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常卧式车床溜板箱的孔系加工效率低,通过工艺的改进,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本文将进行分析。
【关键词】 溜板箱;孔系加工;效率
一、前言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溜板箱箱体孔系加工低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对溜板箱的孔系的精加工改进,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为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
二、影响箱体孔系精加工效率的原因分析
溜板箱箱体是卧式车床三箱之一。箱体结构复杂,共有11串孔,孔系繁多,且孔径尺寸精度均在七级以上,粗糙度均在Ra1.6μm以上。这给精加工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加工效率,给批量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过去在普通镗床T68上精加工溜板箱箱体各孔系时,每班只能完成两件,造成加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
1、箱体找正困难,频繁调整换刀、单刀镗孔,反复测量等耗时费事;
2、工件二、三排孔孔深尺寸较大,壁薄而不均匀、不连续,悬臂镗孔直接影響箱体孔的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3、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且对操作工加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整个箱体孔系精镗加工工序效率低,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需要。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加,采用了专业工装卡具、专用铰刀,在摇臂钻床上铰孔的加工方法,效率虽有提高,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发展和批量生产的需求。箱体孔系精加工工序成为整个箱体加工生产节拍中成瓶颈。
三、加工工艺分析
采用一组多孔同时加工的方法,来提高加工效率。铰孔加工示意图如图1所示,是溜板箱箱体部分典型孔的加工方法。
1、不同孔径两孔的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I、Ⅱ轴线各有两孔。I轴左端孔为Φ62J7,右端孔为Φ38J7;Ⅱ轴左端孔为Φ80J7,右端为Φ72J7。两组孔径偏大,在满足铰刀杆强度、刚度、稳定性和铰孔精度的前提下,采用套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既减小了铰刀重量,又节省了材料,便于加工制做、拆卸、更换,铰刀杆还可重复使用。选用硬质合金做刀具材料,是因为铰削铸铁时,硬质合金铰刀很少形成积屑溜,铁屑成碎粒状。在Ⅰ、Ⅱ轴两把铰刀杆上,左端分别组装Φ64和Φ82前导向套与铰刀杆联接在一起;铰刀杆右端前轴头部份导向与铰刀杆一体,直径为Φ22,为后导向。铰削时,铰刀杆上的前后导向进入前、后导向支架8~12(mm)时,两把铰刀同时铰削,可提高铰削效率。而铰刀杆上的前导向套和铰刀杆右端前轴头部份起导向支承作用,以保证两孔的加工精度。
2、两孔径接近时的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Ⅲ轴左端孔径为Φ32H7,右端孔径为Φ28J7。两孔经相差不大,且孔径尺寸偏小,故采用整体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较为合理。刀具的刚性也好,铰刀轴左端Φ34台阶面为前导向支承,右端前轴头Φ22部分为后导向支承。铰削过程与I、Ⅱ轴套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一样。
3、不同孔径的三孔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Ⅳ轴线上左端孔为Φ32H7,中间孔为Φ28H7,右端孔为Φ25H7。三孔孔径较为接近,故采用整体硬质合金复合铰刀。三孔同时铰削,可提高加工效率。由于箱体中间壁较厚,铰刀设计长度尺寸应短,有利于排屑和减少铁屑与箱体孔表面的摩擦发热,可保证中间孔表面的铰削加工质量精度。其铰削过程,导向支承与Ⅲ轴整体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相同。
四、不同箱体零件滑杆孔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的工艺分析
1、半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此类箱体非全封闭,上面有开口(如图2),用于安装操纵及变速装置。因滑杆孔为断续深孔,需要在内部隔板毛坯面进行孔的加工,钻孔过程中刀具会沿毛坯面拔模斜度方向倾斜,即使采用多次钻扩铰工艺,也难以保证刀具加工过程中位置准确性,会造成加工后序孔的位置度超差。但上面的加工情况因夹具上的刀具导向套布置在箱体内部,并且是在加工中心上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根本无法进行导向套的更换,因此采用固定导向套进行刀具导向,导向套尺寸直接做成孔径的最终尺寸,并将加工刀具做成孔径的最终尺寸,一次性完成孔径的最终尺寸的加工。加工工艺过程:
(1)先使用T1号钻铰复合刀具,在零件的端面上直接加工出准20H9通孔。T1刀具较短,能够很好地保证孔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2)使用T2号枪钻,利用T1号刀具加工过的孔和夹具上布置的导向套作为导向,完成箱体隔板上孔的加工。内腔孔孔口的导向套,能够很好地保证孔的位置精度。
2、全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
如图3所示箱体内部滑杆孔系,该孔系位于接近箱体体内腔中部的两层隔板上,孔直径准30H8。第一层距左端面266mm,第二层距第一层160mm,第二层隔板为毛坯面且有较大的拔模斜度。孔系的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同轴度准0.025mm,位置度准0.1mm,平行度0.08mm。但是该件除前后端外,其余基本四面封闭,整个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差。加工时刀具只能从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进入箱体内部加工准30mm孔。
图3 全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
综上所述,加工准30mm拨叉轴孔系时,由于设备存在回转误差,工序间存在重复定位误差、刀具悬伸过长、不稳定等因素,如果从箱体两端分别对孔系进行加工,加工后的孔同轴度和平行度不能完全满足产品图纸要求。
因此,需要将加工工艺进行改进:第一步,将准30mm孔系所有孔在同一道工序上加工,消除不同夹具间的二次定位误差;第二步,将准30mm孔系同与其相关的测量基准孔在同一道工序上完成加工,消除工序间的二次定位误差;第三步,采用刀具加工自导向的方法来进行刀具定位,保证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稳定性。并且从箱体的前端进入内腔进行加工,保证刀具长度最短,同时改变刀具加工顺序及各刀具间余量的分布,保证尺寸公差。具体技改工艺为:所有刀具全部从箱体前端面进入。
(1)先使用直径为准25m7(+0.029+0.008)mm直槽钻完成准30H8mm第一层底孔的加工,保证加工后的孔径尺寸,以利于后序刀具定位使用;
(2)利用完成后准25mm孔定位,使用直径为准24.97+0.029+0.008mm加长带导向直槽钻进行第二层毛坯面底孔的加工;
(3)使用带导向的复合刀具,直径为准280-0.033mm/准29.6±0.02mm扩铰复合刀,完成第一层孔扩铰加工,并以加工完的孔为定位完成第二层孔的扩铰加工,保证孔的同轴度和平行度;
(4)用直径为准30+0.028+0.020mm导向的复合专用铰刀,完成最终孔尺寸,并利用第一层孔的自导向完成第二层孔的加工。
五、单面卧式11轴铰削组合机床的配置
组合机床的配置形式受到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形式、加工要求、安装形式、导向精度及生产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溜板箱体大面有11组孔系,且箱体宽度只有291mm,故采用单面卧式11轴铰孔组合机床,如图4所示。11组铰刀同时铰削,一次铰削成型。箱体采用一面两销完全定位,安装在专用夹具7上,两边压紧,固定在工作台8上。工作台8与工作台底座9固定联接。铰刀杆6与浮动卡头5联接,浮动卡头5与主轴箱4联接。前、后导向支架给铰刀杆起导向支承作用,以便增加铰刀杆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固定安装在夹具7上。动力头3与主轴箱4联接,安装在液压滑台1上。选择液压滑台进给,利于铰削孔时平稳进给。滑台底座2与液压滑台1、工作台底座9紧密固定联接。并单独配置液压站和液压系统一套,冷却系统、电气箱各一套。
图4 单面卧式11轴铰孔组合机床简图
1.液压滑台 2.滑台底座 3.动力头 4.主轴箱 5.浮动卡头 6.铰刀 7.夹具 8.工作台 9.工作台底座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溜板箱箱体孔系加工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提高孔系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
[1]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袁锡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溜板箱;孔系加工;效率
一、前言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溜板箱箱体孔系加工低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对溜板箱的孔系的精加工改进,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为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
二、影响箱体孔系精加工效率的原因分析
溜板箱箱体是卧式车床三箱之一。箱体结构复杂,共有11串孔,孔系繁多,且孔径尺寸精度均在七级以上,粗糙度均在Ra1.6μm以上。这给精加工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加工效率,给批量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过去在普通镗床T68上精加工溜板箱箱体各孔系时,每班只能完成两件,造成加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
1、箱体找正困难,频繁调整换刀、单刀镗孔,反复测量等耗时费事;
2、工件二、三排孔孔深尺寸较大,壁薄而不均匀、不连续,悬臂镗孔直接影響箱体孔的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3、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且对操作工加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整个箱体孔系精镗加工工序效率低,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需要。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加,采用了专业工装卡具、专用铰刀,在摇臂钻床上铰孔的加工方法,效率虽有提高,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发展和批量生产的需求。箱体孔系精加工工序成为整个箱体加工生产节拍中成瓶颈。
三、加工工艺分析
采用一组多孔同时加工的方法,来提高加工效率。铰孔加工示意图如图1所示,是溜板箱箱体部分典型孔的加工方法。
1、不同孔径两孔的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I、Ⅱ轴线各有两孔。I轴左端孔为Φ62J7,右端孔为Φ38J7;Ⅱ轴左端孔为Φ80J7,右端为Φ72J7。两组孔径偏大,在满足铰刀杆强度、刚度、稳定性和铰孔精度的前提下,采用套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既减小了铰刀重量,又节省了材料,便于加工制做、拆卸、更换,铰刀杆还可重复使用。选用硬质合金做刀具材料,是因为铰削铸铁时,硬质合金铰刀很少形成积屑溜,铁屑成碎粒状。在Ⅰ、Ⅱ轴两把铰刀杆上,左端分别组装Φ64和Φ82前导向套与铰刀杆联接在一起;铰刀杆右端前轴头部份导向与铰刀杆一体,直径为Φ22,为后导向。铰削时,铰刀杆上的前后导向进入前、后导向支架8~12(mm)时,两把铰刀同时铰削,可提高铰削效率。而铰刀杆上的前导向套和铰刀杆右端前轴头部份起导向支承作用,以保证两孔的加工精度。
2、两孔径接近时的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Ⅲ轴左端孔径为Φ32H7,右端孔径为Φ28J7。两孔经相差不大,且孔径尺寸偏小,故采用整体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较为合理。刀具的刚性也好,铰刀轴左端Φ34台阶面为前导向支承,右端前轴头Φ22部分为后导向支承。铰削过程与I、Ⅱ轴套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一样。
3、不同孔径的三孔铰削加工
如图1所示,Ⅳ轴线上左端孔为Φ32H7,中间孔为Φ28H7,右端孔为Φ25H7。三孔孔径较为接近,故采用整体硬质合金复合铰刀。三孔同时铰削,可提高加工效率。由于箱体中间壁较厚,铰刀设计长度尺寸应短,有利于排屑和减少铁屑与箱体孔表面的摩擦发热,可保证中间孔表面的铰削加工质量精度。其铰削过程,导向支承与Ⅲ轴整体式硬质合金复合铰刀相同。
四、不同箱体零件滑杆孔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的工艺分析
1、半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此类箱体非全封闭,上面有开口(如图2),用于安装操纵及变速装置。因滑杆孔为断续深孔,需要在内部隔板毛坯面进行孔的加工,钻孔过程中刀具会沿毛坯面拔模斜度方向倾斜,即使采用多次钻扩铰工艺,也难以保证刀具加工过程中位置准确性,会造成加工后序孔的位置度超差。但上面的加工情况因夹具上的刀具导向套布置在箱体内部,并且是在加工中心上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根本无法进行导向套的更换,因此采用固定导向套进行刀具导向,导向套尺寸直接做成孔径的最终尺寸,并将加工刀具做成孔径的最终尺寸,一次性完成孔径的最终尺寸的加工。加工工艺过程:
(1)先使用T1号钻铰复合刀具,在零件的端面上直接加工出准20H9通孔。T1刀具较短,能够很好地保证孔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2)使用T2号枪钻,利用T1号刀具加工过的孔和夹具上布置的导向套作为导向,完成箱体隔板上孔的加工。内腔孔孔口的导向套,能够很好地保证孔的位置精度。
2、全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
如图3所示箱体内部滑杆孔系,该孔系位于接近箱体体内腔中部的两层隔板上,孔直径准30H8。第一层距左端面266mm,第二层距第一层160mm,第二层隔板为毛坯面且有较大的拔模斜度。孔系的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同轴度准0.025mm,位置度准0.1mm,平行度0.08mm。但是该件除前后端外,其余基本四面封闭,整个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差。加工时刀具只能从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进入箱体内部加工准30mm孔。
图3 全封闭箱体滑杆孔的加工
综上所述,加工准30mm拨叉轴孔系时,由于设备存在回转误差,工序间存在重复定位误差、刀具悬伸过长、不稳定等因素,如果从箱体两端分别对孔系进行加工,加工后的孔同轴度和平行度不能完全满足产品图纸要求。
因此,需要将加工工艺进行改进:第一步,将准30mm孔系所有孔在同一道工序上加工,消除不同夹具间的二次定位误差;第二步,将准30mm孔系同与其相关的测量基准孔在同一道工序上完成加工,消除工序间的二次定位误差;第三步,采用刀具加工自导向的方法来进行刀具定位,保证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稳定性。并且从箱体的前端进入内腔进行加工,保证刀具长度最短,同时改变刀具加工顺序及各刀具间余量的分布,保证尺寸公差。具体技改工艺为:所有刀具全部从箱体前端面进入。
(1)先使用直径为准25m7(+0.029+0.008)mm直槽钻完成准30H8mm第一层底孔的加工,保证加工后的孔径尺寸,以利于后序刀具定位使用;
(2)利用完成后准25mm孔定位,使用直径为准24.97+0.029+0.008mm加长带导向直槽钻进行第二层毛坯面底孔的加工;
(3)使用带导向的复合刀具,直径为准280-0.033mm/准29.6±0.02mm扩铰复合刀,完成第一层孔扩铰加工,并以加工完的孔为定位完成第二层孔的扩铰加工,保证孔的同轴度和平行度;
(4)用直径为准30+0.028+0.020mm导向的复合专用铰刀,完成最终孔尺寸,并利用第一层孔的自导向完成第二层孔的加工。
五、单面卧式11轴铰削组合机床的配置
组合机床的配置形式受到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形式、加工要求、安装形式、导向精度及生产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溜板箱体大面有11组孔系,且箱体宽度只有291mm,故采用单面卧式11轴铰孔组合机床,如图4所示。11组铰刀同时铰削,一次铰削成型。箱体采用一面两销完全定位,安装在专用夹具7上,两边压紧,固定在工作台8上。工作台8与工作台底座9固定联接。铰刀杆6与浮动卡头5联接,浮动卡头5与主轴箱4联接。前、后导向支架给铰刀杆起导向支承作用,以便增加铰刀杆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固定安装在夹具7上。动力头3与主轴箱4联接,安装在液压滑台1上。选择液压滑台进给,利于铰削孔时平稳进给。滑台底座2与液压滑台1、工作台底座9紧密固定联接。并单独配置液压站和液压系统一套,冷却系统、电气箱各一套。
图4 单面卧式11轴铰孔组合机床简图
1.液压滑台 2.滑台底座 3.动力头 4.主轴箱 5.浮动卡头 6.铰刀 7.夹具 8.工作台 9.工作台底座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溜板箱箱体孔系加工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提高孔系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
[1]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袁锡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