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更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创新教育就是叫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肩负着不容推卸的重任。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语文教学,首先指出了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引起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一定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和品德等方面,还体现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景,营造出适合学生发散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学,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应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二、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改变教学观念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指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学生能够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在提问的过程中才能有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为学生的答疑和提问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提问和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多进行换位思考,要能真正地实现传统施教者角色的转换。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创设创新情境,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知行结合、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其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要加强学生对语文“乐学”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从而激发其创新欲望,引导学生把创新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把创新目标转化为内在需要,自觉地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适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各种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学生创新主体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项智慧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该学什么,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周密的思考与精心的设计,敢于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其次,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模式的选用,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组合、联系、检验、选择、修正,激发教学的智慧与活力,使其与教育发展的趋势同向,力争在教学的前沿努力探索,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使教学充满智慧和挑战,洋溢着创造性和艺术性。
教师需要处处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精神生活的追求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真正有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活动课上,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动机、兴趣和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实践的主体,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
4、在生活中创新,在学习中创新
我们的大脑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创造力,一般社会人对于大脑的开发也仅占脑容量的8%。所以说我们的大脑有着无穷的、惊人的潜力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挖掘。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看似不惊人的举动都蕴含哲学,同样的结果,其追逐过程可以多样化、复杂化。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创新的天赋。生活中如此,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同一个答案,有着不同的解题途径。最快捷最简便固然是好,但是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寻更多的途径,这其中对于大脑的锻炼,对于创新的开拓则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么简单了。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语文老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2(8).
[2]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林申.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语文教学,首先指出了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引起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一定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和品德等方面,还体现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景,营造出适合学生发散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学,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应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二、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改变教学观念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指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学生能够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在提问的过程中才能有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为学生的答疑和提问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提问和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多进行换位思考,要能真正地实现传统施教者角色的转换。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创设创新情境,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知行结合、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其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要加强学生对语文“乐学”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从而激发其创新欲望,引导学生把创新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把创新目标转化为内在需要,自觉地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适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各种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学生创新主体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项智慧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该学什么,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周密的思考与精心的设计,敢于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其次,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模式的选用,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组合、联系、检验、选择、修正,激发教学的智慧与活力,使其与教育发展的趋势同向,力争在教学的前沿努力探索,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使教学充满智慧和挑战,洋溢着创造性和艺术性。
教师需要处处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精神生活的追求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真正有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活动课上,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动机、兴趣和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实践的主体,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
4、在生活中创新,在学习中创新
我们的大脑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创造力,一般社会人对于大脑的开发也仅占脑容量的8%。所以说我们的大脑有着无穷的、惊人的潜力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挖掘。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看似不惊人的举动都蕴含哲学,同样的结果,其追逐过程可以多样化、复杂化。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创新的天赋。生活中如此,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同一个答案,有着不同的解题途径。最快捷最简便固然是好,但是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寻更多的途径,这其中对于大脑的锻炼,对于创新的开拓则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么简单了。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语文老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2(8).
[2]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林申.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