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指引下的生本课堂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关注点,目标是怎样才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似聚光灯,许多教育效果都源自教师对学生状态的关注,同时,数学文化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数学文化下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文化;激发;三思
  《礼记·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句话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教师需胸有成竹,以生为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抓住每一个细节,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 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其鼻子走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设置问题情境,去倾听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如在“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墙角线、电棒等所在的直线,说说空间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就有学生回答了“垂直”或“重合”或“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这样不同的答案。 虽有些出乎意料,但笔者深知,只有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将其中的合理部分激活,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并发现矛盾冲突。
  《老子》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若教师总想按着自己的思路走,生怕学生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回答会影响教学进度,就常常会越俎代庖,学生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这道题是这么考虑的!”只能让学生刻意地去模仿或记忆,缺乏思考和创新,这样的课堂是机械化的,这样的学生会慢慢习惯于“拿来主义”,这时的教师正不遗余力地表演着“独角戏”。 教师把一些内容或结论强加于学生,而学生根本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这些知识,想要再让他们能活用这些知识,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课堂的立足点是学生,教学的思路应依照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作出微调,教师需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是不解?是顿悟?还是另有看法?教师可及时进行提问,把握住课堂的主线。 “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观点的立足点是什么?”“你对同学甲的观点怎么看?”“解决问题的困难在哪里?”“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去了解“为什么要这么考虑?”,并善于将知识的点、线、面串联起来使其系统化,以解“长久之需”。
  [?]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其感到压抑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就像灯光师,有责任保证整个“舞台”的秩序井然。 因此,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重要的,但需适度严格,做到严而不死。 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若教师所谓的规矩像一根根绳索牢牢地束缚着学生,使其感到压抑,学生就会战战兢兢,思维变得呆滞。 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绿色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有了师生的交流,课堂才会显得完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据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对有乐趣的数学课充满兴趣且乐意上课。 在进行“复数”教学时,为引入虚数,笔者讲述了虚数的“神秘”史:公元1484年,法国数学家舒开在他自己的书中,将方程4 x2=3x的根史无前例地写成x=±,尽管他一再声明负数出现平方根是不可能的,到16世纪意大利的怪杰卡丹第一个正视了负数的平方根,列出方程x(10-x)=40,答案写成5 和5-,虽正确无误,他却无法解释这样令人诧异的表示方法。 再到约一百年后,笛卡儿给这种“虚幻”的数取名为“虚数”,但仍不认同方程有虚根的事实,又过了大约一百四十年,数学家欧拉用英文单词虚幻(imaginary)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虚数。 利用数学史去追溯数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演变过程,课堂上穿插一些数学史或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也会乐意去听。 让学生知道数学家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同样会经历猜想、迷茫、摸索和失败,进一步了解数学前辈的学术成就,感受科学家的执著及道德风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要把握有度,不当的宽松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教师语言稍微诙谐一点,一些学生可能就会抓住机会“借题发挥”。 教师需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平时善于积累,做到遇事不惊,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绿色生态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轻松活跃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偏差,迅速进行检索分类并作出适当的引导。 绿色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了解“出错”不是罪过,同样能受到教师的悦纳和欣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出错”就会峰回路转,凸显柳暗花明的光彩。
  [?] 要启发学生思考,但不直接给最终答案
  哲学博士余潇枫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的脑袋都是一个‘发电机’,教育的本质是引出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三思,即前思、反思和当下思。” 课堂上要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切忌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自问自答,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很多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学时笔者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能否将平面几何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这一结论推广到空间?课堂上笔者从特殊到一般,诱导学生自我总结,最终得到了学生对“等角定理”的完美演绎,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证明等角定理也如此的顺理成章。 “从特殊到一般”、“空间问题平面化”等数学思想深入“生”心。 数学思想原本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和深奥的,但教师若能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慢慢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可能会事半功倍。
  朱熹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若太拘泥于标准答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数学知识是系统的,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整合所学的知识。 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得到能力的培养,增加对数学质疑的可能。 教师需精选一些留有余地的题目,激励学生认真探索。 如进行“求曲线的方程”教学时,笔者选择了这么一道题:设圆C:(x-1)2 y2=1,过原点O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终点的轨迹方程。 经过学生的思考,笔者巡视后欣喜地发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经学生黑板展示后,总结出了直接法、转移法、参数法,其实展示参数法的学生只解了一半,问题出在不知道如何通过消参得出最后的结果,但这也是利用参数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之一。 不得不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经过努力探求,他们非但解决了怎样消参的问题,积极引导后,定义法也被发掘出来了,比较四种方法,学生也能明显地感觉到选取恰当的方法相当重要。 相比之下,教师细心周到的讲解看似非常透彻,实则未必真的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因此教师不必吝啬时间,也不必过早地作出批评或判断,留给学生自由和安全的空间,反而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荀子》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教师不要为了避免偏差而急于提示,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寻找解题的漏洞,不断地优化解题方法,只有经历复杂多变的艰辛过程,开出的智慧花朵才会更加绚烂。 课堂上教师可加入讨论,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共同参与,沉住气等待达成共识。
  京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在演白娘子时因入戏太深,用力过猛,把毫无防备的负心郎许仙险些戳倒,眼看要砸场,下意识一扶,但这不符合剧情,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的同时又轻轻推了一下。 “一戳、一扶、一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白娘子爱恨交织的心路历程,也成就了经典。
  小课堂,大舞台,学生似一个个精灵般真情流露,他们的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不可能完全依照“剧本”——教师的备课。 梅大师的逸事让我们深信,聚焦“生”态,抓住细节,尊重主题,融合数学文化,“人”和“文”相得益彰,随机应变,定能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其他文献
在自然界中,动物一般是不饮酒的,然而,你可曾知道它们当中的醉八仙吗?    醉八仙之一——狮子  在非洲的大地上,生长着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缬草。这种草在成熟时散发着一种浓郁的酒香。据科学家分析,缬草的通身蕴含着一种醇类的物质,亦属于造酒植物的范畴。就在这样的原野中,生活着一种非洲狮,对缬草就嗜之如命:不仅是贪婪的吞吃,有时某地缬草少了,还要追寻着气味儿,到很远的农场去翻腾人们备用的缬草吃,然
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面临着教学耗时长、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低的尴尬现状,尴尬现象的背后是教学方法的缺陷。经过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当增加
根据7-8月全国主要人才市场行情月度信息,我国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表现出以下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具有多维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交易成本内生化,在理论拓展新经济地理学一般均衡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含中介效应的空
The ripening process of grape is an important stage during grap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rocess, color of grape skin is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Th
摘 要:本文从分析探究学习的内涵出发,简单阐述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说明问题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再通过对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结合探究学习案例,浅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探究学习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数学问题的再提问和反
摘 要:新课程数学概念教学侧重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概念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呈现、螺旋上升的“润物于无声”的过程,是一种给谜面猜谜底的过程。 而学案导学模式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知道谜底看谜面的过程,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中的神秘感似乎有所降低!学案导学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如何达到高效是本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数学概念教学;高效  [?] 问题提出的背景  1. 学案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对所学课程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而在此基础上,教学工作者要不
地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落脚点终归还是要与实践相结合并服务于实践。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Geography is a highly applied 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