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探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别样的快乐心情与张狂姿势。一改长期的愁苦之态,全无惯有的拘谨压抑,喜极而泣,手舞足蹈,痴醉神迷,不掩饰,不虚夸,纵情恣意,酣畅淋漓。诗人明快、亮丽的情感可惜并未保持多久,便又回到了积郁、哀怨和悲愤的心理情状。四年后,大历二年(767年),诗人寓居夔州,重阳时节的一首《登高》表露无遗: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品,真实地记录作者人生情感的跌宕沉浮——所有伟大作家的传世名篇,几乎都是这样的。无需深入探究,只是简单比照两首诗作,我们——在时隔1300多年后的今天,就能约略窥知并基本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浓烈情感。巴尔扎克说:“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这里,完整引用杜甫的两首诗,不是为了鉴赏诗作的精美绝伦、伟大高妙,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是:情感。情感的客观存在,古今相同,中外一致。
  情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在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中,出现的高频词是“心理反应”和“态度体验”。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的内在渴望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属于积极的、肯定的情感,“涕泪”是“喜悦”的外在异常表现,虽与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有相通之处,但却有本质的不同。《登高》表现的情感则相对沉重、凝滞,世事维艰,诗人欲哭无泪,壮志难酬的悲怆,化作一声报国无门的内心叹息,成为回荡在天宇间的绝响。无论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放歌”“青春”,还是《登高》的“登台”“悲秋”,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跃然纸上。情感是人生態度,是人与自身、他人和外在事物发生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人类的理性情感,是价值关系不断进化选择的结果。
  二
  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不妨把人的情感分为相应的层级:(1)生理需求的情感。(2)安全
  需求的情感。(3)爱和归属的情感。(4)尊重的情感。(5)自我实现的情感。在每一个层级,需求是否满足或不同程度的满足,因人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身心状况等存在着差异,情感表现的方式、强度、大小,可能各不相同,极其复杂。人的需要,可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但人的情感没有高低之分。我们不能轻易断言排在后面的情感比前面的情感高级。事实上,不同层级的情感彼此相通相融,构成紧密关联的情感系统。涵泳语文教学,只有重视每一个层级的情感,处理好情感层级的关系,才能在“自我实现的情感”层级上有所作为。
  把布卢姆等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分类,选择性地嵌套进“自我实现的情感”层级时,我们眼前一亮:这些正是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一片语文教育的情感天地,渐次展开,豁然在目,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人人兴奋地实践着,探索着。
  1.欣然接受:注意涵泳对象,作出积极反应。学习主体注意到涵泳对象的存在,觉察到蕴含其间的美感因素,愿意接受语言活动即将带来的审美享受,从中选择注意与语言相关的刺激对象。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涵泳语文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从被动的默认的反应,到具有责任感的主动的反应,直至获得乐趣的“满意的反应”,学生对涵泳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不仅有了清晰的认识理解,而且欣然接受,乐在其中。
  2.内化提升:开展涵泳活动,形成价值体系。学生将教师宣讲、暗示的语文学习价值转变成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已经内化的价值引导下,展开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系列文化审美活动,渐入佳境,乐此不疲。一旦他们取得语文学习的成功,就会更加坚定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追求,自觉将各种不同价值汇集、整合,组织建立起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3.创造生成:建构涵泳图式,稳固性格特征。涵泳语文教学,教师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使每一个学习主体充满生命的活力,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文化审美潜能,不断建构新的涵泳图式。在自由、民主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内外统一的价值观,融入到个人的性格结构之中,持久不变。他们以涵泳语文的方式去学习语文,感悟人生,探索世界,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而不再是一时冲动的情绪反应,强烈而不持久,来得快去得也快。
  三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情感,成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关注的焦点,情感教育理论日益成熟和完善。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教育理论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提出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带有较强的“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色彩;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其核心在于“情感动力”,认为道德、智力、情感、审美和创造等要素,构成学生完整的精神世界;随后,诺丁斯的“情感关怀”等教育理论的出现,情感教育研究的中心悄悄发生了转化:从把情感作为教育手段“情感育人”的研究,转向了视情感为教育目的“育人情感”的研究。理论研究上把情感当作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盘踞教育多年的“唯智主义”地位发生动摇。
  中国的情感教育研究几乎与世界同步,梁启超、张伯苓、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著述中都或多或少论及情感教育的问题,精辟犀利,启人深思。但是,鲜有系统论述情感教育的著作,直到2017年朱小蔓教授的专著《情感教育论纲》出版。朱小蔓教授深刻地揭示出,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而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抽离情感,否则,就不可能塑造个人精神和人格;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关注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   情感,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是一个仅供谈论的话题,应该更多地付诸行动。改革开放近40年,语文领域的情感教育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持续最久、研究最深、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当属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情境教育,顺应儿童天性,依据语文学科特点,突出“真、美、情、思”的语文教育要素,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
  语文教学,是有情的教学。有情的语文教学,是应然的语文教学,令人着迷、憧憬:情感之光,照亮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课堂变得如此温馨而美好;情感之光,照进每一个学生心房,学习变得如此舒适而惬意。情感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知识传授,不再是冰冷的;能力训练,不再是枯燥的。学生徜徉语言文字的世界,享受语文学习过程的快乐,就连道德教育都换成脉脉温情的面孔……情感,唯有情感,能够创造这一切!
  情感在哪里?在文中,在心里,在文心交汇处。
  文情,源于作者。读文其实是读人。感人肺腑的经典名篇,与其说是文字组成的意义符号系统,不如说是作者用情感编织的一张张“情网”,只要与其相遇,就能突破时空的重重阻隔,将“解言人”的你牢牢网住。我们从杜甫流传后世的不朽“诗史”,更多地读出诗人内心凄苦的“沉郁”,人生沉浮的“顿挫”,一位黑瘦困窘满脸愁苦的老人,喁喁独语,声音喑哑,诉说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未酬抱负,诉说着身负家仇国恨无法排解的凄凉惶恐。读诗如此,其他又如何呢?
  我们读曹雪芹的鸿篇巨制《红楼梦》,他在开篇第一回看似不经意的内心独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短短20字,简单明了,既是书评又是自评,蕴涵无穷意味。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人对小说鄙视且抵触,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作者偏偏选择小说这样一种时人讥之“荒唐”的艺术形式,假语村言,苦心孤诣痴心不改,含辛茹苦披阅十载,用心血写就满纸的“情言”和“感语”,最后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收官,戛然而止。一向浪漫的法国人评价,《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 。
  再来随意翻阅古今中外的散文。不必说叙事抒情的名篇佳作,单看纯属写景状物的片言只语,多达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但作者都无一例外笔下含情,透露出各自心迹:或惊或喜,或悲或叹,或忧或惧,或怒或恶——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因为它,这种沙草,确实神奇非凡。当它被旅人拔走,带到远离故地千里之外的地方,它可以躺在那里多少年,干枯、灰黄、毫无生意。然而,只要一浸到水里,它马上会舒展开来,萌发小小的叶子,开出粉红色的花朵。
  ——俄罗斯·蒲宁《耶利哥的玫瑰》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有情之人著有情之文,留存后世,有被编者慧眼识珠选入语文教材,成为语文学习的课文范例,便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语文教学活动。教材选编当然必须依据一定标准,因此,入选的诗文有的已經过必要的取舍、删改和调整,一些课文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来的“表情”与“达意”,这本无可厚非。近年来大型的语文公开课上,有“明星教师”常常弃课文于不顾,把“原作”搬出来供课堂学习之用,令人费解。如: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阅读上面一段仅50字的文本,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与经改编后选入小学课本的《燕子》相比,文字有些许出入。是的,这是郑振铎写于1927年的《海燕》的开头,如果读完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你才感到“出入”的不仅仅是文字,而且情感基调也变了:小学课文《燕子》选编了《海燕》描写“家乡的燕子”部分,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与单元主题一致;原文《海燕》还写到了作者目睹“海上的燕子”,浮想联翩,生发出“无尽的乡愁”,不同于单元情感主题。涵泳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唯上、不唯书,不拘于课文,但尊重课文,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做到不背离课文的情感目标。
  五
  从人的一生来看,情感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趋向丰富、深刻、成熟和稳定。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不应缺位的情感教育目标,虽不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但更应大有可为。涵泳语文教学中,情感是手段技巧、方式方法,更是重要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
  作者寄情于文,情在文中,有文即有情,课文能够生发情感;人是情感动物,情在心里,有人即有情,人的交往伴随着情感。因此,无论从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主体来看,教育过程必然始终伴随着情感。文本和人,情感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先谈文本情感。涵泳语文教学中,从文本内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显性情感内容,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完成;而隐性情感内容,在学生潜心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他们对话交流,分享涵泳所得。至于更深层次的隐性情感,依附于文本内容,是“有形中的无形”,比如语言形式、艺术技巧和风格特征等,一般不作要求。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就像一座得天独厚的情感宝藏,有待我们挖掘、开采。
  现在,来谈人的情感。人的显性情感,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隐性情感是“没有表现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似乎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情感。根据情感的作用,又可把人的情感分为两类,一种是积极情感,另一种是消极情感。这样,我们把涵泳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情感,划分出四个类型:积极的显性情感、消极的显性情感、积极的隐性情感和消极的隐性情感。语文教学活动,在师生主体的多重情感互动中发生和展开,微妙复杂,流变难测。教师,正是在充满智慧的挑战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尊严。   教师的情感,纯洁高尚,是职业的要求。拥有一颗没有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积极进取,永不懈怠,教师积极的情感才能发挥感化、引领的作用。涵泳语文教学中,教师反复研读教材,首先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其次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接着调整确定适切的情感目标,最后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无私大爱,是教师情感的最高境界,有了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作支撑的师爱,才更加丰满、坚实和令人敬仰。
  教师情感影响学生集体情感的形成:当教师表现出积极
  的显性情感时,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甚至能带动和鼓舞部分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反之,当教师表现出消极的显性情感时,学生怕读书、怕学习,厌学之风弥漫,学生行为拖沓,把学习当成负担,即便个别学生产生认识,创造活动也会遭到集体压制和打击。教师的隐性情感,虽然没有从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但是时间一久,也同样会造成相应情况的集体情感。目前,教师的消极情感,可能与教育理想丧失、职业倦怠和教学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学生的显性情感表现,往往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如课堂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是看得见、听得到、可把控和易判断的外显情感。隐性情感,没有明显情感表现行为,教师需要磨炼提升课堂洞察力,在班级几十个学生中发现、找到、判断“那一个”,他(她)的情感属于何种类型的隐性情感?如是消极的隐性情感,教师在此后的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因材施教。
  六
  涵泳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努力让“文情”与“人情”交汇: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反复诵读,潜心会文,彰显“文情”;依据汉语学习的特点,玩味体悟,涵泳内省,孕育“人情”。一条流淌着人文情感的河流,水量充沛,流过语文教育广袤的大地,时而急,时而缓,时而滂湃汹涌,时而风平浪静。
  情尚真。真实的情感,不夸饰,不压抑,水到渠成,自然妥帖。就像调试泡脚的水温,高了不行,热烫;低了也不行,寒凉。水温适宜,泡脚才舒服。曾听港台的某老师上课,表情、语调和动作夸张到变形,让人忍俊不禁。情感走样变形了,就显得虚假,学生忍住笑,只是礼貌地配合。评议环节,有专家说是儿童化,说是贴近儿童,我是不太信服的。
  情贵专。语文教学的情感是有方向的。涵泳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各司其职,通过涵泳语文“读思品用”的基本策略,扎扎实实地迈出每一步,朝着“自我实现的情感”目标,逼近,再逼近。也许会遇到困难,停留徘徊,这就要防止情感“旁枝逸出”,千万不能误以为是有效生成,脱离“情感轨道”,滑向他处而不自知。
  情需養。情感的培养,一时半刻难以见效。涵泳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发挥语文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综合人(教学主体)、物(教学设备、技术)、文(课文文本)、时(时代特征)、势(学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等,创设涵养情感的“外境”和“内境”。外境,外在的情感环境;内境,主体内部的心境。倘若内外一致,两者和谐共振,情感效应就会愈加显著。
  总之,在涵泳语文教学中,当我们把目光聚焦情感,才发现研究情感发生、流变及其效应,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实践路上,更是面对重重困难,老师们殚精竭虑,克难而进,令人感佩。我们坚信:情感教育的意义深远,前景广阔,付出汗水和智慧,必将得到丰厚回报。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第16课,太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朗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师:的确,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板书:远)  生:我读懂了太阳还很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
提倡实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所强调的不是模式本身,而是模式所蕴涵的指导,即人人都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种教学情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也即是体现这种指导思想。    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与课堂问题适当处理相结合    学问,要学必须要问。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问题形式将学习内容分层次编制成提纲。让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阐述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算法和结构,并用于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 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6-0032-02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这样一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课本中从内容方面给了一些提示:大脑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人能在火星上生活,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这些提示确实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把自己的梦想通过想象得以实现。  经过实践,学生在写想象作文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一些想象过于浮夸,极其不切实际;想象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为何想象;还有一些学生想象力贫乏,不知道
摘要立体显示技术是未来信息显示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立体显示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给出如何利用目前个人PC机的主流显卡Nvdia的显示驱动实现立体显示的方法。通过利用立体眼镜以及我们自行研制的立体显示器测试表明目前在利用立体三维显示技术改进和提高多媒体装备和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方案中,采用Nvidia显卡进行实现是最为简便、成本最低的最佳方式之一。  关键词 立体显示;双目视差成像;Nvidia;多
蓝字草头表义,监表声,是形声字,本义是指可制蓝靛的草。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说,蓝草制成蓝靛,蓝靛染出的青碧色,比蓝靛更蓝。引申以泛指蓝色。也常用来比喻晚辈超过长辈,学生超过老师。但如问:“这种工艺是誰发明的?”可能许多人都答不上来了。三千多年前,在山东淄川一带生活着一个叫蓝的民族,制蓝靛染青碧这种工艺就是蓝族发明的,所以这个民族就号称为蓝,这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
当今以信息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代化,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纵观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的软件教学,我们认为,应正确按以下分类且运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合理开发和运用多种数学教学软件;另一方面可以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 CAI辅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发显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单一的用教材教表达方法的禁锢中走出来,融合好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达成训练目标。  一、打破学科壁垒,让交际“无界限”  仔细阅读统编本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在内容编排和版面设计上增设了许多图画,这本身就是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的一种融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设计者(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及直觉投射于未来,以期改变学生学习现状的活动,也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某一语文内容学习需求(与困难)的分析,综合运用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日益走向成熟,一代又一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这届展示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候召开的;因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一次在新形势下,采取新模式,具有新特点的展示会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正处在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关键点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当前和今后