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育中讲授的简单易行性、反复练习的应试短期高效性,符合社会的功利性,对教育的创新起着强大的屏蔽作用。创新是教育的主流和目的,但其过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且与目前传统应试不和谐,使得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因此,充分利用和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以应试为指南的传统教育的垄断和对创新的屏蔽。
【关键词】传统教育 创新教育 屏蔽 “启发式——讨论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67-02
当今教育到处是改革的呼声,暗地却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传统教育的讲授简单易行,符合应试短期高效性和社会的功利性。这对教育的创新起着强大的屏蔽作用。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一、传统教学屏蔽教育创新的现状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研究人员设计的11种学习方式中,即“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实验、用电脑和课外书,而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正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教学短期有效性,形成了长期的机械性教学,对学习的兴趣和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屏蔽作用,使广大师生抛弃了自己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教学奴隶。
二、传统教育屏蔽教育创新的原因
传统教育的优越性和应试有效性是屏蔽创新的主要原因。
1.优越性
传统教学以应试、教材、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专心听讲,作好笔记。教师操作简单易行,学生接受较容易,课后复习针对性强。学生不需动手动脑就能完成知识的传递。正是传统教学简单易行的优越性,击中了人性的软肋——惰性,使师生在教学中选择了机械的“填鸭式”、“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教学模式。
2.有效性
传统教学以升学为指挥棒,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教学的方式简单易行,花费的时间较少,师生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结束新课,利用大量的时间围绕高考、中考进行综合复习,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考试,谁做得好,谁的升学率就高,就能广泛地获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受到领导的重视。而这恰好是目前创新教育的劣势。虽然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学生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但花费的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中考、高考评价方式中,显示不出它的优越性,使得光芒四射的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装饰品,成为中考、高考的牺牲品。传统教育的短期有效性,击中了人性的死穴——功利性。
三、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主流和旗帜
创新教育具有兴趣性、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等特征,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1.兴趣性
联系教材内容,运用唱歌、讲故事、讲笑话、声像俱佳的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将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自主性
课堂教学是短暂的,终身学习是长远的,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电脑语言和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学生拥有学习求知欲还不够,还要拥有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地逐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整理提纲、分析内容、收集信息、加工重组、运用创新。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后,就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示,甚至自选课题,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交流,进行自主性学习。
3.研究性
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者,是传统教学造就的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其最大害处就是在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封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性学习是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创新教育开花、结果。
4.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发现真理的根本途径。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仅仅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是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乐于动手、善于实践、富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推陈出新。创新,是教育的主流、是教育的旗帜、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消除传统教学对创新的屏蔽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六个环节,即“启、议、做、讲、思、结”。①启:利用自学、练习、演示实验、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尽快进入主题。②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问、交流、争辩。③做:动手、动脑解决问题。④讲:教师精讲重点知识,侧重解惑释疑。⑤思:反思、纠错,巩固所学知识。⑥结:归纳、小结,作业成绩。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学围绕学生进行选择和设计,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启发式——讨论式”学科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直观性,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练习和巩固,同时又有改进,强调精讲精练,学生自己能会的不讲,不做重复性机械练习,把教学的短期升学有效性与学生个体终身学习的长远性结合起来,应试教育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既顺应了现实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评估,更有利于教师充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在“启发式——讨论式”学科教学中,“启”环节重视创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和“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议”,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特征,同时进行合作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做”和“议”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实施创新教育。
1.完善教学设备,创造教育创新空间。
齐全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为师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实验室是学生参与实践必不可少的场所。各种教学仪器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多媒体教学声像俱佳,能够加强教学效果,实现创新与高效和谐统一。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实施创新教育。
学科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基础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创造性人才。
3.整合学校教师资源,减轻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负担。
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改革和教学研讨工作,充分发挥科室、年级组、教研组集体备课、联合教学的资源优势,让教师分别承担一定的备课内容,实施教案、课件、其他教学成果、教学模式等资源共享、资源重组,每个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班级特点,让创新教育的实施更加简单易行,成为师生喜爱的教学方式。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育功能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高分低能”的学生是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畸形产品,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研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推陈出新,让学校教育成为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总之,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传统教育的利弊,弄清传统教育屏蔽创新教育的原因,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消除传统教学对创新的屏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春燕、何云山编.创新学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3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叶上雄主编.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传统教育 创新教育 屏蔽 “启发式——讨论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67-02
当今教育到处是改革的呼声,暗地却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传统教育的讲授简单易行,符合应试短期高效性和社会的功利性。这对教育的创新起着强大的屏蔽作用。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一、传统教学屏蔽教育创新的现状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研究人员设计的11种学习方式中,即“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实验、用电脑和课外书,而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正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教学短期有效性,形成了长期的机械性教学,对学习的兴趣和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屏蔽作用,使广大师生抛弃了自己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教学奴隶。
二、传统教育屏蔽教育创新的原因
传统教育的优越性和应试有效性是屏蔽创新的主要原因。
1.优越性
传统教学以应试、教材、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专心听讲,作好笔记。教师操作简单易行,学生接受较容易,课后复习针对性强。学生不需动手动脑就能完成知识的传递。正是传统教学简单易行的优越性,击中了人性的软肋——惰性,使师生在教学中选择了机械的“填鸭式”、“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教学模式。
2.有效性
传统教学以升学为指挥棒,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教学的方式简单易行,花费的时间较少,师生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结束新课,利用大量的时间围绕高考、中考进行综合复习,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考试,谁做得好,谁的升学率就高,就能广泛地获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受到领导的重视。而这恰好是目前创新教育的劣势。虽然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学生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但花费的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中考、高考评价方式中,显示不出它的优越性,使得光芒四射的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装饰品,成为中考、高考的牺牲品。传统教育的短期有效性,击中了人性的死穴——功利性。
三、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主流和旗帜
创新教育具有兴趣性、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等特征,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1.兴趣性
联系教材内容,运用唱歌、讲故事、讲笑话、声像俱佳的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将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自主性
课堂教学是短暂的,终身学习是长远的,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电脑语言和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学生拥有学习求知欲还不够,还要拥有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地逐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整理提纲、分析内容、收集信息、加工重组、运用创新。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后,就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示,甚至自选课题,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交流,进行自主性学习。
3.研究性
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者,是传统教学造就的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其最大害处就是在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封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性学习是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创新教育开花、结果。
4.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发现真理的根本途径。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仅仅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是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乐于动手、善于实践、富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推陈出新。创新,是教育的主流、是教育的旗帜、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消除传统教学对创新的屏蔽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六个环节,即“启、议、做、讲、思、结”。①启:利用自学、练习、演示实验、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尽快进入主题。②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问、交流、争辩。③做:动手、动脑解决问题。④讲:教师精讲重点知识,侧重解惑释疑。⑤思:反思、纠错,巩固所学知识。⑥结:归纳、小结,作业成绩。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学围绕学生进行选择和设计,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启发式——讨论式”学科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直观性,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练习和巩固,同时又有改进,强调精讲精练,学生自己能会的不讲,不做重复性机械练习,把教学的短期升学有效性与学生个体终身学习的长远性结合起来,应试教育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既顺应了现实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评估,更有利于教师充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在“启发式——讨论式”学科教学中,“启”环节重视创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和“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议”,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特征,同时进行合作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做”和“议”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实施创新教育。
1.完善教学设备,创造教育创新空间。
齐全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为师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实验室是学生参与实践必不可少的场所。各种教学仪器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多媒体教学声像俱佳,能够加强教学效果,实现创新与高效和谐统一。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实施创新教育。
学科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基础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创造性人才。
3.整合学校教师资源,减轻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负担。
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改革和教学研讨工作,充分发挥科室、年级组、教研组集体备课、联合教学的资源优势,让教师分别承担一定的备课内容,实施教案、课件、其他教学成果、教学模式等资源共享、资源重组,每个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班级特点,让创新教育的实施更加简单易行,成为师生喜爱的教学方式。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育功能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高分低能”的学生是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畸形产品,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研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推陈出新,让学校教育成为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总之,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传统教育的利弊,弄清传统教育屏蔽创新教育的原因,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消除传统教学对创新的屏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春燕、何云山编.创新学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3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叶上雄主编.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