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型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一、让品德教育融于学生生活
  根据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即要让教学走进成长中的儿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要做到这些,我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儿童生活的基本特点,了解儿童不同的个性,生活经历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长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努力是开展活动从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出发,使儿童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还与儿童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互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以为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活动情景,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课后,我还经常给学生留一些特殊的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既能为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还有向家长表示孝敬,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一杯水等。这些特殊的作业,使品德教学悄悄地融入了生活。
  二、创建贴切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教育即生活”。陶行之先生如是说。这就是要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原于他们对生活的熟悉、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凡的价值”。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景,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航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游戏中的规则”这一步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平时都玩什么样的游戏?这种游戏是怎样的游戏规则?假如没有这一规则,这个游戏还能玩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这种形式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又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这样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焕发出生气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家长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想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生活的许多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教学《中秋与重阳》一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重阳节,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平时我们是怎样尊敬老人?”教学时,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进行说教,活动就只能听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体会也不是那样深刻。若要学生真正参与到家庭和社会中的尊老敬老活动,教师有不可能去一一落实、去指导。为此,教学时我就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
  总之,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熟悉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得到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之散发德育魅丽。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今,中学生厌学情况较为普遍,了解其厌学原因以及探究如何应对,是教育工作者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课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方面研究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 对策  现在的中学生厌学心理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藏东地区区。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
【摘 要】做好学校后勤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充分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在新形势下配合教育改革,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后勤管理 服务 育人  学校的全部工作由三大块组成,即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其中教育教学是中心工作,而德
【摘 要】著名数学家罗素先生曾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应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让藏区小学生多动手操作,让藏区小学生在新时代、新课改的背景下,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
城镇土地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城镇土地稀缺性的前提下,提高城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对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具有不可忽略的主要意义。作为重庆市主城区之一,沙坪
一、无线电力传输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被誉为“迎来电力时代的天才”的尼古拉·特斯拉在电气与无线电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1881年发现了旋转磁场原理,并用于制造感应电动机;1888年发明多相交流传输及配电系统;1889—1890年制成赫兹振荡器;1891年发明高频变压器(特斯拉线圈),现仍广泛用于无线电、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他曾致力于研究无线传输信号及能量的可能性,并在1899年演示了不用导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都是靠不断创新才得以进步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现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开户学生的创新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并使其不断迸出耀眼的火花。  一、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已不仅仅是IT行业,他被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教学领域。学前儿童是义务教育前期的主力军,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前期工程、奠基工程。如果能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有机结合,将会开辟教育领域的新征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愈发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教育则是一种伴随知识的输入而又融进了人的美好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共鸣,使其在这种情感的滋润中,自主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的好习惯。由此看来,英语教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