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林与维经斯基都是共产国际赴华的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及最初活动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的资料,对马林与维经斯基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及最初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两人在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中,对于中国社会的观察等方面的内容,着重探讨了马、维两人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及最初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发现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充分的发挥了其与地位相符的作用,而维经斯基在中国的长期工作当中,开展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马林 维经斯基
维经斯基与马林虽都是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赴华的代表,但两人的具体职务又有所不同,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派遣驻华的首批代表,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注重与中国基层相联系,而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更多的是与当时中国上层在接触。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与最初活动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一、马、维两人的在华经历
1920年4月初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1921年初接到回国命令,2月中旬离开北京回国。在此期间,维经斯基基本完成了远东局赋予他的使命。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并且与中国、日本等先进分子建立了联系,对于建立共产党组织提供了帮助,并且通过自身的交际,以及出版物、传单等形式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宣传,召开过一次全国性的革命大会,向中国介绍了苏俄的远东政策、远东共和国的情况等。此次他来到中国的目的,一是对远东局自身机构的建设进行加强,二是接触中国先进分子以推动中国革命。
维经斯基于1921年初回国后,接替他在华工作的人选,共产国际选定了马林。马林于1921年6月到达北京后,持维经斯基的信到北京见到了李大钊。马林又带着李大钊的信去上海见陈独秀。在与维经斯基原来商定的意见基础之下,陈独秀同意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便于7月23日召开。马林在其职务之下,发挥了符合他地位的作用,而维经斯基虽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他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于二人在在建党方面的作用进行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二、马、维两人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
维经斯基一行是经李大钊介绍于1920年4月初从北京途经济南来到上海的。在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俄籍教员鲍立维,他认识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李大钊,并通过李大钊广泛接触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在途径济南的时候,维经斯基会见了一批学生运动骨干,向他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介绍了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维经斯基一到上海,便利用俄国侨民和苏俄相关对外機构与当时中国思想先进且有名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取得了联系,经过与陈独秀等人的广泛接触,维经斯基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应该尽快组建工人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这一点也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赞同。
虽然维经斯基初见陈独秀之时并未立即谈到建党问题,而是要求同上海的社会主义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以探讨中国社会的改造问题。但维经斯基很快发现中国社会当中存在的新思想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组织也非常繁杂,真正做实事的组织并不多,于是正式向陈独秀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议。根据维经斯基的建议,陈独秀于当年6月在自己的寓所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社会共产党;7月19日,维经斯基主持召开被他称为“最积极的中国同志”会议,坚决主张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共产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全国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所以说,维经斯基的到来,推动了陈独秀的建党行动,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步伐。这是不应该忽视的。
马林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各位领导人物之间。马林在同孙中山接触之后,意识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才是革命的政党,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所以他在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后,便致力于推动苏联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联盟的工作。1921年12月10日,马林以张太雷为翻译,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之后还去广州呆了10天,一边调查了解工人运动情况,一边与国民党的领导人进行了接触。
三、马、维两人对中国社会的观察
为培养革命骨干,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维经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以宣传革命真理为主要内容的外国语学校,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有不少曾在上海外国语学校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在促进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中,他与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紧密联络,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和对工人运动的实践当中,如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建立工人工会,组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组建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等,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广大工农群众中迅速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诞生的有力催化剂。
而马林对于中国社会的观察大部分是集中在上层层面上的,他的活动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各位领导人物之间,通过与他们的沟通来实现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
四、马、维两人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马林和共产国际的另外一名代表尼克尔斯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1921年7月23日晚,包括马林、张国焘、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陈公博、李达、李汉俊在内的共15名各地代表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李公馆楼下的餐厅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马林在这次会议中向各地的代表详细地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性质、组织及使命。随后又组织了多次会议,最终在嘉兴南湖的最后一次会议当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并选举以陈独秀为总书记的中共领导机构,张国焘被选为组织主任,李达被推为宣传主任。中央机关设在上海开展工作。至此,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但是周佛海代理委员长一职,其声望不足以担当此重任,马林即派包惠僧南下去力邀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工作,1921年9月11日陈独秀回到上海。1921年9月4日,在荷兰共产党的《论坛报》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新闻发布,为《远东来信》的大标题之下,此举也是马林促成。 由此可以看出,从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召开到正式举行再到促陈北上,马林都一直参与其中。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至关重大的事情上看,马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共产党能够在1921年建立起统一的(即非之前地方性的)共产党组织,是此前工作的水到渠成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在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中,这些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小组都是在维经斯基来华活动的时候成立的。可以说,维经斯基早期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五、马、维两人建党后的最初活动
维经斯基在到中国一段时间之后,认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经接近成熟,因此他开始着手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第一步是把中国信仰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联络起来,先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基层组织——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共产主义小组后来共同组成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在维经斯基的推动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纷纷建立起来。首先是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北京的李大钊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接着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随后董必武建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王尽美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等也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动下建立起来。仅仅半年多时间,这些共产主义小组便组建起来,它们的名称虽然不一致,但是都是以列宁领导的俄共(布)为范例建立起来的,可见维经斯基的工作效率之高。
维经斯基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宣传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创办了《劳动界》用以介绍马克思主义,还使停刊的《新青年》得以恢复,这些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华的宣传阵营得到了扩大,还影响了一大批国内刊物。在此期间,维经斯基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对幼年的中共是有帮助的,甚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提出是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而马林在建党后的最初活动是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方面的。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不足以领导革命,因此必须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中心,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一个革命的民主的联合战线。但是,馬林最初将国共合作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方面都是拒绝了的。马林仍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最后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在与孙中山会面后,孙中山决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随后,马林于1922年8月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进行说服。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得到通过,在共产国际的决定与积极促成下,第一次国共合作掀开了帷幕。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达成,马林在其中出力甚大。
六、结语
马林与维经斯基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马林作为中共一大的直接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对马林所起作用都是正面肯定的。而维经斯基因为没有直接参与中共一大,很多时候他所起作用是被忽视了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翻看关于中共一大及之前的史料,便能发现,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驻华的首批代表,在华期间,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而中共1921年能够成立全国性的共产党组织,便是之前工作水到渠成的结果。当时其中很多工作都是维经斯基在做的,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维经斯基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虽然维经斯基在华后期,工作上出现了错误,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及最初活动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 何云庵等著.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 李颖.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5] 黄修荣,黄黎.中国共产党成立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简介:唐瑶(1993—)女,汉,四川遂宁,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研究方向: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马林 维经斯基
维经斯基与马林虽都是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赴华的代表,但两人的具体职务又有所不同,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派遣驻华的首批代表,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注重与中国基层相联系,而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更多的是与当时中国上层在接触。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与最初活动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一、马、维两人的在华经历
1920年4月初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1921年初接到回国命令,2月中旬离开北京回国。在此期间,维经斯基基本完成了远东局赋予他的使命。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并且与中国、日本等先进分子建立了联系,对于建立共产党组织提供了帮助,并且通过自身的交际,以及出版物、传单等形式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宣传,召开过一次全国性的革命大会,向中国介绍了苏俄的远东政策、远东共和国的情况等。此次他来到中国的目的,一是对远东局自身机构的建设进行加强,二是接触中国先进分子以推动中国革命。
维经斯基于1921年初回国后,接替他在华工作的人选,共产国际选定了马林。马林于1921年6月到达北京后,持维经斯基的信到北京见到了李大钊。马林又带着李大钊的信去上海见陈独秀。在与维经斯基原来商定的意见基础之下,陈独秀同意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便于7月23日召开。马林在其职务之下,发挥了符合他地位的作用,而维经斯基虽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他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于二人在在建党方面的作用进行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二、马、维两人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
维经斯基一行是经李大钊介绍于1920年4月初从北京途经济南来到上海的。在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俄籍教员鲍立维,他认识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李大钊,并通过李大钊广泛接触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在途径济南的时候,维经斯基会见了一批学生运动骨干,向他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介绍了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维经斯基一到上海,便利用俄国侨民和苏俄相关对外機构与当时中国思想先进且有名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取得了联系,经过与陈独秀等人的广泛接触,维经斯基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应该尽快组建工人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这一点也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赞同。
虽然维经斯基初见陈独秀之时并未立即谈到建党问题,而是要求同上海的社会主义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以探讨中国社会的改造问题。但维经斯基很快发现中国社会当中存在的新思想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组织也非常繁杂,真正做实事的组织并不多,于是正式向陈独秀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议。根据维经斯基的建议,陈独秀于当年6月在自己的寓所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社会共产党;7月19日,维经斯基主持召开被他称为“最积极的中国同志”会议,坚决主张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共产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全国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所以说,维经斯基的到来,推动了陈独秀的建党行动,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步伐。这是不应该忽视的。
马林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各位领导人物之间。马林在同孙中山接触之后,意识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才是革命的政党,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所以他在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后,便致力于推动苏联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联盟的工作。1921年12月10日,马林以张太雷为翻译,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之后还去广州呆了10天,一边调查了解工人运动情况,一边与国民党的领导人进行了接触。
三、马、维两人对中国社会的观察
为培养革命骨干,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维经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以宣传革命真理为主要内容的外国语学校,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有不少曾在上海外国语学校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在促进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中,他与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紧密联络,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和对工人运动的实践当中,如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建立工人工会,组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组建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等,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广大工农群众中迅速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诞生的有力催化剂。
而马林对于中国社会的观察大部分是集中在上层层面上的,他的活动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各位领导人物之间,通过与他们的沟通来实现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
四、马、维两人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马林和共产国际的另外一名代表尼克尔斯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1921年7月23日晚,包括马林、张国焘、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陈公博、李达、李汉俊在内的共15名各地代表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李公馆楼下的餐厅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马林在这次会议中向各地的代表详细地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性质、组织及使命。随后又组织了多次会议,最终在嘉兴南湖的最后一次会议当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并选举以陈独秀为总书记的中共领导机构,张国焘被选为组织主任,李达被推为宣传主任。中央机关设在上海开展工作。至此,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但是周佛海代理委员长一职,其声望不足以担当此重任,马林即派包惠僧南下去力邀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工作,1921年9月11日陈独秀回到上海。1921年9月4日,在荷兰共产党的《论坛报》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新闻发布,为《远东来信》的大标题之下,此举也是马林促成。 由此可以看出,从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召开到正式举行再到促陈北上,马林都一直参与其中。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至关重大的事情上看,马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共产党能够在1921年建立起统一的(即非之前地方性的)共产党组织,是此前工作的水到渠成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在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中,这些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小组都是在维经斯基来华活动的时候成立的。可以说,维经斯基早期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五、马、维两人建党后的最初活动
维经斯基在到中国一段时间之后,认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经接近成熟,因此他开始着手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第一步是把中国信仰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联络起来,先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基层组织——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共产主义小组后来共同组成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在维经斯基的推动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纷纷建立起来。首先是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北京的李大钊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接着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随后董必武建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王尽美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等也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动下建立起来。仅仅半年多时间,这些共产主义小组便组建起来,它们的名称虽然不一致,但是都是以列宁领导的俄共(布)为范例建立起来的,可见维经斯基的工作效率之高。
维经斯基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宣传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创办了《劳动界》用以介绍马克思主义,还使停刊的《新青年》得以恢复,这些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华的宣传阵营得到了扩大,还影响了一大批国内刊物。在此期间,维经斯基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对幼年的中共是有帮助的,甚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提出是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而马林在建党后的最初活动是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方面的。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不足以领导革命,因此必须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中心,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一个革命的民主的联合战线。但是,馬林最初将国共合作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方面都是拒绝了的。马林仍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最后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在与孙中山会面后,孙中山决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随后,马林于1922年8月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进行说服。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得到通过,在共产国际的决定与积极促成下,第一次国共合作掀开了帷幕。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达成,马林在其中出力甚大。
六、结语
马林与维经斯基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马林作为中共一大的直接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对马林所起作用都是正面肯定的。而维经斯基因为没有直接参与中共一大,很多时候他所起作用是被忽视了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翻看关于中共一大及之前的史料,便能发现,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驻华的首批代表,在华期间,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而中共1921年能够成立全国性的共产党组织,便是之前工作水到渠成的结果。当时其中很多工作都是维经斯基在做的,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维经斯基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虽然维经斯基在华后期,工作上出现了错误,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及最初活动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 何云庵等著.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 李颖.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5] 黄修荣,黄黎.中国共产党成立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简介:唐瑶(1993—)女,汉,四川遂宁,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研究方向: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