隐私信息暴露在网络上,任凭大家对其进行网络上的攻击谩骂,甚至还会升级成现实生活中的攻击谩骂。这给当事人的个人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对其精神伤害极大。
4、原创权利被侵犯
微时代还会引发作品的原创权利遭到侵犯,以及侵犯版权的事件。微时代一些原创作者在某些文章、著作下注明了禁止转载,可转发的情况依然大有人在。还有一些需要购买会员才可以看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作品,会被一些人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之后放在微盘等平台共享。这些在没有当事人授权或者盗用他人的成果时都是一种侵犯了原创者权利的侵权行为。而微时代相关惩处措施的滞后性正是给这些侵权行为提供了温床。
(二)原因分析
微时代出现这些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这个时代的自身原因有关,也与国家制度、法律层面的滞后性有关,更是与微时代的每一位参与者的自身素质密不可分。
1、微时代的自身因素
成为微时代的参与者非常简单,以微博、微信为例,只要你有一台手机或者电脑,然后注册一个账号,你就可以发布消息与微时代的参与者们互动了。微时代伦理道德失范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册账号并不需要提供身份验证的信息,也就是不需要实名验证,正是因为这种匿名性,让一些人有一种“反正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因此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又不用负法律责任”的错误观点。第二,微时代的各种“微”产品自身的筛查审核制度不完善。自身对于一些垃圾信息、色情信息等的过滤不是很有效,并且对于消息的真实性并没有进行核查,因此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这个漏洞。第三,由于受“微”这个特点的限制。一些信息并不能完整表述,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导致断章取义的现象出现。 2、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微时代出现一些伦理失范现象与国家法律制度的滞后性有一定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和标准。“微”平台上出现一些在违法乱纪的触碰到道德乃至法律底线的事件,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善,网警资源不充分,以至于当事人并未受到相应地惩处与制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有恃无恐。
3、参与者素质的缺失
微时代参与者自身素质的缺失与责任意识不强是造成微时代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微时代的参与者参与到某件具体的有悖伦理规范的事件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是与道德相悖的。他们的一些行为往往是因为出现认知偏差,责任意识淡薄所致。有人故意而为之,这些人是因为自律意识差而成为伦理失范的参与者。
三、微时代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总的来说微时代的到来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这些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毕竟是支流,因此如何规避微时代的道德失范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措施来规避微时代道德失范现象。
(一)微观层面的改善
微观层面的改善只要是指微时代参与者个体素质的提升。这主要是要求参与者加强自我约束,因为道德自律才是微时代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增强自律才能防止和减少违背道德甚至是法律的行为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名人更加应该加强自律行为,不能因为自己的影响力大而制造或者传播一些子虚乌有的信息。慎独的心态是微时代网民的必备心态,即便是可以匿名发消息,即便是缺少法律和网警的监督依然要遵守内心的戒律。强化微时代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是提升参与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中观层面的制约
中观层面来避免微时代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从“微”产品平台的角度出发的。针对“微”产品出现传播一些虚假、违法乱纪消息的这一问题,“微”平台自身要加强自我约束与技术改进。通过后台增加敏感字眼的过滤,对有过违规账号的长期追踪,鼓励实名注册,加强微时代参与者的文明倡导与指引。
(三)宏观层面的指导
宏观层面的指导主要從国家法律规范的制定完善及做微时代文明参与者的呼吁。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才使得一些人走入了法律的真空地带。终于国家颁布了“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以定为诽谤罪。这是体现微时代法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但是对于微时代的其他伦理失范现象并没有量化入罪的标准,这是需要完善的。而且网络警察资源短缺,作用甚微。加强网络警察的利用率,提高网警的效率是对微时代网民的一种外在约束。国家要加强做微时代的文明参与者的倡导,更好地引导微时代的每一位参与者做一个健康的网民。
总而言之,微时代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微时代赋予每一位参与者更多权利的同时,也要每位参与者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最终构建良好微时代伦理秩序。
【关键词】:微时代;伦理失范;对策;道德要求
一、微时代概述
(一)微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微博、微信、微会、微店、微云、微医、微看点、微小说、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产品,它们随处可见,并且以形式短小精悍、传播速度极快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使消息推送者及时准确地向受众者传达信息,而受众群体则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它们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可以说微时代是文化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社会现象。
(二)微时代的特征
微时代有其独特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才让“微”产品如此火爆,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内容精炼。既然是微时代,微、小必然是其独特的一面,例如140字的限制的微博,30分钟以内的微电影、一般少于200字的微小说。用简短干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内容的短小精悍是微时代的第一特征。
设备大众化。微时代交流所依靠的设备主要是手机和电脑等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正是因为这种大众化的设备,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产品,因此才会形成微时代。
交流方式的新颖性。以前我们与他人交流要通过声音、文字,而且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模式。而微时代的到来突破了这种模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是变声的声音、绘文字、图片、视频、对讲等。这些不同的交流方式使人们的沟通充满乐趣,而且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沟通。
去中心化。在微时代之前,大多数信心的发布掌握着少数人的手里,而在微时代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可以将及时的消息发布出去。因此会出现不同的消息圈子。
及时性、快速性。以截止至2015年6月19日中午12:00由王俊凯于2014年9月21日创建的一条博文共产生42,776,438条转发,并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事件为例,通过这个数字我们看出了微博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微时代之前一些及时性的消息往往受播出时间、版次等的限制不能及时的传播出来,我们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消息。但是现在个人、媒体、政府都加入微时代,每每有什么及时的消息都会通过微博、微信等“微”产品发布出来。
二、微时代的伦理道德失范
微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混淆视听、造谣、攻击、恶意炒作、传播色情等伦理失范现象,这些事件的出现使微时代的伦理秩序遭到了极大地挑战,引发了一场微时代的伦理危机。
(一)失范表现
1、垃圾信息
所谓垃圾信息就是指那些没有用的,不需要的消息。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不便。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是朋友就要转发”、“不爱父母的就不用转了”以及一些诅咒性的垃圾信息。这些具有煽动性和道德绑架性质的垃圾信息传递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对个人和社会有很大危害,必须加以清除和制止。
2、谣言四起
刘强东诉微博主"造谣"索赔800万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微博博主王伟对刘强东和奶茶妹妹章泽天的恋情进行“内幕曝光”。他写到两人的恋情实为为了京东上市而炒作,事后二人分手,章泽天向刘强东索要3000万分手费,并写道奶茶妹妹章泽天的父亲章丽厚与因贪腐落马的南京市前官员相关联。因此刘强东及京东以侵犯了其名誉权,论诋毁公司声誉并造成经济损失两点起诉了王伟,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共索赔800万元。类似于这样的事件在微时代层出不穷,各种名人的“被死亡”、“被分手”“被怀孕”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混淆了大众的视听。
3、网络暴力
古力娜扎剧照被P成遗像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古力娜扎的姐姐发文称:一些不喜欢古力娜扎的黑粉将娜扎的剧照P成遗像,并发私信诅咒她们全家死绝;何炅被举报在北外“吃空饷”,而举报人乔木的各种联系方式被网友公开,甚至还有孩子的照片,乔木遭到了各种辱骂以及威胁;一波三折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当事人的私人资料被人全部挖出来,不仅两辆车的车牌号被曝光,大量未经证实的违规行车记录、酒店开房记录、家庭住址甚等个人隐私信息也都被“晒”在网上。“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是指将当事人的隐私信息暴露在网络上,任凭大家对其进行网络上的攻击谩骂,甚至还会升级成现实生活中的攻击谩骂。这给当事人的个人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对其精神伤害极大。
4、原创权利被侵犯
微时代还会引发作品的原创权利遭到侵犯,以及侵犯版权的事件。微时代一些原创作者在某些文章、著作下注明了禁止转载,可转发的情况依然大有人在。还有一些需要购买会员才可以看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作品,会被一些人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之后放在微盘等平台共享。这些在没有当事人授权或者盗用他人的成果时都是一种侵犯了原创者权利的侵权行为。而微时代相关惩处措施的滞后性正是给这些侵权行为提供了温床。
(二)原因分析
微时代出现这些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这个时代的自身原因有关,也与国家制度、法律层面的滞后性有关,更是与微时代的每一位参与者的自身素质密不可分。
1、微时代的自身因素
成为微时代的参与者非常简单,以微博、微信为例,只要你有一台手机或者电脑,然后注册一个账号,你就可以发布消息与微时代的参与者们互动了。微时代伦理道德失范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册账号并不需要提供身份验证的信息,也就是不需要实名验证,正是因为这种匿名性,让一些人有一种“反正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因此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又不用负法律责任”的错误观点。第二,微时代的各种“微”产品自身的筛查审核制度不完善。自身对于一些垃圾信息、色情信息等的过滤不是很有效,并且对于消息的真实性并没有进行核查,因此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这个漏洞。第三,由于受“微”这个特点的限制。一些信息并不能完整表述,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导致断章取义的现象出现。 2、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微时代出现一些伦理失范现象与国家法律制度的滞后性有一定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和标准。“微”平台上出现一些在违法乱纪的触碰到道德乃至法律底线的事件,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善,网警资源不充分,以至于当事人并未受到相应地惩处与制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有恃无恐。
3、参与者素质的缺失
微时代参与者自身素质的缺失与责任意识不强是造成微时代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微时代的参与者参与到某件具体的有悖伦理规范的事件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是与道德相悖的。他们的一些行为往往是因为出现认知偏差,责任意识淡薄所致。有人故意而为之,这些人是因为自律意识差而成为伦理失范的参与者。
三、微时代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总的来说微时代的到来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这些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毕竟是支流,因此如何规避微时代的道德失范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措施来规避微时代道德失范现象。
(一)微观层面的改善
微观层面的改善只要是指微时代参与者个体素质的提升。这主要是要求参与者加强自我约束,因为道德自律才是微时代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增强自律才能防止和减少违背道德甚至是法律的行为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名人更加应该加强自律行为,不能因为自己的影响力大而制造或者传播一些子虚乌有的信息。慎独的心态是微时代网民的必备心态,即便是可以匿名发消息,即便是缺少法律和网警的监督依然要遵守内心的戒律。强化微时代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是提升参与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中观层面的制约
中观层面来避免微时代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从“微”产品平台的角度出发的。针对“微”产品出现传播一些虚假、违法乱纪消息的这一问题,“微”平台自身要加强自我约束与技术改进。通过后台增加敏感字眼的过滤,对有过违规账号的长期追踪,鼓励实名注册,加强微时代参与者的文明倡导与指引。
(三)宏观层面的指导
宏观层面的指导主要從国家法律规范的制定完善及做微时代文明参与者的呼吁。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才使得一些人走入了法律的真空地带。终于国家颁布了“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以定为诽谤罪。这是体现微时代法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但是对于微时代的其他伦理失范现象并没有量化入罪的标准,这是需要完善的。而且网络警察资源短缺,作用甚微。加强网络警察的利用率,提高网警的效率是对微时代网民的一种外在约束。国家要加强做微时代的文明参与者的倡导,更好地引导微时代的每一位参与者做一个健康的网民。
总而言之,微时代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微时代赋予每一位参与者更多权利的同时,也要每位参与者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最终构建良好微时代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