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寓意深厚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传播价值;同时,成语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故事和典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国外读者对中国成语的认识。我们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开拓跨文化传播的途径,传播中国成语的关键就在于讲好中国成语故事,分析其在国内和国际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成语故事的翻译实例分析说明成语对外传播的可能性、存在的巨大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成语;翻译;传播
Abstract:Chinese idioms are a shining pearl in Chinese culture. They stand in the forest of world culture with conciseness, simplicity, vividness and implication. 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idioms are highly valuable in practicality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ich cultural stories and allusions inside of those Chinese idioms can also deepen the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dioms from another angle. We try to use the way of “storytelling” to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rovide much more forms for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key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lies in telling the story of Chinese idioms well b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rough some examples of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to explain the possibility, existence of great value,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of the communication.
Keywords:Chinese culture;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引言
要更好地傳播中国文化,就要讲好中国故事。成语作为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短小简洁、寓意深厚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传播价值;同时,成语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故事和典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国外读者对中国成语的认识。如今中国所提倡的建设“一带一路”,使得文艺作品的创作表现出了文化的自觉性,关注到文化交融的客体,并用现代语言阐释着传统文化,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开拓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传播中国成语的关键就在于讲好中国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成语本身有深刻的理解,翻译也是其中不可或缺且十分关键的一盏指路明灯,通过翻译,将中国成语和璀璨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现如今对中国成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如:浅析“狗”字成语的翻译,汉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等论文。对于中国内部的成语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深刻的进展,但是中国成语故事的对外传播与发展还有待研究,本文顺应当今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把握当下国家政策的机遇对中国传统文化——成语进行研究,分析其如今在国内和国际的发展现状及传播,通过对具体的成语故事的翻译实例分析成语对外传播的可能性、存在的巨大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方向:查询中国成语的来源,分析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及对外传播,最后探讨中国成语故事传播的价值,“学以致用”以此达到真正传播中国成语故事的目的。
一、中国成语简介
成语虽然偏书面语,但是对汉语母语者来说,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也会用到。因此,学习成语,是外国学生提高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1](杨明月,2020)。在形式上,成语虽然短小简洁,但却寄寓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内容上,成语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组成也由不同领域的物象构成,诸如:动植物、器皿、服饰、饮食等等。
(一)中国成语的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2012 第六版)中对成语的定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见解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狭义上看,是人们长期以来沿袭使用、形式统一、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从形式上来说,大部分都是四字形式,都可以用精炼的格式来起到很强的表达效果[2],不能轻易调换语序;从意义上说,成语所代表的含义包括两层,字面意思和引申意义;成语本身具有意义的完整性,不能只是从字面意义来理解[3]。
成语的构成:成语主要由四字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否则,即使是四个字的也不能算是成语,如:勤劳勇敢,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很多成语就是对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的概括和总结[4]。
Ⅰ.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天衣无缝、狐假虎威。 Ⅱ.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练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草木皆兵、指鹿为马。
Ⅲ.古书成句:
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由加工的,或压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一鼓作气——《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瓜田李下——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Ⅳ.口头流传:
还有不少成语来源于人们口头使用的通俗的俗语。例如:日久见人心、刀子嘴,豆腐心、打破砂锅问到底。
②当代创造,生生不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古文成语的现代成语,例如:艰苦朴素、优胜劣汰。
③借鉴外来,蓬勃发展。
中国成语大部分都来自于本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其中一部分也来源于外来文化,如古印度佛教文化、希腊文化。例如:火中取栗(来自于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五体投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
(二)中国成语的分类
中国成语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适用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此处,将根据两个方面对成语进行分类,其一是根据成语使用的描写对象;其二是根据成语的不同来源,分为寓言故事成语和历史故事成语。
①根据成语使用的描写对象的不同,分为:植物、动物、数字等,以下只择取部分。
植物:
逃之夭夭、枪林弹雨、缘木求鱼、人面桃花、亭亭玉立、姹紫嫣红、香草美人、昙花一现、落花流水、看朱成碧、拨草寻蛇、草头天子、明日黄花、李代桃僵、花团锦簇、梨花带雨、移花接木、草行露宿、十步芳草、柳暗花明、锦上添花、草长莺飞、春华秋实、火树银花、寸草不生、草创未就、寸草不留、望梅止渴、驿寄梅花、绣花枕头、 古木参天
动物:
胆小如鼠、獐头鼠目、狡兔三窟、兔死狗烹、降龙伏虎、狼吞虎咽、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龙腾虎跃、画蛇添足、笔走龙蛇、汗马功劳、马到成功、亡羊补牢、顺手牵羊、杀鸡儆猴、闻鸡起舞、狗尾续貂、群雄逐鹿、百鸟朝凤、指鹿为马、饮鸩止渴、鳞次栉比、缘木求鱼、风声鹤唳、沉鱼落雁、惊弓之鸟、声名狼藉、一石二鸟、鹤唳华亭、鹬蚌相争、黔驴技穷
数字类:
一知半解、一帆风顺、一尘不染、一针见血、两面三刀、两肋拔刀、两袖清风、两小无猜、入木三分、三顾茅庐、三头六臂、四面楚歌、四海升平、说三道四、五湖四海、学富五车、三山五岳、五步成诗、六六大顺、六神无主、六尘不染、五脏六腑、吆五喝六、七上八下、七月流火、才高七步、八面受敌、八恒河沙、八面来风、八公草木、九死一生、九牛二虎、十全十美、十指连心、十拿九稳
②根据成语的来源不同分为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鹬蚌相争、黔驴技穷、杞人忧天、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画饼充饥、自相矛盾、量体裁衣、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后起之秀、坚壁清野、后生可畏、感恩图报、赴汤蹈火、各自为政、汗流浃背、克勤克俭、口蜜腹剑、火树银花、间不容发、华而不实、四面楚歌、约法三章、
二、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和对外传播
(一)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飞速发展,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给予了文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時,邓小平还提出“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都体现出了中国对于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刻的文化底蕴才能孕育高度的精神文明,也才能唤起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成语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以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2013年,河南卫视推出的《成语英雄》节目,到2014年央视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极大的宣传了中国的成语文化,同时,也唤起了一大批年轻人对成语的热爱和学习。在意识上,大部分同学都树立起了对成语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在行动上,生活中对成语的使用还十分匮乏。
(二)中国成语的对外传播现状
近些年,中国对外设置了许多孔子学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世界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壮大起来,一大批优秀学子走上了对外教学的道路,人们开始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川剧艺术等。外国留学生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然要接触和使用成语,因此,成语学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5]。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极大地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网络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引领下,中国文化逐步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成语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传播。
然而,这种大背景下,传播途径的解决,伴随的还有如何实现“达意”的问题,翻译就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包含着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中国文化。这些都为成语在国外的传播带来了难题,也为译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中国成语的翻译
(一)成语翻译实例
1.翻译方法-直译
主要针对一些可以通过字面含义来理解其意思的成语。
大海捞针: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stack of hay
火中取栗:pull a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
例1,大海捞针,这里的翻译是直接译为在大海中寻找一根针,通过英文可以直接理解出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指做某件事情非常艰难,就像在辽阔的大海捞一根细如发丝的针。 例2,火中取栗的译法和大海捞针类似,都是采用的直接翻译表面含义,中外读者都能从翻译的意义里面得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带有的深层含义。
2.翻译方法-意译
主要针对一些带有深刻含义以及不能直接通过表面含义理解其实际意义的成语。
扑朔迷离: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
例1,扑朔迷离,四个字都属于抽象词,没有实际含义,在英文中也找不到准确对应的单词来翻译,此时,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翻译出来,而没有办法做到一一对应。
例2,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将原动物的形象译为译文读者所熟知的意象,便于理解和传播。
3.翻译方法-评析成语翻译
成语的翻译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从形式上的直译和意译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翻译角度,如: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语言和语言之间是互通的,英汉两种语言虽然表达不同,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意象,所以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在翻译时寻找意思对应的同等或近似意象进行翻译,不仅能让成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对于译文读者而言,面对他们更加熟悉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他们的接受度会更广,而且传播范围也会相应拓宽。从句法的角度看,分析成语的句法构成,比如是动词词组或者名词词组,或者其他类型的成语,翻译时可以根据进行的分析,区分出成语中的重要成分,得出的翻译也会相应的更加贴切和生动。
四、结语
近些年,“成语女神”等词的频繁出现,昭示着成语发展的一大进步,也为成语今后的传播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中国成语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和价值性在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中不断累积,绵延发展至今。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6]。《中国成语大会》近日在央视热播。对于成语一直人们被忽视的局面,节目组总导演关正文直言,现代人“对不起”成语[7]。他说:“成语就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表意工具,也能开启一扇大门。物质需求不再是大部分人的最高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才是现在应当追求的目标,精神需求的满足靠的不再只是华美的服装,美丽的风景,而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尊崇,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文化的本源,成语的传播道阻且长,意识和行动上,都需积极主动地传播成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杨明月.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中的成语对比研究[C].上海师范大学,2020.
[2]胡雪婵.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2018.
[3]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01):89-92.
[4]王旗;张瑜;彭光源.成语的重要来源: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J].大众文艺,2019,No.462,261-262.
[5]黄春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科技资讯,2020,v.18;No.576,108-109.
[6]中国新闻网.《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现代人“对不起”成语
[7]敬潇.大学生成语及用字书写使用状况调查研究,《青年文学家》,2016(14)
[8]马丹.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成语教学大纲研究[D].
[9]沈琴.李刚.米海燕.汉语成语文化研究文献综述,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6
[10]王荣文. 浅谈包含植物名称的成语,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11]中国成语大全分类
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成语故事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81063812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成语;翻译;传播
Abstract:Chinese idioms are a shining pearl in Chinese culture. They stand in the forest of world culture with conciseness, simplicity, vividness and implication. 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idioms are highly valuable in practicality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ich cultural stories and allusions inside of those Chinese idioms can also deepen the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dioms from another angle. We try to use the way of “storytelling” to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rovide much more forms for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key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lies in telling the story of Chinese idioms well b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rough some examples of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to explain the possibility, existence of great value,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of the communication.
Keywords:Chinese culture;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引言
要更好地傳播中国文化,就要讲好中国故事。成语作为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短小简洁、寓意深厚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传播价值;同时,成语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故事和典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国外读者对中国成语的认识。如今中国所提倡的建设“一带一路”,使得文艺作品的创作表现出了文化的自觉性,关注到文化交融的客体,并用现代语言阐释着传统文化,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开拓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传播中国成语的关键就在于讲好中国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成语本身有深刻的理解,翻译也是其中不可或缺且十分关键的一盏指路明灯,通过翻译,将中国成语和璀璨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现如今对中国成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如:浅析“狗”字成语的翻译,汉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等论文。对于中国内部的成语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深刻的进展,但是中国成语故事的对外传播与发展还有待研究,本文顺应当今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把握当下国家政策的机遇对中国传统文化——成语进行研究,分析其如今在国内和国际的发展现状及传播,通过对具体的成语故事的翻译实例分析成语对外传播的可能性、存在的巨大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方向:查询中国成语的来源,分析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及对外传播,最后探讨中国成语故事传播的价值,“学以致用”以此达到真正传播中国成语故事的目的。
一、中国成语简介
成语虽然偏书面语,但是对汉语母语者来说,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也会用到。因此,学习成语,是外国学生提高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1](杨明月,2020)。在形式上,成语虽然短小简洁,但却寄寓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内容上,成语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组成也由不同领域的物象构成,诸如:动植物、器皿、服饰、饮食等等。
(一)中国成语的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2012 第六版)中对成语的定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见解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狭义上看,是人们长期以来沿袭使用、形式统一、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从形式上来说,大部分都是四字形式,都可以用精炼的格式来起到很强的表达效果[2],不能轻易调换语序;从意义上说,成语所代表的含义包括两层,字面意思和引申意义;成语本身具有意义的完整性,不能只是从字面意义来理解[3]。
成语的构成:成语主要由四字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否则,即使是四个字的也不能算是成语,如:勤劳勇敢,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很多成语就是对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的概括和总结[4]。
Ⅰ.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天衣无缝、狐假虎威。 Ⅱ.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练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草木皆兵、指鹿为马。
Ⅲ.古书成句:
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由加工的,或压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一鼓作气——《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瓜田李下——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Ⅳ.口头流传:
还有不少成语来源于人们口头使用的通俗的俗语。例如:日久见人心、刀子嘴,豆腐心、打破砂锅问到底。
②当代创造,生生不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古文成语的现代成语,例如:艰苦朴素、优胜劣汰。
③借鉴外来,蓬勃发展。
中国成语大部分都来自于本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其中一部分也来源于外来文化,如古印度佛教文化、希腊文化。例如:火中取栗(来自于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五体投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
(二)中国成语的分类
中国成语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适用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此处,将根据两个方面对成语进行分类,其一是根据成语使用的描写对象;其二是根据成语的不同来源,分为寓言故事成语和历史故事成语。
①根据成语使用的描写对象的不同,分为:植物、动物、数字等,以下只择取部分。
植物:
逃之夭夭、枪林弹雨、缘木求鱼、人面桃花、亭亭玉立、姹紫嫣红、香草美人、昙花一现、落花流水、看朱成碧、拨草寻蛇、草头天子、明日黄花、李代桃僵、花团锦簇、梨花带雨、移花接木、草行露宿、十步芳草、柳暗花明、锦上添花、草长莺飞、春华秋实、火树银花、寸草不生、草创未就、寸草不留、望梅止渴、驿寄梅花、绣花枕头、 古木参天
动物:
胆小如鼠、獐头鼠目、狡兔三窟、兔死狗烹、降龙伏虎、狼吞虎咽、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龙腾虎跃、画蛇添足、笔走龙蛇、汗马功劳、马到成功、亡羊补牢、顺手牵羊、杀鸡儆猴、闻鸡起舞、狗尾续貂、群雄逐鹿、百鸟朝凤、指鹿为马、饮鸩止渴、鳞次栉比、缘木求鱼、风声鹤唳、沉鱼落雁、惊弓之鸟、声名狼藉、一石二鸟、鹤唳华亭、鹬蚌相争、黔驴技穷
数字类:
一知半解、一帆风顺、一尘不染、一针见血、两面三刀、两肋拔刀、两袖清风、两小无猜、入木三分、三顾茅庐、三头六臂、四面楚歌、四海升平、说三道四、五湖四海、学富五车、三山五岳、五步成诗、六六大顺、六神无主、六尘不染、五脏六腑、吆五喝六、七上八下、七月流火、才高七步、八面受敌、八恒河沙、八面来风、八公草木、九死一生、九牛二虎、十全十美、十指连心、十拿九稳
②根据成语的来源不同分为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鹬蚌相争、黔驴技穷、杞人忧天、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画饼充饥、自相矛盾、量体裁衣、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后起之秀、坚壁清野、后生可畏、感恩图报、赴汤蹈火、各自为政、汗流浃背、克勤克俭、口蜜腹剑、火树银花、间不容发、华而不实、四面楚歌、约法三章、
二、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和对外传播
(一)中国成语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飞速发展,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给予了文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時,邓小平还提出“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都体现出了中国对于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刻的文化底蕴才能孕育高度的精神文明,也才能唤起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成语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以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2013年,河南卫视推出的《成语英雄》节目,到2014年央视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极大的宣传了中国的成语文化,同时,也唤起了一大批年轻人对成语的热爱和学习。在意识上,大部分同学都树立起了对成语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在行动上,生活中对成语的使用还十分匮乏。
(二)中国成语的对外传播现状
近些年,中国对外设置了许多孔子学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世界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壮大起来,一大批优秀学子走上了对外教学的道路,人们开始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川剧艺术等。外国留学生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然要接触和使用成语,因此,成语学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5]。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极大地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网络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引领下,中国文化逐步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成语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传播。
然而,这种大背景下,传播途径的解决,伴随的还有如何实现“达意”的问题,翻译就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包含着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中国文化。这些都为成语在国外的传播带来了难题,也为译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中国成语的翻译
(一)成语翻译实例
1.翻译方法-直译
主要针对一些可以通过字面含义来理解其意思的成语。
大海捞针: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stack of hay
火中取栗:pull a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
例1,大海捞针,这里的翻译是直接译为在大海中寻找一根针,通过英文可以直接理解出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指做某件事情非常艰难,就像在辽阔的大海捞一根细如发丝的针。 例2,火中取栗的译法和大海捞针类似,都是采用的直接翻译表面含义,中外读者都能从翻译的意义里面得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带有的深层含义。
2.翻译方法-意译
主要针对一些带有深刻含义以及不能直接通过表面含义理解其实际意义的成语。
扑朔迷离: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
例1,扑朔迷离,四个字都属于抽象词,没有实际含义,在英文中也找不到准确对应的单词来翻译,此时,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翻译出来,而没有办法做到一一对应。
例2,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将原动物的形象译为译文读者所熟知的意象,便于理解和传播。
3.翻译方法-评析成语翻译
成语的翻译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从形式上的直译和意译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翻译角度,如: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语言和语言之间是互通的,英汉两种语言虽然表达不同,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意象,所以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在翻译时寻找意思对应的同等或近似意象进行翻译,不仅能让成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对于译文读者而言,面对他们更加熟悉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他们的接受度会更广,而且传播范围也会相应拓宽。从句法的角度看,分析成语的句法构成,比如是动词词组或者名词词组,或者其他类型的成语,翻译时可以根据进行的分析,区分出成语中的重要成分,得出的翻译也会相应的更加贴切和生动。
四、结语
近些年,“成语女神”等词的频繁出现,昭示着成语发展的一大进步,也为成语今后的传播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中国成语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和价值性在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中不断累积,绵延发展至今。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6]。《中国成语大会》近日在央视热播。对于成语一直人们被忽视的局面,节目组总导演关正文直言,现代人“对不起”成语[7]。他说:“成语就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表意工具,也能开启一扇大门。物质需求不再是大部分人的最高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才是现在应当追求的目标,精神需求的满足靠的不再只是华美的服装,美丽的风景,而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尊崇,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文化的本源,成语的传播道阻且长,意识和行动上,都需积极主动地传播成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杨明月.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中的成语对比研究[C].上海师范大学,2020.
[2]胡雪婵.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2018.
[3]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01):89-92.
[4]王旗;张瑜;彭光源.成语的重要来源: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J].大众文艺,2019,No.462,261-262.
[5]黄春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科技资讯,2020,v.18;No.576,108-109.
[6]中国新闻网.《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现代人“对不起”成语
[7]敬潇.大学生成语及用字书写使用状况调查研究,《青年文学家》,2016(14)
[8]马丹.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成语教学大纲研究[D].
[9]沈琴.李刚.米海燕.汉语成语文化研究文献综述,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6
[10]王荣文. 浅谈包含植物名称的成语,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11]中国成语大全分类
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成语故事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8106381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