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
  一、 预习检测
  1. 小说三要素
  人物:杜小康(主人公) 杜雍和
  环境:芦苇荡 暴风雨
  情节:去芦苇荡放鸭 在芦苇荡放鸭 鸭下蛋了,杜小康长大了
  2.简单概说课文内容:
  《孤独之旅》写了____
  技法指导: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二、走进文本
  (一)暴风雨——催生成长
  下面就如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能让人长大的“暴风雨”。
  1.暴风雨
  景物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色彩、声音。可以通过视觉、听见、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在景中融入情感。这样景物就会鲜活起来,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为主题服务。)
  2.作者是怎样抓住暴风雨的特征,来写得生动感人,为主题服务的?
  3.动词的运用
  动词滚过来和传过来、刮过来作比较。
  4.色彩的运用
  四个“黑”字,从天上写到地下,由视觉写到感觉“风也是黑的”。反复强调“黑”字,作者有什么用意?
  5.变化人称,补充句子:这是一场――的暴风雨!
  (二)暴风雨来临前的环境描写
  1.行船优美的水流——单调、孤独
  2.炊烟缭绕的黄昏——驻满孤独
  3.绿浪滚滚的苇荡——恐慌
  4.恐慌之中的抚慰
  (三)暴风雨之后的环境描写
  (四)暴风雨来临前和来临之后的语言描写
  1. 语言
  (1)选择逃避时杜小康的语言
  (2)选择面对时杜小康的语言
  选择面对时杜小康也有“哭”但这次的哭又与前两次的“哭”不同,你知道它不同在哪里吗?
  2.暴风雨来临前的心理描写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11)(迷茫)
  父子俩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觉。(16) (想家)
  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17) )(想家 孤独)
  他望着父亲露出孩子的胆怯。(21 )(胆怯 恐慌)
  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25) (恐慌)
  3.暴风雨之后的心理描写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46)(坚强)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47)(坚强)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48)(坚强)
  细节描写的作用:塑造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面对孤独,认识自我
  (一)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杜小康变坚强的原因
  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这一点:(芦苇荡放鸭生活必然艰苦孤独。)
  (二) 逃避或面对,对比朗读句子
  原文: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改动后)面对天空一片浮云,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面对这一缕炊烟,就忽然地恐慌起来。
  1.面对?用眼睛去面对
  2.再面对?用心去面对,面对环境,面对自己。
  (三)哭与不哭,杜小康的身边都有些什么
  哭:父亲 小船 鸭群 窝棚 (逃避 胆怯 恐慌)
  不哭:十几只鸭 (面对 勇敢 坚强 责任 担当)
  (再次想家,想白发苍苍桥头送行的母亲,想一早就等在桥上的桑桑,杜小康没有流泪。因为面对所以成长)
  通过暴风雨前后的环境、语言、心理对比,清晰的感触到杜小康这次放鸭之旅的恐慌与成长
  四、孤独成长,暖色结尾
  (一)课文以暖色调结尾,充满了希望
  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补充句子:①鸭长大了,很漂亮!
  ②鸭长大了,下蛋了!
  ③杜小康长大了,……
  (写鸭也是在写杜小康,隐喻以鸭喻人,移情于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在曹文轩的小说世界中,我们总能感到一种似有若无的伤感,但,当你细细品味时,又常常发现忧郁的背后隐藏着不仅仅是苦难,也有美好与和谐。)
  (二)感悟主题,理解标題的含义
  补充句子:----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
  ----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
  ----是杜小康成长的主要原因。
  主题:孤独是成长的朋友,学会面对孤独,面对生活。
  五、拓展延伸
  曹文轩: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
  曹文轩先生在安排杜小康的命运时,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再次跌入低谷的红门人家,因这次的孤独之旅,而被杜小康勇敢的扛在肩上。桑桥校长望着第一场冬雪中稳坐不动,在校门口摆小摊的杜小康说:“将来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可能就是杜小康了!”曲折的情节,唯美的意境,为曹文轩先生带来了无限的荣耀。
  2016年,曹文轩获得了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奖。
  这也是到今天为止,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学家。
  他的《草房子》,中国儿童几乎人手一本!
  《草房子》光印刷就将近300次,销售数量超1000万册,可以说创下了中国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曹文轩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有尊严的去生活。
  六、作业
  1.课下阅读《草房子》,写读书批注。
  2.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戈特佛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说,凡物莫不相异。经后人改编,就是我们熟知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这句话恰好揭示了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性格,外貌,意志,兴趣以及个性品质都不相同。而幼儿在持续,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让每一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切新的东西充满好奇,很感兴趣,若能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浓厚的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在数学这一神圣的殿堂里去感知、欣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结合教材,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分别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数学家事迹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
期刊
随着“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方法的涌入,与其紧密相关的“微课”“微课程”等也备受关注。这种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自组织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育方法被广泛的认同。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了两个阶段,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化阶段是学生通过教师的作业和复习完成的。而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教室”,是将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倒置,即新知识的获取是依据微课、微课
期刊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现高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转化潜能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作用重大。潜能生的思想动态、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造成了转化工作复杂而艰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几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有了掌握情况多角度、转变观念重效度、感情投资大密度、纠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初中历史课堂如何长久的深刻地吸引住学生,从而使有限的每一个四十五分钟成为精品,更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与反思。  一、自主、探究、合作、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用心因素,把两者的用心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
期刊
俗话说没有爱心无法进行教育。爱护学生是老师基本的职业道徳,不爱护后进生,转化就是无稽之谈。学生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个班级学生,可以说是性格迥异,特点分明。而在每个班级中,往往是性格开朗,优点鲜明的所谓学优生容易受到老师及所有人的关注,也较易得到表扬,而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学优生会变得更加优秀。相反,一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所谓后进生会经常遭到老师及更多人的冷落,而这些行为都是一
期刊
口语交际和习作一样,都是表达和交流的。但是,口語交际比习作更具有即时性,没有书面表达的那种距离感。它是包括神态、语态和体态再内的语言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可见,口语交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就应该作好以下几点:  一、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也要重视语言的表达。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京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属于科普类说明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要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
期刊
摘要:STEM教育是一门以关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及其之间相互整合的学科,以其整合性?跨学科性的教育特征引起了诸多国家教育机构及相关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2017年2月,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增加了工程与技术领域,提高了科学课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为ST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健康问题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我国的政府和教育部门也给予了关注和重视,不过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到了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思路。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注重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