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关键,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说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而语文这门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生来就具有优越性,名人名言、古诗词、人物事迹等都是绝佳教育素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需要正确引导,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选择初中语文来探究德育教学的可能性和創新性,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创新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学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本就是两位一体,相互交融,优秀的老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德育素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认识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再结合初中语文素材不断思考如何创新教育方式。
1.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1.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直接要求
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们发现除希望学生能独立书写、阅读、写作和鉴赏文学作品外,《标准》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进行基本的德育教育。
1.2语文教学的独特性
语文是一门天生就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学科,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璀璨文化都蕴含其中,对国家、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在里面。学好语文我们也就学好了如何“做人”,当然也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素养,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才能学好语文。
2.语文教育中如何创新德育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德育教育重任后,需立足德育与学识并重的原则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中学习为人之道。
2.1教材是基础,在阅读理解中学习
纳入教材的文章、诗词歌赋、名著等都是编委会慎重挑选的结果,其思想性和教育性都很高,老师不可本末倒置,忽视教材本身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课程内容,自己理解一遍,再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阅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一文为例,老师可引导学生多多朗诵,体会诗人艾青的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心,上课时进一步补充介绍这首诗的背景——日军侵华、山河破碎、民族危难,同时向学生解释诗歌所用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学习艾青这份真挚的爱国情怀。又例如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经典著作等都是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如《论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们可自行在空余时间阅读推荐书目,学习主人公传递给读者的品德。
2.2实践是关键,在活动讨论中进步。
语文要靠老师的教学和学生个人的阅读体悟,但仅课堂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丰富和实践活动。常见的朗诵、写作大赛、读书交流会、讲座、手抄报等活动之外,老师还可组织主题讨论活动。结合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参与讨论,让道理越辩越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理解的“敬业”与“乐业”,课堂可以引入新闻报道的关于职业的问题,也可以引入知名人物。如袁隆平、钟南山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等,也可以有广受欢迎的李佳琦、徐晔医生等,只要学生有兴趣去思考,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爱岗敬业精神皆可。
2.3考核是手段,评价体系需改革
目前初中考核体系中德育部分几乎没有存在感。学校在考核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他们的德育水平。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赞扬,如团结帮助同学的行为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自己拥有值得骄傲的品行。另外将每学期的成绩报告书改为素质报告书,除了固定冰冷的分数外,老师要用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到语文考核体系,老师们可以考虑在试题中呈现德育色彩,例如感恩题材的阅读文章、写作题目等,让学生逐渐思考感恩、思考生活。在学习知识、锻炼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接受德育教育。
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其影响深远,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又是重中之重。因而老师们一定要理解立德树人的道理,从教材阅读理解、实践活动和考核体系等多个层面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黄燕飞,唐敏,李论,龙庚夫,夏玉莲.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性策略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0-114.
[2]田淑敏.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性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201-1204.
[3]刘文丹.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7):97.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创新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学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本就是两位一体,相互交融,优秀的老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德育素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认识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再结合初中语文素材不断思考如何创新教育方式。
1.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1.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直接要求
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们发现除希望学生能独立书写、阅读、写作和鉴赏文学作品外,《标准》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进行基本的德育教育。
1.2语文教学的独特性
语文是一门天生就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学科,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璀璨文化都蕴含其中,对国家、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在里面。学好语文我们也就学好了如何“做人”,当然也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素养,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才能学好语文。
2.语文教育中如何创新德育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德育教育重任后,需立足德育与学识并重的原则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中学习为人之道。
2.1教材是基础,在阅读理解中学习
纳入教材的文章、诗词歌赋、名著等都是编委会慎重挑选的结果,其思想性和教育性都很高,老师不可本末倒置,忽视教材本身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课程内容,自己理解一遍,再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阅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一文为例,老师可引导学生多多朗诵,体会诗人艾青的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心,上课时进一步补充介绍这首诗的背景——日军侵华、山河破碎、民族危难,同时向学生解释诗歌所用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学习艾青这份真挚的爱国情怀。又例如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经典著作等都是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如《论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们可自行在空余时间阅读推荐书目,学习主人公传递给读者的品德。
2.2实践是关键,在活动讨论中进步。
语文要靠老师的教学和学生个人的阅读体悟,但仅课堂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丰富和实践活动。常见的朗诵、写作大赛、读书交流会、讲座、手抄报等活动之外,老师还可组织主题讨论活动。结合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参与讨论,让道理越辩越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理解的“敬业”与“乐业”,课堂可以引入新闻报道的关于职业的问题,也可以引入知名人物。如袁隆平、钟南山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等,也可以有广受欢迎的李佳琦、徐晔医生等,只要学生有兴趣去思考,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爱岗敬业精神皆可。
2.3考核是手段,评价体系需改革
目前初中考核体系中德育部分几乎没有存在感。学校在考核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他们的德育水平。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赞扬,如团结帮助同学的行为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自己拥有值得骄傲的品行。另外将每学期的成绩报告书改为素质报告书,除了固定冰冷的分数外,老师要用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到语文考核体系,老师们可以考虑在试题中呈现德育色彩,例如感恩题材的阅读文章、写作题目等,让学生逐渐思考感恩、思考生活。在学习知识、锻炼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接受德育教育。
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其影响深远,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又是重中之重。因而老师们一定要理解立德树人的道理,从教材阅读理解、实践活动和考核体系等多个层面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黄燕飞,唐敏,李论,龙庚夫,夏玉莲.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性策略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0-114.
[2]田淑敏.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性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201-1204.
[3]刘文丹.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