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巧治奸商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由于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愤世嫉俗,与朝廷政见经常不一,所以快到五十岁时,才在河南省东北部的范县做了个七品小县官。
  范县当地有个姓陈的奸商,长着一对三角眼,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满脑子都是坏水,做生意以次充好、擅自抬高价格等手段欺负普通老百姓,这还不算,他还用钱物收买官府,然后与官府相勾结,做些昧良心的买卖。为此,范县的百姓把他称作陈老奸。前任县官就是因为与他勾结险些被革了职,后因为主动将所受贿款尽数上缴给了朝廷,再加上陈老奸又花钱买通了前来查案的钦差大人,最终那县官只被调任别处,而陈老奸倒是破财买了个平安。
  听闻郑板桥要来范县上任,陈老奸便又想故技重演,准备用金钱来买通郑板桥好继续发他的黑心财。郑板桥走在上任的路上,人还在离范县几十里外的濮阳县暂歇时,陈老奸就亲自登门拜访去了。
  郑板桥早已对陈老奸其人的作风行径有所耳闻,本想一上任就去会会他,没想到他竟自己先来了,既然来了郑板桥也不拒之门外,把他请了进来,看看他到底想耍什么花招。陈老奸一见郑板桥,立刻满脸堆笑地说:“大人上任,也不事先发个公文,好让百姓们出城欢迎你一下啊!”
   郑板桥说:“罢了!百姓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再说我又不是不认识路,明天我们一行人自己去就行了!”
  陈老奸又说:“那哪成呢?我稍后回去立刻组织大家到城门口迎接您!”
   郑板桥一听,对陈老奸的来意明白了一个大概,便说:“甚好甚好!但是在进城那天我希望看见城里的百姓们都穿得好吃得好,这样我这做县太爷的脸上也有光彩啊!只是,老百姓们都很穷,他们做不到啊!”
  陈老奸一听,猜想郑板桥已接受了自己的马屁,便说:“只要大人高兴,那还不是小事一桩?”说罢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郑板桥考虑了一下又说:“我有可能是明天一早就到范县,也有可能要过几天才到,因为我这里还有点事情要处理!反正这几天内肯定到!只要你把这件事办得让我满意,我是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陈老奸心想:只要能拍到县太爷的马屁,大不了给每人发一套新衣服,请大家在城门口吃几餐,这新县太爷一高兴,往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于是便赶紧返回范县,请全城的缝纫师出马连夜赶了好几百套衣服,发放给穷人们,要他们从明天开始就到城门口来迎接新县太爷,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平时软弱好欺的百姓们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竟然没一个答应,都说近些日子很忙,不肯出城迎接新县官,除非给每人每天发三两铜钿做工钱。陈老奸心想既然在新县官面前已经夸下了海口,假如做不到不仅自己丢了面子,还会得罪了新县官,这可不是他所希望的,考虑再三只得答应了大家的要求,给全城的穷苦百姓都发了衣服和每天三两铜钿的“工钱”。
  第二天一早,陈老奸又命人杀猪宰牛,在城门口摆了上百桌酒菜,请来的穷苦百姓们都可以坐下来吃饭,这场面简直比太子结婚还热闹!陈老奸心想这样子总能让郑板桥开心了吧。但没想到等到天黑郑板桥还没出现,只得悻悻地叫众人回家去。因为不能确定新上任的郑大人究竟什么时候到,陈老奸在第二天只能再摆一次酒席请大家吃,再付一天的工钱给大家。可是让他不解的是,就这样一直过了三天,还是没见郑板桥的影子。再说他发放给百姓们的新衣服,三天下来不洗不换,早就尘污满身了,人群里一阵阵让人恶心的汗臭味。在第四天的时候,陈老奸学乖了,派人去半路上等着,看见郑板桥的轿子来了才开始烧饭做菜,这样就不至于损失一天的饭菜钱。
  但让陈老奸没想到的是刚把人派出去没多久,郑板桥就从城内走出来了。原来,陈老奸只顾在靠濮阳方向的东门摆酒迎接新县太爷,却不知郑板桥早就带着随从悄悄绕了一个圈子从西门进城来暗中观察着这一切了。这时的场景可不比前几天了,百姓的新衣服都已经穿得又臭又脏了,而且桌子上不仅什么酒菜都没有,大家还都揉着肚子直喊饿呢!
  郑板桥一看,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把陈老奸狠狠地骂了一顿就转身走了。
  大家看着平时欺行霸市、坑害百姓的陈老奸现在落得这么一副窝囊相,都使劲鼓起了掌,称新县太爷不仅聪明智慧而且一心想着百姓,是个大好人大好官!到这时陈老奸也总算看出郑板桥其实早就和百姓们联合起来设了一个陷阱,就等着他拿钱来钻进去呢!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当天从濮阳回到范县后,郑板桥也命人悄悄来到范县,对百姓们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个透彻,老百姓们都对陈老奸恨之入骨,大家齐心得很,连夜把郑板桥的意思相互传了个遍,共同来演这出戏,狠狠地整治了一番陈老奸。
  至于陈老奸,不仅没拍到郑板桥的马屁还挨了一通骂,更要命的是在这三天里,让百姓们吃掉的酒菜钱加上衣裳钱和付出去的“工资”,足足损失了五百多两银子,而这些损失却全部都成了救济穷苦百姓们的善款了!
其他文献
吕长青,男,新疆兵团人,兵团作协会员,文化工作者,曾任兵团二师文联秘书长,做过杂志,有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出版《欲望》等。现居佛山。    和谐,正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主题,也正成为个人事业进步的环境基础。和谐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就个人生活和工作而言,主要包含亲情、爱情和友情,简称“三情”。生活离不开“三情”,工作离不开“三情”,成才更离不开亲情。既然离不开,那就自然出现一个如何在享受亲情、爱情和友
期刊
向卫国,文学硕士,副教授,供职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西诗学。在《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名作欣赏》、《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所谓“问题小说”著称。同时翻译泰戈尔,受其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1923年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
期刊
儿子10岁,我们成为单亲家庭    我叫周国祥。我儿子1990年出生在湖南株洲,他刚满一岁时,我便来到深圳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没能每天见证儿子的成长,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1999年,我到珠海工作,喜欢上了这个静谧的海滨城市,很快按揭了一套房子。拿到钥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将妻儿接到了珠海。为了培养已显生疏的父子感情,一有空闲,我就给他讲故事,做游戏,带他去游泳、滑旱冰等。儿子很快与我亲热无
期刊
2008年7月,我经朋友介绍来到深圳公明一家工厂当了一名普工。介绍我进厂的是车间的生产主管,叫陆甜儿,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眼神总是透着一股精明劲。她给我简单说了一下公司的情况,说公司福利环境好,发工资准时……反正听起来总是不错。于是,我就在这里安心做了起来。这里的工作很简单,只要经过组长稍微指导一下就可以上手了。这个月的加班很多,但我发现加班总是拿一些成品返工,我从工友那里了解到,这是上个月最大的
期刊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无数次的搬家,搬家的感受我最懂。  我敢说,世界上最爱“搬家”的除了蚂蚁外就是我家。假定我们每次请的搬家公司都是同一家的话,那当初的“搬家伯伯”可能现在已经是胡子花白的“搬家爷爷”了。  再过几月又面临搬家。  在我记忆当中,我住过各式各样的屋子(我不知道那是否可以称呼其为“家”):小到仅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甚至与邻居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的几十平米的屋子;中到由一间教室临时改装
期刊
看着沉浸在电脑动画片里手舞足蹈的儿子,幸福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开心的夏日,我为儿子成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感到自豪之余,情不自禁地望了望静静地躺在书橱里惟一的一本黑白版的《偷拳》小人书,思绪便走进了那久远的童年,以及童年里发黄了的小人书……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没有电,也就谈不上有电视看了,更没有任何时尚的玩具,只有空旷的田野伴我走过童年的岁月。惟一让我开心的是,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不时为我带来一本本
期刊
自从退休以后,每年中秋夜一过,爸爸就早早起来忙着回乡下,十几年如此。其实,乡下那间房屋已经闲置了10年,爸爸为啥乐此不疲呢?这得从村里的习俗说起。  我的老家在开平市赤坎镇大梧村,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晚,村里都举行舞火龙活动。八月十五舞龙喝龙粥,八月十六舞龙吃龙饭——当然,男丁才有这特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八月十六日这天,村里所有的男丁,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耄耋老者,都可
期刊
我进拘留所了。这是真的。四面是墙,白花花的,像一座围城。我是昨晚被警察带进来的。我至今还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晚,欢欢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明珠酒店等我,我就去了。我是正和欢欢缠绵的时候,门被敲了几下,接着几个穿着制服,头带镶着国徽盖帽的警察就进来了。再接着,我的手就被戴上了镣铐,欢欢在背后吓得缩成了一团。  前面坐一个盖帽警察,表情严肃,神情冷漠,问我:“叫什么名字?”  “王庸。”  “
期刊
读编往来    开通邮局订阅读者反响热烈  《江门文艺》终于可以从邮局订阅啦!记得前年夏天我从广东请假回了一趟家,随身带了几本《江门文艺》。后来抽空到市作协看望一位朋友,朋友见到我带来了广东的打工文学杂志,惊喜万分,连忙翻阅,看得十分投入,竟然忘了跟我这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说话,半晌才说:“这本杂志很好,是不是全国公开发行呢?”我笑着回答:“当然,《江门文艺》在南方可火了,我拿来就是介绍给你的。”朋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  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他不知不觉驾驶着汽车,竟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