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运村是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因为这里不仅是参加本次赛事的运动员、教练生活的地方,同时,青运会借鉴了青奥会的理念,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青运村中提供了丰富的文教活动,这是在创办这项赛事之时就明确提出的,是青运会与国内其他大型综合性赛事最大的不同。
节俭办“村”
青运村作为运动员的集中聚居地,是本届青运会最大的宾馆集群。第一届青运会共有55个代表团12145人参加比赛,其中居住在青运村的人数最多时会达到6520人,除了部分安排在福建其他城市和省外的项目外,相当一部分运动员与教练都住进了这座占地259亩、拥有22栋公寓的“村落”。到10月20日,这里已经接待了18个参赛项目的336支代表队,有5400名运动员居住在这里。
第一届青运会积极贯彻了国家体育总局节俭办赛的理念,青运村办公室主任徐婷说,公寓房间中95%以上的家具都来自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将这些家具以低廉的价格批回来使用。徐婷说,青运村的办公用品还坚持着一条原则,能拉赞助的拉赞助,拉不到赞助的考虑租赁,实在租不到才考虑购买。
与过去专门为运动会参赛者建设的公寓不同,青运村所处的这片楼盘已经全部售完,开发商与业主达成协议,先提供给运动员作为住宿餐饮之用,以免闲置资源。
虽然在成本控制上精打细算,但东道主在细节上的打磨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这座临时居所的人情味。围绕着22栋公寓的是一条专门为运动员铺设的塑胶跑道,不时有年轻人从身边三三两两地小跑经过,或许是在为晚上的训练和比赛热身。
记得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参观过的“村子”,当时青奥组委制定的原则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与会者居住在一栋楼或一个楼层,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住处分配是打乱的,青奥组委认为这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互相交流。与之相比,对青运村的管理是另一种法则。在运动员公寓工作的潘为人介绍说:“一个项目的选手集中在一栋楼里,几百人的项目三栋楼就安排妥了。有的大项目比如田径,光运动员就上千人,分散在五栋楼。一支代表队尽量安排在一个楼层或一间套房里。遇上参赛人数比较少的代表队,同一层楼的人就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
至于免费的无线网络和自主的洗衣设备,这都无需赘述了。徐婷说:“跳水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有一个小姑娘对我们的服务评价很高,热泪盈眶,流连忘返,给我们留下了温馨的笑脸。”
不过,由于青运村的占地太广,运动员公寓距离青运食堂和文教活动区太远,遭到了一些运动员的吐槽。
吃在青运村
运动员公寓南边是青运村的餐厅和商业街。在运动员人数达到入住的峰值时,吃饭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好在青运村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提前准备过,应付起来不至于手忙脚乱。
由于每天都有完赛的队伍和新入住的队伍进出村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前一天夜里,餐厅工作人员会根据组委会提供的数字预估第二天的就餐人数,领用各个窗口的食材。
早上5点多,厨师开始准备早餐,6点正式供应。总厨在6点前到现场对菜品把关。真正的高峰期是7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基本上会有三千多人用餐,工作量非常大。厨师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因为上午9点就要为午餐而忙碌了。从早上6点到凌晨1点,青运村19小时不间断供餐,为运动员的营养提供保障。
此外,餐厅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运动员的行程准备饮食。有的运动员要去福州市外比赛,工作人员必须把回来的路程计算精确,在运动员进入餐厅前15分钟把菜制作好,放入格子。
为了这次青运会,餐厅工作人员注意到很多细节。青运村餐厅的行政厨师长陈大樑说:“参加青运会的运动员年龄小,我们在制定菜单的时候,邀请营养运动专家指导,包括动植物蛋白的摄取以及热量的合理分配,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能够充分补充营养。”
参加青运会的有庞大数量的北方运动员,针对这一点,陈大樑也做了精心安排。“我们南方偏向猪肉和鸡肉,这一次针对北方运动员,青运村餐厅牛羊肉用量非常大”,陈大樑得意地说,“昨天新疆队第一次来我们的食堂就餐,对牛羊肉非常满意,吃了很多。我们在制作方式上可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在量上尽量满足他们”。
餐厅准备了很多福州特色的美食,比如鱼丸、芋滑,还有芋泥。餐厅的鱼丸非常受欢迎,每天至少要制作600斤。厨师长介绍说:“那些第一次来到福州的孩子听说福州鱼丸的大名,很多孩子一次至少要十粒,满满一碗吃下肚去,的确很爽,我们看到也很高兴。”
陈大樑是第一次为赛会组织餐食。对于他来说,挑战从今年2月份就开始了,从制定菜单到食材分解,他还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复杂细致的布置。“我们要保证饮食安全,又要保证菜肴质量,感到压力蛮大的”,陈大樑说。
男运动员大多对饭菜的品种和味道表示满意,女运动员则有一些建议。青岛田径队的张玟珺觉得这里肉多,蔬菜少了点。天津滨海新区网球队的王懿后来天天往清真餐厅跑,因为大众餐厅的菜“有点油”。
青运的招牌
节俭办“村”
青运村作为运动员的集中聚居地,是本届青运会最大的宾馆集群。第一届青运会共有55个代表团12145人参加比赛,其中居住在青运村的人数最多时会达到6520人,除了部分安排在福建其他城市和省外的项目外,相当一部分运动员与教练都住进了这座占地259亩、拥有22栋公寓的“村落”。到10月20日,这里已经接待了18个参赛项目的336支代表队,有5400名运动员居住在这里。
第一届青运会积极贯彻了国家体育总局节俭办赛的理念,青运村办公室主任徐婷说,公寓房间中95%以上的家具都来自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将这些家具以低廉的价格批回来使用。徐婷说,青运村的办公用品还坚持着一条原则,能拉赞助的拉赞助,拉不到赞助的考虑租赁,实在租不到才考虑购买。
与过去专门为运动会参赛者建设的公寓不同,青运村所处的这片楼盘已经全部售完,开发商与业主达成协议,先提供给运动员作为住宿餐饮之用,以免闲置资源。
虽然在成本控制上精打细算,但东道主在细节上的打磨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这座临时居所的人情味。围绕着22栋公寓的是一条专门为运动员铺设的塑胶跑道,不时有年轻人从身边三三两两地小跑经过,或许是在为晚上的训练和比赛热身。
记得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参观过的“村子”,当时青奥组委制定的原则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与会者居住在一栋楼或一个楼层,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住处分配是打乱的,青奥组委认为这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互相交流。与之相比,对青运村的管理是另一种法则。在运动员公寓工作的潘为人介绍说:“一个项目的选手集中在一栋楼里,几百人的项目三栋楼就安排妥了。有的大项目比如田径,光运动员就上千人,分散在五栋楼。一支代表队尽量安排在一个楼层或一间套房里。遇上参赛人数比较少的代表队,同一层楼的人就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
至于免费的无线网络和自主的洗衣设备,这都无需赘述了。徐婷说:“跳水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有一个小姑娘对我们的服务评价很高,热泪盈眶,流连忘返,给我们留下了温馨的笑脸。”
不过,由于青运村的占地太广,运动员公寓距离青运食堂和文教活动区太远,遭到了一些运动员的吐槽。
吃在青运村
运动员公寓南边是青运村的餐厅和商业街。在运动员人数达到入住的峰值时,吃饭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好在青运村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提前准备过,应付起来不至于手忙脚乱。
由于每天都有完赛的队伍和新入住的队伍进出村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前一天夜里,餐厅工作人员会根据组委会提供的数字预估第二天的就餐人数,领用各个窗口的食材。
早上5点多,厨师开始准备早餐,6点正式供应。总厨在6点前到现场对菜品把关。真正的高峰期是7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基本上会有三千多人用餐,工作量非常大。厨师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因为上午9点就要为午餐而忙碌了。从早上6点到凌晨1点,青运村19小时不间断供餐,为运动员的营养提供保障。
此外,餐厅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运动员的行程准备饮食。有的运动员要去福州市外比赛,工作人员必须把回来的路程计算精确,在运动员进入餐厅前15分钟把菜制作好,放入格子。
为了这次青运会,餐厅工作人员注意到很多细节。青运村餐厅的行政厨师长陈大樑说:“参加青运会的运动员年龄小,我们在制定菜单的时候,邀请营养运动专家指导,包括动植物蛋白的摄取以及热量的合理分配,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能够充分补充营养。”
参加青运会的有庞大数量的北方运动员,针对这一点,陈大樑也做了精心安排。“我们南方偏向猪肉和鸡肉,这一次针对北方运动员,青运村餐厅牛羊肉用量非常大”,陈大樑得意地说,“昨天新疆队第一次来我们的食堂就餐,对牛羊肉非常满意,吃了很多。我们在制作方式上可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在量上尽量满足他们”。
餐厅准备了很多福州特色的美食,比如鱼丸、芋滑,还有芋泥。餐厅的鱼丸非常受欢迎,每天至少要制作600斤。厨师长介绍说:“那些第一次来到福州的孩子听说福州鱼丸的大名,很多孩子一次至少要十粒,满满一碗吃下肚去,的确很爽,我们看到也很高兴。”
陈大樑是第一次为赛会组织餐食。对于他来说,挑战从今年2月份就开始了,从制定菜单到食材分解,他还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复杂细致的布置。“我们要保证饮食安全,又要保证菜肴质量,感到压力蛮大的”,陈大樑说。
男运动员大多对饭菜的品种和味道表示满意,女运动员则有一些建议。青岛田径队的张玟珺觉得这里肉多,蔬菜少了点。天津滨海新区网球队的王懿后来天天往清真餐厅跑,因为大众餐厅的菜“有点油”。
青运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