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协作小队”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贯彻“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努力构建以班级为基点的 “德育协作小队研究”模式,创新德育途径,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富有实效。
  所谓“德育协作小队”,即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正班主任,正班主任自主聘请本班中的其他任课教师作为副班主任,正副班主任所形成的合作小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并实行学校考核正、副班主任和正班主任考核副班主任的双重交叉考核方式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仅仅依靠一名班主任的现状,建立起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真正落实“全员德育”。
  班主任自主聘请副班主任时,要充分考虑教师新老搭配、男女搭配、不同个性搭配等问题。正副班主任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更好地做到班级管理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创新、有记录、有考核,将德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仪表、两操、课间活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全程跟踪,使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天,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学校对正、副班主任的德育任务和职责制定了细则、步骤和规范,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副班主任的参与加大了班级管理力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师生间的交往更加全面深入。“德育协作小队”每周举行一次研讨会,及时交流,集体为学生会诊,开出相应“处方”,集体决策,集体行动。正班主任对副班主任参与班级常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对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同时进行考核,由当天的护导行政和“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进行监督和管理,实行日日考核,天天公布,月考核直接与月考核奖、学期考核奖和年终奖挂钩,并设立“优秀团队奖”。正副班主任可以根据当天常规考核表上的反馈,对班级进行动态管理,极大地优化了学校管理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实践证明,“德育协作小队”模式效果很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如升国旗时学生精神更加饱满了,午餐倒饭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追逐打闹的学生规矩了很多,哗哗洗手和不关水龙头的现象没有了。它不仅优化了教师群体,提高了德育的实效,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责任编辑谢光灵
其他文献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 20世纪最著名数学家之一,从小就号称“数学神童”。  维纳是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维纳的父亲列奥·维纳是语言学家,又有很高的数学天赋。他出生于俄国,智力早熟,13岁就会好几种语言;他朝气蓬勃,富于冒险精神,18岁那年单独一个人漂洋过海,移
谈到积累,我们考虑较多的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对与它们相关联的情感积累思考却不够重视。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我们生活中交朋友,总是先认识,然后慢慢接触,情感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积累,当情感积累到互相欣赏的程度时,就会有“相识恨晚”之感。所以,情感的积累是一个心理过程,具有内隐化的特点,只有当学生的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