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且想象力异常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训练;启发;情境;鼓励
说话训练是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學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说话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耐心启发鼓励大胆说
为了让学生都能大胆说话,新生一入学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老师、对同学及对学校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孩子说话的情趣,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或者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做既能培养儿童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情感,又能锻炼他们大胆说话的勇气。学生对老师有了情感,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时可把握时机,上好第一堂说话课。上课先启发诱导,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猜谜语,谜语猜对后及时表扬鼓励,接着再让学生说谜语,老师来猜,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此课时我用猜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后,我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交流学习时,我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讨论课文结尾问题时,我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说得好的表扬,不敢说的引着说,不会说的教着说,慢慢地在说中让学生体会说话的快乐。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为以后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说话训练中,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组织语言,直到把说话说通顺、说完整、说清楚为止。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后,要求学生说出:“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我请一位中等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谁知他站起来竟一言不发,我几次启发,他还是不做声,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好请另一位学生来回答,然后再鼓励他说,接着又把他说得不通顺的语句帮着组织通顺,最后又让他完整连贯地说了一遍,同时表扬了他。这节课虽然影响了教学进度,但这位学生却得到了鼓舞,从此他说话的积极性慢慢地提高了。
二、课下活动玩耍中鼓励自由说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学生平时交谈时总是无拘无束,语态自然亲切。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生活会话,将“说话”训练所得到的经验和成果,与生活会话的亲切自然有机结合起来。
孩子们到校早,在老师到来前,他们总要“说上一阵子”,经调查得知,他们或是互述“见闻”,或是仿学电视节目。那种声调、语气和爽朗的笑声,那种神情、举止和全身心的投入都是课上很少听到、见到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捕捉这些生活素材,鼓励他们在说话时保持这种自然的情态,并将这一话题定名为“电视、新闻发布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加以指导和训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提高了生活会话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表达的热情;同时,矫正了学生到校后“情不自禁”地说话的毛病。此外,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平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氛围。
“玩”得开心是小学生的一大行为特点。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能长智慧,在玩中形成个性与能力。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学生的“玩”法多,常见的跳皮筋、跳绳、弹弹珠、丢沙包……一旦发现了新的玩法,其余学生闻风而动,纷纷效法,几乎形成了一股“潮流”。我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把“玩”中的乐趣作为素材,例如让学生说说“课间同学们有哪些活动?你最喜欢哪项活动?你们是怎么活动的?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活动时的心情怎样?”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对说话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教给方法指导学会说
教与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其结果却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的,为了能使这种静态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就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说,“以我口说我心”。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掌握说话方法。如看图说话,按观察顺序说;看物说话,按形体形状、颜色、特点等来说;看人说话,按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说。其次,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发展,使话说具体而有次序,就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因为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
在认真观察的同时,还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观察要有顺序,可以由上到下、由近到远、从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等。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想使学生把话说得具体完整而且有情有理,还需教师去引导。如教学《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针对小孩子喜欢色彩分明、内容有趣的画面这一特征,认真指导他们细致地观察图画,然后用几句完整通顺的话说清楚图意。教学中,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的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尤其在教学生字这部分时,我先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并按要求开始学习,之后检查学习情况,这一小小的检查环节,也是本课时的关键环节。第一步,识字小能手,小老师领读,一个小老师领读完了,更多的小老师举着手要领读,怎么办?第二步,趣味闯关,胆小的学生放下了手,大胆自信的学生急得跳着举手,喊着“老师!老师!我!”一名学生闯关成功,也就是词语全部读对,课件上掌声哗哗哗地响起,底下的学生也拍起了手,掌声雷鸣,快乐如风,整个教室都是快乐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此刻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老师能让他站起来趣味闯关,课堂已是学生的舞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学习,走进文本。第三步,惊喜送给你,只要大声去读,读完一个词语,你会收获一份惊喜,每读完一个词语,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原来每读对一个词语,词语后面就出现一串好大好大的葡萄,那大串大串的葡萄在学生眼里是惊喜、是礼物、是快乐、更是肯定与表扬。第四步,我送词语宝宝回家了,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看谁能准确大声地读好。学生抢着举手,我笑着问:“同学们都能送字宝宝回家啊?”那一个个小头使劲地点着,“能!”“老师让我送字宝宝回家,老师……”“字宝宝一定不喜欢大声喊叫着被送回家,你们说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只举着小手,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看着我,看孩子们那认真劲,我开心地笑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图上、课件上、语文书上的内容有感而发,自然学生说话会有理有情而且具体生动。 四、以读促说强化说的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内容编排都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接近儿童生活实际,图文并茂,内容浅显而生动有趣,插图新颖活泼,孩子们都喜欢阅读,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答问、复述、讨论等又都与朗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特点,使朗读同培养说话能力有机结合,把读作为说的“桥梁”,以读促说,通过朗读加强说话训练的力度。这样,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有科学性、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口而诵,心而惟”,以朗读为先导,伴随相应的思维及想象的心理活动,继而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由心理活动到口头语言的转换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读是对书面信息的认知,是由外到内的吸收,而说则是由内到外的输出,只有读透彻才能说清楚、说明了,从而使说和读同步发展。
如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学生大多都说“种葫芦的人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我又追问:“他为什么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我就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后来学生经过反复阅读,明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不懂没有叶子的光合作用是结不出葫芦的,所以他只顾葫芦不管叶子”。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很少,说话材料大部分借助活动、观察而获得。因此,教师应利用第二课堂創造气氛找出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活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活动、观察中活跃起来,以积累更多的口头材料。例如,多举行一些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有助于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去。这样,学生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
五、创设情境提高说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且想象力异常丰富。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学生在说话时要做到有感而发,还要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道出有情感的语句来。比如,我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把话说生动形象的:首先让学生看图认识事物,把图意讲出来,然后再学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图画的理解,最后以课文中人物的身份,根据课文中故事情节所能表达的意境,伴随相应的想象,把文章中写的故事描述出来。
例如,学习《坐井观天》这课时,我用小黑板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照教学挂图,边看图边想象,学生带着问题看挂图,开始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然后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课文中小鸟、青蛙的身份,把她们对话的情境描叙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个个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样的训练,学生颇感兴趣,有利于提高说话能力,又能丰富学生语言,还培养了观察事物时的想象能力,可谓受益多多。
说话训练的方法是多方面的,而我主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注意读说的有机结合,重视联想假说的意境创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陈志贞(1971—),女,宁夏银川人,就职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学。
关键词:说话;训练;启发;情境;鼓励
说话训练是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學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说话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耐心启发鼓励大胆说
为了让学生都能大胆说话,新生一入学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老师、对同学及对学校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孩子说话的情趣,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或者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做既能培养儿童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情感,又能锻炼他们大胆说话的勇气。学生对老师有了情感,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时可把握时机,上好第一堂说话课。上课先启发诱导,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猜谜语,谜语猜对后及时表扬鼓励,接着再让学生说谜语,老师来猜,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此课时我用猜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后,我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交流学习时,我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讨论课文结尾问题时,我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说得好的表扬,不敢说的引着说,不会说的教着说,慢慢地在说中让学生体会说话的快乐。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为以后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说话训练中,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组织语言,直到把说话说通顺、说完整、说清楚为止。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后,要求学生说出:“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我请一位中等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谁知他站起来竟一言不发,我几次启发,他还是不做声,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好请另一位学生来回答,然后再鼓励他说,接着又把他说得不通顺的语句帮着组织通顺,最后又让他完整连贯地说了一遍,同时表扬了他。这节课虽然影响了教学进度,但这位学生却得到了鼓舞,从此他说话的积极性慢慢地提高了。
二、课下活动玩耍中鼓励自由说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学生平时交谈时总是无拘无束,语态自然亲切。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生活会话,将“说话”训练所得到的经验和成果,与生活会话的亲切自然有机结合起来。
孩子们到校早,在老师到来前,他们总要“说上一阵子”,经调查得知,他们或是互述“见闻”,或是仿学电视节目。那种声调、语气和爽朗的笑声,那种神情、举止和全身心的投入都是课上很少听到、见到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捕捉这些生活素材,鼓励他们在说话时保持这种自然的情态,并将这一话题定名为“电视、新闻发布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加以指导和训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提高了生活会话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表达的热情;同时,矫正了学生到校后“情不自禁”地说话的毛病。此外,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平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氛围。
“玩”得开心是小学生的一大行为特点。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能长智慧,在玩中形成个性与能力。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学生的“玩”法多,常见的跳皮筋、跳绳、弹弹珠、丢沙包……一旦发现了新的玩法,其余学生闻风而动,纷纷效法,几乎形成了一股“潮流”。我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把“玩”中的乐趣作为素材,例如让学生说说“课间同学们有哪些活动?你最喜欢哪项活动?你们是怎么活动的?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活动时的心情怎样?”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对说话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教给方法指导学会说
教与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其结果却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的,为了能使这种静态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就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说,“以我口说我心”。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掌握说话方法。如看图说话,按观察顺序说;看物说话,按形体形状、颜色、特点等来说;看人说话,按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说。其次,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发展,使话说具体而有次序,就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因为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
在认真观察的同时,还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观察要有顺序,可以由上到下、由近到远、从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等。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想使学生把话说得具体完整而且有情有理,还需教师去引导。如教学《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针对小孩子喜欢色彩分明、内容有趣的画面这一特征,认真指导他们细致地观察图画,然后用几句完整通顺的话说清楚图意。教学中,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的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尤其在教学生字这部分时,我先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并按要求开始学习,之后检查学习情况,这一小小的检查环节,也是本课时的关键环节。第一步,识字小能手,小老师领读,一个小老师领读完了,更多的小老师举着手要领读,怎么办?第二步,趣味闯关,胆小的学生放下了手,大胆自信的学生急得跳着举手,喊着“老师!老师!我!”一名学生闯关成功,也就是词语全部读对,课件上掌声哗哗哗地响起,底下的学生也拍起了手,掌声雷鸣,快乐如风,整个教室都是快乐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此刻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老师能让他站起来趣味闯关,课堂已是学生的舞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学习,走进文本。第三步,惊喜送给你,只要大声去读,读完一个词语,你会收获一份惊喜,每读完一个词语,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原来每读对一个词语,词语后面就出现一串好大好大的葡萄,那大串大串的葡萄在学生眼里是惊喜、是礼物、是快乐、更是肯定与表扬。第四步,我送词语宝宝回家了,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看谁能准确大声地读好。学生抢着举手,我笑着问:“同学们都能送字宝宝回家啊?”那一个个小头使劲地点着,“能!”“老师让我送字宝宝回家,老师……”“字宝宝一定不喜欢大声喊叫着被送回家,你们说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只举着小手,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看着我,看孩子们那认真劲,我开心地笑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图上、课件上、语文书上的内容有感而发,自然学生说话会有理有情而且具体生动。 四、以读促说强化说的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内容编排都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接近儿童生活实际,图文并茂,内容浅显而生动有趣,插图新颖活泼,孩子们都喜欢阅读,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答问、复述、讨论等又都与朗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特点,使朗读同培养说话能力有机结合,把读作为说的“桥梁”,以读促说,通过朗读加强说话训练的力度。这样,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有科学性、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口而诵,心而惟”,以朗读为先导,伴随相应的思维及想象的心理活动,继而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由心理活动到口头语言的转换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读是对书面信息的认知,是由外到内的吸收,而说则是由内到外的输出,只有读透彻才能说清楚、说明了,从而使说和读同步发展。
如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学生大多都说“种葫芦的人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我又追问:“他为什么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我就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后来学生经过反复阅读,明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不懂没有叶子的光合作用是结不出葫芦的,所以他只顾葫芦不管叶子”。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很少,说话材料大部分借助活动、观察而获得。因此,教师应利用第二课堂創造气氛找出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活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活动、观察中活跃起来,以积累更多的口头材料。例如,多举行一些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有助于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去。这样,学生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
五、创设情境提高说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且想象力异常丰富。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学生在说话时要做到有感而发,还要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道出有情感的语句来。比如,我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把话说生动形象的:首先让学生看图认识事物,把图意讲出来,然后再学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图画的理解,最后以课文中人物的身份,根据课文中故事情节所能表达的意境,伴随相应的想象,把文章中写的故事描述出来。
例如,学习《坐井观天》这课时,我用小黑板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照教学挂图,边看图边想象,学生带着问题看挂图,开始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然后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课文中小鸟、青蛙的身份,把她们对话的情境描叙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个个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样的训练,学生颇感兴趣,有利于提高说话能力,又能丰富学生语言,还培养了观察事物时的想象能力,可谓受益多多。
说话训练的方法是多方面的,而我主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注意读说的有机结合,重视联想假说的意境创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陈志贞(1971—),女,宁夏银川人,就职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