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围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历史来展开的语言应用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在多元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下,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语文教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的一个基础性的渠道和平台。赵士慧和郑雯共同编著的《中国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2017年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探讨了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根据语文教学的丰富经验,探讨了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和创新路径,让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传播的语境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范圍和提高传播影响力。该书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意义和方法,传统文化传播目标下的语文教师能力提升方案,以及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传播应当注意的原则和问题。从语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播价值来说,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当下,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基础性特征。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科,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中,语文的教育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语言文字上的共识和沟通,也代表了中国人在文化习俗和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的共性,因此语文教育一方面能够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播到下一代,让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等角度深化中国人文化上的共识和共鸣,培养强有力的文化凝聚力,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传播氛围。语文教育体现文化传播特征的路径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在课堂之中,以教学主导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播基础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基础性的、综合的、专业的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教育;另一种则是在课堂之外,包括线下的实践应用和全媒体时代多媒介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主动去接触和吸收媒介传播中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
  第二,媒介传播特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和发展,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也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播方式,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媒介传播的时代潮流中去。首先,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得到与时俱进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经典的内容也应当以一种更生活化和时代化的方式来传播和表达,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语文教育的课程教学手段应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多样化媒介传播平台,让课堂的教学呈现手段更加多元,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也更动态化和鲜活化地呈现文化传播内容的优秀特质。再次,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和线上线下综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受众的文化接收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借助媒介传播的影响力来扩大语文教育的传播范围,加大语文教育的传播力度。总之,语文教育的媒介传播特征需要以受众为中心,从内容、手段和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融入媒介传播技术新时代之中。
  第三,多元文化特征。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该充分体现它的多元化特征,以理性的、主导的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客观、理性、多元思考的文化信息获取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元素,更能够正确地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吸收的判断力,以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健康提升。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所作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是基于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来综合体现的,它的基础性特征要求我们重视语文教育,在注重语文应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它的文化教育价值;它的媒介传播特征要求我们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选取更多元化的手段和技术,扩大语文教育中文化传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它的多元文化特征则要求我们在跨文化的传播背景下去重新比较和思考中国文化传播的独特价值和创新路径。
  (田浩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特殊部分,它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准确表达,还包括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化的可传播性。许渊冲先生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他在美学的视角下来实践和总结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方式,强调在文学翻译中要从整体上符合美学的基本原理,要能够生动再现原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美学内涵。《翻译的艺术》(2018年1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许渊冲先生从1978年到1983年之间的
期刊
周正楠编著的《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2003年4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传播学和建筑学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专著,它主要是以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去创新探讨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包含的内在信息内容,以及建筑设计受众的心理分析等。《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一书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为研究基础,论述了建筑设计内在的传播学特性,将传播学和建筑学
期刊
媒介融合是互联网科技时代传媒生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显著趋势,在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新媒体发展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深度融合和创新改革,打通了各种媒体的信息渠道,以更加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强月新和周茂君编著的《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围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编撰的专业性教学参考专著,它强调了媒介融合时代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由知
期刊
文学理论是中文系专业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活动既具有显著的理论逻辑体系,也有着深刻的实践价值。因此,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兼顾经典与时代、理论与实践、分析与运用之间的关系,让文学理论的理论性知识更扎实,应用性实践经验更切合现实研究的需要。童庆炳编著的《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201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传统文学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有条理地梳理了文学理论的概念、性
期刊
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成为不同领域的重要科技力量,对此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传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工作中,积极地融入网络时代环境,更好地尝试和探索网络党建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确保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获得创新发展。代金平编著的《网络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在部分企事业单位网络党建工作情况的分析调查基础上来进行编撰的,它分析了当代网络党建
期刊
约瑟夫·克拉珀的《大众传播的效果》(2016年12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媒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中的一本重要专著,它整合了截至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效果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项目和成果,强化了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在“有限效果模式”的理论思想下,以已经存在的媒介传播效果现象为基础,归纳和总结媒介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研究。具体来说,《大众传播的效果》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
期刊
当前,研究多媒体数据库内容检索、数据特点、数据库系统构建等都是热点问题,研究多媒体数据的管理和有效检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高性能计算机支持下的多媒体数据库性能的迅速提升,使得内容多媒体检索技术走向成熟,利用这门新型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进行内容检索和查询。因此,研究媒体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如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建模问题、多媒体数据库存储问题、多媒体数据库组织的策略与技术问题、内容检索的多媒体
期刊
随着现代化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英语学科教学逐步成为近年来较为显著的趋势,学科教学在改革与优化过程中自觉而主动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合理逻辑體现,同时也是现代科技语境下学科教学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大方向,需要各个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  英语学科教学历来是我国高等院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持续优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而将现代信息化
期刊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当前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方向不明确、缺少后劲等困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2017年6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成因,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掌握的基础工作与如何更合理地优化和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的书,该书提出了有效的发展路径,将为
期刊
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新的经济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全面精准地掌握互联网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有效的建设策略推进我国互联网经济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课题。由贾国柱、张人千编纂的《经济管理概论》(2018年5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以互联网经济内涵为理论基础,全面探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并在书中提出了对我国互联网经济管理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