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正楠编著的《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2003年4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传播学和建筑学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专著,它主要是以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去创新探讨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包含的内在信息内容,以及建筑设计受众的心理分析等。《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一书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为研究基础,论述了建筑设计内在的传播学特性,将传播学和建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较为适宜、合理和准确的对接;第二部分是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类型,它的受众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通过受众的分析帮助建筑设计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受众的需求,优化建筑设计的人本理念;第三部分是分析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目视来获取的信息。全书吸收了现代传播学理论架构中的主流理论成果,为人们审视和研究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建筑设计从业者和学习者通过建筑设计传播现象的分析来重新思考如何通过建筑这一媒介来更好地表达自身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的传播活动互动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建筑审美需求。
  首先,传播学的应用和启发对建筑设计的传播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设计的传播者,既可以理解为建筑设计者本人,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社会因素约束下的共同主体,它是信息的直接创造者和整合者,并最终影响到建筑设计作品对受众进行传播的目的、内容、形式、效果和评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开放地整合自身的独特设计风格、生活感受、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和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理论等内容来确保建筑设计打破常规,获得更具创新意识的传播影响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建筑设计的传播信息,建筑设计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社會文化在建筑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并将自身独特的、创新的设计理论更透彻地阐述出来,从而在建筑设计的呈现和传播过程中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传播学的语境里,除了建筑设计者本人以外,建筑设计作品及理念的传播也会存在大量间接传播者,他们的理解和阐释同样也会影响建筑设计信息传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
  其次,传播学的应用和启发对建筑设计的传播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设计所传播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生活方式、建筑功能、建筑审美艺术等最终都会传播到受众,向受众来表达建筑功能和审美上的意义和价值,以满足受众对建筑设计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播和互动的过程,建筑设计的创作不仅是设计者的自我表达,同时也是设计者与受众的一次有效的对话和互动。从现状来看,传播学的应用和启发将给建筑设计的受众带来许多便利,受众不再只是作为建筑设计中的被动者,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平台能够开阔自身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并在传播互动的过程中及时向建筑设计者表达自身的看法和需求,从而在建筑设计的内容创新中增加更多受众所想要的风格和信息。建筑设计者们同样也能感受到这种便利,他们的设计将更进一步接近和符合受众的真实需求,而且通过模拟技术事先经过讨论和磨合,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减少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成本。
  再次,传播学的应用和启发对建筑设计的传播媒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传播媒介相对单一,更多的是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欣赏,或纸媒的传播等,但是在传播媒介的多元化背景下,传播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和深化。以新媒体为例,建筑设计的作品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传播出去,扩大了建筑设计作品的传播范围,提高了建筑设计作品的传播效率和传播影响力。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众化媒介的应用和传播,建筑设计作品的传播面向的将不再只是专业人士和有需求的受众,而同时也包括更多类型的受众,对此,建筑设计需要做好传播媒介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做到分级管理,既不忽略公众的声音,也不盲从市场的声音,在保证公众口碑的基础上,树立建筑设计的创新品牌,平衡大众化审美和风格化审美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设计的传播能够为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辽宁沿海地区城市文化资源战略价值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009)
  (刘利剑/硕士,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邹德钰/大连广播电视中心三级美术编辑)
其他文献
新闻自诞生以来,已从最初的传递消息发展成了一种产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新媒体的发展与教育融合起来,引导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要意识到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更要意识到新媒体对我们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对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快,会影响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闻学是关于规律和基本概念知识的
期刊
【摘要】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有益探索。该节目带来的启示是:精神内核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传播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受众群体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核心。该节目自始至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赢得了大多数年轻观众的心。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今天,产品内容创新是根本,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借助融媒体传播渠道,将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栏目《梨园春》受到空前挑战。电视荧屏丰富的节目类型、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媒介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都要求《梨园春》在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上与时俱进。电视节目高品质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成熟、多元的宣传推广也是增强节目吸引力,增加受众关注度的必要手段。《梨园春》通过对栏目自身内容和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使得戏曲的声音没有淹没在大量的信号中,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春晚应运而生。受众对网络春晚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网络春晚利用其天然的互联网属性,依托高科技,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即时互动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走向了常态化、正规化。  【关键词】网络春晚;央视春晚;大众文化;主流文化  大年三十,准八点,开电视,看春晚,和贴春联、吃年饭、放鞭炮一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毋庸置疑,中央电视
期刊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基础性课程之一,它的主要教学目标落脚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采用相对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掌握英语的交际和应用技巧,但是随着大学英语素质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逐渐开始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技能之外,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张业春编著的《英美文学与教学研究》(2018年1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英美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
期刊
在信息传播日渐加速和深入的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全球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各领域开启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上同样也是如此。李晶编著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年1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述了多元文化视角下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方法和路径探索,提出了专业性、开放式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编者还根据不同的研究个案进行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情境越来越少,人們接触、了解、学习和应用书法这一艺术类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又该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继续弘扬和传播中国语言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历史文化,让中小学书法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呢?任宪宝、吴东魁和米南阳共同编著的《小学中年级书法教学指导教师用书》(2014年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业的书法教学指导用书,它向中小学教师提供
期刊
建筑装饰艺术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可能造成建筑装饰艺术的千差万别,在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装饰艺术该如何在多元建筑装饰艺术中选取最具文化之感,最具实用意义,也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呢?我们可以在楼庆西编著的《美轮美奂:中国建筑装饰艺术》(2014年10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寻找到答案。它是一本以中國建筑装饰艺术欣赏与理论研
期刊
在当前的音乐传播视野下,音乐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音乐传播的频率、内容规模、影响范围和影响力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是过于庞大的音乐传播信息却给高校音乐教学带來了一些迷惑,尤其是社会音乐审美和专业音乐审美的错位和矛盾,从而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性不足,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想实现有效音乐教学,就要从音乐传播的语境出发,汇总音乐传播的现象,总结规律和原则,帮助教师能够对症下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
期刊
文学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特殊部分,它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准确表达,还包括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化的可传播性。许渊冲先生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他在美学的视角下来实践和总结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方式,强调在文学翻译中要从整体上符合美学的基本原理,要能够生动再现原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美学内涵。《翻译的艺术》(2018年1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许渊冲先生从1978年到1983年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