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考察,认为实施托幼一体化是切实可行的。自2003年起逐步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对农村学前一体化教育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全面、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和科学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托幼一体化早期教育师资融通
一、“托幼一体化”的背景
我国儿童在学前教育这一年龄阶段中接受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般地讲,0-3岁儿童进入托儿所,它归属于妇联管辖;3-6岁儿童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由教育局主管。因此,长期以来,托幼分割的局面使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体制、经费管理等方面都不一样。正是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对完整儿童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日趋明显,客观上容易造成学前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完整性。
随着对终身教育思想理解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受教育者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在努力将教育扩展到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为使教育能适应个体发展的连续性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人们曾做过“幼小衔接”、“托幼衔接”问题的探讨。现在,教育工作者已不再满足于在“衔接”上下功夫,而开始思考将3岁前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实施“托幼一体化”。 使原有两个不同的机构能在管理体制、课程编制等方面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机构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儿童在生命的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将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称之为“托幼一体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沿海发达地区各大城市首先进行“托幼一体化”改革实验,成功的经验得以迅速推广,学前一体化教育已成为早期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二、我县托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县自2003年起逐步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对农村学前一体化教育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一)我县托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全县1998-2005年幼儿教育情况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县幼儿教育在“十五”期间取得巨大成果,学前三年入园率逐年稳步提高,从1998年的68.45%到2005年96.6%,现处于全省先进水平,比全省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幼儿园数量稳中有降,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农村村幼布局调整、撤点并园工作起步早成效大,从1998年的148个村幼教点到2005年58个。全县适龄幼儿总数从17934人下降到8553人,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幼儿园3-6岁在园幼儿人数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2275人下降到8264人。
托儿所招收0-3岁婴幼儿的数量从2000年164人到2005年48人,可以看出,由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带来体弱多病、易感染、情绪不稳的特点,造成托儿所生源不稳定,流动性大,给托儿所的规范管理和生存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托儿所又具有民办多、非法办多、规模小、管理差、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无法长时间生存,只能违规招收3-6岁幼儿。因此,托儿所数量也逐年减少,从2000年的7所下降到2005年的2所。
调查也显示: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普及。尽管托儿所数量在逐年减少,但0-3岁早期教育仍在趋向普及,全县2-3岁儿童入园率迅速提高,从2000年的3%到2005年的46.74%。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幼儿园。自2003年起,县城幼儿园和农村镇中心幼儿园开设托班,使大多数2-3岁幼儿趋向到幼儿园入托。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城镇 城镇幼儿园和托儿所的0-3岁幼儿数从2000年的120 人激增到2005年686人,可以看出:由于家长的需求,城镇早期教育普及更早,发展更快。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优质园。由于办园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优质幼儿园,选择一步到位地使孩子接受良好的连续的教育。2005年,686名城镇入托儿童中有629名在市一级以上幼儿园。
(二)调查分析显示:我县的托幼一体化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003年,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全市推进托幼一体化教育的要求。2004年起,我们依托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调整、合并、联办、置换、扩建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优化布局,有效利用托幼资源,根据农村实际,构建多元化托幼一体办学体制模式。
1. 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推进托幼一体化
幼儿园办学规范,条件优越,管理正规,家长信任,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推进托幼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自2003年起,我们每个城镇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都创造条件举办托班,至2004年,城镇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100%都开设托班,在幼儿园入托幼儿达949人,全县2-3岁入园率达38.74%。2005年达到46.74%。
2. 依托示范园,以点带面,探索多元一体机制
0-3岁早期教育首先在城镇得到认同和重视,我们首先在县城试点,通过关、停、并、连等多种途径,依托县城各示范园,优化整合县城托幼资源,形成了一体型一体两制等多种“托幼一体”办学模式并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托幼一体化运行机制。2004年起,镇中心幼儿园都采用一体型托幼管理模式。
3. 依托教科研,调整融合,研究教育一体策略
各示范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托幼管理一体、教育一体的有效机制。机关幼儿园采用师资“融合”机制,积极探索托幼师资一体化,每班2教1保实行托、小、中、大四个年段一体跟进的办法,以达到托幼管理教育真正一体的目标。机关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论文在市级交流。六一幼儿园采用一主两副“轮进”的机制,让一个老教师和两个新教师带托班,然后新教师跟入小、中、大班年段,逐步达到新老融合、保教融通、托幼一体的目标。新世纪幼儿园首先开辟社区“亲子园”,定期活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早教师”从事社区早教,受到家长的欢迎。
由此可见,在现有体制下,托儿所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幼儿园相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托幼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幼儿园生源的不足。因此,依托幼儿园全面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调查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县90%的幼儿园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幼儿园的经费来源只是向家长收取的保育费,目前因为没有文件规定,0-3岁的早教收费就名不正言不顺。
由于收费较高的原因,目前早教服务只有个别示范园在个别高档小区尝试。而农村家长往往会因为费用的原因让孩子推迟入园,不接受早期教育。
很多托幼一体园所在教育方面还是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沟通、协调和一致性。如托段和幼儿段在教育目标上缺乏协同性,教育内容缺乏延续性和渐进性,教研工作仍是各自为政的居多。也有的幼儿园出现托班幼儿化的现象。
由此可见,我县的0-6岁学前一体教育还只停留在幼儿园层面上,因此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0-2岁早教服务有贵族化倾向,不利于面向农村,面向弱势群体。教育上没有深入,许多幼儿园,特别是乡镇幼儿园只简单地把“托幼一体化”理解为两种教养机构的“叠加”,是幼儿园里办“托班”,对托幼一体的实质内容——管理体制一体化和教育一体化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讨。
三、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的策略、思路
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随着2-3岁儿童入园率的提高,要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必须进一步研究探索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和科学运行机制,明确“十一五”期间区域性推进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发展思路。
农村托幼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托幼一体的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两个机制(托幼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教育机制)。根据农村实际,2-6岁依托幼儿园实施一体化教育,0-2岁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构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探索实施学前一体教育的多种操作模式。构建三个结合(保教结合、家教结合、医教结合)的科学保教体系,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保证0-6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早期关心,获得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形成多元合作、区域推进的格局,在学制上保证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实现。
(一)建立学前教育一体的行政管理机制
要实现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目标,需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予以统筹考虑,打破部门分割以及托与幼的年龄界限,逐步形成统一体系。通过建立托幼一体的管理机制,构建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实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
要健全管理网络,强化领导职能,成立县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将规划、财政、建设、物价等部门的分管领导纳入领导小组,补充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各个部门在学前一体化工作方面的职责,并以政府文件下发到各镇。将各部门的“托幼一体化管理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列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考核指标中,从而加大托幼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力度。形成在政府领导下,教育部门主管0-6岁学前教育,卫生部门分管0-6岁卫生保健,镇政府负责举办本镇的学前教育,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
构建托幼一体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进办园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示范,以民办园为补充的多形式办园的格局。在各级各类幼儿园形成一体型、附设型、一体两制等多种“托幼一体”办学模式并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托幼一体化运行机制。全面构建切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化一体办学体制模式。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幼托机构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区域性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服务体系。
(二)研究学前教育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一体化是托幼一体化的核心。要实现教育一体化应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教育的整体性和特殊性。所谓教育的整体性是指在观念上把0-6岁的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把托班教育列入整个幼儿园的课程计划,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特殊阶段单独考虑。所谓教育的特殊性是指考虑各年龄段,尤其是托儿阶段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教育。
实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要整体考虑、制定各年龄段大教育目标。0-3岁和3-6岁的儿童都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后期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在制订各年龄段教育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同时又要兼顾各年龄段教育目标的上下衔接,既不任意拔高0-3岁的教育目标,也不随意降低3-6岁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适宜、连续、递进才能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建立师资融通机制,加强0-6岁教育的师资培养,将0-3岁教养人员的师资培训工作纳入正规渠道,为全面提高0-6岁儿童的保教质量提供保证。0-6岁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设置、保教业务的研究与指导都纳入教育局托幼办公室教育工作的整体范围之内。0-6岁学前教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及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员的培训都由卫生部门负责。整体提升早期教育活动指导水平,将0-3岁教养工作列入教研、科研、进修范围,加强0-3岁教养工作的研究,组织开展0-3岁教养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题讲座及现场研讨会,逐步完善0-6岁的业务管理体系。
(三)制定托幼一体管理的相关政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弱势人群进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的可能性,防止早教服务的贵族化倾向。要明确公立幼儿园的非营利性质,确认其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位,办园经费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多渠道筹措,即通过对示范性幼儿园和农村镇中心幼儿园的资助来全面提升早期儿童服务质量,形成以政府扶持为主,社会支持、外引内联、全方位办好学前教育事业的新格局。
依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教育部门制订和完善《托儿所管理办法》和《县学前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托幼一体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各镇制订《镇学前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区域性的幼托机构的设点布局和服务网络建设,一是根据《幼儿园规程》和《托儿所管理办法》,严格托儿所、幼儿园的审批,加大力度取缔非法托儿所、幼儿园,控制托儿所数量,规范现存的托儿所,进一步明确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的思路。二是强化建设、财政、计划等职能部门“托幼一体”的主体意识,在规划上早期介入,建设计划部门要将托班纳入新建园所的规划之中。在建设中实施早期干预,教育部门对托幼一体化的园舍把好图纸修订关。三是各镇0-6岁保教业务由镇中心幼儿园实施一体化管理,落实指导检查、考核评估等措施。四是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幼儿园教师、保健医师资格审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并建立托幼园所保育员、营养员、“早教师”的等级考核评定制度。
(四)构建区域性0-3岁早期教育的服务网络
建立六个中心、十三个基地,实施三个结合是实施0-3岁早期教育的基本框架。选择已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六所市一级以上幼儿园作为研究中心,十三所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实践基地。建立全方位的早期教育指导网络,力求在区域内形成开放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早期教育新格局。“中心”有重点地承担课题的研究,对家长、教师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具有研究与服务双重功能。同时以“基地”为龙头,带动周边社区、幼儿园开展早期教育的服务指导。
研究保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模式,以重点实验园为中心,由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指导,辐射指导其他幼儿园,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保教结合的机构教养经验。按照新《纲要》的基本思想,对婴幼儿教养中的保教结合的含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内容等再作研究。
研究医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模式,以六一、三毛幼儿园为中心,由妇幼保健院儿保部指导,辐射、指导城西片镇中心幼儿园和镇卫生院儿保医生开展对婴幼儿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研究家教结合的亲子教育活动指导模式,以机关、新世纪幼儿园为中心,与城北社区联合,并辐射指导城东片镇中心幼儿园,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为依据,继续探索幼儿园与婴幼儿家庭(包括散居婴幼儿的家庭)家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新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托幼一体化现状的调查考察,我们认为农村实施托幼一体化的时机已较为成熟,但要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必须在行政层面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建立托幼一体的管理机制,研究学前教育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托幼一体管理的相关政策,构建区域性0-3岁早期教育的服务网络,形成全社会关心,多元合作,区域推进,共同办好托幼事业的良好局面。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考察,认为实施托幼一体化是切实可行的。自2003年起逐步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对农村学前一体化教育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全面、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和科学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托幼一体化早期教育师资融通
一、“托幼一体化”的背景
我国儿童在学前教育这一年龄阶段中接受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般地讲,0-3岁儿童进入托儿所,它归属于妇联管辖;3-6岁儿童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由教育局主管。因此,长期以来,托幼分割的局面使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体制、经费管理等方面都不一样。正是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对完整儿童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日趋明显,客观上容易造成学前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完整性。
随着对终身教育思想理解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受教育者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在努力将教育扩展到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为使教育能适应个体发展的连续性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人们曾做过“幼小衔接”、“托幼衔接”问题的探讨。现在,教育工作者已不再满足于在“衔接”上下功夫,而开始思考将3岁前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实施“托幼一体化”。 使原有两个不同的机构能在管理体制、课程编制等方面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机构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儿童在生命的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将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称之为“托幼一体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沿海发达地区各大城市首先进行“托幼一体化”改革实验,成功的经验得以迅速推广,学前一体化教育已成为早期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二、我县托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县自2003年起逐步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对农村学前一体化教育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一)我县托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全县1998-2005年幼儿教育情况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县幼儿教育在“十五”期间取得巨大成果,学前三年入园率逐年稳步提高,从1998年的68.45%到2005年96.6%,现处于全省先进水平,比全省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幼儿园数量稳中有降,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农村村幼布局调整、撤点并园工作起步早成效大,从1998年的148个村幼教点到2005年58个。全县适龄幼儿总数从17934人下降到8553人,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幼儿园3-6岁在园幼儿人数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2275人下降到8264人。
托儿所招收0-3岁婴幼儿的数量从2000年164人到2005年48人,可以看出,由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带来体弱多病、易感染、情绪不稳的特点,造成托儿所生源不稳定,流动性大,给托儿所的规范管理和生存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托儿所又具有民办多、非法办多、规模小、管理差、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无法长时间生存,只能违规招收3-6岁幼儿。因此,托儿所数量也逐年减少,从2000年的7所下降到2005年的2所。
调查也显示: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普及。尽管托儿所数量在逐年减少,但0-3岁早期教育仍在趋向普及,全县2-3岁儿童入园率迅速提高,从2000年的3%到2005年的46.74%。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幼儿园。自2003年起,县城幼儿园和农村镇中心幼儿园开设托班,使大多数2-3岁幼儿趋向到幼儿园入托。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城镇 城镇幼儿园和托儿所的0-3岁幼儿数从2000年的120 人激增到2005年686人,可以看出:由于家长的需求,城镇早期教育普及更早,发展更快。
0-3岁早期教育正趋向优质园。由于办园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优质幼儿园,选择一步到位地使孩子接受良好的连续的教育。2005年,686名城镇入托儿童中有629名在市一级以上幼儿园。
(二)调查分析显示:我县的托幼一体化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003年,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全市推进托幼一体化教育的要求。2004年起,我们依托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调整、合并、联办、置换、扩建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优化布局,有效利用托幼资源,根据农村实际,构建多元化托幼一体办学体制模式。
1. 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推进托幼一体化
幼儿园办学规范,条件优越,管理正规,家长信任,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推进托幼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自2003年起,我们每个城镇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都创造条件举办托班,至2004年,城镇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100%都开设托班,在幼儿园入托幼儿达949人,全县2-3岁入园率达38.74%。2005年达到46.74%。
2. 依托示范园,以点带面,探索多元一体机制
0-3岁早期教育首先在城镇得到认同和重视,我们首先在县城试点,通过关、停、并、连等多种途径,依托县城各示范园,优化整合县城托幼资源,形成了一体型一体两制等多种“托幼一体”办学模式并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托幼一体化运行机制。2004年起,镇中心幼儿园都采用一体型托幼管理模式。
3. 依托教科研,调整融合,研究教育一体策略
各示范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托幼管理一体、教育一体的有效机制。机关幼儿园采用师资“融合”机制,积极探索托幼师资一体化,每班2教1保实行托、小、中、大四个年段一体跟进的办法,以达到托幼管理教育真正一体的目标。机关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论文在市级交流。六一幼儿园采用一主两副“轮进”的机制,让一个老教师和两个新教师带托班,然后新教师跟入小、中、大班年段,逐步达到新老融合、保教融通、托幼一体的目标。新世纪幼儿园首先开辟社区“亲子园”,定期活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早教师”从事社区早教,受到家长的欢迎。
由此可见,在现有体制下,托儿所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幼儿园相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托幼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幼儿园生源的不足。因此,依托幼儿园全面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调查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县90%的幼儿园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幼儿园的经费来源只是向家长收取的保育费,目前因为没有文件规定,0-3岁的早教收费就名不正言不顺。
由于收费较高的原因,目前早教服务只有个别示范园在个别高档小区尝试。而农村家长往往会因为费用的原因让孩子推迟入园,不接受早期教育。
很多托幼一体园所在教育方面还是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沟通、协调和一致性。如托段和幼儿段在教育目标上缺乏协同性,教育内容缺乏延续性和渐进性,教研工作仍是各自为政的居多。也有的幼儿园出现托班幼儿化的现象。
由此可见,我县的0-6岁学前一体教育还只停留在幼儿园层面上,因此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0-2岁早教服务有贵族化倾向,不利于面向农村,面向弱势群体。教育上没有深入,许多幼儿园,特别是乡镇幼儿园只简单地把“托幼一体化”理解为两种教养机构的“叠加”,是幼儿园里办“托班”,对托幼一体的实质内容——管理体制一体化和教育一体化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讨。
三、全面推进农村托幼一体化的策略、思路
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随着2-3岁儿童入园率的提高,要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必须进一步研究探索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和科学运行机制,明确“十一五”期间区域性推进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发展思路。
农村托幼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托幼一体的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两个机制(托幼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教育机制)。根据农村实际,2-6岁依托幼儿园实施一体化教育,0-2岁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构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探索实施学前一体教育的多种操作模式。构建三个结合(保教结合、家教结合、医教结合)的科学保教体系,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保证0-6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早期关心,获得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形成多元合作、区域推进的格局,在学制上保证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实现。
(一)建立学前教育一体的行政管理机制
要实现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目标,需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予以统筹考虑,打破部门分割以及托与幼的年龄界限,逐步形成统一体系。通过建立托幼一体的管理机制,构建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实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
要健全管理网络,强化领导职能,成立县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将规划、财政、建设、物价等部门的分管领导纳入领导小组,补充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各个部门在学前一体化工作方面的职责,并以政府文件下发到各镇。将各部门的“托幼一体化管理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列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考核指标中,从而加大托幼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力度。形成在政府领导下,教育部门主管0-6岁学前教育,卫生部门分管0-6岁卫生保健,镇政府负责举办本镇的学前教育,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
构建托幼一体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进办园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示范,以民办园为补充的多形式办园的格局。在各级各类幼儿园形成一体型、附设型、一体两制等多种“托幼一体”办学模式并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托幼一体化运行机制。全面构建切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化一体办学体制模式。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幼托机构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区域性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服务体系。
(二)研究学前教育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一体化是托幼一体化的核心。要实现教育一体化应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教育的整体性和特殊性。所谓教育的整体性是指在观念上把0-6岁的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把托班教育列入整个幼儿园的课程计划,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特殊阶段单独考虑。所谓教育的特殊性是指考虑各年龄段,尤其是托儿阶段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教育。
实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要整体考虑、制定各年龄段大教育目标。0-3岁和3-6岁的儿童都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后期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在制订各年龄段教育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同时又要兼顾各年龄段教育目标的上下衔接,既不任意拔高0-3岁的教育目标,也不随意降低3-6岁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适宜、连续、递进才能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建立师资融通机制,加强0-6岁教育的师资培养,将0-3岁教养人员的师资培训工作纳入正规渠道,为全面提高0-6岁儿童的保教质量提供保证。0-6岁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设置、保教业务的研究与指导都纳入教育局托幼办公室教育工作的整体范围之内。0-6岁学前教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及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员的培训都由卫生部门负责。整体提升早期教育活动指导水平,将0-3岁教养工作列入教研、科研、进修范围,加强0-3岁教养工作的研究,组织开展0-3岁教养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题讲座及现场研讨会,逐步完善0-6岁的业务管理体系。
(三)制定托幼一体管理的相关政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弱势人群进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的可能性,防止早教服务的贵族化倾向。要明确公立幼儿园的非营利性质,确认其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位,办园经费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多渠道筹措,即通过对示范性幼儿园和农村镇中心幼儿园的资助来全面提升早期儿童服务质量,形成以政府扶持为主,社会支持、外引内联、全方位办好学前教育事业的新格局。
依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教育部门制订和完善《托儿所管理办法》和《县学前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托幼一体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各镇制订《镇学前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区域性的幼托机构的设点布局和服务网络建设,一是根据《幼儿园规程》和《托儿所管理办法》,严格托儿所、幼儿园的审批,加大力度取缔非法托儿所、幼儿园,控制托儿所数量,规范现存的托儿所,进一步明确依托幼儿园向下延伸,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的思路。二是强化建设、财政、计划等职能部门“托幼一体”的主体意识,在规划上早期介入,建设计划部门要将托班纳入新建园所的规划之中。在建设中实施早期干预,教育部门对托幼一体化的园舍把好图纸修订关。三是各镇0-6岁保教业务由镇中心幼儿园实施一体化管理,落实指导检查、考核评估等措施。四是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幼儿园教师、保健医师资格审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并建立托幼园所保育员、营养员、“早教师”的等级考核评定制度。
(四)构建区域性0-3岁早期教育的服务网络
建立六个中心、十三个基地,实施三个结合是实施0-3岁早期教育的基本框架。选择已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六所市一级以上幼儿园作为研究中心,十三所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实践基地。建立全方位的早期教育指导网络,力求在区域内形成开放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早期教育新格局。“中心”有重点地承担课题的研究,对家长、教师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具有研究与服务双重功能。同时以“基地”为龙头,带动周边社区、幼儿园开展早期教育的服务指导。
研究保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模式,以重点实验园为中心,由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指导,辐射指导其他幼儿园,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保教结合的机构教养经验。按照新《纲要》的基本思想,对婴幼儿教养中的保教结合的含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内容等再作研究。
研究医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模式,以六一、三毛幼儿园为中心,由妇幼保健院儿保部指导,辐射、指导城西片镇中心幼儿园和镇卫生院儿保医生开展对婴幼儿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研究家教结合的亲子教育活动指导模式,以机关、新世纪幼儿园为中心,与城北社区联合,并辐射指导城东片镇中心幼儿园,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为依据,继续探索幼儿园与婴幼儿家庭(包括散居婴幼儿的家庭)家教结合的早期教育新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托幼一体化现状的调查考察,我们认为农村实施托幼一体化的时机已较为成熟,但要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水平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准,必须在行政层面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建立托幼一体的管理机制,研究学前教育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托幼一体管理的相关政策,构建区域性0-3岁早期教育的服务网络,形成全社会关心,多元合作,区域推进,共同办好托幼事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