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2004-2010省级宏观数据,通过建立房价与政府和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Panel 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探讨房价、政府公共品供给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全国水平上来看,短期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与房价正相关,与政府公共品供给负相关,住房价格上升对于居民消费产生挤压效用;从长期来看,住房价格的增加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支出的渠道促进居民消费。东中西部地区计算结果与全国层面大体吻合,中部地区的房价和家庭人力资本支出相关性相对明显,短期挤出效应和长期促进效应最为显著。最后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市场化企业等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房价,居民消费,公共品供给,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5)09-0003-12 收稿日期:2015-08-12
1 引言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在近10年间取得了快速发展,住房资产占家庭净财富比重从2002年的44%上升至2009年的73.4%,年均增长率高达15.7%;但与持续增长的住房财富相悖,城镇家庭消费持续不足的问题凸显,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48.4%降到了2009年的35.36%,显著低于58.8%的世界平均水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宏数据库;BVD全球金融与经济分析数据库)。住房财富的急剧增加和消费倾向的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细分居民消费组成结构发现,教育与医疗等人力资本支出由于个体支付能力有限以及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公共品”属性,需要政府加以补贴和矫正。然而,我国政府的公共品供给却呈现“总量增长但增长率减缓且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的特点。以教育投资为例,自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教育投资总量虽然从1991年的731.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6502.71亿元,但增长率却从1994年的40.5%迅速跌至1997年的11.9%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至2008年,我国政府教育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3%,明显低于欧盟21国的5.5%、经合组织国家的5.9%以及美国的7.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1,OECD Indicators)。我国政府对于作为“公共品”的人力资本支出投资水平过低,严重增加了城镇家庭负担,扭曲了财富增值背景下的居民消费结构。
因此,本文以政府公共品供给为视角,分析人力资本支出在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是否会影响住房财富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别于传统的财富效应和信贷约束视角(Skinner,1996;Lustig & Nieuwerburgh,2005;Levin,1998;邓淇中和周丽,2009;陈彦斌和邱哲圣,2011),本文更关注消费结构的变化,研究思路不仅能从全新的角度阐释消费困境,同时也有利于从政府对于公共品投资比例分担角度提出有效政策建议,实现宏观财政行为与微观消费结构的相互联系,以及住房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2 理论分析
本文从短期和长期出发,分析政府公共品供给对于房价——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
短期效应的分析建立于不计人力资本支出对于提升居民收入作用的前提下。基于信息完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没有遗赠动机的基本假设,在跨时预算约束条件下,理性消费者通过分配其一生的收入从而对其一生的消费进行规划,以实现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假定经济人具有不变的相对风险规避倾向,他具有以下形式的VNM效用函数:
根据“预算约束”理论,家庭的收入可以基本划分为投资、储蓄、直接消费支出三大部分。假定居民的储蓄率在短期是一个常数,在房价持续增长加重居民财富的不平等性及社会分化的背景下,作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居民需要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金烨、李宏彬和吴斌珍,2011),但由于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不足,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担加重。易证得,κ1<0因此,政府公共品供给不足导致的居民短期人力资本支出增长会通过预算约束和负向替代作用挤压其他消费。
长期效应需考虑人力资本支出对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根据人力资本模型,政府对于教育医疗公共品的供给以及居民的直接人力资本支出都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载体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加居民收入,因此体现为对于居民消费的“倍增效应”(Harmon & Walker,1995;Glewwe,2002;Erosa et al.,2010)。值得注意的是,和物质资源投资相比,对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益(Schultz,1961),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3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住房价格、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分教育和医疗保健)和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支出(分教育和医疗保健)为主要的研究变量,采用Panel VAR——脉冲响应分析的思路,基于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分别测定房价对于人力资本支出的影响,以及政府公共品供给和家庭人力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
3.1 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政府在人力资本支出方面的财政支出当前仅能够获取省级数据,因此本文采用26个省和4个直辖市从2003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面板数据。数据中的住房价格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REIS),采用省级住房价格指数。家庭人力资本支出数据来自EPS全球统计数据、CEIC中国数据库、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其中,家庭教育支出指人均教育支出总额,包括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总额,包括医疗支出和卫生保健支出。政府公共品支出数据来自各地区统计局。在分析中,所有的季度数据均根据区域消费物价指数(CPI)进行了平减。统计显示在区域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的居民和公共投资呈现出东部地区的最高水平、西部地区最低水平的特征(见表1)。 3.2 PVAR模型建立与脉冲响应分析
在测定Panel VAR模型之前,我们首先对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见表2),并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通过建立Panel VAR模型,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3.2.1 全国层面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关系
由于数据长度的限制,Panel VAR分析使用一阶滞后,计算结果见表3中的回归(1)。其中,dlrhp、dlrinc和dlrprhc分别表示对实际平均房价、家庭实际平均个人收入以及家庭实际平均人力资本支出(包括教育投资和医疗保健投资)的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后的结果。在控制区域居民收入的情况下,短期上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正相关,即房价的升高对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上升0.11%。基于在中国普遍发现的住房——消费负相关的事实基础上(陈彦斌和邱哲圣,2011;高春亮等,2007;杜莉等,2010),我们可以推测,住房价格的上涨和住房财富的迅速增加有助于拉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从而对家庭其他消费起到挤压作用。
3.2.2 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在住房和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中的作用
在上面的Panel VAR模型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政府实际人力资本支出一阶滞后项(dlrpuhc),在全国层面上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中的回归(2)。结果显示,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与住房价格的负相关关系与上面保持相对一致。但是,我们同时发现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增加和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呈现负相关,即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减少0.18%,即政府人力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房价上涨在短期内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压效应。
3.2.3 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比较
将地区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划分并分别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中的回归(3)。从东中西部对比来看,中部地区房价与居民个人人力资本支出显著正相关,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分别上升0.29%;西部地区房价和居民个人人力资本支出关系不显著;东部地区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相关,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下降0.15%。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政府对于人力资本支出大于中部地区,因此,房价上涨对于东部地区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于政府公共品供给占比较低的中部地区,仍呈现比较明显的“挤出效应”。另外,计量结果显示,在控制政府投入和居民收入的条件下,东中西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对住房的增加均产生负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最为敏感,其次为东部地区。另外,实证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和政府公共品供给均呈现负相关,即在固定收入的条件下,政府公共品供给降低会增加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担,从而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压效应。
3.3 脉冲响应分析
在Panel VA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Cholesky正交分解并利用 GMM 估计和蒙特卡罗模拟给出脉冲响应函数两倍标准误差的置信区间,进一步进行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层面的脉冲响应分析。一方面,通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冲击的响应,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对VAR的模型结果进行检测(见图1)。
结果显示,当房价增幅受到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有所下降,约6期后成相对稳定状态;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看,中部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有所上升,一定时间后成相对稳定状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与全国变动趋势一致,都是先降后升,最终体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即在短期内,房价增加通过预算约束和负向替代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典型,但是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挤出效应不明显;在长期内,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收敛后的居民人力资本支出水平明显低于原有水平。
另外,通过对于人力资本在政府和居民间分担的互动关系脉冲响应可知,在全国层面上,伴随着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幅受到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随后逐步增长,至3期达到一定峰值后再次出现下降趋势,最终波动至逐步收敛;而政府人力资本增加幅度首先存在小幅上涨,后逐步下降,2期时达到最小值,约6期后最终波动至收敛(低于受冲击时的原水平)。由此可知,一方面,人力资本支出具备明显的短期刚性,虽然刚性特征在长期内表现不明显;另一方面,居民对于人力资本支出的增加在短期可能给予政府公共品供给积极的信号,即促进政府加强对于教育、医疗公共必需品的投资力度,但是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对于居民在人力资本支出方面承担比重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消极反映。另外,在地区层面上,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居民人力资本分担的互动机制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居民投资和政府投资的互动作用更加敏感。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短期来看,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增加,从而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压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人力资本支出下降,进一步加重挤压效果。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支出的投资属性凸显,影响长期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情况,从而影响未来居民的收入情况,因此人力资本支出增加在长期将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如果增加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支出,会相应减轻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压力,从而减轻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压作用,促进短期居民消费;另外,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有助于促进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将有助于提升居民教育和健康水平,促进未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促进未来居民消费。综上所述,扩大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支出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居民当期消费,并在长期内推动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加大人力资本支出力度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教育和医疗保健的财政支出预算,并通过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加强企业在人力资本负担中的作用,从而减轻居民个人对于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人力资本支出负担,降低挤压效应,带动居民消费。
4.2 规范人力资本市场,提升质量和效率
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劳动力流动、税收政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对人力资本支出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支出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规范和鼓励地方政府加强教育和医疗保健支出。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查处教育和医疗领域乱收费的问题,对中央所属大专院校本科生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在政府网站上发布所有符合政策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并提出要通过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改革不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
4.3 区域平衡发展
考虑到房价通过人力资本支出渠道影响居民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应重点加强中部地区的政府公共品供给占比,以更加有效地缓释中部地区相对突出的挤压效应。对于西部地区,也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扶持策略,促进教育和医疗配套体系建设。对于东部地区,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于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分摊作用。通过差别化的应对措施,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斌 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经济研究.2011.10
2.邓淇中 周丽.基于VAR模型的湖南房地产财富效用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9.14
3.杜莉 潘春阳 张苏予等.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0.8
4.高春亮 周晓艳.34个城市的住宅财富效:基于panel data 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7.1
5.金烨 李宏彬 吴斌珍.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经济学(季刊).2011.10
6.李亚明 佟仁城.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7
7.刘英英.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投资的负外部性分析.苏州大学.2006
8.石弘.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北方经济(综合版).2007.7
9.唐代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决策条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5
10.谢洁玉 吴斌珍 李宏彬等.中国城市房价与居民消费.金融研究.2012.6
11.袁冬梅 刘建江.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消费经济.2009.3
12.张存涛.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1
13.Erosa,A.,Koreshkova,T.,& Restuccia,D.How Important is Human Capital?A Quantitative Theory Assessment of World Income Inequal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0.77
14.Glewwe,P.,Schools and Skil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ducation Policies and Socioeconomic Outcom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40
15.Harmon,C.and I.Walker.Estimates of the Economic Return to Schooling for the U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
16.Levin,L.,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36
17.Lustig,H.N.,Nieuwerburgh,S.V.Housing Collateral,Consumption Insurance,and Risk Premia: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
18.Schultz T W.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1
19.Skinner J S.Is Housing Wealth a Sideshow?Advance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作者简介:
樊颖,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居民消费。
杨赞,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副教授,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城市经济学、居民消费。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71073090/G0306)”资助研究成果。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using price,public goods provision as well as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examines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 in urban China.Using Panel 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with provincial macro data from 2004-2010,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f the housing price and a nega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on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which denote a squeeze effect of housing pric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 run,increase of housing prices can promote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rough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hannels.At the regional level,the middle region show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housing price and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both short-term squeeze effect and long-term promoting effect.This paper provides polit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role of 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and market driven enterprises.
Keywords:Housing price,Household consumption,Public goods provision,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陈品禄/责任编辑
关键词:房价,居民消费,公共品供给,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5)09-0003-12 收稿日期:2015-08-12
1 引言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在近10年间取得了快速发展,住房资产占家庭净财富比重从2002年的44%上升至2009年的73.4%,年均增长率高达15.7%;但与持续增长的住房财富相悖,城镇家庭消费持续不足的问题凸显,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48.4%降到了2009年的35.36%,显著低于58.8%的世界平均水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宏数据库;BVD全球金融与经济分析数据库)。住房财富的急剧增加和消费倾向的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细分居民消费组成结构发现,教育与医疗等人力资本支出由于个体支付能力有限以及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公共品”属性,需要政府加以补贴和矫正。然而,我国政府的公共品供给却呈现“总量增长但增长率减缓且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的特点。以教育投资为例,自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教育投资总量虽然从1991年的731.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6502.71亿元,但增长率却从1994年的40.5%迅速跌至1997年的11.9%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至2008年,我国政府教育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3%,明显低于欧盟21国的5.5%、经合组织国家的5.9%以及美国的7.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1,OECD Indicators)。我国政府对于作为“公共品”的人力资本支出投资水平过低,严重增加了城镇家庭负担,扭曲了财富增值背景下的居民消费结构。
因此,本文以政府公共品供给为视角,分析人力资本支出在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是否会影响住房财富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别于传统的财富效应和信贷约束视角(Skinner,1996;Lustig & Nieuwerburgh,2005;Levin,1998;邓淇中和周丽,2009;陈彦斌和邱哲圣,2011),本文更关注消费结构的变化,研究思路不仅能从全新的角度阐释消费困境,同时也有利于从政府对于公共品投资比例分担角度提出有效政策建议,实现宏观财政行为与微观消费结构的相互联系,以及住房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2 理论分析
本文从短期和长期出发,分析政府公共品供给对于房价——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
短期效应的分析建立于不计人力资本支出对于提升居民收入作用的前提下。基于信息完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没有遗赠动机的基本假设,在跨时预算约束条件下,理性消费者通过分配其一生的收入从而对其一生的消费进行规划,以实现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假定经济人具有不变的相对风险规避倾向,他具有以下形式的VNM效用函数:
根据“预算约束”理论,家庭的收入可以基本划分为投资、储蓄、直接消费支出三大部分。假定居民的储蓄率在短期是一个常数,在房价持续增长加重居民财富的不平等性及社会分化的背景下,作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居民需要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金烨、李宏彬和吴斌珍,2011),但由于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不足,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担加重。易证得,κ1<0因此,政府公共品供给不足导致的居民短期人力资本支出增长会通过预算约束和负向替代作用挤压其他消费。
长期效应需考虑人力资本支出对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根据人力资本模型,政府对于教育医疗公共品的供给以及居民的直接人力资本支出都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载体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加居民收入,因此体现为对于居民消费的“倍增效应”(Harmon & Walker,1995;Glewwe,2002;Erosa et al.,2010)。值得注意的是,和物质资源投资相比,对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益(Schultz,1961),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3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住房价格、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分教育和医疗保健)和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支出(分教育和医疗保健)为主要的研究变量,采用Panel VAR——脉冲响应分析的思路,基于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分别测定房价对于人力资本支出的影响,以及政府公共品供给和家庭人力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
3.1 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政府在人力资本支出方面的财政支出当前仅能够获取省级数据,因此本文采用26个省和4个直辖市从2003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面板数据。数据中的住房价格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REIS),采用省级住房价格指数。家庭人力资本支出数据来自EPS全球统计数据、CEIC中国数据库、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其中,家庭教育支出指人均教育支出总额,包括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总额,包括医疗支出和卫生保健支出。政府公共品支出数据来自各地区统计局。在分析中,所有的季度数据均根据区域消费物价指数(CPI)进行了平减。统计显示在区域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的居民和公共投资呈现出东部地区的最高水平、西部地区最低水平的特征(见表1)。 3.2 PVAR模型建立与脉冲响应分析
在测定Panel VAR模型之前,我们首先对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见表2),并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通过建立Panel VAR模型,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3.2.1 全国层面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关系
由于数据长度的限制,Panel VAR分析使用一阶滞后,计算结果见表3中的回归(1)。其中,dlrhp、dlrinc和dlrprhc分别表示对实际平均房价、家庭实际平均个人收入以及家庭实际平均人力资本支出(包括教育投资和医疗保健投资)的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后的结果。在控制区域居民收入的情况下,短期上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正相关,即房价的升高对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上升0.11%。基于在中国普遍发现的住房——消费负相关的事实基础上(陈彦斌和邱哲圣,2011;高春亮等,2007;杜莉等,2010),我们可以推测,住房价格的上涨和住房财富的迅速增加有助于拉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从而对家庭其他消费起到挤压作用。
3.2.2 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在住房和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中的作用
在上面的Panel VAR模型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政府实际人力资本支出一阶滞后项(dlrpuhc),在全国层面上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中的回归(2)。结果显示,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与住房价格的负相关关系与上面保持相对一致。但是,我们同时发现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增加和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呈现负相关,即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减少0.18%,即政府人力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房价上涨在短期内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压效应。
3.2.3 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比较
将地区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划分并分别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中的回归(3)。从东中西部对比来看,中部地区房价与居民个人人力资本支出显著正相关,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分别上升0.29%;西部地区房价和居民个人人力资本支出关系不显著;东部地区房价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相关,房价上涨幅度每增加1%,居民人力资本支出下降0.15%。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政府对于人力资本支出大于中部地区,因此,房价上涨对于东部地区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于政府公共品供给占比较低的中部地区,仍呈现比较明显的“挤出效应”。另外,计量结果显示,在控制政府投入和居民收入的条件下,东中西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对住房的增加均产生负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最为敏感,其次为东部地区。另外,实证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和政府公共品供给均呈现负相关,即在固定收入的条件下,政府公共品供给降低会增加居民人力资本支出负担,从而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压效应。
3.3 脉冲响应分析
在Panel VA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Cholesky正交分解并利用 GMM 估计和蒙特卡罗模拟给出脉冲响应函数两倍标准误差的置信区间,进一步进行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层面的脉冲响应分析。一方面,通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冲击的响应,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对VAR的模型结果进行检测(见图1)。
结果显示,当房价增幅受到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有所下降,约6期后成相对稳定状态;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看,中部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有所上升,一定时间后成相对稳定状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与全国变动趋势一致,都是先降后升,最终体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即在短期内,房价增加通过预算约束和负向替代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典型,但是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挤出效应不明显;在长期内,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收敛后的居民人力资本支出水平明显低于原有水平。
另外,通过对于人力资本在政府和居民间分担的互动关系脉冲响应可知,在全国层面上,伴随着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幅受到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居民人力资本支出首先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随后逐步增长,至3期达到一定峰值后再次出现下降趋势,最终波动至逐步收敛;而政府人力资本增加幅度首先存在小幅上涨,后逐步下降,2期时达到最小值,约6期后最终波动至收敛(低于受冲击时的原水平)。由此可知,一方面,人力资本支出具备明显的短期刚性,虽然刚性特征在长期内表现不明显;另一方面,居民对于人力资本支出的增加在短期可能给予政府公共品供给积极的信号,即促进政府加强对于教育、医疗公共必需品的投资力度,但是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对于居民在人力资本支出方面承担比重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消极反映。另外,在地区层面上,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居民人力资本分担的互动机制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居民投资和政府投资的互动作用更加敏感。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短期来看,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家庭人力资本支出增加,从而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压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人力资本支出下降,进一步加重挤压效果。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支出的投资属性凸显,影响长期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情况,从而影响未来居民的收入情况,因此人力资本支出增加在长期将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如果增加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支出,会相应减轻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压力,从而减轻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压作用,促进短期居民消费;另外,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增加有助于促进居民人力资本支出,将有助于提升居民教育和健康水平,促进未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促进未来居民消费。综上所述,扩大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支出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居民当期消费,并在长期内推动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加大人力资本支出力度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教育和医疗保健的财政支出预算,并通过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加强企业在人力资本负担中的作用,从而减轻居民个人对于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人力资本支出负担,降低挤压效应,带动居民消费。
4.2 规范人力资本市场,提升质量和效率
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劳动力流动、税收政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对人力资本支出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支出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规范和鼓励地方政府加强教育和医疗保健支出。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查处教育和医疗领域乱收费的问题,对中央所属大专院校本科生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在政府网站上发布所有符合政策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并提出要通过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改革不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
4.3 区域平衡发展
考虑到房价通过人力资本支出渠道影响居民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应重点加强中部地区的政府公共品供给占比,以更加有效地缓释中部地区相对突出的挤压效应。对于西部地区,也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扶持策略,促进教育和医疗配套体系建设。对于东部地区,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于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分摊作用。通过差别化的应对措施,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斌 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经济研究.2011.10
2.邓淇中 周丽.基于VAR模型的湖南房地产财富效用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9.14
3.杜莉 潘春阳 张苏予等.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0.8
4.高春亮 周晓艳.34个城市的住宅财富效:基于panel data 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7.1
5.金烨 李宏彬 吴斌珍.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经济学(季刊).2011.10
6.李亚明 佟仁城.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7
7.刘英英.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投资的负外部性分析.苏州大学.2006
8.石弘.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北方经济(综合版).2007.7
9.唐代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决策条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5
10.谢洁玉 吴斌珍 李宏彬等.中国城市房价与居民消费.金融研究.2012.6
11.袁冬梅 刘建江.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消费经济.2009.3
12.张存涛.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1
13.Erosa,A.,Koreshkova,T.,& Restuccia,D.How Important is Human Capital?A Quantitative Theory Assessment of World Income Inequal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0.77
14.Glewwe,P.,Schools and Skil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ducation Policies and Socioeconomic Outcom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40
15.Harmon,C.and I.Walker.Estimates of the Economic Return to Schooling for the U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
16.Levin,L.,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36
17.Lustig,H.N.,Nieuwerburgh,S.V.Housing Collateral,Consumption Insurance,and Risk Premia: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
18.Schultz T W.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1
19.Skinner J S.Is Housing Wealth a Sideshow?Advance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作者简介:
樊颖,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居民消费。
杨赞,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副教授,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城市经济学、居民消费。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71073090/G0306)”资助研究成果。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using price,public goods provision as well as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examines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 in urban China.Using Panel 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with provincial macro data from 2004-2010,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f the housing price and a nega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on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which denote a squeeze effect of housing pric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 run,increase of housing prices can promote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rough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hannels.At the regional level,the middle region show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housing price and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both short-term squeeze effect and long-term promoting effect.This paper provides polit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role of 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and market driven enterprises.
Keywords:Housing price,Household consumption,Public goods provision,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陈品禄/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