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初动力”,父母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出类拔萃,有的孩子卻成为学校的困扰?这都与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本文笔者以“问题学生”为抓手,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教育案例,通过分析“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培养方式,提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现状 有效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9-02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
“问题学生”是指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
二、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专宠溺爱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对孩子倾尽全力地付出,给予他们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对父母提的要求,无论合不合理,父母都尽力满足。通常在这一类家庭成长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淡漠、不大求进取。(2)霸权专制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龙心切,过分关注孩子成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喜欢给孩子设定较高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控制的很严。在这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做事缺乏主见,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性格怯懦、倔强,有时候容易出现焦虑和逆反心理。(3)放任自流型。这类教养方式往往要先考虑父母的教育初衷。①父母本身对孩子缺乏责任感,只养不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感兴趣;②父母因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力不从心,无暇顾及。但无论是哪种初衷都会导致孩子性格淡漠、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对事情缺乏责任感。
三、家庭教育过程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
(1)努力创设健康无忧的家庭环境
要想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就在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在和谐美满的家庭中成长。此外,父母应该先受教育,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毕竟书香家庭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知识决定眼界,父母的眼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宽度。
(2)摆正心态,采用寄情于理的说教模式
“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时(如因厌学导致考试分数过低或者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焦虑,然后一味指责和否定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更加叛逆,亲子关系更加疏远。要想达到教育效果,必须要先摆正心态,遵循寄情于理的说教原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问清事情的原因,通过细致的分析设身处地的为“问题学生”着想,用自己的“温存”来感化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
(3)建立平等合理的沟通关系,用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想要孩子变得更优秀,那么你需要和孩子建立平等合理的沟通关系。因为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敞开心扉,如沐春风。此外,学会倾听也很重要。通过倾听,父母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也会使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平等,从而拉近亲子关系。
(4)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传,做孩子生活中的表率
父母的言行是无声的老师,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上功夫,想要孩子上行下效,就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摒弃错误的言行举止;②给孩子提要求之前先要严格要求自己;③不断增强文化素养;④努力提升道德修养。要知道,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折射的是父母的影子,是对父母行为的延续。
(5)家校协作,共同助力,全面关注孩子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必须通力协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①作为“问题学生”的家长,应和学校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班级微信群、校讯通、家校联系卡等渠道实时跟进孩子的在校动态;②遇到问题时要全力配合学校,并积极与班主任商讨解决对策。通过家校双面监管,共同促进转化的进程。
综上可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浩大工程,尤其是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子女急剧增长的当代,由于问题学生的原生家庭结构、教育模式、个性养成、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这就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只有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和模式,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乐观的人格,引导他们走向成才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武永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新思路[J].中国特殊教育.2006
[2]王永红.职校生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管理[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现状 有效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9-02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
“问题学生”是指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
二、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专宠溺爱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对孩子倾尽全力地付出,给予他们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对父母提的要求,无论合不合理,父母都尽力满足。通常在这一类家庭成长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淡漠、不大求进取。(2)霸权专制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龙心切,过分关注孩子成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喜欢给孩子设定较高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控制的很严。在这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做事缺乏主见,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性格怯懦、倔强,有时候容易出现焦虑和逆反心理。(3)放任自流型。这类教养方式往往要先考虑父母的教育初衷。①父母本身对孩子缺乏责任感,只养不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感兴趣;②父母因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力不从心,无暇顾及。但无论是哪种初衷都会导致孩子性格淡漠、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对事情缺乏责任感。
三、家庭教育过程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
(1)努力创设健康无忧的家庭环境
要想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就在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在和谐美满的家庭中成长。此外,父母应该先受教育,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毕竟书香家庭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知识决定眼界,父母的眼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宽度。
(2)摆正心态,采用寄情于理的说教模式
“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时(如因厌学导致考试分数过低或者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焦虑,然后一味指责和否定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更加叛逆,亲子关系更加疏远。要想达到教育效果,必须要先摆正心态,遵循寄情于理的说教原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问清事情的原因,通过细致的分析设身处地的为“问题学生”着想,用自己的“温存”来感化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
(3)建立平等合理的沟通关系,用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想要孩子变得更优秀,那么你需要和孩子建立平等合理的沟通关系。因为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敞开心扉,如沐春风。此外,学会倾听也很重要。通过倾听,父母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也会使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平等,从而拉近亲子关系。
(4)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传,做孩子生活中的表率
父母的言行是无声的老师,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上功夫,想要孩子上行下效,就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摒弃错误的言行举止;②给孩子提要求之前先要严格要求自己;③不断增强文化素养;④努力提升道德修养。要知道,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折射的是父母的影子,是对父母行为的延续。
(5)家校协作,共同助力,全面关注孩子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必须通力协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①作为“问题学生”的家长,应和学校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班级微信群、校讯通、家校联系卡等渠道实时跟进孩子的在校动态;②遇到问题时要全力配合学校,并积极与班主任商讨解决对策。通过家校双面监管,共同促进转化的进程。
综上可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浩大工程,尤其是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子女急剧增长的当代,由于问题学生的原生家庭结构、教育模式、个性养成、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这就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只有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和模式,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乐观的人格,引导他们走向成才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武永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新思路[J].中国特殊教育.2006
[2]王永红.职校生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管理[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