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老师应该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目标放宽到课外,让学生积极阅读课外读物,从而达到积累词汇、扩大视野的目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据此做一具体阐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提供平台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依靠课内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把目光放宽到课外,加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教师应该做有效引领,指导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才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素材积淀。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领作用,如果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语文老师首先应该自己热爱读书,以身作则才行。可以想象,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热爱阅读,那么势必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思维也容易被禁锢在传统的固定模式当中,没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机勃发的课堂,视野也不会扩大,时间久了,便如井底之蛙,没法引领学生达到更高、更强的境界。
  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会带出一批热爱阅读的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的行为准则和学习典范,如果一位语文老师热爱阅读,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潜力会被大大激发,经常会迸发如泉的灵感,妙词佳句便会如汩汩泉水,流淌在优美的语文课堂。学生能不爱这样的语文课吗?学生能不被这样的语文老师魅力所折服吗?
  语文老师自己爱上阅读只是一个起点,如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和他们一起读书,做笔记,在每天班级开展的中午“品味书香”的课堂上,我坐下来和学生一起读书,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的心潜入课外书中,感受浓浓书香,让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当语文老师真正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融入学生中间去读书和沟通。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读书手抄报,一起撰写阅读感受,那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學生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慢慢爱上阅读,捧起书本,静下心来,入情入境,认真读书。
  二、课内课外结合,激发阅读愿望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首先是来自语文课堂的习得。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语文课堂,而且应该以教材以依托,放眼更广阔的天地。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语文老师可以凭借一篇文章,生发开去,有的文章里书写了一个名人的故事,限于篇幅,文字不多,往往反映的是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这篇课文,向外拓展延伸,去读课外书上这个人物其他的故事,以此全面把握这个人物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对人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又可以促进对教材中人物的深刻认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后,学生了解了林则徐是一位禁烟英雄,我们又向课外拓展了林则徐当时身处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但是依然怀着爱国热情,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林则徐是一位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的人。
  學生把课内知识读懂之后,又借助教材向外延伸,把视角拓展到课外,使课内、课外得到有机融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愿望。
  三、积极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展示
  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仅仅只注重督促多读书,勤读书,因为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收效甚微。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多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汇报会”“读书成果展”等小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全体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继续的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在活动中增强了信心,进而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大大增加。
  例如,我们在组织学生读了课外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后,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汇报会”,让学生谈一谈印象最深刻的童话人物是谁?是什么原因让你对他印象深刻的?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之后,大胆地走到台前汇报,有的说是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的说是被巫婆施了法术后又恢复原形的青蛙王子,有的说是身体虽然不大,但是品质高尚的拇指姑娘等等,孩子们通过这样常态性的读书汇报活动,既总结了前段时间的读书收获,又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下去的愿望,所以交流、展示的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谓是功不可没。
  总之,语文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策略的设计活动,搭建平台,学生会不断增强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借用徐志摩的一句话:“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的,课外阅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语文老师只有凭着满腔热情以及科学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向课外读物那更幽深、更清美的境界中进发,到达诗意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闫小利.阅读发展的几个阶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03.
  [2]陈红英.小学生阅读的状态如何[M].北京出版社,2003-04.
其他文献
摘 要: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关键词:低年段学生;诵读古诗;模仿;探究;延伸  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中的“读”往往指的是学生呆板无意识的“读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
摘 要:幼儿教育,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观念、习惯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行为习惯只有从这一时期开始培养,才能够确保孩子有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为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于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及工作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所以教师只有抓
摘 要:一般来说,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幼儿的早期自主阅读兴趣,主要利用图画读物,综合运用各种训练手段,包括看、聽、说、画、演等,让幼儿喜爱阅读活动,增加幼儿阅读知识经验积累,提高幼儿自主阅读水平。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以兴趣为主,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幼儿阅读积极性十分关键。  关键词:幼儿;自主阅读;兴趣;培养  自主阅读是一种不再依赖父母的陪伴,孩子带着阅读的兴趣去独立尝试的过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主线,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培養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属于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简单地说,是让学生具备能够用日常的生活语言与他人顺利进行交流、沟通、表达自我观点,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谈
摘 要:小学阶段的英語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启蒙时期,是培育英语意识萌芽的最佳阶段。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重视启蒙教育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注重启蒙的美妙性,给予学生学习的美妙感,为学生以后的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启蒙教育;美妙  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初始时期,教师只有重视追求启蒙教育的美妙效应,才不失于启蒙者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美妙地启蒙呢?教师要注重巧启妙引,给予学生学习
摘 要:我校自建校以来积极探索班主任培训管理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相对有效的道路,通过班主任论坛、聘请专家、研讨主题班队课等为主的三种方式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成效。  关键词:班主任;论坛;班队课  我校自2007年9月建校以来,一直重视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建设。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又掌管着未来各行各业的人物。班主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德育质量的高低,培养一支高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读与写,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而是孤立地进行授课,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会读却不会写,尤其是遇到语文作文时,总是无从下手。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安排一些随文小练笔,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从而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随
教学前思:  “认识面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面积”这一概念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起点定为虽闻面积之词,不解面积之意。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周长对于学生认识面积具有负迁移。在一个平面图形中,“边”属于强刺激源,“面”属于弱刺激源,加上孩子们认识周长在前,所以学生在认识面积时,在潜意识中会受到周长的影响,使得学生对面积概念不能有效建构,对面积单位的应用在理解上也存在着困难。为了让学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上好写作指导课,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提高写作能力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学六年级的一次作文指导课——《写相互关爱的事》为例,谈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的几点实践性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越发难,论理与事实不符,因为手机、网络的普及,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面广了、知识面宽
“经典教育,精彩人生”,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开发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润物细无声中”精彩着广大师生的智慧人生。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实验小学自2007年起坚持“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的思想,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智慧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我们语文学科组一直致力于经典诵读的研究,经历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从学科特色走向校本课程。  二、课程开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