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穗还给家园(组诗)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回家
  回到黄皮肤黑眼睛乡音纯正亲情醉人的中国
  回到黄河长江为血脉长城作脊梁的龙的中国
  回到佩戴深圳珠海等璀璨明珠的经济复兴
   的中国
  
  来,喝一口家园的香茶
  从我们指缝间溢出的泪水
  是超越文字和声音的感动
  
  祖国——
  你再也不是100多年前
  那釉光波动、价值连城
  却不堪一击的名贵瓷器
  再也不是油画《父亲》中
  那盛着清汤寡水日子的粗碗
  
  为了今天呵——
  党的几代领袖们
  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植根于中国的乡土
  深情的目光注视着
  被黑暗和贫穷压弯的背影
  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
  个人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道路背叛了他们多少次
  他们就拯救自己多少次
  把红旗扶上马鞍
  把金穗还给家园
  
  当中国的炊烟
  飘成世界上最美的水墨画
  人民挥动的双臂
  舞成博大而睿智的海洋
  托举着中国这轮古老而年轻的太阳
  
  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2011年7月1日
  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庆典的礼炮
  向全世界宣告——
  一个政党的90岁生日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被泪水擦亮的两个汉字:中国
  与鲜红的党旗一道
  在五大洲的注目礼中
  上升、上升
  成为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
  成为对巨变后的东方古国的全新向往
  
  这段时间,泪水
  成为表述感情最贴切的语言
  不断从中国的天空落下
  滋润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滋润着13亿中国人的根部
  即便今后你走得再远
  根,都深深扎在祖国
  耳边,总会想起母亲
  盼你回家的呼唤
  
  这段时间,泪水
  打湿蒙尘的中国近代史
  母亲美丽的肌体上
  1840年,成为最深的伤痕
  在落后贫寒的岁月
  在天阴下雨的时节
  隐隐作痛,深入骨髓和心灵
  
  重读伤痕
  抚痛思过
  抚痛思变
  我们党的领袖和民族的英雄
  拍案而起
  《国际歌》在脉管里呼啸
  《国歌》锻打出质地优良的骨头
  第一次长征
  红旗扫除乌云
  第二次长征
  罗中立先生《父亲》的粗碗里
  盛满富裕和幸福
  
  面对镰刀斧头的旗帜
  作为您的女儿
  站起来,我们是万里长城
  倒下了,我们是一捧黑土
  党啊,亲爱的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请接受我们衷心的祝福
  祝福您这轮喷薄的红日
  朗照和谐新世纪的天空
  
  诗人毛泽东
  
  渐进七月
  这感恩和怀念的泪水
  朦胧着窗玻璃
  朦胧中,诗人毛泽东
  又向我们走来
  一袭布衣长衫
  使他像一只雄鹰
  搏击着黑暗旧中国的风雨
  一双天下不平寻太平的大脚
  使他决心在没有路的中国
  踏出一条路来
  他的周围,聚集着当时中国
  思想的精英,民族的脊梁
  董必武、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他们身后,潮水般跟随着
  蓬头赤足的中国最底层的黎民
  生存还是死亡
  成为黑暗现实中
  无法回避的命题
  革命,这刀锋般的动词
  成为改变自身和中国命运的
  唯一选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诗歌般天才的预言
  引领着镰刀斧头的旗帜
  砸开囚禁东方巨人的枷锁
  收割红色新中国的金穗
  作为人而非神
  诗人毛泽东
  有七情六欲
  有成功也有过失
  这,使他走下神坛
  他的形象、业绩、理论
  因真实而更加质朴和亲切
  今天,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
  毛泽东依然是无法企及的山峰
  他的名字
  这火焰中开放的花朵
  依然被无数泪水盈盈的目光
  反复虔诚地阅读
  
  红色的爱情传奇
  
  1934年大年初二,红一方面军三兵团党员李才莲告别新婚刚三天的妻子池煜华,踏上了长征之路。走前他深情地对妻子说:“你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回来接你。”没想到,这一别,就是70年……
  
  江西
  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
  
  “阿呀勒,哎……”
  一支催人泪下的江西情歌
  牵着你,牵着我
  去寻访一个红色的爱情传奇
  
  遥想当年
  一位结婚刚三天的红军战士
  泪别深爱的妻子
  踏上了长征之路
  
  这一去,就是70年
  这一等,就是70年
  
  70年——
  日出日落
  花开花落
  青丝成雪……
  
  每天,这位红军的妻子
  把阳光想象成
  丈夫的音容笑貌
  温暖和抚摸
  风雨人生路上的伤口
  一遍遍唱响
  那支泣血的江西民歌
  
  唱了70年
  等了70年
  群山垂首
  天空落泪
  江河呜咽
  
  70年的守望
  70年的坚持
  70年的信念
  这绝版的红色爱情传奇
  让那些现代版的速成速离的时髦爱情
  羞惭不已
  
  永远的长征
  
  历史,是不能也不应忘却的
  欣慰,70年前的那次长征
  如今,重新成为物质年代
  人们构建精神与品格的
  珠穆朗玛峰
  它让商品大潮中的我们——
  冷寞的心警醒
  缺铁的血羞惭
  缺钙的骨头疼痛
  
  回望70年前的长征
  雪山、草地、草根、树皮
  不动声色吞噬生命的沼泽
  将病弱的红军冻成雕塑的雪山
  ……
  这些艰苦卓绝的镜像和细节
  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那次伟大的长征中
  一位操湘音的伟人
  引领着一支蓬头垢面穿草鞋的队伍
  走成地球上的红飘带
  走成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
  
  有关那次长征的伟大意义
  诗人毛泽东
  以他火焰般的诗歌语言
  作了生动而精辟的概括——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的失败
  而告结束
  
  作为后来人
  我坚信——
  长征精神
  是不能也不会死的
  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它已成为我们
  理想和信念
  最高的范本之一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石榴花    嗤的一声  一根火柴  在绿色遮掩的枝头点燃  嗤的一声 又是嗤的一声  一颗一颗的火苗  不断绽放  等这个顽皮的孩童  点着了五月  它就躲在夏天里  裂着一粒粒的小碎牙  快活地笑    栀子花    从箱底里翻出那条百褶裙  年年那么素洁合身  羞羞怯怯地来到城市  立在熙熙攘攘的路边  站在脚手架上的阿哥认出了你  他说你是他的表妹  名字叫乡情    蔷薇花    旧日的
期刊
老 井    云龙多盐,云龙多井。所以云龙多以“井”为地名。  古代的云龙,八大盐井辐射了周边地区,云龙食盐远销腾越、西藏和印度。因盐运而兴起的驿道四通八达。在那些盐贵如金的岁月里,当打卤熬盐作为一种淘生方式在历史的舞台上为这一方的人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在人们心里,用马帮驮回来的,已不仅仅是物质经济的往来、是生活的富庶,更是文明、是交流、是对远方的向往。人们就是这样用盐粒织就了一张张四通八
期刊
在天之水,不仅是云,是雨。还有湖。  这水,或者叫湖,就栖息在云彩的深处。水里有鱼,天上有云,树间有鸟。鱼在云中游,云在树间晃,鸟在水上飞。  这是一片名符其实的在天之水,它还有个实至名归的名字:天池!  崇山峻岭间,奇迹般地闪现出这片丰盈的水。水周围的山,从容而镇静。在我的周围,我看到了大量原生的云南松林,蓊蓊郁郁围住了这片水,使它无路可逃,静静地留守在这天的高处。  这是一片不同凡响的水。它像
期刊
火树银花不夜天,黎民百姓舞翩跹;  新春正月闹灯会,胜景元宵火千年。  这“火树银花”、“开灯会”,正是描述“胜景元宵火千年”的花灯。花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  花灯,是灯节活动中的展演主体,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的花灯种类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  弥渡花灯,首先是以“会火式花灯”为总体,它包涵了每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灯彩展示、观赏活动;也包涵了花灯活动中民众欢
期刊
细数星辰    我和好友成仁端坐在狮子窝的天空下默默地数星星,浩繁深邃的夜空近在头顶。  狮子窝是成仁的老家,也是我倾慕很久,早就想到的地方。星星稠密,清亮得像是我们的童年,伸手仿佛就能摘到,但是伸出手时,突然想到,“伸手摘星辰,恐惊天上人”?那么近的看着似乎触手可及的星辰,还是平生第一次。这样的星空下适合无语静坐,周遭的山野是静默的。小时候我坐在平原上看星星,夜空高而辽远,每一颗星星都是模糊的。
期刊
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题记    一、狮子山     早荷从太极山采来一篮带着露珠盛开着的山茶花,沿着谷头村上面的青龙渠走了出来,跨过水渠上的小石桥走进庙场,走到那岩石上开凿出来的三十六级石阶前就站住了,仰望高高在上的神庙溶洞。溶洞不深,只有一般民房进深的一半。谷头村的祖先借助天然造化,将就在洞口立起四根雕龙石柱,撑
期刊
追忆是从我们踏进老普家宅院的大门那刻开始的。更准确地说,或是从我在心里出发,去寻访这位已经足足逝去四年的老支书的那一刻开始的。  今年的3月28日清晨一大早,天蓝得刺眼,像极了四年前的今天。四年前的今天,老普在与可恶病魔搏斗了近半年后,带着无限眷恋,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乡亲。  今天去看老普,仿佛是早些时候就注定的。这是一次追忆,在万物都在阳光里悄悄勃发的春天,这又仿佛是一次未经准备的祭奠,在
期刊
关于苍山西坡的红杜鹃,想象着在大脑中描绘。有的说西坡红杜鹃的红,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那样的红有一种质感,是任何染料无法仿制的,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丽;有的说西坡杜鹃花开的时候,会为大地铺上一块硕大的红色地毯;有的说开放的杜鹃花在夕阳里简直就是一幅油画……这些表述都带着巨大的诱惑力。  早上9点我们从下关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徒步爬苍山的起点——漾濞县西坡镇金盏河村桃树坪社。从桃树坪往上爬到我们
期刊
杨作霖先生是从苍山洱海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绘画艺术家,是不可多得的油画艺术大师,在省内外绘画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初识杨作霖先生,不是认识他本人,是从他的一幅画,一幅题为《点苍山下》的油画作品开始的。那是在下关西洱河畔一个朋友的画廊里,就像开画展一样,痴迷书画的朋友弄来一大批省内外书画名家的作品,挂在四周的墙面上和一排排展架上,把本来不算小的画廊,挤了个满满当当,到处散发着书香气息,洋溢着古
期刊
(一)  七一唱佳音,处处共欢腾。  业盛千家乐,国强万里春。  红旗擎大地,妙手绣乾坤。  政策符民意,家家颂党恩。      (二)   党唱最强音,山河万象新。  方针符众望,政策暖人心。  世好千家乐,邦安百业兴。  长征新世纪,破浪稳航行。     (三)   脱贫改旧容,民众乐融融。  红日高高照,乾坤代代红。  党旗飘万代,伟业展千秋。  特色光华耀,国强仗党风。  责任编辑 张乃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