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信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和信息获取平台。“微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让学校和家庭有了密切联系,它在家长和老师,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一座全新的信息沟通桥梁。“微信”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家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地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微信;家校;互动;有效性
1.引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方式悄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影响到了社会各行各业、世界的角角落落,同样家校沟通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微时代”的今天,如何让家校沟通更有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利用“微信”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2.利用微信,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赵某某,大(2)班的一名学生。该生做事头脑灵活,自尊心也强,好表现自己。好高骛远,却不肯下功夫学习,作业也经常不完成。进入大班后,他听到批评如坠深渊,甚至产生逆反情绪,每当家长和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家长和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家长、老师顶嘴,家长和很多老师对他是又爱又恨。作业完成情况也很差。
案例分析:该生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但心智不成熟,总认为自己了不起,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家长和老师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的敌对倾向,对待学习得过且过的态度。
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原因可能有:
(1)从小家长对他关注不够。
(2)没能正确的对待得来的荣誉和赞美,这些荣誉和赞美反而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3)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极少经历挫折教育。
我明白,单是靠学校教育见效不快,因此,我决定叫赵研家长共同过来商量。
家校合作过程:他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赵研的父亲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了解一下他的情况,一块帮助他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面对孩子的缺点,不能袒护和溺爱孩子。并留下了微信号码,为将来的家校协同教育做好准备。
我利用微信中的语音把孩子每天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他的父亲。让其实时掌握孩子情况。出现的错误也要求孩子说给家长听,通过微信家长就能立即反馈给我。每到节假日也督促他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少玩游戏。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一次获奖的图片,一次认真的打扫卫生,一次洪亮的回答问题都会及时的告诉家长。家长也会利用好微信,把出现的困惑和疑问及时反馈给我,真正做到协同教育。
如果有好的教育文章也会及时分享给家长,提高其教育孩子的水平,改变其简单的棍棒教育。这样做让家长成为一种正向的教育资源。经过两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变化,见了老師都主动问好,与同学相处融洽了,学习态度也谦虚了。家长也说这孩子更懂事了。
3.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1)使用普及,沟通无死角
据了解,我所教的幼儿班里所有家长使用微信。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群聊。为了家长与老师以及家长之间方便沟通,我在开学初邀请家长朋友们加入家长群;为了方便与学生联系,建立了班级群聊;为了各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战友”群。
(2)实时发布,沟通无时差
微信具有实时性、快捷性等特点,同时它发布的信息主要用于分享、传播,具有“背对脸”的特点,它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键在于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发布方式。班主任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担任“信使使者”的重要角色,可以及时迅速传递信息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
(3)开诚布公,沟通无误会
人和人之间的误会常常源自沟通不畅。比如学生之间产生了误解,又不好意思当面言和道歉,可以通过微信传达。现在有了班级微信,学生们对老师有的批评不理解,又不敢面对老师提出异议。他们会选择在微信上给老师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工作有疑问,可以直接“微”班主任,将自己的疑惑及时提出,以达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的作用。
(4)课余交流,沟通有趣味
我们经常微信的朋友圈总能留下我们课余生活的足迹。学生将自己假期和周末的旅游照片晒在圈里,让大家领略异地风情。同学们还经常会相互点赞和发表评论;还有同学经常在班级群里提出学习上的困惑,他们都会得到同学热情的解答和老师耐心的讲解;朋友圈在假期还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老师直接的指导。
(5)资源充足,沟通有内涵
微信之所以能在各行各业普遍流行,离不开超大容量的信息支持。主题各异,内容丰富的“公众号”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我的微信里添加了各种主题的公众号,仅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就有十几个,如家庭教育方面的“亲子学园”“学做完美父母”“孩子教育学堂”等。我在自己学习的同时,经常将文章转发共享。我曾经在翻看微信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谈的是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的问题,我觉得很好,于是一键转发。很多家长看到这篇文章后,也都转发并在下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几个家长在发表看法的同时还互相交流,带动了全班大部分家长讨论的兴趣。通过这次的微信转发事件,我再次感受到了利用班级微信经常性地和家长沟通、探讨、教育孩子问题的功能之强大。当然也有学校教育的,如经常发布简短精辟的“励志网”;会从上面转发一些励志的语段或故事与学生分享,以时时激励学生们锐意进取。
(6)群策群力,沟通有话题
开学初的一个晚上,我在临睡前看了一眼家长微信群,发现里面正连续地蹦出很多家长的留言。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名家长对自己孩子办事拖拉,学习效率很低比较苦恼,在微信中留言希望得到帮助。结果很多家长非常踊跃地发表意见,介绍自己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成功经验。再如,孩子们进入成长期后,同样表现出叛逆和焦躁。有家长在群里吐槽,很快引起了深有同感的家长共鸣。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他们也相互分享了应对的方法和经验。像这种家长间的经验交流在班级微信群中十分常见,很多家长因为热情、真诚,在交流过程中成为朋友。微信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的班集体更像一个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大家庭。
4.结束语
总之,利用微信沟通,就相当于请到了最好的“教育专家”。从传统的家访、电话到微信圈,改变的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的方式,更是一种从事务性告知到情感型互动的转化,体现出的是学校与家长平等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姚卿. 基于微信群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沟通[J]. 教育文摘, 2016(5):29-31.
[2]許春益.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0):87-91.
关键词:微信;家校;互动;有效性
1.引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方式悄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影响到了社会各行各业、世界的角角落落,同样家校沟通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微时代”的今天,如何让家校沟通更有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利用“微信”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2.利用微信,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赵某某,大(2)班的一名学生。该生做事头脑灵活,自尊心也强,好表现自己。好高骛远,却不肯下功夫学习,作业也经常不完成。进入大班后,他听到批评如坠深渊,甚至产生逆反情绪,每当家长和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家长和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家长、老师顶嘴,家长和很多老师对他是又爱又恨。作业完成情况也很差。
案例分析:该生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但心智不成熟,总认为自己了不起,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家长和老师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的敌对倾向,对待学习得过且过的态度。
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原因可能有:
(1)从小家长对他关注不够。
(2)没能正确的对待得来的荣誉和赞美,这些荣誉和赞美反而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3)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极少经历挫折教育。
我明白,单是靠学校教育见效不快,因此,我决定叫赵研家长共同过来商量。
家校合作过程:他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赵研的父亲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了解一下他的情况,一块帮助他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面对孩子的缺点,不能袒护和溺爱孩子。并留下了微信号码,为将来的家校协同教育做好准备。
我利用微信中的语音把孩子每天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他的父亲。让其实时掌握孩子情况。出现的错误也要求孩子说给家长听,通过微信家长就能立即反馈给我。每到节假日也督促他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少玩游戏。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一次获奖的图片,一次认真的打扫卫生,一次洪亮的回答问题都会及时的告诉家长。家长也会利用好微信,把出现的困惑和疑问及时反馈给我,真正做到协同教育。
如果有好的教育文章也会及时分享给家长,提高其教育孩子的水平,改变其简单的棍棒教育。这样做让家长成为一种正向的教育资源。经过两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变化,见了老師都主动问好,与同学相处融洽了,学习态度也谦虚了。家长也说这孩子更懂事了。
3.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1)使用普及,沟通无死角
据了解,我所教的幼儿班里所有家长使用微信。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群聊。为了家长与老师以及家长之间方便沟通,我在开学初邀请家长朋友们加入家长群;为了方便与学生联系,建立了班级群聊;为了各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战友”群。
(2)实时发布,沟通无时差
微信具有实时性、快捷性等特点,同时它发布的信息主要用于分享、传播,具有“背对脸”的特点,它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键在于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发布方式。班主任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担任“信使使者”的重要角色,可以及时迅速传递信息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
(3)开诚布公,沟通无误会
人和人之间的误会常常源自沟通不畅。比如学生之间产生了误解,又不好意思当面言和道歉,可以通过微信传达。现在有了班级微信,学生们对老师有的批评不理解,又不敢面对老师提出异议。他们会选择在微信上给老师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工作有疑问,可以直接“微”班主任,将自己的疑惑及时提出,以达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的作用。
(4)课余交流,沟通有趣味
我们经常微信的朋友圈总能留下我们课余生活的足迹。学生将自己假期和周末的旅游照片晒在圈里,让大家领略异地风情。同学们还经常会相互点赞和发表评论;还有同学经常在班级群里提出学习上的困惑,他们都会得到同学热情的解答和老师耐心的讲解;朋友圈在假期还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老师直接的指导。
(5)资源充足,沟通有内涵
微信之所以能在各行各业普遍流行,离不开超大容量的信息支持。主题各异,内容丰富的“公众号”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我的微信里添加了各种主题的公众号,仅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就有十几个,如家庭教育方面的“亲子学园”“学做完美父母”“孩子教育学堂”等。我在自己学习的同时,经常将文章转发共享。我曾经在翻看微信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谈的是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的问题,我觉得很好,于是一键转发。很多家长看到这篇文章后,也都转发并在下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几个家长在发表看法的同时还互相交流,带动了全班大部分家长讨论的兴趣。通过这次的微信转发事件,我再次感受到了利用班级微信经常性地和家长沟通、探讨、教育孩子问题的功能之强大。当然也有学校教育的,如经常发布简短精辟的“励志网”;会从上面转发一些励志的语段或故事与学生分享,以时时激励学生们锐意进取。
(6)群策群力,沟通有话题
开学初的一个晚上,我在临睡前看了一眼家长微信群,发现里面正连续地蹦出很多家长的留言。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名家长对自己孩子办事拖拉,学习效率很低比较苦恼,在微信中留言希望得到帮助。结果很多家长非常踊跃地发表意见,介绍自己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成功经验。再如,孩子们进入成长期后,同样表现出叛逆和焦躁。有家长在群里吐槽,很快引起了深有同感的家长共鸣。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他们也相互分享了应对的方法和经验。像这种家长间的经验交流在班级微信群中十分常见,很多家长因为热情、真诚,在交流过程中成为朋友。微信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的班集体更像一个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大家庭。
4.结束语
总之,利用微信沟通,就相当于请到了最好的“教育专家”。从传统的家访、电话到微信圈,改变的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的方式,更是一种从事务性告知到情感型互动的转化,体现出的是学校与家长平等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姚卿. 基于微信群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沟通[J]. 教育文摘, 2016(5):29-31.
[2]許春益.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0):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