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你曾读到过或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一位小学校长为了激励他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他的学生们打赌,只要在一定期限内,学生们所读书籍的页码相加达到一定的数量,他愿从家里爬到学校。孩子们也许是为了看到他们的校长爬一回,也许是被校长的真诚所感动,果真行动起来,掀起了一轮读书热潮,并在他们的校长规定的时间内所读书籍的页码相加达到了所规定的数量。结果,那位小学校长也果真实践了他的诺言,手脚并用,匍匐而行,从数公里外的家爬到了学校。有趣的是,一路上,开车的学生家长们鸣笛向这位“言必行,行必果”的小学校长致敬;他的许多学生则簇拥在校门前,热烈鼓掌,夹道欢迎他们的校长,更有一些学生也学着他的模样在一旁“陪爬”。
这位美国小学校长的做法骇世惊俗,可能不只令我们中国的老师闻之色变,恐怕即便是在美国的教师与校长中,也属另类。但是,相对于我们,美国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亲和力远在我们之上,却又是毫无疑问的。师生之间更多的是民主与平等,更多的是对话与交流,更多的是亲和力。
反观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道已存在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的鸿沟,依旧存在并未消失。孔子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以及后来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鼻祖,对后世的“榜样”作用自是不可忽视的——据说从前的私塾堂前多要挂其绣像——而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世之人包括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已有20余年的今天的中国,依旧存在。今天我们的学生,如果说在启蒙阶段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因为不谙世事、不失天真而与教师较少彼此之间的等级观念,尚能较为平等的对话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影响日益加强,学生也更多地表现出对教师越来越严重的惧怕与敬畏,两者之间的不平等日益强化。举例说,学生们搞文体活动,邀请我们教师加入,而很少有教师真正能参与其中,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教师不通此术,而是因为总觉得与学生们搅和在一起,有失身份与颜面。如此这般,师生之间又怎可能建立起平等、真诚、和谐、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认真、刻苦精神,是美国学生无法相比的;同样,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是中国学生无法相比的。动手能力差,或许更多地是因为我们的学校的物质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缺乏。至于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明显与我们教育思想的相对僵化,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有关。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假如家庭中母子、父子间更多民主而少等级,更多和谐而少对抗,那么,生活在这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思想会更为活跃,更多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反之,则有可能相反。与此理相类,如果我们的师生之间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又怎可能培养出富有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
故此,对21世纪的中国教师来说,破除封建的等级观念、师道尊严,多一些民主与平等意识,增强我们的亲和力,将是十分重要的。适应21世纪的需要,勇于并能够从容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大趋势的创新型人才,只能诞生于这样的教师之手。所以,我认为,对21世纪的中国教师来说,或许最需要的便是这亲和力,而这亲和力只能来源于我们的民主与平等的精神品格。
这位美国小学校长的做法骇世惊俗,可能不只令我们中国的老师闻之色变,恐怕即便是在美国的教师与校长中,也属另类。但是,相对于我们,美国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亲和力远在我们之上,却又是毫无疑问的。师生之间更多的是民主与平等,更多的是对话与交流,更多的是亲和力。
反观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道已存在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的鸿沟,依旧存在并未消失。孔子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以及后来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鼻祖,对后世的“榜样”作用自是不可忽视的——据说从前的私塾堂前多要挂其绣像——而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世之人包括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已有20余年的今天的中国,依旧存在。今天我们的学生,如果说在启蒙阶段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因为不谙世事、不失天真而与教师较少彼此之间的等级观念,尚能较为平等的对话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影响日益加强,学生也更多地表现出对教师越来越严重的惧怕与敬畏,两者之间的不平等日益强化。举例说,学生们搞文体活动,邀请我们教师加入,而很少有教师真正能参与其中,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教师不通此术,而是因为总觉得与学生们搅和在一起,有失身份与颜面。如此这般,师生之间又怎可能建立起平等、真诚、和谐、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认真、刻苦精神,是美国学生无法相比的;同样,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是中国学生无法相比的。动手能力差,或许更多地是因为我们的学校的物质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缺乏。至于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明显与我们教育思想的相对僵化,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有关。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假如家庭中母子、父子间更多民主而少等级,更多和谐而少对抗,那么,生活在这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思想会更为活跃,更多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反之,则有可能相反。与此理相类,如果我们的师生之间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又怎可能培养出富有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
故此,对21世纪的中国教师来说,破除封建的等级观念、师道尊严,多一些民主与平等意识,增强我们的亲和力,将是十分重要的。适应21世纪的需要,勇于并能够从容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大趋势的创新型人才,只能诞生于这样的教师之手。所以,我认为,对21世纪的中国教师来说,或许最需要的便是这亲和力,而这亲和力只能来源于我们的民主与平等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