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听诊的动车工匠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华在为动车检修

  在中国,每天有数千列动车在奔驰。一列动车组列车的机电零部件有几万个,通过检修保证其安全运行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海铁路局动车组“诊断工程师”张华,练就了一对“顺风耳”,他只要绕着动车车组车头转上两圈,“听诊”车头各部位风机的转动有无异响,就能判断出存在的故障。

学习动车诊断技术


  今年43岁的张华,出生在江苏苏州一个工人家庭。1997年,他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海铁路局上海车辆段,从事客车检修工作。
  2010年3月,上海动车段高级检修基地成立。张华被选派去青岛动车组制造厂学习高级修调技术。
  当时,动车检修面临着国外技术壁垒。“动车组高级检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研读动车调试的相关资料,张华只要一有空,就跟在厂方老师傅身后学习实操。老师傅的每一个操作,他都铭记在心。
  在跟班学习过程中,张华亲眼目睹了电气调试组组长为了弄懂弄通动车组检修技术,二十天没离开过动车组,吃住都在车上,硬是攻克了一个个检修难关。张华深为感动,并以此为榜样。
  只要有空余时间,张华就“啃”原理书、配线图。随着数百张配线图被他翻烂,上万个节点也在他心中清晰起来。老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动车事业就缺你们这样的!”在厂短短几个月,张华便初步掌握了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调试相关技术。
  回到上海后,作为技术骨干,张华带领班组成员一起学习动车组高级修调试指令。要掌握修调试指令,就必须对动车组电路了如指掌,了解相应元器件的原理,熟知信号反馈系统。但CRH2型车有9种细分车型,每种车型都有多达上百张的电气原理图。
  为了帮助同事掌握整套图纸,他把图纸制成PPT课件,配备详细注解,利用投影仪,带着大家一张张学习、吃透,将所有的线路都了然于心。
  像汽车一样,动车组列车也要定期回到检修基地进行“体检”。一列标准动车组列车的机电零部件有好几万个,电路也有上万条。这对调试检修人员要求极高,一旦留下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7月,当第一列动车组CRH2A-2025缓缓驶入高级检修基地,张华作为基地第一位“调试主控”,率领组员从内而外,对动车进行着全面预检调试。最终,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顺利完成任务,获得厂方的高度评价。

练就一双“顺风耳”


  随着经验的积累,很快,张华成了专治“疑难杂症”的专家,最短可在数秒内准确诊断出动车故障。
  有一次,一列高速动车组在动态调试时连续报出“231”“135”“294”故障,辅助电源装置APU停止工作。技术人员排查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眼看就要到交车时间了,难道要换掉整个APU?在场人员心急如焚。
  张华闻讯赶来,查看了监控屏,又将笔记本电脑连上故障设备。在紧张的气氛中,张华沉着地分析故障代码并下载相关运行数据,查看电压、频率等。20分钟后,他转身让作业人员更换电压传感器。故障消失了!
  张华逐渐成为上海铁路局独当一面的动车调试专家,但凡检查中遇到“疑难杂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张华发现问题和判断故障不单单靠眼睛,而是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能和丰富的现场经验,他甚至可以通过身感震动、耳听异音、鼻闻味道等技巧初步判断部分动车设备是否正常。
  在2013年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大赛上,张华站上了中国高铁机械师最高领奖台。那次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最优秀的高铁动车检修技能高手,展开了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其间,专家组故意给这些顶尖选手,设置了无动力牵引等三大项目各10个隐藏故障,每个项目都需要他们在15分钟内把故障全部准确地找出来。不少选手挠破头皮也只能找出五六个。张华最快,仅用12分钟,就将那个项目的所有故障一一排查出来,震惊了在场的专家和选手。

为动车检修培养后备力量


  2016年5月份,“张华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上海铁路局赋予其“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科技创新、帮带青年成才”等三大功能定位。张华一边不断钻研动车调试新技术,一边带领工作室成员技术攻关,并编写完成了《CRH2型动车组故障排查指南》,优化了CRH2型车三级修调试流程和工艺,使作业时间缩短30%,电力能耗年减少30余万元。他通过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带出了近百名第二、第三代动车检修人才,如今许多80后、90后已成为动车检修中坚力量。
张华

  “检修现场再嘈杂,内心都需要保持安静。越是精密的核心技术,越是需要专注忘我,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张华这样忠告新人。一次,他带着青工宋腾飞检修动车,走到1号车厢时停下了脚步。“你发现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宋腾飞将车厢内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司机室空调装置,通了高压电的空调完全没有震动,肯定出现了故障。”当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时,果然发现空调装置没有正常工作。“真神了!”宋腾飞从此成了张华的铁杆技术粉丝。
  张华说:“动车是有情感的。我喜爱在检修中和它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2018年发生的一起换气装置不工作故障中,经过车间技术和厂商专业技术人员排查,判断为逆变器故障。拆箱发现逆变器箱内零部件出现大面积损坏,厂家建议整体更换逆变器。
  张华闻讯,凭借经验感到故障排查不够彻底。他随即赶到现场,与厂家沟通,详细了解故障现象和排查过程后,又在故障车下使用专用仪器进行测量,最终发现故障的真实原因是換气装置本体接地,从而导致逆变器过流烧损其零部件。他当即否定了花费昂贵价格直接更换逆变器的方案,成功避免了通电验证时再次烧损逆变器造成的经济损失。
  张华是新时代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动车业务技能,更多地思考如何更科学、高效地调试,如何带出一帮年轻人,建立一个优秀的工作团队。张华参与并自主开发了动车组高压系统实训间,这样,实作培训就不再占用运营动车组资源,培训学员的产出也大大提高了。他带出的徒弟,多人在技术大比武中获得优秀成绩。
  短短几年间,张华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组织研究20余项动车组故障部件修复工艺、制定流程及检验标准,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制了7套动车故障部件的检测平台,可实现控制放大器、影视屏、人机交互设备在内的13种动车部件的修复与检测,每年可节支降耗1000多万元。
  从小技工到顶尖动车工匠,张华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他说:“只要心里有梦,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最近收到朋友寄来的《泱泱湖南》一书,心中欣喜不已。一册《泱泱湖南》在手,足不出户,足以领略湖湘的山山水水,人文风光,地理风貌资源。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此刻我却觉得,纸上得来远比亲自跑去湖南现場勘察来得更加详实可观。河流、湖泊、泉井、码头,“三湘”“四水”,汩汩有声,缓缓流动,把个湖湘水文美景尽情饱览一番,非常过瘾。  我去过湖南,在岳麓大地上匆匆走过一遭,对于湖湘山水、人文历史的了解也不过是浮
期刊
陈强“戴着棉手套绣花”  1992年出生的陈强,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的一名检验技师,得知湖北各地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紧缺后,他第一时间报名。  大年初二,陈强从老家温州返回南京待命,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湖北抗疫。这是陈强在免疫规划所工作的第五年,此前,他已经两次请战,第三次,终于被纳入江苏对口黄石志愿队的应急检验队。  大年初五,陈强接到出发的命令。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支援黄石的医疗队伍,
期刊
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年轻人,就是中国的后浪。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他们积累着保护世界的力量,展现着新一代青年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期刊
李雨泽一张照片的力量  新华社江苏分社全媒体报道中心副主任、“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雨泽,是名85后。他采拍的新闻图片两次入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两次获得人民摄影金镜头奖,八次获得江苏省新闻奖金奖、银奖。面对荣誉,李雨泽坦言,学生时代的他学习成绩并不好,对未来很迷茫,是新闻摄影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2007年,李雨泽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大学时,他跟着老师去山西参加平遥国际摄影
期刊
崔蕴  2020年1月,“大国工匠2019年度人物”经层层筛选最终揭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榜上有名。崔蕴痴迷火箭40年,在业内被誉为“拼命三郎”。他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更凭借着严谨、忠诚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死里逃生,从毒雾中拣回一条命  “作为一名中国航天人,要有为国奉献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潜心钻研、默默耕耘的情怀。”崔蕴豪迈地说
期刊
於若飞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90后於若飞从小也有一个英雄梦——扶危济困、心怀天下。这颗种子在他内心深深扎根。2012年他作为志愿者参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此后,於若飞与蓝天救援队结下不解之缘,在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现场、各种防险自救教育中不断成长。加入救援队伍  2012年5月,於若飛的老家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他心急如焚。当时,正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的他,征求父母意见
期刊
在喧闹的人群中,是不會寻找到诗意的。诗意必须要回到自己,要么一个人站在一棵树下寻找绿意,要么你就是一棵树,诗意的本质,是安静中的蓬勃。  活在一群狐朋狗友中,是不容易有诗意的。世俗的吃喝玩乐,只能养成世俗的情趣和情绪。诗意的圈子,二三人足矣,彼此赏心,却从不腻在一起。  距离是诗意的一部分,所有隔着距离的情感才会美。  大自然里最诗意的画面都是安静的。  喧嚣和躁动是美的大敌。内心宕动的生命,形体
期刊
束从轩  因为举办了一场只花费200元的发布会,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束从轩登上了微博热搜榜。2015 年之前他还是一副“端着”的霸道总裁模样,在与员工的相处中总是不苟言笑。直到他的儿子束小龙接班后,他才开始放飞自我,成为创业者出圈的典范。当“洋味”遇到“土味”  束从轩与鸡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退伍后的束从轩拿着家里仅有的几百元,买了1000只鸡苗,建立了家庭孵化农场。那个年代,
期刊
現代的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聪明的商家除了在广告画面和文字上下足功夫,更是另辟蹊径地开发出了感官营销。商家利用人的听觉、嗅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不仅给顾客带来舒适的消费体验,更是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听觉影响消费决策  消费场所里的音乐通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整体氛围。由于人脑对声音的处理方式,音量的强弱对整个感官系统有着显著影响。具体地说,当音乐在环境里被播放时,声波被内耳转化为神经脉冲
期刊
彭德怀宴请护矿有功之臣  1949年10月下旬,彭德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身份率部来到甘肃酒泉。他非常关心进步知识分子的护矿斗争,一来就向当时的中共驻玉门军事总代表康世恩了解情况。  康世恩介绍说:“玉门解放前,国民党西北公署准备对玉门油田实施破坏,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国公司协理兼甘青分公司经理邹明是进步知识分子,在孙越崎的指挥下,邹明坚决地开展了護矿斗争,把一个完整的油矿交给了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