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回家
回到黄皮肤黑眼睛乡音纯正亲情醉人的中国
回到黄河长江为血脉长城作脊梁的龙的中国
回到佩戴深圳珠海等璀璨明珠的经济复兴
的中国
来,喝一口家园的香茶
从我们指缝间溢出的泪水
是超越文字和声音的感动
祖国——
你再也不是100多年前
那釉光波动、价值连城
却不堪一击的名贵瓷器
再也不是油画《父亲》中
那盛着清汤寡水日子的粗碗
为了今天呵——
党的几代领袖们
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植根于中国的乡土
深情的目光注视着
被黑暗和贫穷压弯的背影
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
个人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道路背叛了他们多少次
他们就拯救自己多少次
把红旗扶上马鞍
把金穗还给家园
当中国的炊烟
飘成世界上最美的水墨画
人民挥动的双臂
舞成博大而睿智的海洋
托举着中国这轮古老而年轻的太阳
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2011年7月1日
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庆典的礼炮
向全世界宣告——
一个政党的90岁生日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被泪水擦亮的两个汉字:中国
与鲜红的党旗一道
在五大洲的注目礼中
上升、上升
成为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成为对巨变后的东方古国的全新向往
这段时间,泪水
成为表述感情最贴切的语言
不断从中国的天空落下
滋润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滋润着13亿中国人的根部
即便今后你走得再远
根,都深深扎在祖国
耳边,总会想起母亲
盼你回家的呼唤
这段时间,泪水
打湿蒙尘的中国近代史
母亲美丽的肌体上
1840年,成为最深的伤痕
在落后贫寒的岁月
在天阴下雨的时节
隐隐作痛,深入骨髓和心灵
重读伤痕
抚痛思过
抚痛思变
我们党的领袖和民族的英雄
拍案而起
《国际歌》在脉管里呼啸
《国歌》锻打出质地优良的骨头
第一次长征
红旗扫除乌云
第二次长征
罗中立先生《父亲》的粗碗里
盛满富裕和幸福
面对镰刀斧头的旗帜
作为您的女儿
站起来,我们是万里长城
倒下了,我们是一捧黑土
党啊,亲爱的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请接受我们衷心的祝福
祝福您这轮喷薄的红日
朗照和谐新世纪的天空
诗人毛泽东
渐进七月
这感恩和怀念的泪水
朦胧着窗玻璃
朦胧中,诗人毛泽东
又向我们走来
一袭布衣长衫
使他像一只雄鹰
搏击着黑暗旧中国的风雨
一双天下不平寻太平的大脚
使他决心在没有路的中国
踏出一条路来
他的周围,聚集着当时中国
思想的精英,民族的脊梁
董必武、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他们身后,潮水般跟随着
蓬头赤足的中国最底层的黎民
生存还是死亡
成为黑暗现实中
无法回避的命题
革命,这刀锋般的动词
成为改变自身和中国命运的
唯一选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诗歌般天才的预言
引领着镰刀斧头的旗帜
砸开囚禁东方巨人的枷锁
收割红色新中国的金穗
作为人而非神
诗人毛泽东
有七情六欲
有成功也有过失
这,使他走下神坛
他的形象、业绩、理论
因真实而更加质朴和亲切
今天,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
毛泽东依然是无法企及的山峰
他的名字
这火焰中开放的花朵
依然被无数泪水盈盈的目光
反复虔诚地阅读
红色的爱情传奇
1934年大年初二,红一方面军三兵团党员李才莲告别新婚刚三天的妻子池煜华,踏上了长征之路。走前他深情地对妻子说:“你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回来接你。”没想到,这一别,就是70年……
江西
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
“阿呀勒,哎……”
一支催人泪下的江西情歌
牵着你,牵着我
去寻访一个红色的爱情传奇
遥想当年
一位结婚刚三天的红军战士
泪别深爱的妻子
踏上了长征之路
这一去,就是70年
这一等,就是70年
70年——
日出日落
花开花落
青丝成雪……
每天,这位红军的妻子
把阳光想象成
丈夫的音容笑貌
温暖和抚摸
风雨人生路上的伤口
一遍遍唱响
那支泣血的江西民歌
唱了70年
等了70年
群山垂首
天空落泪
江河呜咽
70年的守望
70年的坚持
70年的信念
这绝版的红色爱情传奇
让那些现代版的速成速离的时髦爱情
羞惭不已
永远的长征
历史,是不能也不应忘却的
欣慰,70年前的那次长征
如今,重新成为物质年代
人们构建精神与品格的
珠穆朗玛峰
它让商品大潮中的我们——
冷寞的心警醒
缺铁的血羞惭
缺钙的骨头疼痛
回望70年前的长征
雪山、草地、草根、树皮
不动声色吞噬生命的沼泽
将病弱的红军冻成雕塑的雪山
……
这些艰苦卓绝的镜像和细节
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那次伟大的长征中
一位操湘音的伟人
引领着一支蓬头垢面穿草鞋的队伍
走成地球上的红飘带
走成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
有关那次长征的伟大意义
诗人毛泽东
以他火焰般的诗歌语言
作了生动而精辟的概括——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的失败
而告结束
作为后来人
我坚信——
长征精神
是不能也不会死的
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它已成为我们
理想和信念
最高的范本之一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回到黄皮肤黑眼睛乡音纯正亲情醉人的中国
回到黄河长江为血脉长城作脊梁的龙的中国
回到佩戴深圳珠海等璀璨明珠的经济复兴
的中国
来,喝一口家园的香茶
从我们指缝间溢出的泪水
是超越文字和声音的感动
祖国——
你再也不是100多年前
那釉光波动、价值连城
却不堪一击的名贵瓷器
再也不是油画《父亲》中
那盛着清汤寡水日子的粗碗
为了今天呵——
党的几代领袖们
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植根于中国的乡土
深情的目光注视着
被黑暗和贫穷压弯的背影
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
个人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道路背叛了他们多少次
他们就拯救自己多少次
把红旗扶上马鞍
把金穗还给家园
当中国的炊烟
飘成世界上最美的水墨画
人民挥动的双臂
舞成博大而睿智的海洋
托举着中国这轮古老而年轻的太阳
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2011年7月1日
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庆典的礼炮
向全世界宣告——
一个政党的90岁生日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被泪水擦亮的两个汉字:中国
与鲜红的党旗一道
在五大洲的注目礼中
上升、上升
成为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成为对巨变后的东方古国的全新向往
这段时间,泪水
成为表述感情最贴切的语言
不断从中国的天空落下
滋润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滋润着13亿中国人的根部
即便今后你走得再远
根,都深深扎在祖国
耳边,总会想起母亲
盼你回家的呼唤
这段时间,泪水
打湿蒙尘的中国近代史
母亲美丽的肌体上
1840年,成为最深的伤痕
在落后贫寒的岁月
在天阴下雨的时节
隐隐作痛,深入骨髓和心灵
重读伤痕
抚痛思过
抚痛思变
我们党的领袖和民族的英雄
拍案而起
《国际歌》在脉管里呼啸
《国歌》锻打出质地优良的骨头
第一次长征
红旗扫除乌云
第二次长征
罗中立先生《父亲》的粗碗里
盛满富裕和幸福
面对镰刀斧头的旗帜
作为您的女儿
站起来,我们是万里长城
倒下了,我们是一捧黑土
党啊,亲爱的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请接受我们衷心的祝福
祝福您这轮喷薄的红日
朗照和谐新世纪的天空
诗人毛泽东
渐进七月
这感恩和怀念的泪水
朦胧着窗玻璃
朦胧中,诗人毛泽东
又向我们走来
一袭布衣长衫
使他像一只雄鹰
搏击着黑暗旧中国的风雨
一双天下不平寻太平的大脚
使他决心在没有路的中国
踏出一条路来
他的周围,聚集着当时中国
思想的精英,民族的脊梁
董必武、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他们身后,潮水般跟随着
蓬头赤足的中国最底层的黎民
生存还是死亡
成为黑暗现实中
无法回避的命题
革命,这刀锋般的动词
成为改变自身和中国命运的
唯一选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诗歌般天才的预言
引领着镰刀斧头的旗帜
砸开囚禁东方巨人的枷锁
收割红色新中国的金穗
作为人而非神
诗人毛泽东
有七情六欲
有成功也有过失
这,使他走下神坛
他的形象、业绩、理论
因真实而更加质朴和亲切
今天,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
毛泽东依然是无法企及的山峰
他的名字
这火焰中开放的花朵
依然被无数泪水盈盈的目光
反复虔诚地阅读
红色的爱情传奇
1934年大年初二,红一方面军三兵团党员李才莲告别新婚刚三天的妻子池煜华,踏上了长征之路。走前他深情地对妻子说:“你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回来接你。”没想到,这一别,就是70年……
江西
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
“阿呀勒,哎……”
一支催人泪下的江西情歌
牵着你,牵着我
去寻访一个红色的爱情传奇
遥想当年
一位结婚刚三天的红军战士
泪别深爱的妻子
踏上了长征之路
这一去,就是70年
这一等,就是70年
70年——
日出日落
花开花落
青丝成雪……
每天,这位红军的妻子
把阳光想象成
丈夫的音容笑貌
温暖和抚摸
风雨人生路上的伤口
一遍遍唱响
那支泣血的江西民歌
唱了70年
等了70年
群山垂首
天空落泪
江河呜咽
70年的守望
70年的坚持
70年的信念
这绝版的红色爱情传奇
让那些现代版的速成速离的时髦爱情
羞惭不已
永远的长征
历史,是不能也不应忘却的
欣慰,70年前的那次长征
如今,重新成为物质年代
人们构建精神与品格的
珠穆朗玛峰
它让商品大潮中的我们——
冷寞的心警醒
缺铁的血羞惭
缺钙的骨头疼痛
回望70年前的长征
雪山、草地、草根、树皮
不动声色吞噬生命的沼泽
将病弱的红军冻成雕塑的雪山
……
这些艰苦卓绝的镜像和细节
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那次伟大的长征中
一位操湘音的伟人
引领着一支蓬头垢面穿草鞋的队伍
走成地球上的红飘带
走成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
有关那次长征的伟大意义
诗人毛泽东
以他火焰般的诗歌语言
作了生动而精辟的概括——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的失败
而告结束
作为后来人
我坚信——
长征精神
是不能也不会死的
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它已成为我们
理想和信念
最高的范本之一
责任编辑 张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