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面积的初步认识》 磨课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63-02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对于名师课堂,我推崇备至,因为名师的课都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典范。名师们已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我该怎么办?我信奉模仿,试图上出名师课堂的“味”,这一度成为我锤炼课堂教学的法宝。今年四月,青年教师严老师要参加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教学比赛,作为学校骨干教师,我自然跟着一起磨课。因为准备时间较短,所以校方在征得省特级教师翟裕康老师的同意后,借用翟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面积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这节经典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设计精彩,教学效果更是有目共睹(这节课早在2003年,翟老师在广州上过全国展示课)。然而,事与愿违,在与严老师共同磨课的历程中,我却迷惘了……
  一、全盘“消化”——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一次试教,严老师全盘“消化”翟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面积的含义→摸一摸、说一说→涂色比赛→比较图形面积→巩固练习。
  下面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1】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家里有电视机吗?你们家的电视机屏幕有我这块黑板大吗?(课前准备一块大黑板)
  学生发言。(由师生交谈比较电视机和黑板的大小,引入新课。)
  【教学片断2】 感知黑板的面积
  师:谁去摸一摸黑板的表面?
  师:从这儿到这儿(用一根长尺从一头推向另一头)这个面可真够大的。
  【教学片断3】 比较图形面积
  1.教师画了两个图形(两个图形面积比较接近,且等宽不等长。)
  师:哪个面积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师:有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两种长方形纸条),你们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学生动手操作、比较。指名小组汇报。)
  2.出示三个面积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
  师:看,这儿有三个平面图形,哪个图形面积大呢?你有办法比较吗?
  学生用刚才的长方形纸条去量,发现不合适。
  师:还有一种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想知道吗?学生们屏住呼吸,连眼睛都不眨。在投影上出现方格图。学生通过数方格,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试教下来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第一,课前谈话不像谈话,因为语气“柔中带刚”,更像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未拉近半分。第二,教师用一根长尺从黑板的一头推向另一头,本想在学生笑声中让学生体悟黑板的面积,可是没有同学发笑,课堂氛围也没有活跃起来。第三,比较图形面积时,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没有一人是用同一种长方形纸条测量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那怎样导入用同一种小正方形去比较三个面积大小接近的长方形呢?明明是完全沿袭名师的教学设计,可是整节课下来,感觉就一个字——“闷”,学生“启而不发”,和翟老师课堂相比较,感觉是“形似而神韵全无”。
  二、寻寻觅觅——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集体备课中,大家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涂色比赛这一经典创意,更是不能舍弃。关键是在某些教学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上,如课前怎样引入,才能活跃课堂氛围?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从重叠法→选用合适的同一种长方形纸条测量到用同一种正方形纸条测量?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方法的优化?
  田校长建议,课前谈话可从《幸福拍手歌》引入;缪主任建议,把两个面积比较接近的长方形画在同一张纸上,激发学生选用合适的同一种长方形纸条测量的心理需求;李老师建议,可制作一张黑板的ppt,然后操作课件,把黑板的颜色加以变化,让学生感知黑板的面积……教案一遍一遍地试教,一遍一遍地修改……可是,教学效果毫无起色。
  三、量体裁衣——柳暗花明又一村
  全体备课组老师都郁闷至极,开始认真寻找同一节经典课却上出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原因。田校长抛出问题让我们思考:翟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逗学生更是翟老师的“拿手绝活”,能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至最高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翟老师的课堂设问从不过多,但有张力;翟老师教育智慧丰厚而灵动,能活用学生的错误资源。那么,这些严老师有吗?在思索中,我发现在我心中,名师课堂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重要的是因为名师们的个人教学魅力。翟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既然不合适,何不“量体裁衣”?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新的教学方案出炉了:
  【教学片断1】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严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唱首歌,好吗?(师唱: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学生一边唱,一边有节奏地拍起手来。
  【教学片断2】 感知黑板的面积
  师:你会摸黑板的表面吗?(事先用粉笔把黑板面涂满,指名学生摸一摸黑板的表面。)
  师:这位同学摸的只是黑板面积的一部分。看,用这个就方便多了。(拿出汽车专用清洁刷,把黑板刷干净。刚拿出清洁刷,有的同学就忍俊不住笑了起来,感到很好玩,在笑声中体会到黑板上刷干净的部分就是黑板的面积。)
  【教学片断3】 比较图形面积
  1.重叠法
  师出示两个同宽不同长面积比较接近的长方形。
  师:比一比1号和2号,哪个图形面积大?你是怎么比的?(指名学生展示比较方法)
  师总结: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2.用同一种长方形纸条去量
  师出示两个既不同宽也不同长但是面积比较接近的长方形。   师:你能比较出2号、3号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指名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否定重叠的方法。)
  师:老师友情提供两种材料,红色和绿色的长方形纸条,你选择一种,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动手操作、比较。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我们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纸条,既要适合量2号图形,又要适合量3号图形。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有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面积一样大的纸条去量。
  3.用同一种正方形纸条去量
  师出示3个不规则的但面积接近的平面图形(“想想做做”第3题的前3个图形)。
  师:这有三个平面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该怎么比呢?(师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
  师:看来我们刚才选的纸条不适合量这里的每一个图形。老师这还有一种小正方形,看合适不合适,咱们试一试。睁大眼睛,看!(学生通过数方格,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四、两次使用教材的比较(见下表)
  五、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启示
  通过这次的磨课历程,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
  1.以“生”为本
  用教材,要考虑“人材”特点,摄取“境材”,组成“大教材”。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本身,更要关注学生这一灵动的“教材”。在名师的课堂上,教学是特别开放的。因为名师可以凭借高超的教育智慧“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做到收放自如。而这些,则是我辈所远远不能及的。因此,我们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教学片断3中,如果只创设比较同宽不同长的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的大小这一问题情境,那么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分析,是不可能出现用同一张纸条测量的方法的。因为重叠法比较简便,利于操作。所以有必要连续创设能比较两个既不同宽也不同长但是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的大小和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的大小的两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2.追求个性
  清代书法家钱泳所著的《覆园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城里有个裁缝,手艺高超,他替人缝衣服、量尺寸的时候与其他裁缝不同,不仅注意人的高矮胖瘦,还特别注意人的地位、性格、年龄、相貌,甚至何时中科举等。这个裁缝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样,而是善于把握“人”的特点,从中悟出“短长之理”来。名师课堂是精彩纷呈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激情四溢……之所以各有不同,之所以令人难忘,不仅因为名师们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在于都有为自己“量体裁衣”的本领,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个性。同样,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我们也应“量体裁衣”,取名师之长,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凸显自我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责编 罗永模)
其他文献
【关键词】作业评讲 小学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51-02  评讲作业是不断构建、完善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还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但传统的“灌输式”评讲,结果往往是:学生订
期刊
【关键词】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 正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50-02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地进行理解。有许多生活经验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直观的基础,但也有的生活经验是负面的,处理不好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那么,对于那些负面生活经验,我们应怎样化“负”为“正”呢?  
期刊
【关键词】已有经验 思维过程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56-0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
期刊
【关键词】以1代多 收集 整理 数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0071-02  “统计(二)——以1代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当读到“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现场收集……”这段
期刊
【关键词】品德教育 情境 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69-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品德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优化德育教学情境,则能很好地吸
期刊
【关键词】数学教学 开放启智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67-02  “直观——开放启智”教学法就是利用生成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在学生操作活动中,留给学生一个开放、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直观诱导下,自主获取数学知识,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走向清晰的解题
期刊
【关键词】历史题材 品德教学 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59-02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历史内容,它们以“散点”的形式,力求使历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历史的踪迹,引发与之“交往”“对话”的愿望,
期刊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 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80-01  反思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最优的过程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目标上获得发展。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研究,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期刊
【关键词】多边形的面积 由简到繁  转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3-01  在五年级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简单的图形,掌握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周长、边长、高度、角度等。有的学生还学习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等。但是,由于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材在安排这些基本知识学习和基
期刊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转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86-01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笔者试以小学数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在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中接触转化的数学思想  平行四边形的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