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对其今后的自主阅读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教者,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授其以渔”,让他们在课内和课外走进作者,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日积月累,终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赏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无论是公开课教学还是中考,赏析类的题型越来越受到教者和命题专家的青睐。不少的公开课教者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两道赏析方面的思考题,其目的我想一是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上的气氛,不至于冷场,二是赏析这种题型设计形式灵活多样,不论学生的语文功底怎样基本上都能有话可说,扩大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另外从某种角度来说赏析题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教者教学设计的“匠心”,对知识拿捏的精准性。在中考试卷当中这种题型也往往是命题者的必出题,2014年、2015年、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连续三年都有关于赏析方面的命题。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赏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其实跟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是一致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赏析题型可以说是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能力显现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语言文字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就更应让这种能力在阅读中得以进一步的提升。那么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完成对它的赏析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一个初探:
一、扣文章主题、主旨,品作者情感
一篇文章,主旨是它的灵魂。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会有明确的主旨。学生在完成此类赏析题时,须先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讲什么,再弄清楚文章的主题、主旨是什么,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扣主旨赏析,不能偏离文章的主题、主旨,否则说得再好也是离题千里。例如:《过零丁洋》这是一首爱国主题的诗歌,整首诗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学生在赏析这首诗歌的时候要清楚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即使作者在开头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是为后来作者抒发内心的情感来服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既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诗歌主旨的直接体现。在国家面前作者舍生取义、自我牺牲的爱国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掌握作品的主旨很重要,在赏析方面有时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析作品背景,感作者人生历程
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往往是一篇文章创作的起源,作者的情感流露与他(她)的经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这跟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所说的“说真话,抒真情”“我笔写我心、抒我情”是同一个道理。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经历,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巴金的《繁星》是苏教版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星星在文中象征什么?巴金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文章?想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对作者的家庭、生活背景的分析。我们知道巴金生于成都,他的家庭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从他的母亲、第一任老师——轿夫老周这些人身上懂得了真诚、仁爱、平等。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的封建枷锁来到上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民主思想。后来离开祖国留学,到西方进一步寻找真理,在去法国的途中写下了这篇游记。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结合作者的学习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等去赏析文章,那么作品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就不太难理解,你就会明白星星在文中象征的是民主、光明的未来。可见,结合作品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等去分析作品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三、品关键字词,悟作者心境
一篇作品的关键字词,往往能较好地反映出作者的情感。通过品关键字词,我们可以领悟到作品的主题、主旨。如《枣核》中“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是写友人见到枣核时的举动。为什么用“托”字,而不用“放”字呢?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我们知道了一个“托”字表现出友人对枣核的珍惜,从而反映出美籍华人思念故土之切。还是这篇文章“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这里的“劈头”是“急切”的意思,用“劈头”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急于想让别人明白她内心的思乡之情。所以一篇文章如果能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反复去品味、推敲,往往能够悟出作者心境。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对文章的悟性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
四、关注标点符号,揣作者用意
标点符号是一个句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从某种角度说能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特别是在小说这类题材的作品中,一个简单符号的运用往往可以表达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此时的标点符号起到“四两拨千斤”、“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他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是小说《丰碑》中的一个句子,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此处的省略号含义较多,通过阅读全文我们懂得了此时此刻将军为什么会向军需处长敬礼,是因为将军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感染,是军需处长的牺牲精神、崇高的品德感染了将军。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敬意、敬佩、颂扬。此处用省略号比用文字表述更富有韵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与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心贴心的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是说只要“识得东风面”终究能够“万紫千红”,同样一个道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只要用心做到赏之到位,析之透彻,定会能够有所收获。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对其今后的自主阅读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教者,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授其以渔”,让他们在课内和课外走进作者,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日积月累,终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编辑:陈岑)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赏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无论是公开课教学还是中考,赏析类的题型越来越受到教者和命题专家的青睐。不少的公开课教者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两道赏析方面的思考题,其目的我想一是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上的气氛,不至于冷场,二是赏析这种题型设计形式灵活多样,不论学生的语文功底怎样基本上都能有话可说,扩大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另外从某种角度来说赏析题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教者教学设计的“匠心”,对知识拿捏的精准性。在中考试卷当中这种题型也往往是命题者的必出题,2014年、2015年、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连续三年都有关于赏析方面的命题。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赏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其实跟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是一致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赏析题型可以说是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能力显现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语言文字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就更应让这种能力在阅读中得以进一步的提升。那么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完成对它的赏析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一个初探:
一、扣文章主题、主旨,品作者情感
一篇文章,主旨是它的灵魂。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会有明确的主旨。学生在完成此类赏析题时,须先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讲什么,再弄清楚文章的主题、主旨是什么,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扣主旨赏析,不能偏离文章的主题、主旨,否则说得再好也是离题千里。例如:《过零丁洋》这是一首爱国主题的诗歌,整首诗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学生在赏析这首诗歌的时候要清楚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即使作者在开头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是为后来作者抒发内心的情感来服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既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诗歌主旨的直接体现。在国家面前作者舍生取义、自我牺牲的爱国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掌握作品的主旨很重要,在赏析方面有时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析作品背景,感作者人生历程
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往往是一篇文章创作的起源,作者的情感流露与他(她)的经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这跟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所说的“说真话,抒真情”“我笔写我心、抒我情”是同一个道理。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经历,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巴金的《繁星》是苏教版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星星在文中象征什么?巴金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文章?想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对作者的家庭、生活背景的分析。我们知道巴金生于成都,他的家庭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从他的母亲、第一任老师——轿夫老周这些人身上懂得了真诚、仁爱、平等。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的封建枷锁来到上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民主思想。后来离开祖国留学,到西方进一步寻找真理,在去法国的途中写下了这篇游记。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结合作者的学习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等去赏析文章,那么作品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就不太难理解,你就会明白星星在文中象征的是民主、光明的未来。可见,结合作品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等去分析作品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三、品关键字词,悟作者心境
一篇作品的关键字词,往往能较好地反映出作者的情感。通过品关键字词,我们可以领悟到作品的主题、主旨。如《枣核》中“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是写友人见到枣核时的举动。为什么用“托”字,而不用“放”字呢?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我们知道了一个“托”字表现出友人对枣核的珍惜,从而反映出美籍华人思念故土之切。还是这篇文章“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这里的“劈头”是“急切”的意思,用“劈头”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急于想让别人明白她内心的思乡之情。所以一篇文章如果能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反复去品味、推敲,往往能够悟出作者心境。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对文章的悟性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
四、关注标点符号,揣作者用意
标点符号是一个句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从某种角度说能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特别是在小说这类题材的作品中,一个简单符号的运用往往可以表达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此时的标点符号起到“四两拨千斤”、“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他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是小说《丰碑》中的一个句子,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此处的省略号含义较多,通过阅读全文我们懂得了此时此刻将军为什么会向军需处长敬礼,是因为将军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感染,是军需处长的牺牲精神、崇高的品德感染了将军。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敬意、敬佩、颂扬。此处用省略号比用文字表述更富有韵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与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心贴心的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是说只要“识得东风面”终究能够“万紫千红”,同样一个道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只要用心做到赏之到位,析之透彻,定会能够有所收获。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对其今后的自主阅读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教者,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授其以渔”,让他们在课内和课外走进作者,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日积月累,终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