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鹅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长喜先生讲笑话,说有个人去烤鸭店问:“是正宗北京烤鸭吗?”“瞧您说的,不正宗您打我脸。”不一会儿,烤鸭端上来了,那人说“先别片皮”,他瞅了瞅鸭屁股说:“这是长江鸭,做咸水鸭最好了,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那人又瞅瞅鸭屁股:“这是鄱阳湖鸭,好做卤鸭脖子,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他又瞅瞅鸭屁股:“这是白洋淀的麻鸭,熘鸭片儿最好,换北京白鸭。”这一次,出来一位白帽高耸的人,作揖说:“大师,这死鸭子您都能看出来其出身啊!我从小是个孤儿,您给看看我是哪儿人?”边说边脱裤子。那人高声喝止:“我就是干了半辈子接待科科长……”
  烤鸭滋味多,吃倒是吃过不少,也不知道正不正宗,只是觉得好吃。看《知堂谈吃》:“脆索索的烤焦的皮,蘸上甜酱加大葱,有什么好吃的……这至少不是南方味……烧鹅我却爱吃,那与烤鸭子有好些不同,它不怕冷吃,连肉切块儿,不单取皮和油,又用酱油和醋蘸,便全是乡下风味。糟鹅和扣鹅也很好吃,要说它比鸡更好似乎并无不可。”
  不禁哑然失笑,他大半生在北京生活,还是吃不惯烤鸭,可对老家绍兴的烧鹅却是念念不忘。
  知堂先生至少三次专门写烧鹅:“北京有鹅却并不吃,只是在结婚仪式上用洋红染了颜色,当作礼物,随后又卖给店里,等别的人家使用,我们旁观者看它就是这样养老了,实在有点可惜。大概还是奠雁的遗意,雁捉不到,便把鹅来替代,反正雁也就是野鹅,鹅的样子颇不寒碜,的确可以替代得过。”
  “可惜它这样养老了”,这一句藏着无数念想。看人吃饭跟看人结婚,常常能让人有些想法,只是对于食物的念想更辽远,好像更容易得到。但只是好像,对知堂先生来说,和兄长鲁迅一起卖掉祖屋之后,活到84岁,再也没回过故乡。
  他还写道:“吃烧鹅亦自有其等第,在上坟船中为最佳,草窗竹屋次之,若高堂华烛之下,殊少野趣。”
  知堂先生吃过的烧鹅到底怎么做的,他没细说,惹得我想知道。手边有《随园食单》,拿过来翻,上面记着“云林鹅”。
  倪云林是元代画家,是个讲究人,留下一本饮食制度,其中写有烧鹅的做法:将鹅洗净,以葱、椒及蜜、少许盐、酒涂抹一遍,再用盐、椒、葱、酒多擦鹅腹内部。锅内用竹棒搁起,放水一盏、酒一盏,将鹅肚朝上放入锅内。盖锅盖,边沿用湿纸密封,时时留意,见水干则以水润之。扎大草把儿一个从下烧之,不要拨动,待烧尽,以同样手法再烧一个草把儿。火尽后,等锅冷开盖,将鹅翻至肚子朝下。又以同样手法密封,烧草把一个,候锅冷却,烧鹅即成。
  照我看来,两个草把儿烧好一只大鹅,好像有点儿不够,正如书单上说,“杭州烧鹅,为人所笑,以为生也”。
  倪是无锡人,苏杭流韵,想来手法差不了多少,至少不是广东那种带烤的烧法。后来在网上遇着一位绍兴朋友,他说他们本地的家常做法就是在锅里下些茴香、陈皮来煮,煮至肉熟捞起切了吃。至于扣鹅要蒸,切成块,一般要跟白鲞码在一起,鱼鹅相互给味,等蒸好,翻在青菜头上,看着养眼。


  我只吃过广东的烧鹅,相比烤鸭,它的味道更丰腴一点儿,吃了也就吃了,不吃,断不会想吃,因为吾乡缺河流,对于水禽之味,没有概念。而对于食物的念想,只存于年少吃过的有限食物之中,入骨入髓,無法泯灭,也无法替代。
  不过,我与鹅还有些缘分。吾乡是喀斯特地形,存不住水。外爷住在20里外的河边,养了一群鸭子和一只白鹅,跟鸭子比,白鹅是个高个子。鸭子嘎嘎叫声一片,只要白鹅叫一声,它们就噤声了。白鹅摇摇摆摆去河边,卧在水上,或者振一振翅,都有点儿超然物外的意思。
  白鹅从河里回来,人来人往,它不晓得让一让,只是大摇大摆,非得人捉着它的脖子提到一边,它怔一下,重新在路上大摇大摆起来。它好像还喜欢护院,外爷家来人,它要上前啄两下,来只狗,它也得扑过去,狗发怒冲它吠,它也生气,叫声更大。
  那时,每次去外爷家,总会第一时间看到它。只是,有一年河里涨水,水进了屋,外爷外婆夺门而逃,等水退,家里的椅子、鞋子被冲走了,那群鸭子和白鹅也不见了。
  我听说后,有点儿想哭,想着它们会游水,会不会回来?其实,这是小孩的天真,外爷说:“洪水过后,哪儿还有活路呢?”
  多年之后,我听京剧,听诸葛孔明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不知怎的,就想起那只白鹅,它有这个派头。
其他文献
2019年的春天,我来到北京,出租房在西城区一幢高楼的22层,很高;8.7平方米,很小。这个空中蜗居是我临时的家,安放流浪的身躯,也安放文学的梦想。  我的房间有一个奇怪的阳台,没有出入的门,进出阳台必须爬窗户。  我中年发福的身材其实已经不适合翻爬窗户了。入住的头几天,我看着高高的窗台,为难极了。我有些担心,怕窗户太窄,爬的时候会被卡住;怕自己动作笨拙,上了窗台下不来;又有些隐隐的羞怯,总觉得这
期刊
如果你有一个假期,每天的状况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吃饭也没准儿,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顿饱一顿。也就是说,你不像上班上学时那么有规律,这样的假期不是休息,而是对身体的摧残。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生物钟早就叫醒了自己,一想是假期,翻身就是一个“回笼觉”。再醒来已经是早上八九点了,既然误点了,也就不吃早饭了。既然误了早餐,索性也就不要辜负整个上午,于是又一觉,睡到11点多—这一天只好从午饭开始。
期刊
一  女儿上小学时,我只要晚上不加班,都会去接她放学。然而有一次,在校门口,她当着众多同学的面,直呼起我的大名。  “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没礼貌了!”我心里窝着火,可又不便在大庭广众下发作,毕竟会有损自己和孩子的形象。  回到家里,我急不可耐地责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女儿低着头告诉我:“我们班张伟强同学的爸爸上周突发心脏病过世了,今天是他第一天回来上学。刚才放学时,他就走在我后面,只要我一开口喊你‘爸爸
期刊
一  坐拥9700多万人口的越南号称“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度”,全国摩托车保有量高达4500万辆,平均每2个人就有1辆摩托车。在越南,摩托车也是生活必备品,孩子长到16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多半会送他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连越南人自己都说:“没有摩托车,你就谁都不是。”  不过,对于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骑着摩托车做不到的。为了多拉快跑,越南
期刊
在西北腹地,看花,是春天的事情。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三线工厂的家属院,依山傍河,周围是一大片桃园和麦地,再远一点儿,还有油菜地和苹果园,沿着河畔延展开来。总体来说,西北腹地梁峁起伏、植被稀疏,真正的春天要到立春后很久才来,常常会经历一两场彻骨的雨,几次裹挟着黄土的大风,乃至一次不算小的雪。春天并不能迅速到来,但热闹的农历新年已过,农人上地也没到时候,因而早春显得十分漫长。尤其是起风的日子,那风硬朗
期刊
一  柏林的冬天阴沉而漫长,如同街头行人的脸,不带半分柔情。  让一个德国人开怀大笑是不容易的,即便在剧院,也很少听到他们开怀大笑。他们像控制自己的愤怒一样控制着自己的快乐,不多不少,刚好“得体”。  就连这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自觉地排着队过马路;遇到无聊的大人聚会,他们居然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和自己玩;偶然也会在周末的市场上看到蹲在冰激凌摊位前哭着不肯走的小孩儿,这时候,站在不远处的父
期刊
越来越喜欢大雾了。  从傍晚到清晨,雾气弥漫在田野中,悄悄地在草丛和树木间聚集,像神奇的魔术师,总有出人意料的表演。我若预感这日会有大雾出现,便会早起,到某个荒僻的地方,苦搜细寻,看细微处有没有精彩的剧目上演。  又被我猜到了。大雾弥漫的清晨能见度很低,我去了离家不远的一片荒地。到处都是水迹和露珠,湿漉漉的,像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此时是初夏,昆虫并不多,最先在水边香蒲细长的叶子上发现了一只毛毛虫,再
期刊
大概,您也听过或经历过类似的爱情故事吧?  他是个普通男生,自小被父母、师长压抑着不让谈恋爱,对于爱情的了解,基本来自小说和电视剧。浪漫的拥抱,炽热的亲吻—虽然每到吻戏,父母就赶紧换台,但他多少还是有了些概念。  这仿佛是个禁忌的秘密—爱情故事该是这样的。  初中时,他偷偷喜欢过班里一个文静的女孩。赶在寒假前,他偷偷写了张贺年卡,画了个卡通猫,附上一句话:“祝你新年快乐。希望你一直快乐。”  结果
期刊
一  我跟我爸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这几年的联系一直很少。上一次见面,是在春节期间,我回老家,他出门时看到我,和我打了一个照面,也没说上话。他穿的什么衣服,神情是什么样的,我没有一点儿印象。他急匆匆地出门,撞见我倒像是一个意外。我能猜得到,他是要去前屋打牌。  他跟我妈离婚时我正念大二,没有预兆地接到他的电话。他说:“我跟你妈离婚了,你以后归你妈管。你现在是个大人了,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  我接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