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會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需要。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向生活,开掘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上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忽视了孩子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来说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老师喜欢用游戏性的话题来开展活动,但是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简单重复几句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为此,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而恰如其分地选择话题,则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如果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观察积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对联、广告词、民间谚语等,过一阶段后进行主题的口语实践活动。学生对这类的作业乐意完成并感到兴奋,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走向多样,打通隔阂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大多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是小组交流也是流于形式,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学生的言语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俗话说: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在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下面还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示范反馈,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当然,这些实例应是多样性的,即可以教师亲自示范,可以请一些口语交际高手现场指导,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表演。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悟出口语交际的真谛。
三、走向民主,获得发展
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因此,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营造轻松的、自主的交际氛围。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如:第三册《买文具》一课,要求同学们知道买文具时应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这次交际重点是能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人都要做"买文具"的有关准备。请同学们亲自尝试买文具,注意与售货员对话内容。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结合亲身经历,想想到文具店购买文具时说些什么,然后就地取材,收集文具用品,摆在讲台上,作为购买文具的模拟现场,师生交替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进行买卖文具的现场表演,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边评边说,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四、走向整合,追求综合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它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等等。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际的最初几分钟迅速打动对方?面对尴尬局面如何处理?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灵活运用课堂的动态生成,挖掘更多的口语交际素材,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训练平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走向生活,开掘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上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忽视了孩子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来说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老师喜欢用游戏性的话题来开展活动,但是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简单重复几句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为此,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而恰如其分地选择话题,则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如果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观察积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对联、广告词、民间谚语等,过一阶段后进行主题的口语实践活动。学生对这类的作业乐意完成并感到兴奋,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走向多样,打通隔阂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大多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是小组交流也是流于形式,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学生的言语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俗话说: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在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下面还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示范反馈,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当然,这些实例应是多样性的,即可以教师亲自示范,可以请一些口语交际高手现场指导,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表演。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悟出口语交际的真谛。
三、走向民主,获得发展
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因此,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营造轻松的、自主的交际氛围。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如:第三册《买文具》一课,要求同学们知道买文具时应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这次交际重点是能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人都要做"买文具"的有关准备。请同学们亲自尝试买文具,注意与售货员对话内容。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结合亲身经历,想想到文具店购买文具时说些什么,然后就地取材,收集文具用品,摆在讲台上,作为购买文具的模拟现场,师生交替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进行买卖文具的现场表演,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边评边说,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四、走向整合,追求综合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它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等等。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际的最初几分钟迅速打动对方?面对尴尬局面如何处理?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灵活运用课堂的动态生成,挖掘更多的口语交际素材,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训练平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