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围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历史来展开的语言应用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在多元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下,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语文教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的一个基础性的渠道和平台。赵士慧和郑雯共同编著的《中国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2017年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探讨了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根据语文教学的丰富经验,探讨了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和创新路径,让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传播的语境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范圍和提高传播影响力。该书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意义和方法,传统文化传播目标下的语文教师能力提升方案,以及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传播应当注意的原则和问题。从语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播价值来说,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当下,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基础性特征。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科,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中,语文的教育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语言文字上的共识和沟通,也代表了中国人在文化习俗和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的共性,因此语文教育一方面能够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播到下一代,让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等角度深化中国人文化上的共识和共鸣,培养强有力的文化凝聚力,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传播氛围。语文教育体现文化传播特征的路径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在课堂之中,以教学主导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播基础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基础性的、综合的、专业的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教育;另一种则是在课堂之外,包括线下的实践应用和全媒体时代多媒介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主动去接触和吸收媒介传播中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
第二,媒介传播特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和发展,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也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播方式,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媒介传播的时代潮流中去。首先,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得到与时俱进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经典的内容也应当以一种更生活化和时代化的方式来传播和表达,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语文教育的课程教学手段应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多样化媒介传播平台,让课堂的教学呈现手段更加多元,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也更动态化和鲜活化地呈现文化传播内容的优秀特质。再次,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和线上线下综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受众的文化接收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借助媒介传播的影响力来扩大语文教育的传播范围,加大语文教育的传播力度。总之,语文教育的媒介传播特征需要以受众为中心,从内容、手段和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融入媒介传播技术新时代之中。
第三,多元文化特征。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该充分体现它的多元化特征,以理性的、主导的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客观、理性、多元思考的文化信息获取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元素,更能够正确地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吸收的判断力,以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健康提升。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所作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是基于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来综合体现的,它的基础性特征要求我们重视语文教育,在注重语文应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它的文化教育价值;它的媒介传播特征要求我们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选取更多元化的手段和技术,扩大语文教育中文化传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它的多元文化特征则要求我们在跨文化的传播背景下去重新比较和思考中国文化传播的独特价值和创新路径。
(田浩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基础性特征。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科,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中,语文的教育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语言文字上的共识和沟通,也代表了中国人在文化习俗和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的共性,因此语文教育一方面能够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播到下一代,让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等角度深化中国人文化上的共识和共鸣,培养强有力的文化凝聚力,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传播氛围。语文教育体现文化传播特征的路径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在课堂之中,以教学主导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播基础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基础性的、综合的、专业的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教育;另一种则是在课堂之外,包括线下的实践应用和全媒体时代多媒介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主动去接触和吸收媒介传播中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
第二,媒介传播特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和发展,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也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播方式,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媒介传播的时代潮流中去。首先,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得到与时俱进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经典的内容也应当以一种更生活化和时代化的方式来传播和表达,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语文教育的课程教学手段应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多样化媒介传播平台,让课堂的教学呈现手段更加多元,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也更动态化和鲜活化地呈现文化传播内容的优秀特质。再次,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和线上线下综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受众的文化接收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借助媒介传播的影响力来扩大语文教育的传播范围,加大语文教育的传播力度。总之,语文教育的媒介传播特征需要以受众为中心,从内容、手段和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融入媒介传播技术新时代之中。
第三,多元文化特征。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还应该充分体现它的多元化特征,以理性的、主导的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客观、理性、多元思考的文化信息获取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元素,更能够正确地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吸收的判断力,以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健康提升。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所作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是基于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来综合体现的,它的基础性特征要求我们重视语文教育,在注重语文应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它的文化教育价值;它的媒介传播特征要求我们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选取更多元化的手段和技术,扩大语文教育中文化传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它的多元文化特征则要求我们在跨文化的传播背景下去重新比较和思考中国文化传播的独特价值和创新路径。
(田浩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