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印度拥有将近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一个多宗教、多种姓、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同时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聯盟和不结盟运动等。因此印度对于世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印度的研究应当更加重视。政党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决策者,对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根本性旳作用,研究印度的政党制度可以更好的把握印度上层建筑的核心与关键,所以研究印度的政党制度的演变及其特色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印度的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开展与印度政党的外交工作。
【关键词】 印度 政党制度 国大党 一党独大
一.政党制度与印度的政党制度
对于一个国家,政党制度或政党体系是存在于市民社会的若干政党组成的整体,其特征在于该国政党的性质与数目。同时一般受到该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政党制度是现国家的基本政治形态,全世界除极少数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之 外 ,几乎所有的国家(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独裁国家)都是由政党执掌政党制度是现国家的基本政治形态,全世界除极少数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之外乎所有的国家(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独裁国家)都是由政党执掌政权,支配国家权力。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现实政治生态,当政党制度成熟稳定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左右这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特别是在成熟的民主国家。印度作为相对成熟稳定的民主国家,在这一点上却超越了例外,印度政党制度的演变历史进程及其特色深深反映出了印度国家的基本状况。因此,深入研究印度的政党制度是把握印度的基本政治现实的关键。印度政党制度通称为“一党为主体的多党制”。印度虽然是多党政治体制,但长期以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宰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乃是国大党,90年代至今对印度起较大影响的两个政党则是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
二、印度政党制度的历史演变
2.1主要政党
1947年印度独立后,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时代遗留的政治制度,开始了在落后国家建立民主政体的实践。印度以保障基本人权和政党自由竞争为前提,在高度分裂的社会结构下建立了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独立后印度政党制度的发展受到宗教 、种姓 、语言、地区和经济利益冲突的影响,逐渐从一个独大型的政党结构转向多党联合执政的政党体制。要对印度政党制度特色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印度政党制度主要政党的演变历史。印度有五个全国性重要的政党即:国大党、印度人民党、民众党、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度人民党、泰卢固之乡党。
2.1.1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简称国大党(英)。1920年党的特别会议通过了M.K.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议案,确立了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就成为国大党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指导思想印度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国大党对印度的影响历史深远,从它的建立“非暴力不合作”精神,到后面党派之间内部的分裂斗争,国大党一直在印度选举委员居于高位。国大党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出现分裂内部斗争问题,致使现在的领导者特别重视团结问题,避免影响政权的稳定。总的来说,国大党属于中左政党 ,在其意识形态和执政理念方面国大党基本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但又坚决反对带有浓厚教派色彩。
2.1.2印度人民党
前身为人民同盟,1951年建立。1977年3月参加人民党。1980年4月人民同盟成员在瓦杰帕伊领导下脱离人民党,另立该党。它主要代表印度北部印度教教派势力和城市中小商人的利益,宣称推行民族主义、民主、非教派主义、甘地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
2.1.3印度共产党
1920年开始建党,1933年正式成立。1964年分裂,以S.A.丹吉和C.R.拉奥为首的一派沿用印共名称;以P.孙达拉雅和E.M.S.南布迪里巴德为首的一派成立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共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走向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2.1.4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
1964年印共分裂后,由南布迪里巴德、孙达拉雅等人建立。1966年称现名。1967年 3月同印共等政党组成联合阵线参加选举,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获多数席位,在这两个邦组成联合政府。同年11月中央政府因纳萨尔巴里运动而将西孟加拉邦政府解散。1969年 2月印共(马)等组成的联合阵线再度在西孟加拉邦执政。1971年成为最大的反对党。1977年以来,多次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等地执政。1989年印共(马)在印度的12个邦立法议会中有代表。印共(马)认为,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垄断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2.1.5泰卢固之乡党
印度最大的邦一级政党。为安得拉邦地方党。1983年 1月成立。在1984年12月第八次议会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反对党。主张泰卢固语为该邦官方用语,建立廉洁政府,实行土改,改善社会秩序和争取社会平等。
2.2政党体制的演变过程
与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相伴随而生的,是印度政党的演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政党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宪法上,独立后的印度政府由议会中选举产生的多数党组成。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拥有无数政党的国家, 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争性政党制度。但是由于国大党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雄厚的实力,再加上反对派长期力量弱小,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印度政党体制表现为多党并存下的国大党一党独大。此后,由于经济 、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受到挑战, 多党竞争初露端倪,相应地在政治上引起了一定的动荡, 1951 年至 1952 年第一次全国大选时, 全国就有大小政党 192 个, 参选的政党除国大党以外, 还有印度共产党、右翼社会党、教派组织“印度教大会”等多个政党 。此后的历次选举中,全国的政党和参选的政党数目有增无减 。在这种多党并存的政党格局下,印度政党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个阶段是独立后的前 20 年。这一时期的政党体制表现为国大党一党独大。第二个阶段是从 1967 年至 1989 年的英·甘地和拉·甘地时期 ,印度政党体系可以称作“国大党 -反对党”体制。第三个阶段从 1989 年的第 9 次大选开始,这一时期印度的政党体制表现为逐渐过渡到两大党制下的多党竞争格局,印度民主政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1989年以后的印度政党体制发生的重大变革,从一党执政转变到多党联合执政。1989至今,则主要表现为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的两大竞争阶段。 三、印度政党制度的特色及分析
印度政党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印度政党林立,但长期以来主要是印度国民大会党一党执政。印度政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全国性政党,其纲领和政策着眼于全国,政治影响也遍及全国;另一类为邦一级政党,其纲领和政策着眼于某一邦,政治影响局限在个别邦。印度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同时,它又具有自己的特色,种类齐全错综复杂,同时印度政坛中还存在着“一党独大制”的特殊现象,并且延续几十年之久。本文将从印度政党制度历史演变进程特色进行分析。
3.1一党主导
从1947年到1977年的30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主导制”,也叫“一党主导下的多党制”或“国大党体制”。这种“一党主导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一党制”,因为它是一种多党自由竞争的体制,不过各竞争党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同。这种“一党主导制”由“一个合意党”和“多个压力党”组成,国大党不管在全国议会和邦议会的席位还是在议会外的组织力量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是合意党,其他政党属于压力党。
3.2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
从1977年到1996年的20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相互交替。这个时期,国大党独霸中央的局面被打破,一党主导制宣告终结,具有联盟性质的人民党及其裂变党与国大党交替执政,印度政党制度向多党联合执政过渡。其间,在联邦中央政府,国大党三起三落,人民党及其裂变党四起四落。 从199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多党联合”。这个时期,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逐渐成为两个主要政党,但是两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执政,而是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最终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
3.3多党联合
从199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多党联合”。这个时期,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逐渐成为两个主要政党,但是两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执政,而是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最终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
总之,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的政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一党主导”—“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交替”—“多党联合”的发展历程。多党联合已成为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现象和发展趋势,分别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黨为领导的多党联盟两极交替执政成为联邦中央政党结构的主要走向。
四、小结
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的政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一党主导”—“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交替”—“多党联合”的发展历程。多党联合已成为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现象和发展趋势,分别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为领导的多党联盟两极交替执政成为联邦中央政党结构的主要走向。目前,中国调整了外交战略与政策,制定了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战略。其中大周边外交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重点,印度则又是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在双边、区域与国际体系格局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趋势与重要特征,政党不仅深刻左右着一国内政,而且也深刻影响着该国外交和国际政治。对印政党外交是我国对印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与印度的外交交往中应该深刻了解印度的政党制度,知己知彼,则对推动新时期中印两国关系发展、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因此,对印度政党的外交不仅空间广阔,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印关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新民.印度主要政党选举制度简介.世界知识,1996,0(12);8-8
[2] 社会结构与政党制度:印度独大型政党制度的演变 博士论文
[3] 社会冲突视野中的印度政党制度变迁研究,刘伟出版源《天津师范大学》 , 2015
[4] 谢超.印度政党政治碎片化的成因和历程.国际政治科学,2015,0(4);42-71
[5] 高奇琦.迪维尔热法则在印度政党体系中的应用及其修正.国际论坛,2010,(2);67-72
[6] 陈金英.两大党制:印度多党制分析.国际论坛,2008,(1);57-61
[7] 张树焕.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南亚研究,2012,(4);104-116
[8] 陈峰君.印度政治制度评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5-31
[9] 高鲲.读《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南亚研究,1996,(Z1);92-93
[10] 常晶.比较视域下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政党角色.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1-36
[11] 程东金.印度的新政府与新格局.文化纵横,2014,0(4);10-11
[12] 王登慧.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演变进程及特点——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0(4);78-83
[13] 周新华.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比较——以中国、印度、沙特为考察对象.亚太经济,2011,(3);81-85
[14] 周士新.东盟管理争端机制及其效用分析.国际关系研究,2015,0(5);80-95
作者简介:蔡燕茹(1994—),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学历: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制度学
【关键词】 印度 政党制度 国大党 一党独大
一.政党制度与印度的政党制度
对于一个国家,政党制度或政党体系是存在于市民社会的若干政党组成的整体,其特征在于该国政党的性质与数目。同时一般受到该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政党制度是现国家的基本政治形态,全世界除极少数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之 外 ,几乎所有的国家(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独裁国家)都是由政党执掌政党制度是现国家的基本政治形态,全世界除极少数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之外乎所有的国家(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独裁国家)都是由政党执掌政权,支配国家权力。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现实政治生态,当政党制度成熟稳定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左右这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特别是在成熟的民主国家。印度作为相对成熟稳定的民主国家,在这一点上却超越了例外,印度政党制度的演变历史进程及其特色深深反映出了印度国家的基本状况。因此,深入研究印度的政党制度是把握印度的基本政治现实的关键。印度政党制度通称为“一党为主体的多党制”。印度虽然是多党政治体制,但长期以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宰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乃是国大党,90年代至今对印度起较大影响的两个政党则是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
二、印度政党制度的历史演变
2.1主要政党
1947年印度独立后,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时代遗留的政治制度,开始了在落后国家建立民主政体的实践。印度以保障基本人权和政党自由竞争为前提,在高度分裂的社会结构下建立了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独立后印度政党制度的发展受到宗教 、种姓 、语言、地区和经济利益冲突的影响,逐渐从一个独大型的政党结构转向多党联合执政的政党体制。要对印度政党制度特色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印度政党制度主要政党的演变历史。印度有五个全国性重要的政党即:国大党、印度人民党、民众党、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度人民党、泰卢固之乡党。
2.1.1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简称国大党(英)。1920年党的特别会议通过了M.K.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议案,确立了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就成为国大党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指导思想印度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国大党对印度的影响历史深远,从它的建立“非暴力不合作”精神,到后面党派之间内部的分裂斗争,国大党一直在印度选举委员居于高位。国大党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出现分裂内部斗争问题,致使现在的领导者特别重视团结问题,避免影响政权的稳定。总的来说,国大党属于中左政党 ,在其意识形态和执政理念方面国大党基本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但又坚决反对带有浓厚教派色彩。
2.1.2印度人民党
前身为人民同盟,1951年建立。1977年3月参加人民党。1980年4月人民同盟成员在瓦杰帕伊领导下脱离人民党,另立该党。它主要代表印度北部印度教教派势力和城市中小商人的利益,宣称推行民族主义、民主、非教派主义、甘地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
2.1.3印度共产党
1920年开始建党,1933年正式成立。1964年分裂,以S.A.丹吉和C.R.拉奥为首的一派沿用印共名称;以P.孙达拉雅和E.M.S.南布迪里巴德为首的一派成立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共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走向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2.1.4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
1964年印共分裂后,由南布迪里巴德、孙达拉雅等人建立。1966年称现名。1967年 3月同印共等政党组成联合阵线参加选举,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获多数席位,在这两个邦组成联合政府。同年11月中央政府因纳萨尔巴里运动而将西孟加拉邦政府解散。1969年 2月印共(马)等组成的联合阵线再度在西孟加拉邦执政。1971年成为最大的反对党。1977年以来,多次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等地执政。1989年印共(马)在印度的12个邦立法议会中有代表。印共(马)认为,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垄断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2.1.5泰卢固之乡党
印度最大的邦一级政党。为安得拉邦地方党。1983年 1月成立。在1984年12月第八次议会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反对党。主张泰卢固语为该邦官方用语,建立廉洁政府,实行土改,改善社会秩序和争取社会平等。
2.2政党体制的演变过程
与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相伴随而生的,是印度政党的演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政党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宪法上,独立后的印度政府由议会中选举产生的多数党组成。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拥有无数政党的国家, 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争性政党制度。但是由于国大党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雄厚的实力,再加上反对派长期力量弱小,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印度政党体制表现为多党并存下的国大党一党独大。此后,由于经济 、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受到挑战, 多党竞争初露端倪,相应地在政治上引起了一定的动荡, 1951 年至 1952 年第一次全国大选时, 全国就有大小政党 192 个, 参选的政党除国大党以外, 还有印度共产党、右翼社会党、教派组织“印度教大会”等多个政党 。此后的历次选举中,全国的政党和参选的政党数目有增无减 。在这种多党并存的政党格局下,印度政党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个阶段是独立后的前 20 年。这一时期的政党体制表现为国大党一党独大。第二个阶段是从 1967 年至 1989 年的英·甘地和拉·甘地时期 ,印度政党体系可以称作“国大党 -反对党”体制。第三个阶段从 1989 年的第 9 次大选开始,这一时期印度的政党体制表现为逐渐过渡到两大党制下的多党竞争格局,印度民主政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1989年以后的印度政党体制发生的重大变革,从一党执政转变到多党联合执政。1989至今,则主要表现为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的两大竞争阶段。 三、印度政党制度的特色及分析
印度政党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印度政党林立,但长期以来主要是印度国民大会党一党执政。印度政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全国性政党,其纲领和政策着眼于全国,政治影响也遍及全国;另一类为邦一级政党,其纲领和政策着眼于某一邦,政治影响局限在个别邦。印度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同时,它又具有自己的特色,种类齐全错综复杂,同时印度政坛中还存在着“一党独大制”的特殊现象,并且延续几十年之久。本文将从印度政党制度历史演变进程特色进行分析。
3.1一党主导
从1947年到1977年的30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主导制”,也叫“一党主导下的多党制”或“国大党体制”。这种“一党主导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一党制”,因为它是一种多党自由竞争的体制,不过各竞争党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同。这种“一党主导制”由“一个合意党”和“多个压力党”组成,国大党不管在全国议会和邦议会的席位还是在议会外的组织力量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是合意党,其他政党属于压力党。
3.2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
从1977年到1996年的20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相互交替。这个时期,国大党独霸中央的局面被打破,一党主导制宣告终结,具有联盟性质的人民党及其裂变党与国大党交替执政,印度政党制度向多党联合执政过渡。其间,在联邦中央政府,国大党三起三落,人民党及其裂变党四起四落。 从199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多党联合”。这个时期,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逐渐成为两个主要政党,但是两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执政,而是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最终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
3.3多党联合
从199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多党联合”。这个时期,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逐渐成为两个主要政党,但是两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执政,而是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最终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
总之,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的政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一党主导”—“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交替”—“多党联合”的发展历程。多党联合已成为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现象和发展趋势,分别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黨为领导的多党联盟两极交替执政成为联邦中央政党结构的主要走向。
四、小结
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的政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一党主导”—“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交替”—“多党联合”的发展历程。多党联合已成为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现象和发展趋势,分别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为领导的多党联盟两极交替执政成为联邦中央政党结构的主要走向。目前,中国调整了外交战略与政策,制定了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战略。其中大周边外交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重点,印度则又是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在双边、区域与国际体系格局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趋势与重要特征,政党不仅深刻左右着一国内政,而且也深刻影响着该国外交和国际政治。对印政党外交是我国对印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与印度的外交交往中应该深刻了解印度的政党制度,知己知彼,则对推动新时期中印两国关系发展、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因此,对印度政党的外交不仅空间广阔,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印关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新民.印度主要政党选举制度简介.世界知识,1996,0(12);8-8
[2] 社会结构与政党制度:印度独大型政党制度的演变 博士论文
[3] 社会冲突视野中的印度政党制度变迁研究,刘伟出版源《天津师范大学》 , 2015
[4] 谢超.印度政党政治碎片化的成因和历程.国际政治科学,2015,0(4);42-71
[5] 高奇琦.迪维尔热法则在印度政党体系中的应用及其修正.国际论坛,2010,(2);67-72
[6] 陈金英.两大党制:印度多党制分析.国际论坛,2008,(1);57-61
[7] 张树焕.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南亚研究,2012,(4);104-116
[8] 陈峰君.印度政治制度评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5-31
[9] 高鲲.读《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南亚研究,1996,(Z1);92-93
[10] 常晶.比较视域下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政党角色.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1-36
[11] 程东金.印度的新政府与新格局.文化纵横,2014,0(4);10-11
[12] 王登慧.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演变进程及特点——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0(4);78-83
[13] 周新华.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比较——以中国、印度、沙特为考察对象.亚太经济,2011,(3);81-85
[14] 周士新.东盟管理争端机制及其效用分析.国际关系研究,2015,0(5);80-95
作者简介:蔡燕茹(1994—),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学历: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制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