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雕隐藏的人文精神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木雕工艺是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随着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建筑木雕这一民间文化的主要表现,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理念当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深入,科学技术不断深入以及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影响,我国的古建木雕逐渐变成了一种“遗产”性质的艺术文化形式。然学习和专业制作建筑木雕的匠人数量不断减少,建筑木雕的形式和题材不断缩减。古建木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在未来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环境中,古建木雕艺术将会逐渐消失,对中华文化造成缺失。
  古建木雕技艺特色
  古建木雕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厚的传统内涵。并且其本身主题明确、雕刻工艺精湛,因此受到广泛的欢迎,(图1)所示是典型的古建木雕工艺。古建木雕技艺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主要展现形式,其名声早已响彻国内外,而且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用木雕进行装饰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更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艺术通常被划分为实用性和欣赏性两种不同的性质,但是建筑雕刻方面的界限却是十分模糊的,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古建木雕是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化的结合,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达到的技艺和实用完美结合的境界。古建木雕技艺世代相传,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古建木雕是最精细的家具装饰形式之一,自从宋代开始,木雕就作为家具装饰的一种开始广泛流行,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工艺形式之一。古建木雕实现了观赏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观赏需求,有具备坚固实用的特性,实现了艺术美感和实际使用的结合。古建木雕具备精致的雕刻技艺,精雕细刻更是古建木雕工艺品的基本要求。古建木雕具备丰富的题材和内容有非常成熟的设想和构思。
  古建木雕非遗传承的路径
  我国非常重视古建木雕的传承和发扬,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现代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模式,提出分为市场及博物馆两条路线的方式,实现古建木雕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能够进入市场的古建木雕艺术品,则鼓励进入市场,通过展现其经济活力的方法,增强群众对于古建木雕的认知。对于不能进入市场也很难传承的古建木雕技艺,则需要及时进入博物馆,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充分展现其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市场-博物馆联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展现古建木雕的艺术价值,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各种政策和方法来实现古建木雕的非遗传承和发展,但是想要真正将古建木雕融入现代社会,实现真正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想要使古建木雕技艺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伴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适当地融合艺术教育,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和艺术视野,从而全面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古建木雕的非遗传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影响效力,带动古建木雕的非遗传承步伐,实现优秀非遗传承人的筛选和培养。除此之外,不仅需要重视对于非遗传承人的古建木雕技艺培养力度,还需要重点培养传承人的文化素养,使其不仅能够集成古建木雕技艺,还能够成为古建木雕技艺的直接代言人,在古建木雕的传承领域内部,则可以树立榜样传承人,并且对传承人以外的优秀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怀,重视对这部分人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在培养技艺传承人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对于古建木雕艺术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古建木雕背后蕴含的文化基础,从而展现出全新的艺术内涵,更为全面地指导古建木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图2)为古建木雕常见纹样。
  实现古建木雕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传承和发展古建木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古建木雕工艺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并且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不同内容,因此对于工匠的美术功底要求非常高,从木材种类的选择、木材处理到雕刻的方法等方面通常都需要匠人独立完成,制作流程较为复杂并且耗费时间较长,想要制作出完整且富含文化內涵的建筑木雕作品,往往需要匠人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匠人的付出和收入通常不成正比,因此愿意主动学习并从事古建木雕的人逐渐减少。
  想要真正将古建木雕融入现代社会,就需要找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点,将传统的技艺深刻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使其根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从而引导人们主动了解古建木雕。在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古建木雕技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更要保持住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保留古建木雕技艺内在的传统文化韵味,使其同时有具备现代艺术意义的融合性艺术品。在古建木雕的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古建木雕工艺与现代经济产业进行融合。努力寻找古建木雕的市场定位,不断拓宽市场发展渠道,将古建木雕产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从而建立起专业性强的木雕交易市场。通过私人订制等形式,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木雕效果,也获得较为乐观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可以举办工艺展览会和主题文化节,增强古建木雕的市场认可度和社会知名度,从而拓展古建木雕的发展空间,带动古建木雕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古建木雕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将创新发展作为核心动力,在地方上寻找具有实力的交易市场和责任企业,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打开古建木雕的市场,营造古建木雕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品牌效应,将古建木雕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工艺品牌,并且努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利用品牌效益进一步拓展古建木雕的现代经济市场,强化古建木雕的市场竞争能力,展现古建木雕的当代价值。
  古建木雕作为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技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古建筑思想非常精深,需要开发和钻研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古建木雕的任何一个细节,并在原材料、木雕结构和古建构筑等方面进行钻研和推敲,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古建木雕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对现代建筑行业的文化发展有指导作用,也能够作为建筑美化的一种方法,融入到现代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在科研基础上将古建木雕与现代建筑的构建方式结合,能够让古老的建筑木雕艺术发挥出全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社会物质生活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老有所养”是人民的愿望。因此我们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寻求借鉴。传统文化典籍中有丰富的关于“孝”的阐释,如《尚书·尧典》中:“克谐以孝”。《尔雅·释训》中:“善父母为孝”。《新书·道术》中:“子爱利亲谓之孝”。大体而言,是亲情使然之下去奉养
期刊
2010年3月,老鼓楼衙署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在老鼓楼衙署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与巴县衙门旧址为同一组建筑的清代建筑基址F7。这一建筑自清末保留至今,历经清末、民国、抗战、解放等多个时期,始终矗立,见证了重庆百年变迁。目前对该建筑的性质尚无定论,本文希望梳理F7建筑的历史沿革,探讨其性质及与巴县衙门的关系。  遗址概况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
期刊
近年来,随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資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院士也曾说过:“
期刊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工艺文献,记述了三十多个部门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过程,与造物有关或属于造物范围的有:农用工具(乃粒、精粹),衣料染织(乃服、彰施),金属铸锻(五金、冶铸、锤锻、佳兵),陶瓷砖瓦(陶埏),造纸(杀青、丹青),交通工具(舟车),珠宝琉璃(珠玉).造物包含“技术”层面及形制层面,“技术”隐藏于形制的幕后,形制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手工造物阶段,器物的制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形制的仿制及技艺的传承,手工技艺及经验可能包含比它本身更多的内涵.《天工开物》延续《考工记》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舌苔特点及其与西医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尝试从舌苔角度为糖尿病临床辨证论治与判断预后转归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固定光源的舌象采集设备统一采集患者舌象资料。将舌象舌苔特点从苔色、苔质两部分细化为剥苔、水滑苔、黄苔、厚苔、腻苔、燥苔6个维度,参考疼痛程度的数字等
传统漆艺作为江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漆艺已经成为具备民族特色的艺术门类之一,对整个江西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漆艺的研究过程中既要立足传统漆艺的特点分析传统漆艺的类型和内容,同时也要根据传统漆艺的具体形式和传统漆艺的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传统漆艺传承方案,并推动传统漆艺的创新研究。为传统漆艺的发展
期刊
壶关秧歌作为近代潞商的衍生文化,是对长治地区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作为地方小戏,学界对其研究较少,大多聚焦于文化艺术、发展历程回顾、表演艺人等方面,不涉及壶关秧歌唱词内容与社会互动方面的研究。笔者将以壶关秧歌的唱词文本为对象,廓清壶关秧歌的百年历程,展现近现代壶关地区的社会风貌。  壶关地区的环境属性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的东南部,汉初设立,因壶关地形似壶,曾于壶口处设立关口,取名为
期刊
摘要 目的:觀察二仙汤加减联合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处置基础上行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仙汤加减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定期评价临床疗效,Ba
在我国数千年的书画美术历史中,中国写意画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笔墨简练,写意画的线条十分精炼,而且更注重渗化墨彩,将所描绘对象的形态与神韵更加生动地展现。唐代瓷画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是我国特有哲学思想和书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对于写意画的研究,更加关注神韵和流变。总结中国写意画特征,但也正因为可参考实物资料有限所以始终是一个难题。下文以唐代瓷画为对象,对中国画写意形态进行分析。
期刊
博物馆临时展览具有特定的陈列布展主题,多数临时性博物馆展览内容表现为较强的内容集中度,因此能够吸引较大规模的博物馆受众群体。铁路博物馆的陈列展品记载了区域铁路建设与演变的痕迹,承载了深邃悠久的铁路精神。铁路博物馆在开设临时性展出活动过程中,对于铁路文化的历史人文内涵应当进行完整展现,通过创新铁路博物馆现有的陈列布展内容与表现形式来增强临时展览的吸引力,进而向博物馆受众传递铁路文化精神。  铁路博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