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的职业习惯(外四则)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
  医生接了一个电话后就冲向衣架,同时嘴里大声喊道:“快把药箱递给我!”“出什么事了,爸爸?”女儿惊慌地问。“刚才,一个年轻人打电话来说,如果没有我,他就要死了。”女儿松了一口气:“别急,我觉得这个电话好像是打给我的。”
  
  售票员
  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真是的!”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说:“吵啥?坐下一趟吧!”
  
  领导
  某局张局长突然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文是:母亲去世,父亲病危,望速归。阅毕,张局长痛不欲生,边哭边在电报回单上签字。邮递员接过回单一看,竟是“同意”二字。
  
  出租车司机
  一个游客乘出租车出游。半路上他拍拍司机的肩膀,想问一件事,没想到吓得司机“哇哇”乱叫。“啊,对不起,没想到会吓着你。”他抱歉道。“没关系,小小误会。”司机道,“我今天刚开出租车,过去我一直是开灵柩车的。”
  
  检察官
  蚊帐里有两只蚊子,一只肚子浑圆的,一只肚子空空的,妻子让当检察官的丈夫打蚊子。丈夫出手不凡,一掌拍死了那只喝饱了血的胖蚊子,而对另一只却迟迟不下手,妻子问他为何不打,丈夫说:“证据不足。”
其他文献
向卫国,文学硕士,副教授,供职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西诗学。在《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名作欣赏》、《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所谓“问题小说”著称。同时翻译泰戈尔,受其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1923年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
期刊
儿子10岁,我们成为单亲家庭    我叫周国祥。我儿子1990年出生在湖南株洲,他刚满一岁时,我便来到深圳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没能每天见证儿子的成长,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1999年,我到珠海工作,喜欢上了这个静谧的海滨城市,很快按揭了一套房子。拿到钥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将妻儿接到了珠海。为了培养已显生疏的父子感情,一有空闲,我就给他讲故事,做游戏,带他去游泳、滑旱冰等。儿子很快与我亲热无
期刊
2008年7月,我经朋友介绍来到深圳公明一家工厂当了一名普工。介绍我进厂的是车间的生产主管,叫陆甜儿,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眼神总是透着一股精明劲。她给我简单说了一下公司的情况,说公司福利环境好,发工资准时……反正听起来总是不错。于是,我就在这里安心做了起来。这里的工作很简单,只要经过组长稍微指导一下就可以上手了。这个月的加班很多,但我发现加班总是拿一些成品返工,我从工友那里了解到,这是上个月最大的
期刊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无数次的搬家,搬家的感受我最懂。  我敢说,世界上最爱“搬家”的除了蚂蚁外就是我家。假定我们每次请的搬家公司都是同一家的话,那当初的“搬家伯伯”可能现在已经是胡子花白的“搬家爷爷”了。  再过几月又面临搬家。  在我记忆当中,我住过各式各样的屋子(我不知道那是否可以称呼其为“家”):小到仅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甚至与邻居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的几十平米的屋子;中到由一间教室临时改装
期刊
看着沉浸在电脑动画片里手舞足蹈的儿子,幸福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开心的夏日,我为儿子成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感到自豪之余,情不自禁地望了望静静地躺在书橱里惟一的一本黑白版的《偷拳》小人书,思绪便走进了那久远的童年,以及童年里发黄了的小人书……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没有电,也就谈不上有电视看了,更没有任何时尚的玩具,只有空旷的田野伴我走过童年的岁月。惟一让我开心的是,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不时为我带来一本本
期刊
自从退休以后,每年中秋夜一过,爸爸就早早起来忙着回乡下,十几年如此。其实,乡下那间房屋已经闲置了10年,爸爸为啥乐此不疲呢?这得从村里的习俗说起。  我的老家在开平市赤坎镇大梧村,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晚,村里都举行舞火龙活动。八月十五舞龙喝龙粥,八月十六舞龙吃龙饭——当然,男丁才有这特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八月十六日这天,村里所有的男丁,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耄耋老者,都可
期刊
我进拘留所了。这是真的。四面是墙,白花花的,像一座围城。我是昨晚被警察带进来的。我至今还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晚,欢欢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明珠酒店等我,我就去了。我是正和欢欢缠绵的时候,门被敲了几下,接着几个穿着制服,头带镶着国徽盖帽的警察就进来了。再接着,我的手就被戴上了镣铐,欢欢在背后吓得缩成了一团。  前面坐一个盖帽警察,表情严肃,神情冷漠,问我:“叫什么名字?”  “王庸。”  “
期刊
读编往来    开通邮局订阅读者反响热烈  《江门文艺》终于可以从邮局订阅啦!记得前年夏天我从广东请假回了一趟家,随身带了几本《江门文艺》。后来抽空到市作协看望一位朋友,朋友见到我带来了广东的打工文学杂志,惊喜万分,连忙翻阅,看得十分投入,竟然忘了跟我这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说话,半晌才说:“这本杂志很好,是不是全国公开发行呢?”我笑着回答:“当然,《江门文艺》在南方可火了,我拿来就是介绍给你的。”朋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  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他不知不觉驾驶着汽车,竟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走
期刊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由于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愤世嫉俗,与朝廷政见经常不一,所以快到五十岁时,才在河南省东北部的范县做了个七品小县官。  范县当地有个姓陈的奸商,长着一对三角眼,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满脑子都是坏水,做生意以次充好、擅自抬高价格等手段欺负普通老百姓,这还不算,他还用钱物收买官府,然后与官府相勾结,做些昧良心的买卖。为此,范县的百姓把他称作陈老奸。前任县官就是因为与他勾结险些被革了职,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