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应充分认识并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 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看看以下的例子: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神童”长大后,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分析这两部分人的心理特征,结果发现:他们在智力因素方面无多大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一丝不苟,好胜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就远超过成绩平平者。显然,是非智力因素造成了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异,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前者的成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具有补偿的作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华罗庚先生语),说的是,假如你有一分聪明,只要加上九分的努力,你也能取得十分的成功,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矢志不渝、“笨鸟先飞”、勤奋不已,终成大器。
其次,在了解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该如何培养并发挥它的作用。
一、兴趣是成才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他们明白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内涵、修养,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课上要适度拓展,使他们领略语文的博大精深。
二、良好的情感是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是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起一种友爱和信任,让学生们由喜爱老师变成喜爱语文。
三、意志力是成才的柱石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学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意志是认识的动力,意志使认识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使人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意志力。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远大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我们经常说:“跳一跳,摘桃子”就是指定目标。但有一点要注意,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其次,重视学生性格的培养。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有好坏之分,故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性格的稳定性特征,但也不是绝对的,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比起其他方面来就缓慢得多了。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会影响且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因此要改变学生气质的消极成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首先面貌。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我们要着手改变学生的不良性格,课上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多表扬,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不要自暴自弃。对于懒惰等恶习要批评,督促其改正。要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多讲讲前人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故事,启发他们。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 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看看以下的例子: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神童”长大后,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分析这两部分人的心理特征,结果发现:他们在智力因素方面无多大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一丝不苟,好胜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就远超过成绩平平者。显然,是非智力因素造成了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异,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前者的成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具有补偿的作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华罗庚先生语),说的是,假如你有一分聪明,只要加上九分的努力,你也能取得十分的成功,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矢志不渝、“笨鸟先飞”、勤奋不已,终成大器。
其次,在了解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该如何培养并发挥它的作用。
一、兴趣是成才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他们明白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内涵、修养,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课上要适度拓展,使他们领略语文的博大精深。
二、良好的情感是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是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起一种友爱和信任,让学生们由喜爱老师变成喜爱语文。
三、意志力是成才的柱石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学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意志是认识的动力,意志使认识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使人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意志力。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远大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我们经常说:“跳一跳,摘桃子”就是指定目标。但有一点要注意,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其次,重视学生性格的培养。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有好坏之分,故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性格的稳定性特征,但也不是绝对的,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比起其他方面来就缓慢得多了。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会影响且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因此要改变学生气质的消极成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首先面貌。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我们要着手改变学生的不良性格,课上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多表扬,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不要自暴自弃。对于懒惰等恶习要批评,督促其改正。要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多讲讲前人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故事,启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